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字的來歷和演變

【武】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變含義(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戈族造字法:會義

  • (甲骨文 )

    武,甲骨文

    (戈,兵器)

    (止,腳趾,表示行進),表示持戈而行。造字本義:肩扛兵器,出征作戰。金文

    、篆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將甲骨文的上下結構調整成混合結構。隸書

    將篆文的

    寫成

    。楷書

    將隸書的

    寫成

    甲骨文密碼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正,從弋。弋」為「戈」省,意為「巡邏之戈」、「遊行之戈」(游戈)。【甲骨密碼】很明顯像是一個人拿著鋤頭在挖地,意思就是手腳並用,努力幹活的意思吧武:出征。就是持戈步行去進行戰爭、動武的意思。有些人說什麼止戈、停止暴力,都是現代假慈悲的胡說。古時武力很重要,作戰是基本生活內容。【其他解讀】武,甲骨文=(戈,兵器)+(止,腳,表示前進),表示持戈而行。造字本義:肩扛兵器,出征作戰。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將甲骨文的上下結構調整成混合結構。------------------------------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附 白話版《說文解字》:武,楚莊王說:"武力,確定戰功,止息戰爭。所以"止、戈』會義為"武』。" 許多字、許多文化什麼的,從古至今,由於種種因素被統治者、書儒等曲解歪解的一塌糊塗、大相徑庭、甚至與原義相背,所以有些情況下還不如不看後世解說,直接去看甲骨金文取其象反而能直達原意本意。 就比如說男尊女卑或涉及百家罷黜之後出現的一些所謂道德禮教尤不足取。 武,個人認為 止 即作 趾解更妥,武力施展 手持戈,腳下邁步代配合,很自然,手腳相配。「武」字是個合體字,按古代造字法的「會意」,「武」從止、從戈,由止、戈二字合起來成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實則為人的腳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構成人的腳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現形式是「足戈並立」,左邊畫一個「足型」,而右邊畫一個「戈型」,二者組合成其雛形,並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種靜態;在此基礎上字體由左右結構,變成了上下結構,近而形成了「止戈豎立」的組合,此時最大的變化在於「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處於一種動態。進入青銅器時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會意方向發展,並形成「動靜」結合的字體,筆劃粗細一致,結構相對協調,以適用於人的習慣認識和記憶。從甲骨文中「武」字的變化看,其原始本意並非止戈為武,而完整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或持戈靜止而立,注視前方;或舉戈而動,欲與人、欲與獸斗,與人斗是爭奪地盤和剩餘價值,與獸斗是維持生存和生命。「武」字的甲骨文:

  • J26930

  • J26931

  • J26932

  • J26933

  • J26934

  • J26935

  • J26936

  • J26937

  • J26938

  • J26939

  • J26940

  • J26941

  • J26942

  • J26943

  • J26944

  • J26945

  • J26946

  • 《說文》

    「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段註:武,跡也。此武之別一義也。

    楚莊王這個對武的主觀解釋賦予了「武」字較多的反戰和正義的色彩。客觀的中性的解釋不是止息干戈和防止戰爭,因為它的初文里並沒有標示戰爭的對象。見甲骨文「武」如下圖:

    在甲骨文中,止這個字是有方向性的。三個腳趾所指向的就是前進的方向。所以甲骨文的武字,從足從戈。從字面上看是一隻腳正在奔向武器(戈)。《春秋元命苞》:「武者。伐也。」朱芳圃釋卜辭武:「戈,兵器;止,足趾,所以行走,象揮戈前進也。」所以武的本義是武裝自己的意思,至於武裝以後,可以是對外發動戰爭(討伐),也可以是為保衛自己和敵人作戰。這兩個意義都不是武的本義,只能是引申義。我們常說北方為玄武,這個所謂玄武的本義就是黑色的武裝,是龜殼的一種借代用法。

    如果按照許慎的註解,「止戈為武」,那麼這個武字就應該是一個會意字,但是在甲骨文里,它闡述了一件事:奔向武器,應該是一個會意(指事)字。

    殷商有一個王謚號叫做武丁的,這個商王在執政期間曾經發動過很多次戰爭。據《竹書紀年》記載,武丁先後發動了伐鬼方並攻克鬼方,滅大彭和征豕韋的戰爭。武丁死後殷商人給他的諡號是武和丁。這就說明在殷商甲骨文時期「武」的本義並非以戈止武,而是發動戰爭。

    「武」字的篆體字:

  • 金文大篆體武字

  • 漢儀小篆體武字

  • 方正小篆體武字

  • 經典繁角篆武字

  • 葉根友新篆武字

  • 迷你娃娃篆武字

  • 文言文名句摘抄①動詞:肩扛兵械,出征作戰。 武夫 武官 武將 武警 武人 武生 武師 武士 武打 武鬥 武庫 武林 武力 武功 武器 武裝 武術 武藝 武職 / 比武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 . 周南 . 兔罝》 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穀梁傳 . 定公十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左傳 . 僖公三十三年》 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 . 宣公十二年》 武夫出於波間。------唐 . 李朝威《柳毅傳》②形容詞:威風的,勇猛的,野蠻的。 武斷 武工 武俠 / 威武 英武 勇武 孔武有力。------《詩 . 鄭風 . 羔裘》 武大為於大君。------《易 . 履》 誠既勇兮又以武。------《楚辭 . 九歌 . 國殤》 勇武一人,為三軍雄。------《淮南子》③名詞:作戰能力。 / 用武之地 德不厚而行武。------《韓非子 . 五蠹》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劉勰《文心雕龍》 用武之國。------《三國志 . 諸葛亮傳》 始奏以文,復亂以武。------《禮記》「武」字的金文:

  • B17519

  • B17520

  • B17521

  • B17522

  • B17523

  • B17524

  • B17525

  • B17526

  • B17527

  • B17528

  • B17529

  • B17530

  • B17531

  • B17532

  • B17533

  • B17534

  • B17535

  • B17536

  • B17537

  • B17538

  • B17539

  • B17540

  • B17541

  • B17542

  • B17543

  • B17544

  • B17545

  • B17546

  • B17547

  • B17548

  • B17549

  • B17550

  • B17551

  • B17552

  • B17553

  • B17554

  • B17555

  • B17556

  • B17557

  • B17558

  • 推薦閱讀:

    七子餅茶的來歷
    閻羅王來歷驚人,揭秘閻羅王、閻王和地藏王誰大?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最美中秋詩詞
    金駿眉來歷
    元旦與春節的來歷

    TAG:演變 |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