標籤:

馬年養生看氣運

進入馬年,骨關節病會頻繁發作,胃脹、反酸、消化不良會加重,水腫的人群也會增多....馬年是甲午年,中醫氣運學說認為是土氣太過、濕氣瀰漫的年度,出現以上病症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於2014年土氣太過對臟腑器官和身體疾病有不同的影響,中老年朋友若能根據五運六氣運轉規律,了解和預防不同節氣對健康的影響,對減少和預防疾病大有幫助。中醫講的「五運」是五行木、火、土、金、水的變化,「六氣」指每四個節氣一個變化,也可簡稱為氣運。古人將五運六氣的變化結合起來,就能推測一年中大致的陰陽五行的變化趨勢,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決定養生防病的策略。如2014年為甲午年,《黃帝內經》認為「甲午歲,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中見太宮土運,歲土太過。」也就是說,甲午年土氣太過,濕氣重,濕氣重則脾胃之氣不振,出現食慾低下、胃脹、反酸濕氣阻遏制陽氣,就會出現虛胖,水腫等,濕氣夾雜寒氣留於關節,則會出現關節酸楚疼痛等。2014年總體來說濕氣太過,上半年濕熱偏重,下半年轉為燥氣偏重。2014年春天偏冷,初夏氣溫會比往年同期偏熱,三伏天可能不會太熱,但是非常潮濕,致病邪氣以濕、熱、燥為主。由於中老年人氣血不足,臟腑功能衰退,因此對五運六氣變化更為敏感。如腎水不足者,易關節疼痛、鬚髮早白牙齒脫落;體內濕氣較大者,會導致濕熱下注,誘發前列腺慢性炎症、子宮瘤、乳房增生和卵巢囊腫;消化能力不足者,易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脹滿;脾胃濕重者,則可能出現腰背冷痛、眼瞼臉頰四肢水腫等癥狀。馬年養生主要是防濕邪入侵,宜多食白扁豆、冬瓜、紅小豆、薏米等祛濕的食物,常食山藥、白菜、蘿蔔等行氣健脾食物,少食或不食燒烤、啤酒、海鮮等食物。另外,要根據馬年五運六氣的流轉規律,在不同的節氣採取不同的養生防病措施。大寒至春分(1月下旬到3月下旬) 謹防關節痛、腹瀉、潰瘍、反酸這段時間為從蛇年的水運變換到馬年的土運,天氣寒冷而偏濕,病邪以寒濕為主,很容易患全身關節痛、腹瀉和潰瘍。而此時春天的陽氣不得升發,鬱結在體內,容易導致心火上升,出現口腔潰瘍,胃火鬱結則會出現胃反酸、牙痛等。養生以昇陽解郁、祛濕止痛為主取山楂10克,生麥芽10克、薏苡仁30克,洗凈後用紗布包好,浸泡半小時後加水煮30分鐘,撈出布包飲汁,隔天一次,連飲8次。山楂可防濕氣鬱結脾胃,麥芽行氣昇陽,薏苡仁健脾利濕,共用起來祛寒濕、升脾陽的功效,可有效預防關節痛、腹瀉、潰瘍、反酸等病。春分至小滿(3月下旬到5月下旬)易患流感、紅眼病、甲流、等傳染性疾病此段時間陰陽之氣轉換,氣溫升高,各種疾病快速繁殖,容易出現流感、紅眼病、甲流、腦膜炎等傳染病。由於陽氣升發迅速,但濕氣仍在,因此濕熱交蒸,氣鬱於上,,還會出現目紅面赤、頭暈腦漲、發燒等癥狀。養生以清上焦熱、化濕行氣為主取金銀花5克、蘆根10克、甘草3克,加水煮25分鐘,取汁代茶飲。金銀花性寒微苦,有清熱解毒祛濕之功效,蘆根能補由於內熱失去的陰分,甘草收斂藥性,連服兩周即可起到防病養生作用。小滿至大暑(5月下旬到7月下旬)警惕心胸憋悶、消化不良這段時間是少陰和陽明火氣同時升發,但在土運濕氣的影響下,有可能出現寒熱交雜,影響到心和脾氣血的運行,出現心胸憋悶消化不良以及血壓、血糖、血脂不穩定。養生以酸味之品來收斂過度的陽氣為主取梨汁30克、荸薺汁20克、藕汁20克、麥冬汁10克、鮮蘆根汁25克,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大火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取汁代茶頻飲。每天1劑,連飲2周即可。大暑至秋分(7月下旬到9月下旬)要防水腫、腳氣、中暑、痢疾中醫認為這段時間屬於長夏階段,是一年中濕氣最重的時候,濕熱交蒸,濕氣留滯四肢會導致水腫、腳氣、濕氣留於脾胃則會患痢疾,濕熱瀰漫人體,消耗正氣,則可能出現中暑。養生以解暑祛濕、健脾行氣為主 取白扁豆、香薷各10克,加入鮮荷葉5克,熬湯代茶飲即可中醫認為,白扁豆可健脾和中,化濕消暑香薷有化濕行氣、利水消腫之功,荷葉可醒脾化濕,每天1劑,堅持飲用,養生防病效果更佳。秋分至小雪(9月下旬到11月下旬)易患皮膚多敏、乾燥綜合症、便秘此時是萬物生長收藏的節氣,天氣由濕轉燥,要注意補充水分,防止餘熱傷及陰分,誘發皮膚過敏、乾燥綜合症和便秘癥狀。養生以潤燥養陰為主 取北沙參5克、麥冬10克五味子 ,浸泡半小時後,加水煮沸代茶飲。中醫認為,北沙參補肺陰,麥冬斂肺養陰,五味子收斂氣陰,每天一劑,連服10天即可見效。若有便秘癥狀,可以加入蜂蜜20克同服。大雪至大寒(11月下旬到2015年1月下旬)易患咳嗽、咽乾等呼吸道疾病此時甲午歲終,在濕氣和燥、熱之氣交攻之下,易出現咳嗽、咽干,鼻塞及胃痛、寒瀉等癥狀《黃帝內經》認為此時「客氣陽明金。中見土運。土生金,操令行。寒氣數舉...」因此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直中脾胃。養生以清肺利咽為主 去桔梗10克,枸杞子10克,加人500毫升,煮水代茶飲,連服2周。中醫認為,桔梗可以利咽、祛痰、止咳,枸杞子能養肺、脾、腎之陰,常服能幫助排毒、養肺、補腎。若出現寒邪胃痛,則加人高良姜10克,煎湯熱服即可。


推薦閱讀:

【易象養生】八卦易象 (上)
秋季養生要滋陰補陽,10大最管用的養生粥。
腸胃不好怎麼調理?不妨嘗試9種養胃佳品!
子時養生
養生常識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