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影視消費業看似成長 實為周期
我們在2015年下半年策略中指出,下半年投資將從務虛轉變到務實,市場將更加關注業績確定性,而非故事動聽性。因此用業績確定性品種打底倉+改革主題做進攻是下半年較好的配置策略,建議關注新興消費品和國企改革。我們將陸續推出新興消費品投資策略分析報告,本系列研究第二篇聚焦新興影視消費。
消費升級下,新興影視消費近期呈高增長態勢
居民收入增長帶來消費升級,文娛服務類消費支出佔比從2.4%上升到4.6%。
影視消費行業呈高增長態勢。以電影為例,供給端為產品量質雙升,影院與銀幕數量雙增;需求端為觀影人次持續增長。產業收入十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
新興影視消費:大數據、互聯網、IP衍生。觀影行為數據應用於製作與發行過程,更貼合消費需求並使營銷精準化。在線票務市場佔據半壁江山,互聯網社交媒體推動粉絲與口碑營銷。核心IP多元衍生,保證存量需求,帶來增量需求。
互聯網重構下的新興影視消費產業鏈
傳統影視產業鏈:製片分散、發行集中、院線票房呈二八格局。
新興影視產業鏈:跨界延伸與互聯網化。在IP多元衍生的趨勢下,影視類公司紛紛向遊戲、文學等其他IP類公司延伸,致力於打造多元化影視傳媒集團。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加速進入影視行業,從內容、渠道、用戶重構產業鏈。
影視消費行業投資策略分析
把握影視類公司的特性:成長與周期兼容。從行業ROE水平看,2010年-2014年,A股影視動漫類上市公司整體ROE從10.13%增長到19.04%,年複合增速達到13.5%,遠高於傳媒類上市公司和A股整體上市公司水平。從行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看,近5年影視動漫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保持在40%以上,高於傳媒類公司和A股整體的業績增速。但從個體公司看,幾家龍頭影視類公司業績增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業績波動大,受項目成功與否影響大。
由產業鏈自下而上,首選院線類公司和具有優質IP儲備的製作發行類公司。院線類公司獲益於影視消費穩定增長帶來的票房收入的持續增長,業績波動性最小,典型公司如萬達院線。發行製片類公司業績易受單一影視產品影響,波動較大,目前這類公司往往通過儲備優質IP資源、IP多元衍生以及基於全產業鏈擴張等方式,打造影視傳媒綜合性公司,典型公司如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
影視類公司短期博弈策略:「票房驅動型」。目前A股影視動漫類公司的整體PE(TTM)達到92倍,而美國四大影視巨頭的PE不到15倍。儘管行業整體呈高速增長,但未來估值水平將向長期中樞收斂。鑒於影視類公司的特性為高成長行業的周期性公司,我們認為可以運用「票房驅動型」的短期交易策略。通過中美典型案例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A股的影視類公司運用「票房驅動型」策略能夠在短期獲得明顯超額收益,而歐美一些公司的股價對於票房或收視率的反映並不顯著。
2)「票房驅動型」策略的最佳操作時間窗口是在影視作品上映後的兩周內。
相關公司推薦:1)北京文化(打造一流團隊,有望成為行業黑馬);2)游族網路(大IP運作,影視與遊戲聯動,目前停牌中);3)光線傳媒(下半年《港囧》等多部現象級作品上映,有望短期帶來「票房驅動型」機會)。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大數據營銷考慮過消費者感受嗎?不站在用戶角度死得會很慘
※境外數十萬商家接受手機支付,中國銀行業創新力不足該反省
※逐鹿消費金融 | 重磅
※黑導遊故宮周邊趴活 騙外國遊客到茶館高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