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與咳嗽
當歸與咳嗽
1.平喘作用
中醫認為,當歸主治咳逆上氣。現已證明,當歸成分正丁烯夫內酯和藁本內酯對氣管平滑肌具有鬆弛作用;並能對抗組胺-乙醯膽鹼引起的支氣管哮喘。
製作及配伍
1.主要以輔療形式添加到粥,湯中。
2.一般生用,為加強活血則酒炒用。又通常補血宜當歸身,破血宜當歸尾,止血宜當歸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3.心肝血虛而見面色萎黃、唇爪無華、頭暈目眩、心悸肢麻者,可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則補血之力更強。
4.月經不調,屬肝鬱氣滯,經來先後無定期者,可與柴胡、白芍、白朮等同用。
5.年老體弱、產後以及久病血虛腸燥便秘者,可與火麻仁、枳殼、生地等配伍。
配伍禁忌
1.用量過大 口服常規用量的當歸煎劑、散劑偶有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葯後可消失。當歸揮髮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現發熱、頭痛、口乾、噁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大劑量給葯,可使實驗動物血壓下降,劑量再加大則血壓驟降,呼吸停止。當歸乙醚提出物毒性較強,少量即可造成實驗動物死亡。臨床使用當歸不可過量,服藥後也應注意有無不良反應。
2.過敏反應 有報道復方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過敏性休克。
3.用藥不噹噹歸辛香走竄,月經過多、有出血傾向、陰虛內熱、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藥不當會加重出血、腹瀉等癥狀。
4.熱盛出血患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歷史文獻談禁忌 :
1.《本草經集注》:惡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藥性論》:惡熱面。
3.《本草蒙筌》:當歸甚滑,大便瀉者須忌。
4.《雷公炮製藥性解》:風邪初旺及氣鬱者,宜少用之。
5.《本草經疏》:腸胃薄弱,泄瀉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並禁用之,即在產後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
7.《本草匯言》:風寒未消,惡寒發熱,表證外見者,禁用之。
8.《葯籠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熱、火嗽諸症。
[性能]
味甘、辛,性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食療
傘形科草本植物當歸的根。產於甘肅、陝西、四川等省。秋末採挖,去鬚根、泥沙,煙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甘、辛,性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藁本內脂、正丁烯、內酯、當歸酮等;並含阿魏酸、煙酸、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12.E,以及猛、鋅、銅、鎳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痛證;腸燥便秘;久咳氣喘。
[用法]一日5~
[注意]用該品活血時宜酒炒用。
[附方]
當歸補血湯:當歸
源於《內外傷辨惑論》。本方重用黃芪,次為當歸,意在補氣而益血。用於失血後氣血耗傷,或氣虛血虧,體倦乏力,頭昏。
當歸、巴刊戟各
補血活血作用
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說法是:「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葯,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可見,其解釋與上述詩詞不謀而合。此外,當歸還有另一種意義,即宋代陳承《本草別說》云:「使氣血各有所歸。恐當歸之名,必因此出也。」兩種說法均通,後者尤為貼切。
功效古今談
當歸味甜、微苦、略有麻舌感,以主根粗長、支根少、油潤、斷面黃白色、香氣濃郁者為好。當歸一般分為當歸身(含當歸頭)和當歸尾,多用全當歸。
當歸歸肝、心、脾和大腸經,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中醫早已明確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主要功能。正如清代《本草經百種錄》所說:「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葯……實為養血之要品。」若分用,當歸身長於補血、潤腸,當歸尾長於活血止痛。
現代研究對當歸有了新的認識。它含有揮髮油、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物質,能顯著促進機體造血功能,升高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調節血脂;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調節子宮平滑肌。還能增強免疫、抗炎、保肝、抗輻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
5個常用方
當歸片、當歸丸(濃縮丸)、當歸流浸膏,以及水煎劑(用當歸
四物湯:當歸
當歸補血湯:黃芪
應用需對症
1.血虛腸燥的便秘。常與肉蓯蓉、火麻仁等潤腸葯配伍。
2.血淤阻滯的病證,如跌打損傷,淤腫疼痛;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肩周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與川芎、赤芍等活血葯配伍。
3.血虛或血淤所致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與熟地黃、川芎、丹參等補血活血葯配伍。
4.癰腫瘡瘍者氣血不足,膿成不潰或潰後不易癒合。常與黃芪配伍以扶持正氣。
5.血虛證或貧血,症見眩暈、疲倦乏力、面色萎黃、舌質淡、脈細等,以及血虛腹痛、頭痛。常與熟地黃、白芍,或羊肉、黃芪等補血益氣之物配伍。
此外,當歸還可用於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風等,其用量因用法而定。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脾濕中滿、脘腹脹悶、大便稀薄或腹瀉者慎服;里熱出血者忌服。
編輯本段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湯液本草》: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參、芪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當知。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惟酒蒸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葯主之。
《韓氏醫通》: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黃亦然。血虛以人蔘、石脂為佐,血熱配以生地黃、薑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葯。要之,血葯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雲。
《本草彙編》:當歸治頭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當歸血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葯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葯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本草匯言》: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諸病虛冷者,陽無所附也,宜用之。溫瘧寒熱,不在皮膚外肌肉內,而洗在皮膚中,觀夫皮膚之中,營氣之所會也,溫瘧延久,營氣中虛,寒熱交爭,汗出洗洗,用血葯養營,則營和而與衛調矣,營衛和調,何溫瘧之不可止乎。
《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若血滯而為痢者,正所當用,其要在動、滑兩字;若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及產後兒枕作痛,具當以此為君。
《本草正義》:歸身主守,補固有功,歸尾主通,逐瘀自驗,而歸頭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帶等之陰隨陽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氣火升浮者,助以溫升,豈不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誤謂其無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氣火衝激,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實居多數,當歸之氣味俱厚,行則有餘,守則不足。
《本草新編》: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入心、脾、肝三臟。但其性甚動,入之補氣葯中則補氣,入之補血藥中則補血,無定功也。
《神農本草經》上講:
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在皮膚中(《大觀本》,洗音癬),婦人漏下絕子,諸惡創瘍、金創。煮飲之。一名干歸。生川穀。
《吳普》曰∶當歸,神農、黃帝、桐君、扁鵲∶甘,無毒;岐伯、雷公∶辛,無毒;李氏∶小溫。或生羌胡地。
《名醫》曰∶生隴西。二月、八月采根,陰乾。
案∶《廣雅》雲∶山靳,當歸也。《爾雅》雲∶薜,山靳。郭璞雲∶今似靳而粗大。又薜,白靳,郭璞雲∶即上山靳。
《范子計然》雲∶當歸,出隴西。無枯者,善。
食用宜忌:
【別名】干歸。
【性味】性溫,味甘辛。
【歸經】歸心、肝、脾經。
【功效】補血,調經,潤腸。
宜: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或產後出血過多,惡露不下,腹脹疼痛者宜食;血虛體弱,氣血不足,頭痛頭暈者宜食;老年腸燥便秘者宜食。
忌:慢性腹瀉,大便溏薄者忌食。
【臨床應用】
1.治療肌肉、關節疼痛及神經痛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慢性盆腔炎
4.治療月經病
5.治療高血壓病
6.治療帶狀皰疹
7.治療鼻炎
適合人群
1. 適宜月經不調者、閉經痛經者、氣血不足者、頭痛頭暈者、便秘者。
2.熱盛出血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孕婦慎服。
當歸治咳嗽
咳嗽為臨床常見的疾病,一般經治療都會預期而愈。但部分內傷咳嗽,久咳、夜咳不止,常常治之非易,每予止咳化痰,肅降肺氣,培土生金,補益肺氣之品而未能奏效。若於方中加入當歸,竟獲顯效。
當歸止咳,古方有載。
例如:《局方》的蘇子降氣湯,景岳的金水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的百合固金湯等均伍以當歸。
「蘇子降氣湯之所以用當歸,乃因氣以血為家,喘則流蕩而忘返」。故當歸有使耗散上逆之氣收斂肅降,即有使「盪子歸母」的作用。而景岳之金水六君煎,則取二陳化痰,配當歸、熟地血葯,扶正達邪,其正是以陰陽互根,陰生陽化,水生萬物的原理為基礎,使精血充而氣化振,終使痰濁鐲消。 當歸止咳,本草亦載,如《本草經》說:「當歸主咳逆上氣」。《本草從新》也談當歸「治虛勞寒熱咳逆上氣」。《本草彙編》說得更好:「當歸血葯,如何治靦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葯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葯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上之載正道破了蘇子降氣湯、金水六君煎、百合固金湯用當歸之玄機。 咳用當歸驗案:
驗案1,宿飲致咳,女,68歲,退休老師。門診時間:
有一個張姓的中年婦女.患哮喘18年,有萎縮性胃炎.中西藥吃了若干,無寸效,北京西苑中醫院的常客,專家的方子基本是清肺化痰,滋胃陰活血通絡一類的.此人我見到時,面色萎黃,眼神有點獃滯.比較怕冷,主訴癥狀非常多,說晚上睡到夜裡一兩點就會氣接不上,要起床才喘過氣來,這段時間每天如此,睡不好,痛苦不堪,胃脹,吃不多,痰濃黃,左耳聽力越來越差.......處方小建中湯去飴糖加蜂蜜,八月扎
有個民間中醫老師,江蘇菱塘橋人.有用當歸治療咳嗽的經驗.他年輕時,碰到一個人闌尾手術後.咳嗽不止,西醫藥無能為力.中醫看了一堆,也無效.找到我的老師,老師觀其面色略蒼白,又無明顯寒熱,認為血虛有痰之證.用二陳加當歸七錢,兩劑痊癒.後發展到咳嗽兼血虛者,皆重用當歸,隨手取效.
當歸主「咳逆上氣」淺析
當歸,味甘辛性溫質潤,歸肝、心、脾經,其作為補血活血、潤腸通便常用藥,為臨床所公認,而對其止咳作用,則為大多醫家所忽視。然早在《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當歸的止咳平喘作用,謂其主「咳逆上氣」。本文將就其主治內傷咳嗽的機制加以闡述,並結合現代研究加以例證。 一、機制探討 1.補血之不足以使血和氣降氣屬陽,主動;血屬陰,主靜。生理上,氣存於血中,賴血之運載而達全身。血為氣之守,氣必依附於血而靜謐,故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必須相互依附,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病理上,若由於血虛或血液運行不暢,血不載氣,則氣將易於流散,無以所歸。氣散亂無主則易影響肺氣的升降出入,而致「咳逆上氣」。當歸之名源於其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本草崇原》)「使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亂能撫,俾血與氣附,氣與血固,而不致散亂而無歸耳」(《本草求真》),即當歸能通血滯,補血虛,令氣血相附,血和氣順,則上逆之氣自降。 2.活血化瘀以散瘀結中醫認為,津血同源,痰瘀相關。痰飲易阻滯氣機,影響臟腑氣機的升降,亦可流注經絡,阻礙氣血的運行,致氣滯血凝。而血瘀亦可使氣機流通障礙,影響水液的代謝輸布,而令水聚生痰。肺主氣,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肺氣壅遏,則津液不布,聚而為痰;肺主氣,調節全身氣機,貫心脈,協助心氣推動血液運行,肺氣壅塞,則心之血脈運行不暢,其血脈瘀滯;病程日久,瘀血和痰飲易相互膠結阻滯,使肺氣失於宣肅而致「咳逆上氣」,同時,氣血痰之間形成了上圖所示的惡性循環。 當歸,氣輕而辛,能活血行血,對此《本草蒙筌》釋云:「殊不知當歸,非獨主血,味兼辛散,乃為血中氣葯。」故在化痰行氣基礎上加入活血化瘀之當歸,更有利於氣機的通暢,抑制上述惡性循環的形成,令瘀化痰消,氣得宣肅,不止咳而咳自止。 3.補心肝血虛以制君相二火心主血,肝藏血,二者之內分別寄居君相二火,肺為嬌臟,性喜清潤,最畏火刑。心肝血充,則君火不亢,相火不旺;心肝血虛,則君相二火妄動,火性炎上而熏灼肺金,耗傷津液,使肺失清肅,清肅之令失司,肺氣鬱而上逆,即為咳逆上氣。 當歸甘溫質潤,入心肝二經,故可補心肝血之不足。心肝血充,則君相二火潛降,火伏金清,肺氣自不上逆為咳。正如《本草經解》所說:「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則肝木挾相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氣也,當歸入肝養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 4.潤腸通腑以降肺氣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肅降,有助於大腸傳導功能;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有助於肺氣的肅降。若腸腑血虛津少,可致津枯腸燥,大腸傳導失司,大便艱難,而令腑氣不通,肺氣不降則上逆為咳。當歸能養血補血,潤腸燥,通大便,便下則腑氣自通肺氣自降。 5.用為反佐監製葯燥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性喜清潤而惡燥烈,而在治療肺系咳喘時,多用祛痰止咳平喘之品,其多為辛溫燥烈之品,故在古代著名方劑中,如《局方》之蘇子降氣湯。《醫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湯,《景岳全書》之金水六君煎,均配用當歸,一則發揮其主「咳逆上氣「之效,二則用於補養陰血,監製葯燥,以防陰傷。 二、現代研究 當歸含揮髮油0.2%~0.4%,油中有29種成分,其中主要為藁本內酯及正丁醇稀內酯。近年來從其水溶性部分中分離出阿魏酸,丁三酸,腺嘌呤,其主「咳逆上氣」的作用可能與以下藥理作用有關:①對α、β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抗菌作用。②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中致炎物釋放,產生抗炎作用。③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產生解痙平喘作用。④對急性肺損傷有保護作用,對肺動脈高壓有降低作用。 總之,當歸能通過各種途徑發揮其止咳平喘的作用,據報道,對夜咳、久咳者效果更佳。臨證時當充分利用其「主咳逆上氣」之功。但尚須指出,以當歸治內傷咳嗽時劑量應稍大,一般用至15~30g為宜。
當歸不但補血且能治咳www.39.net
當歸「主治咳逆上氣」,始見於《神農本草經》。以下就其作用機理與臨床應用加以論述。
作用機理
當歸味甘辛性溫,根多油脂主滋潤,其功效以滋養為主,善補血養血,和血活血,又長於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咳逆上氣」實指咳嗽、氣喘而言。正如《素問·咳論》所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當歸「主治咳逆上氣」的機理是多方面的。
☆利氣活血。氣主傳導,血主滋潤。氣行血盈,大腸傳導順暢。當歸利氣活血是「主治咳逆上氣」的主要功效之一。《本經》當歸列為中品,中品諸葯「主通調氣血,卻邪治病。」當歸之辛主利氣,又能活血,氣暢血和,肺氣宣肅,咳逆自止。
☆甘滋辛潤。肺為嬌臟,喜滋潤,惡燥澀。肺燥失潤,宣肅失常,是以作咳。《景岳全書》治外感咳嗽用六安煎加生薑,「若肺脘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氣衰,咳嗽費力者,於本方加當歸二三錢。」甘潤之品頗多,於邪氣外感,而燥澀於內之時,諸甘潤葯多不及當歸之甘辛,其甘潤以滋燥,辛通能利氣,有潤燥之功,而無甘緩凝邪之弊。《醫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湯用「歸芍養血」,養血便有滋燥之功,故可用於肺腎陰虛、肝血不足之咳嗽痰血證。
☆滋腎納氣。腎主藏精,血能化精,當歸養血補血,善補肝血之虛,故能使腎精內充。腎主納氣,精血不足,氣失攝納,不能歸根,是以作咳作喘,正所謂虛喘出於肺腎二臟。當歸滋肺養血,有益於肺腎二臟,故可治肺腎虛喘。《景岳全書》貞元飲用熟地、當歸、炙甘草以滋陰養血,填精納氣,為治元海無根而虛喘欲脫之要方。《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哮喘門》引張介賓之大補元煎、右歸丸、大營煎、小營煎,以治氣血虧損、真陰精血虛少、元陽不足之喘息,諸方皆用當歸熟地、枸杞等藥物,以補血生精,納氣定喘。
☆活血消痰。《證治準繩》以川當歸散(川當歸、牡丹皮、白芍藥、子芩、木通、華陰細辛、麥門冬、甘草、生地黃)「理榮衛,消瘀血,出聲音,治痰嗽。」
☆潤腸降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蘇子降氣湯「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大便風秘,澀滯不通。」當歸與蘇子、半夏、前胡、厚朴等配伍,降氣潤腸,可以平喘、通便。
☆養血緩肝。肝主疏泄,賴血養之,肺金制之。血虛失潤,陰虛火灼,上侮肺金,是以作咳;或氣機壅滯,肝氣逆乘,犯肺作咳,此時,當歸皆為要葯。《醫學見能》加味逍遙散治小兒咳嗽連嗆數十餘聲者,由肝血之不和。方中用當歸、白芍、茯苓、柴胡、煨姜、薄荷、丹參、香附、半夏、黃芩、五味子、丹皮、白朮、甘草。
☆辛溫散邪。其在表者,汗而發之。辛主發散,能走表達邪,辛散行氣,辛潤滋燥,故表證咳嗽亦可用當歸辛溫散邪,辛散利氣,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歸柴飲、歸葛飲既以當歸分別配伍柴胡、葛根,治療血虛感邪之證。
綜上所述,當歸確能治「咳逆上氣」。其所主治咳喘氣逆,多屬內傷久咳,無問虛實、有痰無痰,皆可應用;但以精血不足者最為恰當。若系外感病程中所出現的咳逆,當以證屬風寒而偏燥者為宜,臨證須審慎。
臨床應用
☆乾咳喉癢。喉癢作咳,連咳數十聲,可經年不愈,或反覆發作,此即喉風咳,治用六味湯(桔梗、甘草、荊芥、薄荷、蟬蛻、防風)加全當歸,疏風利咽,養血止咳,常能迅速獲效。隨證配伍,偏熱加菊花;偏寒加蘇葉;偏燥,加百合、白芍;血瘀,加紅花;肝風上擾,加天麻、鉤藤。
☆燥咳。乾咳無痰,口乾便結,或咳而音啞,舌質紅,苔薄而少,脈虛細。治用當歸杏仁煎(當歸、百合、知母、麥冬、杏仁、炙百部、炙紫菀、五味子)養陰滋燥,潤肺止咳。
☆痰喘咳嗽。咳嗽或氣逆喘咳息促,痰涎壅盛,咯吐不已,舌質淡,苔白膩,脈虛浮。治當化痰降氣,止咳平喘,證屬虛實夾雜者宜蘇子降氣湯;咯痰味咸,喘促息短,為下元虧虛之甚,治用金水六君煎以滋腎填精,化痰納氣平喘。
☆虛喘。喘促日久,氣息短促難續,動則益甚,語音低怯,精神萎頓,體力不支,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重按反小。此由腎虛不攝,氣不歸根,宜貞元飲滋腎納氣;若元氣大虧,則用大補元煎益腎填精,大補元氣以定虛喘,有痰可合三子養親湯。
案1.患者陳某,男,76歲,離休幹部。
主訴:咳嗽咯痰近兩年。現病史:咳嗽,咯吐白痰,晨起痰量較多,時有胸悶,但無憋喘,情緒好,體力尚可,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聽力下降,咽痛,口渴,記憶力減退。又數十年來入睡慢,大約需要兩小時,睡境中夢多紛擾,易醒,可再入睡,白天睏倦。既往類風濕病史10年,現雙腕、膝關節疼痛。支氣管炎病史1~2年。兩年前患突發性耳聾,治療後耳聾略好轉。
診見:舌體胖,色紅暗,苔黃膩,脈滑大有力。咽峽充血(+)兩肺呼吸音粗,右肺可聞及少許干啰音。
診斷:(1)咳嗽,(2)不寐。
辨證:腎元虧虛,痰熱內阻。
治法:補腎填精,清熱化痰。
方葯:金水六君煎加味。處方:熟地
二診(
處方:熟地
盡劑,咳嗽咯痰消失,口乾逐漸緩解,睡眠趨安,多夢減少。要求服成藥。二診方6服,共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
案2.患者王某,男,45歲,職員。濟南市人。
主訴:乾咳半月。現病史: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痛,繼之發熱,打噴嚏,流鼻涕,服康泰克後體溫漸降,1周後感冒癥狀消失,出現乾咳,晨起、夜間乾咳,咽癢不痛,癢即作咳,無明顯咽干,現已不發熱,體溫正常;無胸痛、胸悶、氣短,體力良好。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既往身體健康,吸煙30年史,每日20支,現已戒4~5月;嗜肉,但節制。舌質紅暗,苔黃膩,脈微浮緩。體格檢查:血壓:120/80mmHg。聲音嘶啞,咽峽充血,色暗紅。兩肺未聞及乾濕啰音。胸透未見異常。
中醫診斷:喉風咳。
辨證:風熱夾瘀,上壅咽喉。治法:疏風清熱,活血利咽。
處方:桔梗
推薦閱讀:
※有什麼小妙方對在校大學生咳嗽好起來有作用的?
※【吃出來的咳嗽】小兒咳嗽不止究竟是誰惹的禍
※「咳嗽季」別亂吃抗生素 濫用可能傷器官
※咳嗽劇烈不止怎麼辦?一套穴位按摩法就能趕走你的咳嗽
※晨起咳嗽乾嘔可能是咽炎
TAG: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