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布

 近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共同承辦的2014電影理論評論年會在京舉行,當天會上還發布了《2014中國電影藝術報告》《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其中,《產業報告》在掌握翔實數據與豐厚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中國電影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機遇,並提出了戰略發展建議。

  自生自滅顯尷尬

  《產業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繼續快速增長,票房總額打破200億大關。新增銀幕5077塊,銀幕總數達18195塊。故事片生產638部,院線上映電影約250部。根據「報告」中附錄《2013年中國市場電影片目信息》得知,上映電影中有23部院線片票房不足6位數,其中4片票房成績不足以計入統計,「院線一日游」的情況仍然存在。

  難以忽略的情況是,除了進入院線的電影之外,仍有388部電影處於內部消化或者自生自滅的尷尬境地。在花錢拍了又不能進入影院的情況下,為何有那麼多電影製作者樂此不疲?記者採訪了部分院線人士,時代今典院線副總吳鶴滬表示,並非所有電影都指望著從票房裡收回製作成本。388部影片里有一部分是直接為電影頻道或者音像製品市場拍攝,電影院並非它們的目標;一些則以宣傳教育意義為重而非商業利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如今部分影片過審後,避開了高昂的宣發費用,直接投放視頻網站,成為網路付費影片。

  電影推廣成本高

  《報告》同時指出,2013年度院線上映的影片中,類型片佔據了9成以上的份額,其中喜劇片、愛情片、動作片仍舊受到市場與觀眾的青睞。講述當下城市人群的都市愛情與青春成長主題的青春片成為救市黑馬。在非類型片方面,去年的國產藝術片境地尷尬。王全安導演的《團圓》幾經波折,在去年上映,票房只有18萬元。賈樟柯監製作品,由宋方導演的《記憶望著我》票房只有2000元,成為去年院線上映電影中,有效票房統計數字中的最後一名。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電影發行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電影推廣成本越來越高,開新聞發布會、全國差旅費和拷貝,都需要錢。對於年輕導演拍攝的、小成本投資的藝術片來說,不進電影院,靠各種獎項的獎金和海外版權銷售,往往還能收回成本甚至盈利,一旦加大投入去爭取票房,虧本的可能性反而增大了。中影集團製片分公司總經理趙海城說:「一部電影完成以後,能不能通過製片方、院線、影院渠道與觀眾見面,這需要很多前提。因為投資方做電影是商業行為,需要考慮成本和回報,每一步都需要考慮周全。」

  90後觀眾成主體

  此外,《產業報告》還對近年來國內的電影觀眾群體進行了深入分析。在青年文化的崛起以及90後觀眾成為觀影主體的背景下,專門研究90後觀眾的審美取向及消費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顯示,月消費300至1000元的女性觀眾是90後年齡段的主體觀眾,對於她們而言,娛樂與社交是最主要的觀影目的;「團購」成為90後觀眾的最主要方式,佔比41.5%,此外,時光網等在線電影票銷售渠道排比也逐年上升,如今佔到了10.3%的比重。調查也顯示,「高中生」群體對偶像、明星的關注度更高,但略顯盲目,「初中生」群體觀影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網路評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具有重複觀影的習慣。此外,90後觀眾的個人主題意識較強、願意與他人交流觀影感受、易受情感因素打動、對自己喜愛的偶像和明星具有較高的忠誠度。

記者張藝


推薦閱讀:

2015ASCO臨床腫瘤學進展年度報告之治療篇
年度報告顏值不夠?4招來點設計力(法律行業專用!)
民法淵源的比較研究報告
報告稱30年間海外移民超450萬 2/3留學生不歸
中科院報告提出中國推進新型城市化四大戰略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電影產業 | 研究報告 | 產業 | 報告 | 研究 | 2014 | 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