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舞蹈可以如此時尚

浮士德&蒙特卡洛芭蕾舞團 由蒙特卡洛芭蕾舞團帶來的,馬約版《浮士德》,是我認為2015年度的最佳舞劇(和《安娜》並列第一)。我們會陸續為大家分析分享

看完摩納哥蒙特卡洛芭蕾舞團的《浮士德》,同去的朋友給予了一個非常到位的評價:「這樣的演出是什麼?這樣的演出,就是奢侈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這就是讓·克里斯托弗·馬約為代表的現代舞台藝術家所造成的劇場奇蹟。每次看馬約的作品都能讓我「瘋狂」,瘋狂的表現就是幾乎喪失理性地進行宣傳和鼓吹,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因為馬約所領銜的蒙特卡洛芭蕾舞團繼承了他的前身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的靈魂——那就是,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是所有目光的焦點,永遠是時尚的領導者。我說的是舞蹈,沒錯,是舞蹈,是一個舞團,是一個個的舞蹈作品。

舞蹈是藝術之母,很多人都這麼說,聽起來這個概念很牛,但今時今日,尤其是在中國,這位藝術之母的現狀是另外一個詞:古老落後。你很難把舞蹈和時代更何況是時尚聯繫在一起。這位古老的藝術之母,很多時候更像藝術界的一位小妹妹,亦步亦趨地跟在音樂、電影乃至綜藝欄目的後面。我一直堅定地認為,舞台藝術是藝術的集大成者,舞台應該是當時那個時代的藝術的最亮點,舞台應該是當時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藝術家集體展現才華的俱樂部,這些觀念是怎麼來的,就來源於蒙特卡洛芭蕾舞團的歷史,她,曾經的輝煌,她,如今的繼續,讓我相信,舞蹈和舞台藝術可以是最時尚最前沿的引領者。

蒙特卡洛芭蕾舞團的前身是由佳吉列夫(我滴偶像)率領的俄羅斯芭蕾舞團,這是一個怎樣的舞團?他雲集了巴蘭欽、福金、巴甫洛娃、努里耶夫等舞蹈界的大師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巨匠都專門為舞團譜曲,畢加索和馬蒂斯等繪畫大師也曾親自為其設計布景,更有傳奇一般的香奈兒也曾為其設計服裝。而後更是得到了好萊塢女神、摩納哥皇后格蕾絲·凱利的資助,並由她的大女兒卡洛琳公主出任舞團的團長。而這位公主團長又欽點了舞團的現任藝術總監馬約。這是一個神話一般的舞團,所以她所誕生的作品也如童話一般神奇。

舞劇,或者說舞台藝術本來就不是單一的,她絕不僅僅只是舞蹈,她囊括了文學、美術、音樂、服裝、造型、裝置等等等等,舞團的創始人佳吉列夫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綜合藝術修養的人,他在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等各方面的藝術修養都很高。而反觀我們現在的時代,無論是製作人還是導演還是編導,反而是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舞蹈的圈子本來就小,還細分成為這舞種那門派,在糾結的名詞概念中早已喪失了藝術的包容和活力。佳吉列夫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是綜合的,而且他的合作者都是當時那個時代最為頂級的藝術家。這樣一群人合作出來的作品,一定是那個時代的標誌。反觀我們現在的舞蹈圈,為何千篇一律,為何簡陋滯後,因為我們的創作者都是這個「圈」里的,都是一個系統培養出來的,美其名曰金三角、鐵三角的組合,其實是畫地為牢。大家都在一些慣性思維中不斷重複,嚴重缺乏新鮮血液的進入和新鮮概念的誕生。

馬約自1993年上任以來,先後改編了《睡美人》、《灰姑娘》、《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等傳統芭蕾名作,而他改編的方式就是秉承了從佳吉列夫一脈相承的靈魂——綜合,時尚。他的作品都超越了舞蹈藝術本身,無論是劇本的重新解構,還是舞美視覺的全新設計,乃至他作品的服裝造型,一點也不遜色於任何當下的其他藝術門類。不僅如此,他更成為時代,時尚的引領者。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圈子裡就流行著這樣的暗示與潛意識:「舞蹈就是善於抒情而拙於敘事,舞蹈就是沒有明星,舞蹈就是沒有市場,舞蹈就是落後,舞蹈就是只能脫離時代……」,這種潛意識導致了我們的創作者始終生活在一個自娛自樂的小圈子裡。我時常說,你在舞蹈圈不錯,那橫向的放到整個藝術圈裡去做比較呢,你的位置又在哪裡?你在中國是不錯,那麼放到全球化的視野中去呢,你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裡?我並非挑刺,而是在這個網路化的時代,資訊溝通早已經是瞬間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如何還能如此的自欺欺人?試想你的一部作品面世,你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這個圈子裡的作品,你要面對的是美國的電影大片,你要面對的是網路事件,你要面對的是全球最優秀的製作。因為你不可能選擇觀眾,你不可能要求現在這個時代的觀眾因為你是舞蹈作品而降低他的心理預期。敢不敢和音樂去爭市場?敢不敢和電影去拼粉絲?並非完全的不可能,只是,我們這個界別里的大多數的人,連想都沒有想過就放棄了,連試都沒試過就投降了。

馬約的作品每次來,都會帶給我無限的刺激,都會讓我看到舞台藝術更高品質的可能性。我說馬約的作品時尚,其實時尚的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自我的觀念」,回頭看去,馬約的作品,很多都是以經典為題,但是又都無一例外地增加了他「自我的觀念」。無論是使用了平行時空的《睡美人》,還是將守護仙女和親生母親合二為一的《灰姑娘》,亦或是以神父為主線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修編了前傳的《天鵝湖》,直到這次來華上演的添加了「死神」元素的《浮士德》。馬約的「自我的觀念」無處不在,正是這種自我的觀念重新釋放和解讀了經典的力量,並能夠讓這些遠古的故事與當下的觀眾發生碰撞與共鳴,馬約說:「我真正關心的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的身體與人性的關係,故事讓我與人產生聯結。」反觀我們現在的舞台劇創作,編創者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觀念又在哪裡?如果連自我都沒有,又談何時尚。

我認為馬約的作品時尚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他創造了一種強烈的視覺自信。簡單來說,沒有單純的美與丑,有的是你的呈現是否「合理」——符合時代的道理,是否「自信」——自圓其說而且深信不疑。傳統認為紅配綠丑得哭,但太多的事實證明,紅和綠當然能夠搭配出時尚和美麗,關鍵還是在於你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麼用的問題。馬約的每一個作品,都可以稱之為視覺盛宴,以這次來華演出的《浮士德》為例,貫穿全劇的紅、白、黑完全是不由分說地就將觀眾從視覺上征服了。他的畫面是有節奏感的,他的視覺呈現是有音樂性的,所以簡約而不簡單,刺激而不煩亂。

馬約的作品的時尚性還表現在他對於細節的重視,這也就是本文開頭我那位同去的朋友能將其稱之為「奢侈品」的原因,每一套服裝,每一個燈光都是講究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具有設計感和言外之意的。反觀我們的很多創作,單從舞蹈編排上來說,差距並沒有那麼的大,拉開差距的是導演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曾幾何時芭蕾舞劇導演是能看得懂音樂總譜的,曾幾何時舞劇的編導也是時尚界的弄潮兒,內心審美的高度以及對細節的追求程度才能夠使得一個作品最終成為時尚品、奢侈品,或者是成為地攤貨山寨貨。

馬約說:「我熱愛古典芭蕾,但傳統的古典芭蕾只是給芭蕾的粉絲看的,創作《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時候,我帶我的大女兒去看一個古典芭蕾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粉絲都很喜歡,但我女兒覺得特別無聊,一直在笑。我覺得這是個問題,因為作品與今天的現實無關。我可以用古典技巧,但必須找到與新一代觀眾更好溝通的方式。傳統《天鵝湖》我覺得有意思,但很多觀眾確實感到無聊,想睡覺。你要面對那些專業觀眾,但也要打動那些不懂舞蹈的觀眾。這不是去做妥協,而是給每個觀眾一個機會了解你。好比說詩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如果你花點時間去解釋,讓他們了解詩歌的聲音、韻律所帶來的愉悅,這樣大家都能感受到。不應該是有那種,我做這個不是給你看的感覺。」。所以這是我認為馬約的作品時尚的第三個原因,他並不是脫離時代高高在上的,他也並不是脫離觀眾孤芳自賞的。他是看得懂的,他是循循善誘的,他是分享的,他告訴你,什麼是更美的,什麼,是,更值得去追求的。

無需贅言舞劇《浮士德》的本身了,猶如一件奢侈品,他往往是無法描述的,我只是希望更多的業內人士能從中獲得自信和方向,希望更多的觀眾能夠享受到舞台更高層次的美。這是一個完美的夜晚,她是由舞蹈、舞台、我們,共同構成的。

舞林秘籍關注公眾號,請長按下面二維碼參與討論,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論壇」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違者,舞林通緝,江湖追殺,追究法律責任dancehero001投稿及業務聯繫dancehero@qq.com
推薦閱讀:

北海拍婚紗照要怎麼合理地搭配服裝?
對不起,我被這個55歲的女人帥哭了......
聖羅娜護膚品牌正式簽約香港明星李彩樺為品牌形象大使
[男士服裝搭配] 馬甲秋冬搭配彰顯男生簡約時尚的個性
時尚開衩連衣裙的搭配, 貴氣優雅, 小美麗親身體驗

TAG:時尚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