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聖誕與極樂世界往生
今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是阿彌陀佛聖誕日。這個日子本來是宋朝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因為永明大師是後世公認的阿彌陀佛化身,所以後來就把他的生日定為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聖誕之日。
佛全稱佛陀,是梵語的漢譯,本意為覺者,也即覺悟了的眾生。而相對於覺者的沒有覺悟的眾生,也就是迷者,相當於迷失在夢境中沒有醒來的夢中人。夢境以生死為界限,以六道為空間,在時間遷流的幻覺中輪迴不息,又稱六道輪迴。沒有覺悟的眾生都會在六道夢境之中流浪生死,這是佛教世界觀的常識。
我們這個世界的覺者叫釋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一個小國的王子,後因見生死無常,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於菩提樹下靜坐七七四十九日,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通達了一切世間的真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說法四十九年,之後於娑羅雙樹之下究竟涅槃。他所說的一切法,被弟子歸納結集為經律論三藏經典,統稱佛經。佛經所講的道理,統稱佛法。傳承佛法的佛弟子組織,總稱佛教。因修習法門不同佛教分為不同宗派,凈土宗就是佛教在世間影響比較廣大的宗派之一。
凈土宗的根據主要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部經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民國時的印光法師將《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與《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與三經合印流通,合稱《凈土五經》。
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經》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稱呼:「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無量壽經》則詳細介紹了阿彌陀佛行菩薩道時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因地法行,為成就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以及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之後的種種莊嚴法相。
《觀無量壽佛經》則通過佛向韋提希夫人現場展現了十方凈土及極樂世界景象,並詳細講解了十六種觀想極樂世界的觀法。又介紹凈業三福:「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自東晉廬山東林寺慧遠法師,大唐長安悟真寺善導大師,大宋永明延壽大師,明朝蓮池、蕅益大師,直到民國蘇州靈岩山寺印光法師,凈土宗公認十三代祖師。這十三位祖師都是對凈土法門有重大貢獻的法師,時間並不相連,不像禪宗那樣一代一代衣缽相傳。
除了這些凈土宗的祖師,歷代還有很多弘揚凈土宗的居士,以及修習凈土法門成就的往生者,如明朝的大文學家袁宏道(中郎),清朝重臣林則徐,民國元老夏蓮居等,都是名重一時的凈土宗行人。
凈土宗的修行目的是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信、願、行。也即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所說的:「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如果沒有信,也就談不上願,更無所謂生了。
說到這裡就涉及到了凈土法門的核心問題,也即大眾所常說的信仰問題。究竟什麼才叫信?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說在大眾看來,同樣作為感官,眼睛比耳朵可信。通常人的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的,人能所見到的只是肉眼視力相對的範圍,用科學定義只不過是光譜的一定波段範圍而已。那麼感知能力之外的存在如何判斷有無呢?連能力都沒有自然是無從判斷,客觀的態度也只能是存而不論,肯定其無限可能性而已。
如果有超出我們感知能力的超能力的經驗介紹,比如地獄,天堂,我們會如何面對?因為超出了我們的感知能力,所以我們沒有能力判斷,所剩下的只能是對可能性的存疑或起信而已。一切我們無法通過自身的感知能力感知的事物,我們只能這樣面對,不是疑,就是信,如是而已。所謂的信仰,就是我們對一種我們無法直接了解的一種存在的可能性的信受奉行。天堂,凈土,對於我們局限的感知能力,都是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對於我們所不了解的事物,首先要承認其各種可能性,然後才能做取捨:疑或信。如果連無限的可能性都不承認,只承認自己的感知能力所能感知的局部範圍,則就無異於盲人摸象,成為真正的頑固執著於愚昧無知的迷信者了。迷信,並不是迷惑於不存在的事物,而是迷失了對超出感知能力的真實可能性的信受。
就像歷代《凈土聖賢錄》和《往生傳》中所記載的那樣,對於信仰凈土法門的信眾,包括各種動物,往生極樂世界是一件易行之事。但對於無法通過自身的感知能力直接感受到凈土存在的大部分人,相信這種可能性是非常艱難之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會說凈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難信而能信,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又說「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能信「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那麼,阿彌陀佛究竟是如何建立凈土的呢?其實,所謂萬法唯識,和其他一切世間一樣,一切世界都是建立在眾生意識分別的基礎之上的(相當於代碼塑造的網遊世界),就像我們所在這個娑婆世界一樣,極樂世界既然成立,自然也是業力因緣造就。阿彌陀佛在因地用了五劫的時間,以無量清凈業力因緣建立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無量清凈業力因緣成就,娑婆世界是娑婆眾生無量濁穢業力因緣成就。業力的性質是不同的,所以娑婆國土又稱五濁惡世,極樂世界則為清凈佛國。
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即是於穢土修凈業,凈業成就則於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就像那些往生的歷代凈土先賢一樣。此即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往生信仰。
附1:一隻會念阿彌陀佛的斑文鳥
附2:崔婆偈
東平梁氏乳媼崔婆。淄州人。為宣義郎元明乳母。平生茹素。性極愚。不能與同輩爭長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禪學。崔朝夕在旁。但能誦阿彌陀佛。虔誠不少輟。不持數珠。莫知其幾千萬遍。紹興十八年。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篤。忽若無事時。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無條嶺下無坑。去時不用著鞋襪。腳踏蓮花步步生。
諷詠不絕口。人問何人語。曰:我所作。婆婆何時可行。曰:申時去。果以其時死。十月五日也。用僧法焚之至盡。舌獨不化。如蓮華然。(元明,子友)
(宋·洪邁撰《夷堅乙志》)
附3:紀夢
公安鳧隱 袁中道(小修) 紀
萬曆甲寅十月十五日,課畢趺坐,形神靜爽。忽瞑去,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覺飄然輕舉,疾如飛鳥。
雲中二童子,駛呼予曰:逐我來。
蓋西行也。下視山澤平疇,城邑村落,若垤土杯水,蜂衙蟻穴。少墜,穢不可聞。極力上振,乃否。
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
予隨下。見坦道如繩,平如掌。視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膩。逐路有渠,文石為砌,寬十餘丈許。中五色蓮,芬香非常。渠上樹枝葉晃耀,好鳥和鳴。間有金橋界渠,欄楯交羅。樹內樓閣,整麗無比。樓中人清美妍好,宛若仙,皆睨予笑。
童子行,予追不及。大呼曰:可於金橋少待。童子如言,始及之。共倚橋上寶欄少息。
予揖問:卿何人?此何處?幸為我言。
曰:予靈和先生侍者也。先生與卿,有所晤言。
予曰:先生何人。
曰:即令兄中郎先生。相見自為卿言,可疾往。
復取道至一處,樹千餘株。葉翠羽,花金瓣。樹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扉。一童先入,一童導過樓閣二十餘重,金色晃耀,靈華異草拂檐楹。
至一樓下,一人下迎。神似中郎,而顏如玉,衣若雲霞,長丈余。見而喜曰:弟至矣!攜上樓,設拜。有四五天人,來共坐。
中郎曰:此西方「邊地」也。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國」。上方有化佛樓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蓮,眾生托體。滿則散處樓台,與有緣凈友相聚。以無淫聲美色,勝解易成,不久進為凈土中人。
予私念:如此尚是邊地耶?
問:兄生何處?
中郎曰:我凈願雖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時,今居凈域矣。終以乘急戒緩,僅地居。不得與大士升虛空寶閣,尚需進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論》,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皆得往聽。此實為勝。
拉予行,冉冉上升,倏忽千萬里。至一處,隨中郎下。
無日月,無晝夜,光耀無障蔽。皆以琉璃為地,內外映徹。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劑分明。樹皆旃檀吉祥。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數萬千重。一一葉出眾妙華,作異寶色。下為寶池,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其底沙,純以金剛。池中眾寶蓮,葉五色光。池上隱隱危樓回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映,階墀軒楹,種種滿足。皆有無量樂器,演諸法音。
大小《彌陀經》所載,十不得其秒忽耳。仰而睇之,空中樓閣,皆如雲氣。
中郎曰:汝所見,凈土「地行眾生」光景也。過此,為法身大士住處。甚美妙,千倍萬倍於此。神通亦百倍千倍於此。吾以慧力游其間,不得住也。過此,為十地等覺所居,吾亦不得而知。過此,為妙覺所居,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語罷,復至一處。無牆垣,有欄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何物為之。覺黃金白玉,皆如土色。共坐於一樓下少談。
中郎曰:吾不圖樂之至此極也!使吾生時,嚴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予親見同人矣!弟般若氣分頗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歸五濁,趁強健,實悟實修,兼凈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龍樹「六齋法」現存,遵而行之。殺戒尤急。寄語同學,未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雖說法如雲如雨,何益於事!我與汝空王劫時,世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已得善地,恐汝墮落。方便神力,攝汝至此。凈穢相隔,不得久留。
予更問伯修諸人生處。
曰:生處皆佳,汝後自知。
忽凌空而逝。
予起步池上,如墮。
一駭而醒,通身汗下。時殘燈在篝,明月照窗,更四漏矣!
(出《珂雪齋外集》)
推薦閱讀:
※當兩個世界碰撞
※世界著名帝王:年輕的維多利亞(電影)
※世界最大黑幫組織排行榜
※出軌,神經病...但她仍然是全世界人們心中的女神
※邏輯智商高的人是如何理解整個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