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舞台上翱翔——舞蹈藝術解讀【第一章】
第一章舞蹈緒論
第一節關於舞蹈
一、舞蹈的起源和歷史(中國)
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在一定的律動中去完成各種優美的形體動作,並創造出各種優美的人體形態。用直觀達意的形體表述內心的體驗與審美主體溝通思想,傳達美感,以此來分享喜悅、點化生活。就舞蹈本身而言是造型藝術,屬空間屬性藝術,但就其運動的過程與連續性來說,它又屬於表情藝術,又屬於時間屬性藝術,特別是自古以來"樂舞不分家",這樣我們說舞蹈藝術又具備了音樂藝術的特徵,因此我們稱舞蹈是"時空"藝術。在表情中造型,用造型表情,它是流動著的雕塑,又是凝固著的音樂。
那麼舞蹈是怎樣產生的,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我們要追溯一下舞蹈的起源。總的概念我們要認識到,舞蹈源於勞動、生活。也有說勞動生產。但具體分析、舞蹈應是人類誕生後的自身心態的外在表現。人類有正常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詩經·大序》中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句話說明了人類自身感情發生和發展的層次,人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意思和情感,開始說,說到興奮時就大聲感嘆,感到還不能足以表達內心的激動,就會唱起來,雙手舞起來,兩腳蹦起來,這不就產生了跳舞嗎!應該說舞蹈是人的感情發展到最亢奮時的產物。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看舞蹈的起源,正像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人類本身",那麼勞動也創造了社會,勞動也創造了人類文化。歷史文獻並沒有記載,哪年哪月某人某氏發明了舞蹈,我們只能從僅有的歷史文獻,和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推斷,舞蹈是比音樂及一切藝術更為古老的藝術。人類從站立起來走路到人類語言產生,有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但在這個階段里人類就已經靠自身的肢體去表達意思,於是就有了動作,而且這些動作漸漸形成了喜怒哀樂的動作符號。為了生存,人類要填飽肚子,要勞動,要狩獵,有了收穫就要慶祝,一高興就跳舞。《呂氏春秋》載曰:"昔葛天氏之樂,三人執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只要一高興,三個人就拿牛尾巴跳起來。古代希臘人有一種舞蹈叫"薩底羅"也是扮作山羊,或是縛牛尾於背,伏地作牛鳴舞姿。至今在少數民族的舞蹈中仍屢見不鮮。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巫"把舞蹈傳承下來,「巫」是能歌善舞的人,他們是氏族中最有地位的人。他們傳播人類童年時代的醫術、星相、農耕、音樂、舞。執掌祭祀氏族祖先圖騰的智能。因此舞蹈和"巫"掌握的祭祀有著密切的關聯。禮拜、舞蹈、競技為宗教祭典的各種形式,一年之中各個氏族部落要有六大祭典--紅葉祭、栽培祭、漿果祭、青玉蜀黍祭、收穫祭、新年祭。專職掌管此祭典的人物就是"巫覡"(覡(xi)指男巫)。「巫舞」的意義在於祈禱牲畜禾稼興旺,人丁無災無病,感謝上天,神明的庇佑。所以「巫」是以舞祭祀天地、神明、祖先。舞蹈動作的形成可以從三個方面講述。一是氏族、部落之間的戰爭,產生了格鬥、行進、手持各種武器拼殺等。二是勞動的生產及與水災天災抗爭,產生了各種勞動姿態。三是生活,特別是兩性求愛,產生了許多親昵腰部、胯部動作。舞蹈的起源我們簡單談到這裡,可以歸納為舞蹈起源是勞動生產、禮儀祭祀、人際生活。舞蹈的載體一直是「巫覡」傳承著。舞蹈的發展大致是宮廷的(貴族的)、民間的和外來的三大方面。
關於舞蹈的歷史,不是幾頁紙能說清的,這裡我們只能按照歷史的順序簡單介紹一二。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舞蹈經過了長期的演變,禹傳位給兒子啟以後到了夏進入奴隸制社會,歷經商、西周、春秋時代,約一千六百多年。在這個歷史時期里"巫"仍是舞蹈的傳承者,巫師又稱多老,在祭祀、求雨等活動中就跳「多老舞」。在夏商時代有樂舞,奴隸供奴隸主享用。那麼樂舞奴隸成了推動樂舞發展的主要力量。夏啟是奴隸制第一個統治者,他即位後公然把神聖的祭祀樂舞《韶》拿來欣賞取樂而受到譴責。夏朝末代統治者桀有女樂三萬。桀對樂舞的要求是規模大,人數多,講究排場、形式華美。商代最後一個統治者紂,"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紂為了享樂,加緊搜刮奴隸,縱情聲色,揮霍無度。當時的樂舞為了迎合奴隸主的喜好產生了大量色情的"靡靡之音"禍害至今。但由於統治階級對舞蹈享樂的要求提高,在當時舞技演技方面都有大的提高。
西周至春秋戰國是集古舞之大成的時期。伴隨著禮樂制度的形成,周王室對前代舞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開中國古代雅舞之先河。六代樂舞是古代宮廷舞蹈的最高典範,其中包括黃帝時期的《雲門》、堯時期的《咸池》、舜時期的《大韶》、禹時期的《大夏》、商湯時期的《大濩》和周武王時期的《大武》。周代雅舞除六代樂舞外,還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六種形式的小舞。還有諸多少數民族的四夷樂舞等。春秋時期民間俗舞和宮廷女樂舞興盛,最著名的有《鄭舞》和《趙舞》。
民間俗舞得到進一步發展,是秦漢時期的重要特徵。集中的體現在百戲中。漢代百戲中的舞蹈主要有以下幾類:①武打:棍舞、箭舞、刀舞、對打等。②假形舞蹈:鳳舞、魚舞、龍舞。③舞蹈:巾舞、鞞舞、鐸舞、鞉舞、長袖舞、盤鼓舞、巴渝舞、建鼓舞、雙人對舞。④歌舞戲;東海黃公等。漢代舞蹈受雜技、幻術、角抵、俳優的影響向高雅發展,豐富了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加強了舞的表現能力。
南北朝至隋唐是胡舞盛行與歌舞大麴繁榮時期。這時期傳入中國的胡舞主要有以龜(qiu)茲樂舞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樂舞。胡舞因其風格熱烈奔放、剛勁粗獷而風靡宮廷和民間。著名的代表樂舞有《胡旋舞》、《胡騰舞》和《柘枝舞》等。在各族樂舞交流融合基礎上,漢代出現了《大麴》形式,到唐代《大麴》及為昌盛。隋代的九部樂,唐代的十部樂的坐部伎和立部伎,都以歌舞大麴為主要表演體制。唐代規模宏大的三大舞--《破陣樂》、《慶善樂》、《上元樂》,屬雅舞中有史詩性的樂舞。其中《破陣樂》在唐太宗時表演人數達120人。大麴中包含有法曲,其風格清雅。《霓裳羽衣舞曲》屬法曲名作。南北朝至隋唐舞蹈藝術發展的另一個成果是歌舞系的發展,出現了《踏謠娘》、《蘭陵王》、《撥頭》、《蘇幕遮》等著名的歌舞戲,對後世戲曲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宋元時期樂舞發展的新方向是宮廷樂舞的世俗化和向戲劇藝術的匯合。宋代宮廷舞蹈的主要形式是隊舞,分小兒隊和女弟子隊。除在宮廷表演外,在節日慶典時還到市井街頭表演。由於宋代大麴體制龐大,因此在表演時只採用其中一段,稱為"摘遍"。這種做法是宮廷樂舞適應世俗的必然。北宋時已出現用歌舞大麴表演有故事情節的雜劇節目,這標誌著舞蹈與戲劇的匯合。元代雜劇融唱、雲、科等藝術於一體,為舞蹈藝術的發展提供新的天地。奠定了中國古典舞形成的基礎。
明清時期的舞蹈藝術在繼承宋元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分為插入性舞蹈、程式化舞蹈段子、程式化舞蹈動作、刀槍把子、跟頭等幾大類。明清戲曲舞蹈保存了中國古代舞蹈的精粹。明清時期各少數民族舞也趨於成熟。
清末民初,民族民間舞發展甚快,豐富多彩,在年節、喜慶日子必有舞蹈表演,特別是民間廣場舞蹈,如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獅舞、龍舞,以及高蹺、旱船等。"五四"運動後,在新文化的影響下,舞蹈踏入了一個新時代。1942年延安的秧歌運動又帶動了舞蹈的發展,出現了秧歌舞、腰鼓舞、活報舞、霸王鞭等。新中國成立後,舞蹈作為一門專業藝術進入了新時代,自身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新中國舞蹈事業迅猛發展。從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歌舞團、芭蕾舞團、舞蹈學校、舞蹈研究機構等等。新的舞蹈作品成千上萬,中國的舞蹈藝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是世界東方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思考題
1怎樣認識舞蹈的起源?
2為什麼說,舞蹈起源於勞動生產?
3請你自行尋找資料,更為細緻地談談唐代樂舞的發展,特別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公元713年至756年),他對舞蹈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二、舞蹈的分類
所有的藝術都要利用一定的形式去描寫生活、抒發感情、反映社會、點綴人生。舞蹈本身是一種形式,而舞蹈本身又分許多形式、類別。舞蹈家在深入生活時,為了反映生活,腦子裡會湧現出舞蹈的內容和形式問題。在情、意、形的構思過程中,無形之中就確定著形式,是獨舞?雙人舞?集體舞?是編個舞劇?還是舞蹈?是用民間舞形式還是古典舞?等等,這就必須熟悉舞的分類,下面我們分幾方面談談舞蹈的分類。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又稱為"土風舞"。人們在生活中婚喪儀式以及民族風俗、禮節、宗教、社交、教育等等。不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只有一定的形式美,是人們一種自娛的活動方式。從遠古時代,人類社會就產生了自娛性的舞蹈。人人都能在氏族中有權參與這種活動,他們通過沒經過任何人編排的自由地、即興地舞蹈著。以此抒發和交流感情,如尋找配偶、表達獵獲食物的喜悅,或者出征前鼓舞士氣、戰後歡慶勝利。部落的人群就聚集在一起狂歡不止,以傾瀉自己心中的感情。從早到晚,從黑夜到黎明,歡樂達到忘我的地步。他們所跳的舞步都未經事先排練過,開始是零星自發的,後來隨隊成行,形成一些簡單的統一手勢、步伐,在一定的節奏內完成簡單的動作。但還是屬於自娛性,在這群人中並沒產生任何表演給誰看的慾望,有的是盡情在舞蹈中抒發自己的感情。以致陶醉在某種歡樂中。至今在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仍保留了這種傳統風俗,例如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六月六".到了這一天,成百上千的,甚至上萬的群眾積聚在廣場上,開始跳起擺手舞(土家族),而苗族則打起瀟洒的"猴鼓"。舞隊穿來穿去像長龍一般,不分男女老少,自由參加。貴州丹寨縣年節時,苗族群眾會自動集會,跳起優美的《蘆笙舞》。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樂聲震天,歌聲悠揚,人人牽著手,並著肩,同在一個節奏中起跳,同在一個呼吸中高唱,他們不分男女老少,融在一起,樂在一起,不到累的抬不起腳是不願停下來的。這種群眾熱愛的自娛性的舞蹈,深深的吸引著人,年年都盼望那一天的到來。因為在這個自娛活動中,有生活、有愛情、有歡樂、有知識、有人生中所必須的一切精神營養,所以它才顯得那麼重要才得以流傳下來。
到了近當代,在全國各地流行著三百多種自娛性的民族民間舞蹈。它的特點是花樣繁多,舞者遍地。如民間廣場舞有:龍舞、獅舞、高蹺、跑驢、秧歌、盤鼓舞、秧歌舞、旱船、花燈、花鼓燈、二鬼摔跤、紅綢舞、扇子舞、花傘舞、大頭和尚、霸王鞭,等等。每到過年過節,特別是元宵節,最為熱鬧。各少數民族更是好歌善舞,如每到重大節日,點起篝火,圍坐在一起,打起鼓,拉起弦,品著野味,飲著酒。於是青年男女隨著鼓樂聲翩翩起舞。參加歌舞的人不是為了表演讓人看,而是自娛,人數多少不限,舞者手拉手,圍成圈,時而面對面,時而背靠背,不停的交流感情,百跳不厭,通宵達旦。現在興起的還有外來的交誼舞、街舞、健身操、健美舞等等,這些都屬於生活類型的舞蹈活動。
(二)藝術舞蹈
藝術舞蹈又可稱為表演性的舞蹈。它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一定的審美活動供人們欣賞,它以鮮明的藝術形象和豐富的情感激發著觀眾,同時起著教育、審美、娛樂的作用。藝術舞蹈從不同角度可以分為以下類別。
1、按表情特徵分類
(1)抒情性舞蹈
抒情性是舞蹈審美的本質屬性,因此大量的舞蹈都是抒情性的。它是舞蹈創作中集中的對象,代表著舞蹈的主要方面。例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水》、《雀之靈》等都屬於抒情性舞蹈,又稱情緒舞。
(2)敘事性舞蹈
敘事性舞蹈又稱情節舞。人物不多,篇幅不長。在結構和表現手段上採用一些戲劇手法。有簡單的情節,介於抒情性舞蹈與舞劇中間。利用簡單的情節敘述吸引人,並利用抒情性動作渲染內心的情感去打動人。例如80年代創作的《軍民魚水情》、《岳母刺字》等等。
(3)舞劇
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或以戲劇框架結構的大型舞蹈,稱為舞劇。在人物的內心與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中展開戲劇情節。由舞蹈、音樂、啞劇三個主要部分結合而成。舞劇具有戲劇的一般審美特徵,又受舞蹈美學的制約。舞劇兼有抒情性和敘事性舞蹈的功能,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是舞劇的基本美學原則。
舞劇是舞蹈藝術綜合性發展的最高階段。它的內容包含量很大,表現力極強,大大地發揮了舞蹈藝術對社會的認識、教育、審美、娛樂作用。例如《紅樓夢》、《小刀會》、《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天鵝湖》、《葛培莉椏》等。
2、按表演形式分類
(1)獨舞
獨舞作為一種表演形式,可以單獨成舞,也可以出現在舞蹈里和舞劇里。一人表演無交流對象。可以與內心自我交流,也可以與空間景物、觀眾交流。獨舞要求演員技巧高,表演能力強。如《雀之靈》、《希望》、《水》等。
(2)雙人舞
雙人舞形式最常見,多為一男一女表演,也可為同性。如舞劇《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雙人舞,《梁祝》中山伯與英台的雙人舞,又如舞蹈《艱苦歲月》中一老一小兩位紅軍戰士雙人舞等等。舞蹈動作與畫面的對稱,形體動作與感情的呼應,以及人物心理與人物之間的矛盾,都能在雙人舞中得到體現。
(3)三人舞、多人舞、群舞與組舞
三人以上的多人舞、群舞與組舞多半表現一種熱烈的場面。可以充分地運用舞蹈構圖、隊型等手法進行表現。這是獨舞、雙人舞所不及的。特別是群舞通過隊形變換,按照舞台不同方向的移動,構成多種畫面,向觀眾宣洩著不同層次的情緒、力度,給人以群體威力的感染。例如《黃河魂》、《海燕》、《八女投江》、《竇娥的呼喚》、《金山戰鼓》、《王昭君》等等。
3、按照風格分類
(1)古典舞
古典舞所表現的主要內容,以及使用的形體動作、服裝設計、音樂設計等等都是古典的。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中國古典舞的動作,基本上由戲曲繼承並化入各個行當。例如京劇《三岔口》、《雁盪山》、《虹橋贈珠》等,就是非常完整的戲曲古典舞。舞蹈界通過向戲曲學習創編了古典舞劇《寶蓮燈》、《小刀會》、《盜仙草》等,深受大眾歡迎。另外通過文物發掘,和對古老壁畫、雕塑、彩塑的摹仿研究,創作出《編鐘樂舞》、《仿唐樂舞》、《絲路花雨》等,都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創造性。關於古代的許多舞蹈,如唐代《胡旋舞》、《胡騰舞》、《柘枝舞》、《劍舞》、《破陣舞》等都沒有流傳和繼承下來。
西方古典舞主要指的是傳統芭蕾,也稱歐洲古典舞劇。十六世紀形成於法國。十八世紀傳入俄國。我國芭蕾舞藝術在1953年以後才發展起來。
(2)民間舞
從古到今都有民間舞,就像民歌一樣始終伴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鬥爭、愛情生活。民間舞主要分布在廣大農村、鄉鎮,城市的小手工業者中也保留有民間舞的活動。民間舞的形式多、內容廣、地方色彩強。多數在節日廣場活動,多用大道具。例如:《龍燈舞》、《獅舞》、《採蓮船》、《滾花燈》、《跑驢》、《大頭舞》、《旱船》、《盤古舞》、《高蹺》等。也有使用小道具的,如《扇子舞》、《手帕舞》、《花傘舞》、《長綢舞》。民間舞的特點是自娛性與表演性高度統一。若將有些舞蹈搬上舞台,也會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經過專業歌舞團體加工後更具藝術特色。民間舞的自由、生動、活潑,充滿著鄉土氣息,基本上都具備載歌載舞的特點。如《紅綢舞》、《腰鼓舞》、《霸王鞭》等。例如根據民間舞改編的《擔鮮藕》、《豬八戒背媳婦》、《花轎到門前》、《荷花舞》等。都是倍受群眾歡迎的佳作。
我國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獨特形式的民間舞蹈。一般稱民族舞。如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鍋莊》、苗族的《蘆笙舞》、維吾爾族的《多朗》、傣族的《孔雀舞》、朝鮮族的《長鼓舞》、黎族的《跳娘》、滿族的《腰鈴舞》、彝族的《阿細跳月》。
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間舞。民間舞的世襲性、繼承性強,在藝術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是舞蹈藝術的母源。
(3)現代舞
又稱"現代派舞"。二十世紀初由美國舞蹈家鄧肯首創,後流行於歐美。她提出並建立一套與古典芭蕾截然相反的訓練方法和編舞原則。現代舞派有一些分支流派,追求不同,主張不同。有一派形成"現代芭蕾",以美國喬弗里為代表。她主張舞蹈不要有什麼具體內容情節,以高難度的技巧動作,追求高度的純形式美。有的流派所表演的舞蹈過分抽象,難於被人理解。有的走向頹廢,專門表演一些怪誕、色情的東西,失去了藝術審美價值,因而被淘汰。
我國近年來隨著文藝政策的變化,接受了一些外國現代派舞蹈團來華演出,對我國的舞蹈表演和創作都有很大影響,也出現了具有現代舞風的舞蹈。如《希望》在1980年全國第一界舞蹈大賽中受到了肯定和普遍讚揚。隨後的《海燕》、《黃河魂》在編導和表現方法上也都吸收了現代舞風格。在全國第二界舞蹈大賽中獲得編導與表演的一等獎,從此開創了我國現代派舞蹈藝術創作的先河。
現代舞動作自然,形式自由,不受任何程式的約束,自由地表現人的自然感情。表現形式舒放、開朗、樂觀,動作韻味足,形體控制力強,思想涵義不確定,耐人尋味,給人以聯想餘地,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思考題
1請你簡單談談舞蹈分類。
2你最喜歡哪一類舞蹈?為什麼?
第二節舞蹈的基本理論
一、舞蹈的審美特徵
這是一個從美學的角度研究舞蹈的課題,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更完整地去認識和理解舞蹈。舞蹈家先作為審美主體去觀察世界、社會、體驗生活,然後再以自己的體驗上升到認識,以飽滿的熱情去創造審美對象,然後又將自己轉化為審美客體,又向公眾主體提供審美的再創造、再評價的對象。這種審美活動有其特殊的規律和固有特徵。下面我們談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徵。
(一)舞蹈藝術是時空特點兼備的綜合藝術
舞蹈是時間藝術,在它表演的過程中和音樂一樣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由於它的動作連接、韻律走動、舞姿組合所決定的,特別是樂舞相隨。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的人體動作具有流動性的特點,在一定的節奏中連續動作,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舞蹈動作、造型是動與靜的不斷反覆,並不是停留在一個固定的姿態上(像雕塑),它轉瞬即逝,因此它能與音樂緊密配合,富於強烈的表情性。這一點表現了舞蹈審美過程中具有明顯的時間特徵。
舞蹈又是空間藝術,這表現為舞蹈表演必須有一定的空間(舞台和廣場)作為保證。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表情達意的,人體是一個有具象性的物質實體,就需要佔據一定的空間。舞蹈作品所形成的隊型、畫面、動作等,都要在一定的空間中表演,這一空間特徵又確定了舞蹈藝術的造型性。舞蹈的每一個靜止的姿態,都是一尊生動的雕像。有人說:舞蹈是動作的雕塑,雕塑是靜止的舞蹈,是很有道理的。
(二)舞蹈表現感情的媒介是人體
文學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音樂用聲音創造形象;電影是運用鏡頭的畫面分割和組合來表現感情。而舞蹈則是用人體為媒介,按照多變的節奏和豐富的韻律,通過點與線的移動,造成動與靜的姿態、美的造型,給人以多彩的瞬間美、過程美、變化美、立體美。人體是最富於人的感情的媒介,因此舞蹈是富於感情的藝術。舞蹈藝術對一切美的創造都離不開人體。美的動作、美的姿態、美的造型、美的表情都要通過人體表現出來。在舞蹈藝術中,人體的運動始終是主動的。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人體主動地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朝著不同的方向自由地運動著。而無生命的物體運動始終是外作用的結果,是被動的。例如足球作為一個物體,它的運動始終是足球隊員作用於它的結果,它本身沒有一點主動性。因此它的運動是機械的、無情的、不生動的。而人體動作的舞蹈卻是主動自然的,是飽含著思想感情的運動。是最有生命力的、是最美的、最感人的。
人體的運動是有一定規律和能力的。因此無論什麼樣高超的舞蹈動作,都必須是建立在人體結構的可能性上。舞蹈家必須通過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的身心,苦練基本功,使自己每一個高難度的技巧都飽含著情,透發著美。
舞蹈動作是構成舞蹈語彙的基本因素。它來自生活,但絕不是單純生活的模擬,而是經過提煉、升華、美化了的藝術動作。這些動作蘊涵著強烈的節奏感和豐富的韻律感。單一的舞蹈動作不一定含有固定的意義,更談不上內容所在。相同的舞蹈動作或動作組合,在不同的規定情境、不同情節、不同思想線和情感線的發展中,它表現出的含義就會大大不同。許多舞蹈動作由於反覆使用,成為程式化的動作,它類似語言中的單字,或是音樂中的音符,可按一定的規律自由組合。如"卧魚"這個動作,在京劇《貴妃醉酒》中,可以表現楊玉環醉態陶然,俯身嗅花的憨悅之感。而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里可以表現吳清華受鞭打,傷痛難耐而昏到在地的慘狀。又如"大跳",與敵人激戰搏鬥時可以使用,而與情人追逐戲耍時也可以使用。由於人類身體結構的一致性,因此人體動作大致相仿,而舞蹈又是以人體作為表達感情的媒介,不受語言、文字的約束,所以舞蹈語言具有審美的普通性和直觀性,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人群聯絡感情的最好方式,是不用翻譯的藝術語言。
(三)抒情性是舞蹈審美的本質屬性
舞蹈長於抒情,拙於敘事,它不象文學那樣善於描述情節曲折的故事。它對生活的再現性差,對感情的表現性強。用直觀的人體動態形象地表現感情。它只側重人的心理活動和主觀內容的表現,不善於直接摹擬現實生活中的煩瑣細節。當人的感情發展到言之不足、歌之不足時,就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見舞蹈所表現的不是一般感情。從產生舞蹈創作慾望到作品完成。從二度創作的舞蹈表演到舞蹈欣賞,不論是主體還是客體,都處在某種感情的衝動之中。這種強烈而豐富的感情震撼著觀賞者的心靈,並使他們在感情上和對象共同結合在一起,產生著強烈的共鳴。舞蹈的抒情特徵,在於它所抒發的感情是很難用文字、語言確切表述,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例如舞蹈《黃河魂》展示給觀眾一副寬闊而壯麗的中國人民生活鬥爭的圖景,曾給於觀賞者以高度的藝術享受和審美情趣的滿足,但是很難用文字、語言說清楚舞蹈所表達的感情,以及觀賞者又是怎樣被這種感情所打動的。它是任何藝術複製不了的,這就是舞蹈藝術特有的抒情性特徵魅力的所在。
舞蹈的抒情性確定了它的時間延展性特徵。從這一點上看,它又和音樂藝術有著親緣關係。音樂是時間藝術,舞蹈也具備這個特徵。音樂是表情藝術,舞蹈也具備抒情性特徵。音樂和舞蹈都需要有一個連續抒發感情的時間過程,而且音樂的音符和舞蹈的動作,都被節奏和節拍組織在一定的時間之中,因此自古以來歌舞不分家,樂舞長相隨。我們設想一下:沒有音樂的舞蹈該是什麼情景。例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賣孩子的一場,扮演母親的演員,用深沉的感情調動了整個身軀,使用了誇張的舞蹈形體動作,抒發了內心的悲憤與痛苦,使滿場觀眾凄然淚下,是非常成功的。然而這個成功的一半應歸於音樂。這段音樂是雙簧管獨奏,樂隊協奏的《江河水》(東北民間樂曲)那悲痛欲絕的音樂賦予舞蹈強烈的感情色彩。如果把音樂抽掉,舞蹈演員那種大幅度的嚎啕動作豈不成了滑稽的啞劇了嗎?作為視聽藝術的舞蹈,有舞必有樂,有樂必有舞。"有樂而無舞,似聾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而無樂,如啞者會意而不能言"。因此視覺的舞蹈必須有聽覺的的音樂作為依託和補充,共同創造著直觀可感,有聲有色,優美而生動的藝術形象,更加強了舞蹈的抒情能力,使得有造型能力的舞蹈形體更富於韻味。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是音樂的形象,同起同落,共同擔負著創造藝術形象的使命。
(四)流動的人體造型是舞蹈藝術創造美的特有手段
上面我們談了舞蹈的抒情性,但是舞蹈的抒情性必須通過人體美的直觀造型才能得以實現。只有抒情性而無造型性也不會產生舞蹈藝術。所以造型性是舞蹈創造美和達到抒情的特有手段。舞蹈造型與其他造型藝術所使用的物質材料不同。如雕塑使用石膏、黃泥、大理石、金屬等。而舞蹈使用的卻是人體及其動作。人體是一切造型藝術的主要創作對象,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雕塑家在以人體為對象進行造型時,可以按照自己對人體的審美感情去進行創造,盡量使自己主觀的美達到與客觀的美和諧統一。而舞蹈家在以人體為對象進行造型時,卻不能任意改變對象的自然形式。因而舞蹈造型時對人體美的要求,著重於先天條件。對於舞蹈演員的體形、體態、線條、五官、容貌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舞者自身的生活美,會給藝術美的創造錦上添花。
舞蹈家直接用人體進行造型,形體律動必須由衷而生,舞之以心,動之以情,以型造型活,以姿造型斃。用情煥發出舞蹈律動的韻味,才能勾動觀眾的情思,才能使觀賞者在具有魅力的對象面前展開聯想的翅膀。情是現實生活的產物,舞蹈造型只有通過表情、傳神才能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才能表現舞蹈家對生活審美意識、審美情趣。造型必須以內在感情為依據,抒情必須以外在造型為體現,譬如情好比是水,型好比是魚,要做到魚水不分。
具有抒情性的舞蹈特徵的舞蹈造型,與其它造型藝術不同,如雕塑,繪畫,儘管塑出的形象能夠達到栩栩如生的境界,但畢竟是無生命的靜止物象。而舞蹈造型是有生命的,流動著的造型。它依據內心潛在的感情,和富於生命力的律動、韻味、節奏塑造出動人的形象,以型、神高度的統一抒發感情、點綴生活。
(五)節奏美是舞蹈藝術抒情的主要特徵
節奏美是許多表情藝術抒情的手段。如音樂、詩歌、戲劇等,但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節奏所組織的對象不同。在音樂中它組織旋律,在詩歌中它組織語言,在戲劇中它組織人物內心矛盾。而在舞蹈中它組織的卻是形體動作。舞蹈可以沒有音樂,但絕不可無節奏。可以說節奏是舞蹈的生命。不同的節奏節拍形成的律動風格,表達不同的風格色彩和不同的情緒和感情。快速而強烈的節奏多表現歡快、熱烈的情緒。緩慢而深沉的節奏多表現憂鬱、纏綿的感情。如果舞蹈離開了節奏,那麼它的抒情與造型都將不存在。節奏能賦予形體動作神韻和魅力,增強構圖畫面的律動感和生命力。
舞蹈之所以能夠以強烈的感情打動人心,根本原因就是節奏的內在魅力所引起的感情共鳴。人體線條、色彩話面、點和線的移動、動和靜的反覆,都在一定的節奏中構織著美的舞蹈旋律。節奏又是舞蹈抒情美與造型美的紐帶。內心節奏反映在形體上,成為直觀形象為視覺所感知。反映在聲響上,成為可感形象為聽覺所感知。由於舞蹈節奏的美同時激起主體的視、聽感官的美感,因而它的感染力就大大地超過了其他表情藝術。從而使它有別於音樂、詩歌、戲劇等,顯示著自己獨立的個性。例如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摘葡萄》、《繡花帽》沒有音樂伴奏,只用一面手鼓奏出豐富的節奏和強弱變化,奏出了激情,奏出了思素,奏出了喜悅,奏出了沉思……。節奏與舞蹈演員的內心感情節奏融合在一起,刻畫出人物對生活的熱愛和內心的喜悅。在節奏的延伸中造型,在造型的流動中抒情。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只有這樣舞蹈才能真實地反映多彩的社會生活,表現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舞蹈的內容美與形式美
舞蹈比任何藝術都重視形式美,甚至有人認為舞蹈本身就是一種形式美,認為有了形式美也就有了內容美,就有了一切美,就能受到青睞。如果說舞蹈特別重視形式美是有道理的。認為有了形式美就有了一切美,是荒唐的。任何藝術都非常強調美的完整性,它必須是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舞蹈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除了運用形體去把握對象的外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在這之前,就已經抓住了對象的內在感情。只有運用內在感情的引導,才能把握外部形體的技能創造,才能描述真正的生活,抒發真正的感情,才能透發出真正的美,也就是說,外在形式美必須以內容為依據,美才能達到完整與和諧。
(一)情、意、形
情動於衷而形於外。人心感應了外界事物的刺激而激動起來,這種情必須要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反映出來,使這種情得以表現讓人感知,這正是舞蹈藝術的規律。一切形體動作都受著內在感情的支配。由情到形的過度,必須經過意的轉化,形成情、意、形的完美、和諧、統一。由內容美到形式美,意境擔任著儲運作用。情就是感情,意就是意境,形就是形象。當豐富的感情轉化為深邃的意境,然後轉化為生動而鮮明的藝術形象時,審美對象就誕生了,而且是有著內在實質的外化形態。情、意、形的思維運動過程充分體現了舞蹈創作的內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機結合。
(二)空間形式
舞蹈的空間形式主要指形體造型和空間運動線與空間畫面。它們可以給予欣賞者無窮的形式美。關於形體造型,它與舞蹈動作密切結合。舞蹈的空間運動線和空間畫面,實際上是個舞蹈構圖問題。舞蹈的三大要素包括表情、節奏、構圖。構圖是舞蹈空間形式美的一個重要部分。構圖的科學與否,美與不美往往決定著舞蹈編創的成敗。
1、空間運動線
主要指演員在舞台上運動(調度)的方向給觀眾視覺留下的線條。這些運動線對舞蹈表演來說,是個表現形式問題,但它在一定主題規定下,就會產生一定情緒,表達一定的內容。例如,斜線運動,給人以前進向上有力推進之感。以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為例,其中《北方吹來十月的風》(集體舞、表演唱)就使用了斜線運動。在紅旗指引下,隊伍斜向前進,在天幕上,馬列形象的光輝照耀下,頓時給人以共產主義的必勝之感。縱線運動給人以勢不可擋之勢。例如《秋收起義》一場中,工農聯合暴動,匯成革命洪流,起義隊伍從舞台後邊,橫排縱向以匍匐姿態跳著十字步向台前壓來,給人以千軍萬馬勢不可擋的感覺。又例如在舞蹈《秦王掃六合》中千軍萬馬從秦王的斗篷兩翼下向台前壓來,同樣給人以逼來的壓力感。橫線運動在舞台上運用不多,這種動向比較平和,穩定,不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用在舞劇的過場,對稱位置的交換。弧線運動給人以柔和、流暢、勻稱之感。曲線運動,給人以舒散、和煦的大團結之感,多用在歡樂場面,有些場面採用S型的曲線運動,給人以連綿不斷,滔滔不覺之感。並且有著擴展場面和拉長空間距離的作用。
2、空間畫面
這主要運用在集體舞中。畫面構圖多樣化,是舞蹈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方面。大致分為方型、三角型、圓弧型、梯形、菱形等基本圖形。它們各俱特色、各有特性。例如方型(方陣)給人以穩定、嚴整之感;梯形多用於對稱平衡,給人以肅穆、威嚴之感;三角形(鼎立)給人以有力、銳進之感;圓弧型(扇面)給人以流暢、開闊之感;菱形給人以流動、活潑之感。
我國古典舞構圖多半採用對稱平衡的畫面。它象徵著封建集權制統治,以中央為核心支配東西南北上下。例如戲曲中的帝王上朝、州縣升堂,都是一人高高居上,文武對列兩廂,以示君主權利至高無上,神聖不可冒犯。現代的舞蹈一般都打破了這種構圖法,使用多種方法達到自然平衡,甚至專門打破平衡,從不對稱、不協調中尋找突破,更加豐富了舞蹈的形式美。
(三)時間形式
舞蹈的時間形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間中按照一定的秩序聯結起來,並具有一定技巧而延續著的舞蹈動作,使其符合表現主題思想的需要,形成舞蹈的形式。這種形式將貫穿在整個舞蹈時間過程中。舞蹈的時間形式自始至終與節奏、音樂融合在一起,並在空間形式中進行,兩者共同體現著舞蹈的形式美。舞蹈的時間形式有多種往往與音樂的曲式有直接聯繫,有的甚至合二為一。例如三部形式、迴旋曲式、自由體曲式、卡農形式等。以卡農為例,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曲式。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不同高度在各聲部上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舞蹈與音樂一樣,舞台上的各組演員按照時間先後做同一動作,給人以強化和模進印象,造成一種熱烈氣氛。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這雖然是藝術創作的普遍規律,但是體現舞蹈形式的媒介是有生命的人體,因此在舞蹈的形式里,本身就存在著表情、內容的因素。這就使得舞蹈的形式比任何藝術品種的形式都顯得更為重要。又由於舞蹈的空間形式與時間形式存在著程式化的因素,故也不能排除形式先於內容的可能,或者兩者同時產生。特別是民間舞,有的只有形式,表現一定的情緒,無什麼具體內容。如獅舞、龍舞、花燈舞等。通過道具的使用、造型、動作的組合表現一種氣勢,給人一種雄渾崇高的力量,沒什麼具體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是展現舞蹈的形式美。所以在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問題上不能絕對化,只有遵循其自然規律,發揮藝術家的獨創性和再創性,定能用生活的結晶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創造出璀璨的藝術珍品來。
思考題
1請你談談舞蹈的審美特徵,重點談談人體對舞蹈藝術的重要性。
2舞蹈的形式美與內容美兩者的關係和其他藝術門類比較,它們強調的方面有什麼不同?
推薦閱讀:
※收藏 | 性激素六項檢測及臨床解讀!
※逍遙地仙解讀《天玉經》
※《周易》無妄卦解讀心得提要(文:李守力)
※男女:壞男人的深度解讀(一)
※房產證寫誰名 法律後果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