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古詩詞賞析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 · 古詩詞賞析
本期賞析作者:
青谷、雨霽陽光、聖誕節、顏如、白嵐、蓮心兒
《偈頌二十二首之七》
( 宋 )釋道生
始見臘月初,立春又四日。
白日走波波,肚裡黑似漆。
擂鼓上堂來,一字說不出。
《立在春前說什麼》
賞析:青谷
時節循環,萬物回春,人心莫不受鼓舞!正像這位體會過「一九與二九,相逢不出手」臘月酷寒的高僧禪師一樣,又見立春,難道心頭不漲起滿腹春潮?
但很奇怪,讀這首詩不能不生奇怪。此前大詩人白居易在立春後的第五日,也寫過《立春後五日》的詩:「立春後五日,春態紛婀娜」。明明春來遇物欣欣,暖意迎芳,為何這位釋道生不像歷代其他詩人一樣,以錦心繡口留下滿紙春贊呢?
白居易告訴我們:「愛春非獨我」。但世上一樣愛春的人們,確實也有「人面各不同」的境界之差的。在釋道生眼裡,「白日走波波,肚裡黑似漆」,在光天化日下奔波不息的人們,即使暖日融融、光芒照身,只要靈魂漆黑,以虛妄當真、以虛光作引航燈,終究是「聽著則聾,覷著則瞎」的無明人。
擂鼓聲聲上堂,是對無明的敲打,是對虛妄的警戒!立在春前,一字說不出,是一種靜穆的智慧、莊重的祈願,是默禱真正的人世之春永居人人心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先秦 《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紅又是一年春》
賞析:顏如
詩經中最多唯美的句子,桃夭和摽梅都是其中的翹楚,所不同的是前者說的是婚嫁成家,而後者講的是待嫁心情。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朱熹《詩集傳》釋云:「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這裡認為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兄弟等共處為家。
全詩可分三段,每段以花、果、葉分別作比,極有層次:由枝頭花開到初成果實,再由果實累累到枝葉繁盛;層層遞進,與桃花的生長周期自然渾成,融為一體。開篇描寫火紅粉嫩的桃花開遍枝頭,人面桃花,兩相輝映,情景交融,好一個歡樂熱烈的聲色場面。第二段描寫桃花開後便會結果,象徵著早生貴子。第三段以桃葉桃枝的茂盛比喻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的累累碩果和枝葉的茂密成蔭,來比喻生活的美滿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祝願。
梅花總在桃花前,梅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報春最早,開在百花之前,多少有些隱逸出塵的氣息。如果說梅花是清淡的隱士,桃花便是熱情的女子,自帶喜慶歡快的顏色。杏花吹滿頭,惹起的是對陌上風流少年的相思;人面桃花,憶起的是去年今日舊地重遊的情懷;《禮記》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陳玄風在桃花島桃樹下摘的一個鮮紅大桃子,令梅超風多年後始終念念不忘,為兩人這段悲傷的故事平添了幾分溫情;在中國的經典神話故事中,桃總是和神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可與天地同壽,與萬物同庚」,春天漸近,桃李競相開放,而在中國人的文化里,桃紅李白,總是桃紅更為討喜,年節之時家中擺放一盆紅桃,取個「鴻圖」的好意頭。世外桃源更是許多人畢生的嚮往,「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試想「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如此美景,不理世間紛擾,實在美妙至極,然而「春來偏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無處尋覓的桃花源之夢,令人悵惘三嘆!
《踏莎行·候館梅殘》
北宋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離愁與羈旅》
賞析:聖誕節
宋代是文人的黃金時代,大宋皇帝優待文人,政治地位高,收入豐厚,培養了許多可以過小資生活的墨客,這首踏莎行《候館梅殘》就是一首非常優美的作品,讓我帶領大家走進歐陽修的所感所思中。
上闋寫景,已是初春時節,驛館外的梅花開始漸漸凋零,小溪旁的柳樹枝條細細低垂,頗有楊柳依依的的韻味。風和日麗,暖風洋洋的詩人不禁思緒萬千,思念如離愁不可斷絕,就像那遠去的一江春水。
下闋抒情,閨閣中的女子結滿愁思,想著遠在他鄉的心上人,不覺的在春光無限的時候留下淚水,連樓上的欄杆都不敢依靠了。眼力所及儘是滿目青青,而思念的人卻在山的那一邊。
這首詞寫的柔腸百結,思緒連連,羈旅與離愁交織在一起,唯美意境躍然紙上。
附小詞一首:
踏莎行《寒盡晨風》
寒盡晨風,低垂宿柳 。
遠山淡淡披青秀
碧潭一漾起微瀾。
聲殘畫角梅消瘦。
漠漠煙霞,杯杯濁酒。
扶風相憶經年後。
天天春日賞花閑
飄零散落人間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為了遺漏》
賞析:白嵐
前兩天有紅月亮,藍月亮,白月亮。而我卻只見到厚厚的雲層,但萬幸中厚厚的雲層邊透著極淡的紅光。當望月而行,我卻見到佛教的聖花:地涌金蓮。一層一層開花長達二十多天的花期,一朵月亮一百五十年奇遇,一隻金蓮,只是一天偶遇。
行走為了遺漏,例如:冷風,寒意,……
當立春而來,我想遺漏的不止這些,只想去到夏天的時氛,聽雨,聽雨。如果我問你聽雨時想到什麼?你會回答我什麼?好。我回答你這首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沒有什麼其他。烏雲密布,濃墨重彩,遮山,只為了一張雨景畫,雨後,望湖水如天。
代表著另一場的雨,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雪:「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下雨,下雪都好,其實重要的是什麼?我又想問你,當然我不會聽到答案。我知道千百萬個可能,只有一個聲音的回答。
《題苜蓿峰寄家人》
唐 岑參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冷極》
賞析:雨霽陽光
近日冷極,思念卻似也凍僵了;大雪時而漫天,路連著視線,被飄搖取代。忽而記起這首曾覺得簡單而又遙遠的古詩,體味一絲愁緒。
立春的時候,詩人正在塞外行役;寒風凜冽,冰川塞路,山峰河流冰冷而靜默;而萬家燈火的春節,他也不可能與家人團聚。此情無計可消除。辛棄疾說,「人面不如花面,花到開時重見」。離人的相逢確是難之又難。
閨中的思念已是令人心弦震顫,無論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剪不斷理還亂,還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的絲絲幽怨,卻也只是相思。
而沙場的愁是何等的愁呢?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危險,有「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的寒冷,有「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孤獨,更有「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的思念。此情又如何得脫?
他人評此詩,總說是給家人寫的信,我卻不信。異鄉拼搏的人,雖經歷各種困苦,卻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又哪裡捨得告訴親人而讓他們更加挂念。小時候遇見什麼都要回家傾訴,長大了便學會如何不讓親人擔心。李商隱說,「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便是對親人思念最好的回答。
若說離人之苦,最怕生死遠隔;未說再見,卻再也見不得,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又是新年將至,再回故鄉,這一年的經歷思念,卻又要對著紅土訴說了。
從前理解得很淺,只看到詩人用簡單詞句述說自己應當比家人更辛苦的思念;卻不曾明白,古人的萬里鄉關,遠不同於今日的他鄉生活。那種行路艱辛、信息遠隔、經年難聚、甚至希望渺茫的別離,便只是想像,已刺得心生疼。
有詩為證:
橫掃西風徹骨寒,漂萍何似異鄉難。
最是辛苦冰盈路,不忍相思雪漫天,
《臘里立春蜂蝶輩出》
南宋 楊萬里
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賞析:蓮心兒
真的是白駒過隙,人們還沒緩過神兒來,2018年已經進入2月,立春急匆匆地趕了來。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就從此開始了。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區來說這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不算是真正地拉開。
南方的人們常開始尋覓春的信息,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北方的人們卻看著田野中的積雪盼望著融化,等待泥土解凍後鬆軟起來好翻地播種,用雙手來創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之時各地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春遊和「咬春」。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 「咬春」要吃春盤,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青蘿蔔等等。
大家就在立春這天能走動的都出去見見風、透透氣兒,然後吃點兒春餅、再來幾口青蘿蔔來咬春,祝願各位都能吃出一年的好運氣、好彩頭!
謹以海子的詩送去我的祝福和祈願: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寒假好書推薦
《陪孩子讀最美古詩詞》:新年給孩子的最好禮物轉載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綠遍山原白滿川:詩的歷史現場
※毛澤東詩詞賞析(下)
※飛花檐卜旃檀香·除夕飛花令小記
※「極喪之宴」,喪詩大V羅隱「喪文化」古詩簡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 簡析三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