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馬田 ] 福音的窄門
作者:鍾馬田
翻譯:鍾越娜
一般人對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最普遍和最常見的批評,就是「太過於狹隘」。這也是一些自稱具有恢弘世界觀的人不斷對基督徒發出的批判。這類人一向以開闊的心靈自傲,他們自認視野遼闊,只有用整個宇宙才能描繪出其觀點之浩大寬廣。與那些狹窄的基督徒相比,他們堪稱「世界之子」!我相信,有時候基督徒對這種批評之畏懼,遠甚於其他批評。現今有些基督徒只要別人不批評他狹窄,其他都無所謂了。從某方面說,這倒不失為一種健康、正常的反應。我們千萬別變得像法利賽人或猶太主義那樣狹隘,也不要把福音榮耀的自由削減到只剩下一連串的禁忌和限制。這本身並不危險,但真正的危險是,由於擔心在思想上偏於狹窄,結果我們又落入另一個相對的極端,就是變得籠統模糊,難以分類。
《伊索寓言》里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對現代許多基督徒倒是很好的教訓。那是關於青蛙和牛的故事。有一天,田間一隻小青蛙忽然抬起頭,看見一隻公牛站在旁邊。它望著公牛,開始羨慕它,恨不得自己也變得那麼高大。它自言自語:「我是如此渺小、微不足道,如果我能變得像公牛那樣雄偉健壯,該多好啊!」結果青蛙開始效法公牛,把自己吹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鼓,最後終於爆炸,連一條小命都丟了。我覺得這正是過去五十年間許多基督徒的寫照。他們企圖兼容並蓄,結果人類僅有的微小信心最後終於爆炸,化為烏有。我無法確定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但我們必須承認,近代教會似乎特別對那些擁有豐富科學知識的人另眼相看。科學已經變成一切問題的答案。教會不遺餘力地取悅這種人,決心對信條中的某些教義採取低調處理,甚至刪除聖經的一部分,這樣做實在與主耶穌的榜樣有天淵之別。我從未看見耶穌為了適應某些人而改變他的福音,我卻看過他改變某些人以符合他的福音。我們可以確知,若不回到神所定的模式上,即使現今四周有許多令人振奮的事,我們的國家仍然不會得到真正的復興。
我的使命是:神的僕人,主人向你宣告,當廣傳他奇妙的名。
不論我們是否喜歡,我們都有責任傳講那已交給眾聖徒的真理。我們若一直擔心被別人視為狹窄,就可能陷入自卑感的危險,最終必導致信心的瓦解。但這一切都還是次要的。
此處的經文並不消極,反而是相當積極的。它告訴我們,我們不但不必畏懼被人譏為狹窄,而且我們若要與基督徒的身份相配,就必須竭力追求狹窄:我們必須進窄門,走窄路。這豈不太聳人聽聞?但主耶穌要表達這種生活方式時,他選擇了我們避之惟恐不及的字眼——他所推薦的,正是我們所畏懼的;他所高舉的字句,正是我們要逃避的。這豈不是很奇妙嗎?我願意鼓勵今天的基督徒,下一次若有屬世界的人批評你狹窄,千萬別落荒而逃;不妨鎮定地面對那人,正視他的眼睛說:「我當然狹窄;如果你和你的妻子兒女也變得和我一樣狹窄,豈不更好?別再吹噓你所謂的包容並蓄、廣納天下,因為實際上這不過是在掩飾放縱和散漫。」我敢保證,以後那人再也不敢攪擾你了。
耶穌為什麼要提到「進窄門」和「走窄路」?他從不作無謂的空談。他有各種華麗豐富的辭彙,但他特意挑選這幾個詞來描述他所屬意的生活方式。他這樣說,是因為從某方面看,基督的福音確實是狹窄的。我打算討論其中幾點:
第一,福音只局限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基督的福音可以聚焦成一個問題——人的靈魂和它與神的關係。聖經記載了不少歷史,包括人類、國家、地區的歷史,有人甚至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地質學和地理學。聖經討論到的題目實在包羅萬象,但聖經並不是一本百科全書,它並非對每一件事都提出指示。聖經提供給我們的知識只涉及一件事:它是生命之書,是靈魂的手冊。聖經只專註在一個主題上,就是人與神和好。如果說世界上確實有一本專家手冊,就非聖經莫屬,它是書中之書。如果說世界上確實有一個專家,就非耶穌基督莫屬。從某方面說,他只傳講一篇道,其主題乃是人的靈魂與永生神的關係。他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知識,他用這些知識來解釋這個重要的主題。讓我舉例說明。
有一天主耶穌在鄉間,門徒環繞在側。他看到一個農夫在田裡撒種。顯然主耶穌的興趣並不是在農事上,雖然他也有豐富的農業常識,但那個農夫為他的講道提供了一個例證。他說:「你們看見那人了嗎?他正在將種子撒到田裡。土有好幾種,我們可以從它對種子的反應來判斷、分類。我就像那個農夫,我撒下的是神話語的種子,它能為人帶來永生。最終每一個人必須為自己如何對待撒在他們生命中的種子而受審判。」(參太13:18-30)
又有一次,主耶穌在鄉下看見園子中有各種果樹。耶穌固然熟悉園藝,但他並未據此發表一篇有關果樹的言論。他乃是說:「看看這些果樹。它們有結好果子的,也有結壞果子的。早晚它們必須依照所結的果子受審判。」然後他轉向門徒說:「你們也如同這些果樹。你們可以憑著生活和行為來結出好果子或壞果子。所以當格外謹慎!」(參太7:15-20)另外一個場合也是在鄉間,耶穌留意到野地的百合花和天空的飛鳥,說:「如果神尚且顧惜野地的百合花,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衣服;又愛惜空中的飛鳥,供給他們食物,更何況你們這些他所愛的兒子呢?」(參太6:25-34)這一類例子不勝枚舉,你會發現耶穌不斷使用他身邊現成的事物,來解釋這個偉大的主題——人的靈魂及其與神的關係。
今天我們常常聽到「簡單的福音」。福音的單純性,其奧秘是這樣的:拿撒勒人耶穌,神的兒子,與他的父有完全的交通,他無所不知。他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他將無足輕重的事擱置一旁,而全心專註在生命中緊要的事物上。福音的單純性是蘊涵在一個事實上:他忽略無關緊要的事,而全神貫注於最主要的事上,就是人靈魂的需要。顯然這與近代的觀念和想法大相徑庭。今天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的單純,而是看他的複雜。但神的兒子如此平易,連小孩子都樂於親近;他的門徒也不過是一群平凡的漁夫。「眾人都喜歡聽他。」(可12:37b)為什麼?因為他總是談論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朋友,你或許精通藝術和科學,或許專長於政治,或許你在某些領域中堪稱權威。但我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知道如何生活嗎?「人就是賺得全世界」,包括知識、財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參太16:26)「你們要進窄門。」再回到起點,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靈魂的問題。
但福音的狹窄性並未停留於此,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發現福音比前面所說的還要狹窄。古希臘異教哲學家喜歡把靈魂當作一種觀念和思想,他們對靈魂這個題目作過許多討論、爭辯。但主耶穌對靈魂的興趣與古希臘人不同,他關心的是個別的靈魂。有人說:「我不喜歡這種福音,它太個人化了。」一點沒錯,福音確實直接涉及到個人,這難免使某些人感到不悅。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是說明福音的個人性之最佳例證。那個下午耶穌由於疲憊不堪,沒有和門徒去城裡買食物,而是獨自一人在井邊休息。有一個婦人前來打水;耶穌很快就與她談論到宗教方面的事:那口井應該屬於猶太人還是撒瑪利亞人?人們應該在何處敬拜神?那婦人似乎非常機敏,而且伶牙俐齒。就在話題轉到信仰時,耶穌忽然觸及到個人層面。他對婦人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這話顯示耶穌知道她的生活方式。他實際上是說:「婦人,你其實沒有權利在此高談有關敬拜和神的事。你連自己的生活都應付不了,你根本無權對這些偉大、永恆的題目大發議論。先從你自己開始吧!去叫你丈夫來!先把你的生活整頓好了,再來談這些問題也不遲。」
是的,福音是個人的事,我們不能跟隨著家人得救,也不能隨整個教會得救,我們無法因熱心慈善工作而得救。我們必須個別地得救,這是你和神的關係。你是否已進入窄門?你預備好與神面對面相會了嗎?你已準備妥當面對審判嗎?你知道自己相信的是誰嗎?你的靈魂是否安然無恙?你已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認識神了嗎?
福音的狹窄性並不止於此。它還堅持對我們的舉止行為有所制約。單單使我們與神有個人的接觸還不夠,福音也堅持我們採取某種生活形式。有人說:「這正是我放棄信仰的原因。福音太狹窄了,我情願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可不習慣受束縛。」是的,福音非常狹隘,它在行為和倫理問題上的狹窄有兩方面的意義,我們姑且稱其為「積極的狹窄」和「消極的狹窄」。我們都很熟悉福音在我們行為上的消極功能,「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任何可疑的事、錯誤的事,都要極力避免。福音甚至說,即使我有十足的權利去作一件事,但若因此會叫軟弱的弟兄跌倒,我就必須為了他的緣故而不做。有人說:「這正是我拒絕接受福音的原因,福音會把生活變得愁苦不堪。你去教會的時候,一定得衣冠楚楚,低垂著頭,這多麼痛苦啊!」但你是否想過,如果每一個人都像基督福音所要求的這樣狹窄,酗酒、離婚、聯合國等都可能銷聲匿跡?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就成了樂園,成了完美之境,因為神是完美的。我願意以虔誠的態度說,福音的狹窄正反映出神的狹窄。但願我們都變得狹窄,都進入窄門。主耶穌說「找著的人也少」,是的,因為一個人要對試探說「不!」對自己設限,需要相當的勇氣。那條大路上人潮洶湧,「進去的人也多」,人犯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任何一個愚昧人都能犯罪,所以通往滅亡之路是寬廣的大道。福音在消極的禁令上是狹窄的。
但我要指出福音在積極的命令上之狹隘。當然,這也是登山寶訓的偉大主題。你要探究福音的狹窄性,不能不讀登山寶訓。現今世代最熱門的一個字就是「愛」,但你若要真正明白愛的意義,就必須將它縮小,集中焦距。你若不能愛仇敵,就無法知曉何謂愛,基督徒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愛那不可愛的人,直到他們變得可愛為止。現今流行的另一個詞是「手足之情」。我們相信人都應該行善和幫助別人,但你若想明白這個詞究竟有多麼偉大,必須將其範圍縮小。為那咒詛你的人祝福,為利用你的人代禱,基督徒面臨的使命是「要愛你們的仇敵」。另一個現今流行的詞是「快樂」。有人說:「我要盡情享樂。宗教對我有何益處?我可不想把自己一頭埋進去。」同樣的,這是一個偉大的詞,但你若要發現快樂的真正程度,必須將其縮小,對準焦距。除非你「在患難中……喜樂」,在面臨逼迫時仍然有快樂,你才能體會快樂的真正意義。基督徒的職責是即使黑雲密布,太陽銷聲匿跡,橫逆當前,仍然有喜樂。
可見福音不得不狹窄。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精緻的狹窄,或者說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狹窄。你也許聽過人家說,對一個鶴立雞群的人而言,頂層總是有足夠的空間。成就的層次越高,裡面的人數就越少。例如有很多人會唱歌,但達到卡羅素(Carusos)那種造詣的人卻屈指可數;善於拉小提琴的人很多,但世上卻沒有幾個克萊斯勒(Kreislers);擅長繪畫的人比比皆是,但能被選入皇家學院的卻寥寥無幾。這正是耶穌在這段經文中表達的重點。他實際上這樣說:「不要屈就於平凡無奇的生活。當更上一層樓,攀登人生的高原。讓你的人生燦爛輝煌、多采多姿。是的,攀上最頂峰!要作完全人,因為你們的父是完全的。」
最後,你若要明白最狹窄和最直接的一點,就必須面對福音所強調的重點:救恩只能透過某一個人和他的死才能成就。許多人大力反對,有人說:「到目前為止,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我喜歡你對靈魂的強調,對個人的決定、倫理、行為的重視。然而你說我只能藉著相信耶穌基督為我受死才能得救,這一點我很難接受。這種觀念未免太過狹窄,在我看來幾乎近於不道德,因此我無法進一步認同你的說法。」福音對這種人說了什麼?它並未爭論,只是對這種人提出挑戰。它說:「如果你毋須經過各各他,就能找到神,儘管去做吧!如果你不靠基督十字架的大能,就可以從罪中得釋放,放手去做吧!如果你毋須相信神兒子為你的罪而死,就能使你的良心得平安和安息,儘管去做吧!如果你臨終時躺在病床上,想到將面對聖潔的神時,沒有任何恐懼和警惕,那麼我對你也無話可說了。但你若感到失落、憂愁、煩惱,覺得你一切的義就像破舊的衣服;你若想到神和他聖潔的律法就不寒而慄;你若覺得已走投無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那麼你當轉向他,轉向基督的十字架,他正展開雙臂對你說:「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這正是整個人類的焦點。他是人類的代表,他為所有人而死。但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正如保羅所說的「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西2:9)。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都齊集於他一身!他是神子,在他裡面,神和人永遠連結起來了;透過基督,地獄通往天堂、黑暗通往光明、絕望通往盼望的道路終於打通了。
我要在結尾指出,主耶穌在世生活的點點滴滴,為這段經文作了完美的詮釋。不妨思考他如何降生,如何倒空自己。想想道成肉身,永恆進入時間洪流的那一刻,他誕生之處的伯利恆是多麼狹窄和卑微!「那門是窄的。」再想想他開始世上服事時,如何在曠野受試探四十晝夜之久。再看看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希律黨的人如何在他四周布下天羅地網,然後逐步拉緊網繩——「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再來看客西馬尼園中的基督,他是神的兒子,天地萬物都是由他造的,但他竟然被士兵包圍。幾個小時之後,他被押到祭司院,兩旁各站著一個兵丁。在客西馬尼園中,至少他還可以在小路上前後徘徊,而如今他卻被五花大綁,動彈不得。「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不但如此,這位神子又被釘在十字架上,手腳無法動彈……他終於死在十字架上。他們取下他的身體,埋在墳墓里。你不妨探頭到墳墓里看看,那兒可有任何亮光?四壁豈不像快要傾倒的樣子?「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它通往死亡、墳墓、黑暗和無盡的荒涼。
我們若相信現代人對福音經常提出的描述,這就是我們的下場。但感謝神,福音仍然繼續下去。它確實意味著伯利恆曠野的試探、仇敵的攻擊、客西馬尼園的試煉、十字架上的死亡、墳墓。但是在第三天清晨,看哪!他復活了!他掙脫了死亡的束縛,勝過了墳墓。黑暗帶來黎明和無止境的光明。「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但那是引到永生之路。
你若接受福音,向它降服,它就會為你帶來另一種生命;這可能意味著考驗和試探、逼迫和患難,將「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福音帶來的是更豐盛的生命,是神自己的生命!
「你們要進窄門」,來吧,讓我們進入窄門!
————————
本文出處:http://shu.kyhs.net/files/article/html/0/781/20434.html。原載於鍾馬田:《福音講章——新約》,鍾越娜譯,美國活泉出版社,2004年。本刊轉載時略有編輯——本刊編者注
《教會》雜誌微信訂閱號
紮根教會 服事教會 建造教會
推薦閱讀:
※約翰福音(第二十五課)
※若望福音詮釋之二
※年初的省思:為什麼要傳福音?
※《聖經》四福音書總論
※約翰福音6章
TAG: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