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愛上了畫畫
06-26
當醫生愛上了畫畫 李瓊(媒體評論員) 所謂醫者仁心,不僅要求醫術高明,也要求醫生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交流技巧,這未必需要醫生非得都學得一手畫畫的「絕活」,只要能夠加強溝通、打破阻隔,都值得用心去嘗試。 從近年來的新聞中看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多了畫畫這一項技能。新近的一個事例是,80後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醫生邵振興因上傳了自己畫的一幅幅精緻鉛筆畫而引來無數圍觀。雖然醫學畫作並不驚艷,但通過畫作為患者解答疑問 ,向大眾展示了醫者仁心以及醫生群體心思縝密的內心世界。 醫生愛上了畫畫,看起來是件浪漫而美好的事情。但畫什麼,為什麼畫,我們從中能讀出更多的意味。 站在一個患者的角度,我對醫生「畫畫」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讓病情講解要直觀得多。從我們日常就醫的經驗就知道,醫患之間的交流,常常需要涉及非常專業的醫學名詞和解剖學知識,大多數患者要麼如聽天書,要麼一知半解、將信將疑,在極其有限的溝通時間裡,溝通不暢往往成為醫療糾紛的起點和誘因。 當前,醫患關係已經成為社會焦慮的一個重要方面。總結這種焦慮的原因,很多人都會用到「信息不對稱」這個詞。很多時候,信息不對稱看起來像一個「死結」,迴避不了但又解不開。患者埋怨「聽不懂」,認為自己是信息獲取的弱勢一方,知情權被剝奪;醫生慨嘆患者「不理解」,醫療知識缺乏而空生怨恨,動輒訴諸暴力,雙方都是一肚子苦水。 從這個角度來講,醫生對疾病知識、治療方案作出了任何一點通俗易懂的解釋,讓看似高深的醫學術語「平民化」,都是改善醫患關係、建立信任的一劑良藥。正如新聞里所說,醫生的畫作並不「驚艷」,但為什麼引發了網上熱烈的圍觀?不是因為醫生的畫有多麼專業,而是大家看到了醫生為讓患者「聽得懂」所做出的努力。 從整個社會層面而言,我們的醫療行業治療水平在提高,醫生的專業能力在提高,但是醫患溝通中的障礙並沒有消除。這需要整個醫療群體更多地重視溝通的有效性,不以「講了你也不懂」來關上交流的門。所謂醫者仁心,不僅要求醫術高明,也要求醫生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交流技巧,這未必需要醫生非得都學得一手畫畫的「絕活」,也未必只有畫畫這一種方式可用,只要能夠加強溝通、打破阻隔,都值得用心去嘗試。 所有的社會關係,都是人與人的交往。醫生與患者之間,更是如此。充滿生硬和冰冷,處於相互防備的兩極,體制機制上的改革往往就會事倍功半。把醫患關係都拉到每個醫生和病人的眼前,我們就會看到,很多看似不可逾越的高牆,恰恰是人人皆可做起的事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摘下天使的翅膀 誰能看見醫生的苦與累?
※自閉症不是「天才」 但都是「獨一無二」的!
※醫生眼中的長壽運動,第一名竟然不是跑步……
※寫病歷到睡著、手術間隙餵奶:全面兩孩時代,醫生人手告急!
※奇文共賞︱2017臨床醫生自我保護中國非著名專家共識
TAG: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