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讀博邊學了五門外語,剛出國時我也是個啞巴
關於作者:肖偉,85後冒險旅行家,清華本科,歐洲碩博,週遊世界55國,搭便車距離可繞赤道一周。
當時我在荷蘭讀癌症方向的博士,那年假期去了一趟南法。借宿在法國朋友家,從零開始學法語。每天只上兩個小時的法語課,剩下時間自學。從第七天開始不再說英語,堅持跟周圍所有人只說法語,可以說得慢一些,磕磕巴巴,說到一半需要去查單詞或者語法,但是只說法語。第十天課程結束,我周遊南法一個星期,其間搭便車、做沙發客、泡酒吧夜店交朋友等等都只用法語,完全沒有問題。
我的法語就是這麼練出來的,還用類似方法學了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加上我一年半以前已經自學了荷蘭語,總共是五門外語。
一、被摧殘的外語觀
在我去過的五十五個國家中,中國無疑有全世界最失敗的英語教育,這話寫出來我自己都心痛。別說二外,就是英語,學了六年很多人連像樣的對話都說不上來。我剛出國時也痛苦異常,荷蘭的天氣又差,每天不是大風,就是大雨,或者大風加大雨,我頓時感到人生是如此艱難和慘淡,這種狀況直到我一年後不再和中國同胞們住一起了才明顯改善。
荷蘭的天氣並不總是這麼美好
中國英語教育的最嚴重後果不是很多人的英語交流能力差,而是它嚴重扭曲了中國學生的外語觀。
我:「想出去留學啊?去法國或者德國吧!大學學費基本為零,英美學費太貴。」
她/他:「是嗎?那要不要學法語或者德語?」
我:「當然要啦!」
她/他:「啊?那還是別了,一個英語我學了十來年還這水平,再學門二外就不知道得學到什麼時候了。」
這段對話在我回國以後發生了不下八十次,我深深同情國內學生們被摧殘了這麼多年的外語觀,在很多人眼中,外語跟南極大冰川一樣難以逾越,除非你是會飛的企鵝,不然只能老實在地上待著。
歐洲的外語教育是我見過全世界最好的,荷蘭人平均會說3.2種語言,除了荷蘭語,他們都會說很流利的英語,即使你在某村小道上遇到一位白髮老奶奶,她的英語說不定也很流利,另外荷蘭人中學時普遍學過德語法語。但荷蘭還不是冠軍,冠軍是瑞士,瑞士有四個語區四種官方語言。我行走歐洲三十多個國家,瑞士人的語言水平無疑是全歐洲最高的。
歐盟國家平均會說多少語言(瑞士未加入歐盟,英國也要退了)
我在波蘭古都克拉科夫住的時候,有個合租的姑娘叫格麗塔,是個歡樂蹦跳的現代嬉皮文藝青年,她本科學的是克羅埃西亞語,克羅埃西亞語與巴爾幹其他語言相近,所以她不僅克羅埃西亞語說得跟母語一樣好,而且會說流利的波斯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黑山語。
她本科第二年在維也納交換過一年,奧地利是說德語的,她在維也納期間德語學得如此之好以至於人送外號「Frau Müller」,即穆勒女士,穆勒是個最常見的奧地利姓氏,這外號就是誇她德語地道,我遇見她時她在克拉科夫的歌德書院教德語掙錢,德語好到一定境界了!
格麗塔還跟我一樣是個到處流浪的游牧家,她在西班牙古城格拉納達住過一個月,所以西班牙語說得極好,除此以外她還順便學了法語、義大利語和葡萄牙語,這我可以理解,這幾種語言還是比較有用的,但是她還會說羅馬尼亞語,甚至保加利亞語!她是波蘭人,而波蘭語和捷克語、斯洛伐克語以及俄語都有同源性,這幾門語言她也都會,現在格麗塔在葡萄牙做在線翻譯工作,自由職業,每天躺在海灘上曬著陽光工作,邊喝葡萄酒邊「上班」。
中間是格麗塔
旅行者的圈子裡隨便抓個歐洲人(英國人除外),極有可能這個人就會說至少三門或以上語言。我起初以為那是因為歐洲人有天然的優勢,他們的母語有很多近親,不像漢語基本沒什麼近親,只跟藏語還算是親戚,但是漸漸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他們不僅是學這些「近親」快一些,學習一些陌生語言也很快。
這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二、學習外語的關鍵、核心、終極法寶,不管怎麼包裝,就是一個字,用。
我在荷蘭住的時候,我房東和她男朋友都是律師,在鹿特丹的德勒審計事務所工作,他們有時會被派到德國短期出差,外派之前,公司會出大價錢把他們送到南部森林裡一座特別的修道院里住一周。那裡所有的書籍和標識都是德語的,修女們每天也只跟他們說德語,而且大量地說,受訓者也必須用德語回答。寫信、看報紙、祈禱等等也必須用德語。如果不小心用了其他語言,就會被修女們狠狠地打手掌,每個修女都拿個小鞭子來迴轉悠時刻準備著。
這聽起來慘無人道,但一周後受訓者的德語都會突飛猛進,原因便是他們在這一周里必須用德語,不斷地用,而且只用德語。
這是另外一座修道院
但這有一個重要前提:這些人都是有德語基礎的。基本的語法和單詞都學過,所以才有東西可用,如果一竅不通,那就得首先老實學習基本語法和單詞。
三、背單詞這個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但是一旦了解基本的語法,即使沒有完全記住,也不需要再花功夫去純粹記語法了,接下來就可以靠使用來進一步加強學習了。
"等等!那單詞呢?單詞怎麼辦?"
除了你、我、他/她/它、那裡、走、跑、拿等加起來不超過三十個基本單詞以外,其餘的都不需要提前死記住,一般意義上的「背單詞」是不存在的,不需要的。我從沒有看哪個歐洲人抱著單詞表開始念經:「A B A N D O N,abandon,abandon,放棄」,用這種方法來記住單詞效率很低,而且由於嚴重脫離使用環境,大腦會把它儲存在一個在日常對話中極難被調用的區域。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幾千遍重複之後你確實把這個單詞記住了,但是一旦到了說的時候卻又從嘴裡冒不出來了,就是因為口語環境下在大腦中調用這個單詞所走的路徑跟你死記硬背時把它記住的路徑不一樣,記住了也不頂事。
絕大部分的單詞、語法和口語、聽力都靠使用的過程學習,使用時用心記住。
參加了一下我法語老師兒子的婚禮
我也不是一上來就找到了這條捷徑。我第一個自學的語言是荷蘭語,當時就只知道國內那一套,學起來艱難極了,將近一年之後我還無法進行順暢的對話,後來在方法上突破,幾個月之後就已經說得比較流利了。我們院里規定工作相關的事情必須用英語,為了練習我在辦公桌上立了一個牌子,上面用荷蘭語寫著:「如果不是工作相關的事情,請跟我說荷蘭語」。荷蘭人大概是我見過的最不對自己的語言感到驕傲的民族,我需要不時地敲擊這個牌子他們才會記得跟我說荷蘭語,否則用不了幾分鐘他們就會不自知地跳回到英語。
荷蘭夥計們,沒救......
四、最有效的學習模式長什麼樣?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義大利姐們,叫莎拉,年過三十五仍在全世界到處浪,話說她從二十七歲就開始週遊世界了。此姐精通多種語言,但除了英語外都是拉丁語系的。我們初見時她剛從加拿大回來,彈盡糧絕,於是決定去柏林找工作。
一個月後我因為工作關係被派到柏林兩周,決定順便學習一下德語,用了八個小時翻了一本德語語法書,知道了大概的語法和大概四十個單詞,做了一張紙的筆記,隨身攜帶。
我提前跟莎拉說好了到了住在她家,一進門她就跟我說:「偉!德語太難了!搞了一個月我還是不會說!」
我很興奮地說:「好啊!從此刻起,我們之間只說德語,可以說到一半去查詞查語法(這樣記得最牢),但只能說德語!」
於是兩周時間我們跟所有人交流只用德語,有空就去上免費的德語課或者在網上學德語。具體操作中還有很多技巧,篇幅所限不能盡述。兩周後莎拉已可以用德語面試找工作了,我在德國旅行也能靠德語來交流了。
德國古城雷根斯堡
這就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最有效的環境。我們的語速、組句用詞的難度都相仿卻又不完全相同,互相可以聽得大概懂但又不是沒有難度,而且由於在不斷學習,學到的新東西就會體現在對話中,她學習的東西又會被我學到,反之亦然,這是最適合學習語言的。
「必須從真正的native speaker(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那裡才能學好一門語言!」這是我常聽到的錯誤認識。
如果我是和一個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住兩周,他/她會說得如此之快並且組句用詞的多樣性如此之高以至於我根本無法學習,所以,native speaker不是必須的,除非這個native speaker能夠非常用心地選擇一個略高於你水平的語速和組句用詞難度來跟你交流,並且會根據你水平的上升而逐漸提高難度。一般人是沒有這個耐心的,除非是你老師。
柏林,最不像德國的德國城市
我認識一個德國哥們,叫奧托,他會流利地講十六種語言。他每要學一種語言,比如羅馬尼亞語,他就會在沙發客中間以及朋友圈子裡詢問:「尋找願來德國旅行兩周到一個月的羅馬尼亞朋友,提供免費食宿游,只要願幫我學羅馬尼亞語」。人找到了他就會全天二十四小時(睡覺洗澡上廁所除外)和這人生活在一起,聽說讀寫全都用羅馬尼亞語,並且請羅馬尼亞朋友根據他的水平選擇相應的語速和用詞,並每天根據他的進步逐漸提高難度。
在每天大量會話之外,奧托還用大量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和寫作練習,也都是從用的角度入手。他原來每天會上網讀新聞,現在改成每天上網讀羅馬尼亞語的新聞,原來需要每天給女朋友寫郵件,現在就改成郵件上面用英語,下面再翻譯成羅馬尼亞語,遇見不會的單詞和語法就去查詢或者問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語不難,這樣學下來一個月奧托就可以說得比較好了。
當年搭便車路過羅馬尼亞小鎮布拉索夫
我知道大家一般沒有這樣的條件,我在荷蘭自學義大利語的時候也是如此,雖然周圍有很多義大利朋友,我也交往過一個義大利女友,但語言環境遠沒有上面說得理想。怎麼辦?每個周末我會有一天甚至兩天,過一種叫做「giorni italiani」的生活,那天醒來後,說話閱讀和寫作全都用義大利語,跟朋友說話也是先說一句義大利語,對方正無限困惑時我再把話翻譯成荷/英語說一遍,當天只看義大利語的新聞和電影,遇到不會的馬上去查詢。
「那我就找一個說這種語言的男/女朋友!這樣一定能把這門語言學來!」這個想法我也聽說過不止一次。
除非你這門語言的水平已經熟練現在只需完善,否則此法完全行不通,見過很多人抱著這種想法開始戀愛,結果大致兩種:一、對方覺得你在利用他/她,你們的關係很快就黃了;二、你很快就忘了自己談戀愛還有這麼個目的,二人之間很快就只用英語交流了,原因很簡單:談戀愛需要你展現自己最聰明最好的一面,而學語言需要你展現自己最愚蠢最無知的一面,這兩種功能極難調和。
夜宿義大利南部的Stromboli活火山島
五、會「說」的人走得更遠
我熱愛旅行,至今去過五十五個國家並正在籌備去澳洲和南北美洲的搭車之旅。旅行、語言和交朋友是我人生三大愛,我覺得一個人隨便到了一個國家就能地地道道地說當地的語言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所以每到一地我都會嘗試學一些當地語言。
在非洲的時候彈盡糧絕,於是到衣索比亞中國老闆的工地上去做工頭加翻譯,學了一些阿姆哈拉語,跟埃塞工人打交道極有用,「快點」是「禿嚕禿嚕」,「慢點」是「嘎吱嘎吱」,「吃飯」是「扒拉扒拉」,太萌了!
波蘭語是我接觸過的最具挑戰性的語言。我在華沙上過兩周的課,本以為可以像西班牙語一樣「兩周後就可以用西語周遊各處」,結果發現遠非如此。你可能聽說過德語很難,我跟莎拉常說「Das Leben ist zu kurz, um Deutsch zu lernen」,英文:Life is too short to learn German,中文:生命如此短暫以至於不夠學德語。德語之難在於有四種變格,波蘭語呢?有六種變格!而且變的形式比德語不規則幾十倍!每種變格可能有十條規則,每條規則都有上百個特例!
我去參加第一場波蘭婚禮的路上
波蘭語不僅難,而且用處有限,所以路上每有波蘭群眾發現我竟會幾句波蘭語都會興奮暈倒,熱淚盈眶,親人一般請我到家裡做客遊玩。語言,幫我打開了很多扇大門。
搭便車、露營、交當地朋友,我的語言學習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這種游牧式的旅行方式,如果我參加一個從荷蘭出發的旅遊團,那導遊一定會說英語或者荷蘭語,酒店工作人員也會說英語,根本就沒有去學習當地語言的必要和機會。而在旅途中我則處處都和當地人打交道,從他們那裡聽到第一手的當地風俗與文化,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說明一下:據說日本的英語教育比中國還差,但是沒去過所以不能亂說。
推薦閱讀:
※Abstract - 我的高頻多義辭彙本
※【CET6】【每日打卡】珊瑚礁農場恢復珊瑚礁
※上班族學習「外語」的必殺祕訣
※中文成美國居民第二常用外語
※2017下半年公共英語五級考試報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