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開始,養育一個個美好的人

全文共1014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 我們期待一個美好的社會,就應該從兒童開始,養育一個個美好的人。

  • 總在生長和形成之中,總會有想像不到的新的意義、維度從親子之愛中湧現出來。

  •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兒童節起源於對兒童權利的保護。我們期待一個美好的社會,就應該從兒童開始,養育一個個美好的人。

    起點在哪裡?與其說在兒童,不如說在父母、老師與制定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成人。如果說制度和政策的改善非一人之力、一時之功,父母在自己家裡,老師在自己課堂上的提升,卻可以從此刻,從這個六一兒童節就開始。

    兒童所需要的愛,首先是親子之愛。這種愛,從胎兒期就開始了。母親保證營養、聽音樂、恰當運動,將身心調整到一個好的狀態,就是對胎兒最初的愛。嬰兒出生後,若非萬不得已,父母理應親自養育,而不是隨手丟給長輩、親戚甚至保姆。這種親子之愛,不是恩賜,比責任更根本,它奠基於人的天性。

    孩子天然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重新去體驗語言之為語言,恐龍之為恐龍,花之為花,甚至吃飯之為吃飯,重新去對手工、詩歌、曲藝、數學、物理敞開,去體驗和思考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麼,如何與孩子活潑的生命發生活潑的連接。

    於是乎,萬象都在親子之愛中被帶上前來,父母也發現今日之我不同於昨日之我,總在生長和形成之中,總會有想像不到的新的意義、維度從親子之愛中湧現出來。孩子那種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不會因為父母責備而心有不滿的無條件接納,又反過來純化父母的生命意識,讓父母感覺到那就是一種珍貴的至誠狀態。

    養孩子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各種意義,也會回返到「我輩」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消除掉一些陳年隔閡和現實糾結,從而使「家」真正成為一個生動和豐盛的所在。

    這樣的愛,肯定不會為了自己方便,隨手丟給兒童一個手機,讓孩子一玩就是幾個小時。這樣的愛,自然會給兒童以自由,其中天然地就「有象有則」。我們讓兒童充分地爬行、翻滾、玩泥沙,在大自然中走走停停,慢慢探索,聽蟬鳴,感受從音到樂的節奏,讓兒童的生命中,自由生成最靈動的線條、色彩和構圖,隨處體驗自己與天地萬物的同和異,使「我」原本地看見「你」,從而尊重「你」,和「你」溝通與對話,而不是把「你」當成全然相異的「他者」。

    在這樣的愛與自由中,兒童得以體驗最深的安全感,養成獨立的個性和根本的創造力,在審美和求知維度上,生長出對大自然的雙重熱愛。當父母將兒童交給老師時,孩子是一個身心健康而生機勃勃的生命。而老師的使命,就是在自己的課堂上,以自己的熱愛與專業能力,將這樣的愛與自由,延續和擴充開來,領著孩子,走入更深廣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領域,成就學生,也成就自己。

    這樣長大的兒童,應該美好的。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應該是趨向美好的。

    推薦閱讀:

    二月,願所有的美好如約而至!
    懂得享受生活,生活才是美好的
    《金剛經的秘密》第21課丨美好的地獄,不美的凈土
    哪個瞬間讓你突然覺得原來世界很美好?

    TAG:美好 | 兒童 | 養育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