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愛情,你的理解靠譜嗎?

你了解愛情么?

作者:勞倫·塞維

從小我們就被生活告知:將來,總有一天,會遇到另一半,那個與之結合,讓我們不再殘缺的人。我不知道,是我自尋煩惱呢,還是上面的說法讓人不安?想想吧,自己殘缺不全,如果遇不到另一半,內心總有個空洞,這不讓人抓狂么?

遇不到靈魂伴侶,我們果真殘缺的么?

我倒是這麼認為:真愛的真諦不在於尋找另一半,而是尋找另一個完整的個體。畢竟,我們都是獨立的:要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內心感到安全,這需要成長,需要經歷。兩個獨立的個體相遇,相愛,成就一段感情,一起前行。

誰知道呢——也許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愛情劇就該那樣發展。他的小說通常以幼稚的愛情為中心。然後不可避免地分手,心痛,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反目為仇的戀人卻重歸於好——多年以後,他們年歲漸長,一切就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也許是因為自己成熟了,不再為「丟失的」另一半而憔悴吧。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食、祈禱、戀愛》的作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對靈魂伴侶的言說頗有意思:

「人們通常認為,靈魂伴侶就是你的絕配,而且,人人心嚮往之。其實,真正的靈魂伴侶只是一面鏡子,向你展示一切拖你後腿的種種因素,讓你關注自我,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另一個我們或許會自動跳進去的陷阱是:一旦激情開始回落,愛戀亦將逝去。

心理學家說:「幾個月之後,或許一年,最多兩年,浪漫的激情自然會燃盡成灰。」《幸福:解開心靈秘密財富之謎》這本積極向上的心理學書籍聲稱:好萊塢電影為「真愛」描金繪銀,其重點就是個體在不同的戀人之間穿梭,尋找永遠的激情。

很多夫妻在過渡期就分道揚鑣了。他們錯過了下一段:激情讓位給伴侶之愛,樂意接受愛人的缺點,而且願意為彼此做出犧牲。

「毋庸置疑,在伴侶之愛階段,激情時而會降臨;而且,有時候,配偶更像朋友,而不是愛人。其實,這正是關係更為親密的象徵,而不是疏遠。」

因為愛情是自我全面實現的源泉,所以,當遇到「匱乏之愛」時,要小心前行。這很重要。《幸福》認為,這種愛情的確會給長遠幸福造成潛在的威脅;這一理論的基礎是,我們總是被能滿足我們需要的人吸引。

「如果你不夠自信,那麼經常讚美你的人,會吸引你;假如你容易感到厭煩,那麼能說會道、激情滿懷的人會讓你著迷。」

作者認為:只要我們需求穩定,「匱乏之愛」會很牢固,然而,我們會成長,需求會變化。除非配偶需求的變化跟我們自己的需求變化步調一致,否則,一旦一方不能滿足另一方,關係就會深陷危機之中。

我倒是相信,愛情定會讓我們展現最好的自我,而且真情自然會點燃幸福之火。可是,每一段感情都有其特性和差異吧。

推薦閱讀:

別讓友誼止步於他的愛情
她用羞羞的插畫,畫出戀愛男女的那些事,大多數人都中槍了!
愛情婚姻百篇(四)
酸味愛情(謝松良)
狹義愛情論

TAG:愛情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