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理論的思維模式探奧

2012年8月4日第三屆國際五運六氣學術研討會論文

五運六氣理論的思維模式探奧

楊 威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100700)

五運六氣理論是以陰陽、五行、干支等為綱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領域知識形成的中醫理論,用以闡釋自然、生命與疾病的時空規律。自唐代王冰次注《素問》補入運氣七篇後,成為中醫理論的經典內容之一,方葯中先生《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1]稱:運氣七篇「可以說是《內經》一書基本精神的總結性篇章,是《內經》一書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因其古奧艱深而一知半解,關於五運六氣理論過於程式化的片面認識廣泛流傳,造成學術誤導,甚至撼動著陰陽、五行等中醫基礎根基。茲拋磚引玉,從醫學角度探討其中蘊藏的思維模式,領悟中醫理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造力,以正視聽。

1 思維方向的雙重性

概括而論,人的思維方向主要有兩種,資源導向的正向思維、目標導向的逆向思維,或者一原多歧的發散思維、眾法歸一的收斂思維。創新性思維往往是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是繁複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的綜合體現。五運六氣理論的時空認識、離合解析、加臨格局等,體現了中醫思維方向的雙重性特徵。

五運六氣是中醫時空端緒認識的理論反映。斗轉星移,寒來暑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人相應,中醫在追求時空一體的基礎上,既認識到時間表現的惟一性,又充分挖掘了時間表現的周期性規律,建構出開放波浪式的理論模式[2]。時空表現的一去不返、神轉不回,終而復始、如環往複,正是雙向思維的體現,而封閉圓環式的時空規律認識失之於片面,難免落入單向思維的牢籠。

五運六氣以層次離合方法建構天人相應的人體生命理論。在不同的層次或視角下解析時空規律,涉及日、候、氣、時(季)、年、紀、周、大運等不同時間節段,借用干支推演,五運所加,六氣所臨,遷移有位,應期變化。同一時間節段中又分別以運與氣、主與客對偶呼應,順天察運,因變求氣,知常達變,亢害承製,合乎天地之氣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與陰陽不離之道。通過運氣加臨、主客加臨、勝復郁發等推演模式,集合多層次、多視角的時空變化為整合化一的推演結論,有助於提高臨證診療的預見性與便捷性。離而後合的理論建構方法,有類於還原論、整體論的綜合,也是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的整合。

天干所臨為五運,地支所司為六氣,以年周期為核心,中運統年,司天、在泉各主半年,主運、主氣司四時常法,客運、客氣司四時變法,建構起五運六氣的基本格局。以年周期的基本格局為範本,逐漸發展出以日周期為核心的小運氣格局,以六十甲子年為核心的大運氣格局,強調即時影響的後天運氣格局,強調延時影響的先天運氣格局等[3]。推演格局的繁複化,適應了臨床規律提升的不同需求,也表現出中醫理論的包容性和創造力。

2 思維結構的三元化

人類思維方式大致經歷了古代直觀的猜測的思維方式,近代分析的、機械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現代整體的、動態的、多維的辯證思維方式。思維結構是實踐結構的內化,是客體結構的反映,並以主體的知識結構為基礎[4]。故而思維結構是個多側面、多形態、多水平、多聯繫的結構[5],呈現個體化特點,通過原理、事實的多重綜合產生新的創造。

五運六氣理論源於古人對自然與人體變化規律的觀察和提煉,是多角度、多層次運動變化特性的層析與集合。透過古奧艱澀的文字表述,解析五運六氣理論的基本原理[6],呈現出三元化的思維結構。如五運的太過、不及、平氣,六氣所至的有餘、不及、和,反映出程度特徵的三元表達;熱、溫、平、涼、寒,濕、和、燥,升、降、樞,出、入、樞,諸多性質特徵可歸納為溫、濕、動三者的不同程度描述;不同時間節點的特定氣候、物候、藏象、病候表現,分別描述了時間特徵的常、變、異;進而升降相因,或太過、不及相間,或陰陽相遞,或五行相生,按次第周流,使氣血流暢、萬物榮養、不生災害,若逢失衡,則以加臨、復、發等調整糾偏,或輔以醫療、養生行為等人為干預。

作為理論基礎的陰陽、五行概念,也可從三元結構的不同疊加來理解。主運依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順序相遞,主氣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順序輪替,均為木、火(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順序。黃元御《四聖心源》[7]解釋,清氣浮升為陽、化火,濁氣沉降為陰、化水;半升為木,氣溫而升,半降曰金,氣涼而降;清濁之間為陰陽升降樞軸,為土。土合四象,謂之五行,五行之火分君、相而成六氣。相生的五行可以理解為「火,木,土」、「水,金,土」的三元結構疊加。而客氣(含司天、在泉)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順序推演,三陰(厥陰,少陰,太陰)、三陽(少陽,陽明,太陽)也可以理解為由少至多的陰、陽三元結構疊加。

透過複雜的醫學現象挖掘其間規律的認知思維過程,必然需要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而三元化的思維結構克服了二元對立思維的鬥爭性、排他性,增加的「中和」、「樞機」觀念為簡單因素的多層次、多角度(多維)疊加造就了支點,容納下更多的可關聯的觀察現象,使科學規律描述的複雜、連續、整合得以加強,因而建構出包容天文曆法、氣候物候、生命疾病等大量知識材料,置生命於天地大系統之中,又有著複雜、豐富內涵的中醫理論體系,使思維定勢穩定且靈活,思維過程簡捷而跨越,思維結論更趨於實際。

3 思維表達的跨越傾向

思維的表達需藉助一定的物化形式,如語言、文字、書籍、繪畫等媒介。創造性思維常表現出跨越性,多省略思維步驟,加大思維跨度,運用智慧雜交、知識升華優勢,發揮統攝作用,以深入分析、把握特點、找出規律。當文字表達的表現性、流暢性受到限制時,慣用圖、表等其他載體表達。

五運六氣理論的思維表達具有跨越性傾向,常被指為「文辭古奧,義理艱深」。以《素問》運氣七篇為例,其間概念繁複,異詞同義或近義、同詞異義現象明顯,雖有核心概念、基本概念、衍生概念、分支概念等屬性區別,但概念之間的關聯性、發散性、對仗性、對偶性、複雜性甚強[8]。加上,五運六氣推演格局的繁複,對起算時刻、推演方法、格局重點、臨證提示等莫衷一是,或因年代久遠而有錯訛、衍脫,均加大了文字表達的跨越性,也導致了理解上的見仁見智、各執一說。

後世五運六氣理論的表述常引用圈圖、格表的形式,以便更準確、圓滿地展示其思維內容,避免文字描述的艱澀,但在突出表達流暢性、新穎性的同時,也省略了思維的步驟,增大了思維的跨度。如成無己《註解傷寒論》[9]以圖解運氣,用南北政司天在泉脈圖、運氣加臨手足經指掌圖、六氣主客上下加臨病證圖、六氣上下加臨補瀉病證圖、五運六氣主病加臨轉移圖等19幅圖示,闡釋五運六氣、三陰三陽、標本南北之政、司天在泉主病等,「立成圖局,易曉其義」。清代《醫宗金鑒·運氣要訣》[10]亦附有太虛圖、陰陽圖、五行圖、五行生剋制化圖、主運圖、主氣圖、客運圖、客氣司天在泉間氣圖、五運節令圖、五運齊化兼化圖、六氣正化對化圖、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圖、南北政圖等22幅,以「明其大綱旨要之所在,然後遍求全經精義,庶乎有得雲」。

這種思維表達跨越性的形成原因,一方面,由於五運六氣理論的知識涉及過於廣闊,多學科領域的知識內容交叉、關聯,增大了思維表述的困難。另一方面,可能受古代治術意識的影響,經世致用,舍經學而無學問,本已言簡意賅,後世又動輒引經據典,冠以經旨而一語帶過,不再詳述。思維表達的跨越性,導致了理論理解的分歧、理論傳承的艱辛,卻為思維發散留下了充足的拓展空間。

綜上所述,五運六氣理論在思維方向、思維結構、思維表達方面顯示了鮮明的特色,其思維模式呈現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其理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造力,推動著中醫理論與臨床的不斷前行,《素問》運氣七篇確可堪當醫經的精髓總結,體現了中醫的理論創新。

參考文獻:

[1] 方葯中,許家松.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2] 楊威,於崢,劉寨華.《素問》五運六氣時緒觀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2(4):226-228.

[3] 楊威,白衛國.五運六氣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

[4] 齊振海主編.認識論探索[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229-230.

[5] 林崇德著.我的心理學觀: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427-428.

[6]楊威,於崢,劉寨華.五運六氣基本原理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1,17(10):1058-1059.

[7] 清·黃元御.黃元御醫書十一種(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36-45.

[8]楊威,張宇鵬,孫明傑,等.《素問》運氣七篇的概念體系特徵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8,14(2):85-86.

[9]張國峻主編.成無己醫學全書·註解傷寒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13-32.

[10] 清·吳謙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45-780.


推薦閱讀:

現代命學理論的兩大體系
詩苑理論文選〔第三卷〕
五行量化——五行旺度理論
攝影基礎理論知識 你知多少?
毛澤東批判繼承文化觀的偉大理論創新

TAG:思維 | 思維模式 | 理論 | 模式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