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心理學知識,幫孩子養成高情商
情商,可算一個老舊話題了,也是「靜觀育兒」微信後台高頻出現的問題之一。這是好事,它意味著「智力」已經不再是父母們唯一關注的教養維度了。
何為情商呢?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地受到後天培養的影響。
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成功方程式:「20%IQ+80%EQ=100%成功」,即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只起20%的作用,而80%取決於情商。情商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
今日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聊聊情商這件事。
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幫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第一父母要做好榜樣,第二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
比如一位媽媽問我:
羅靜老師,您好!我是一個22個月孩子的媽媽,最近很苦惱,常常被兒子哭得剋制不了脾氣,會對著寶吼,叫(你到底要幹嘛,能不能別哭啊!),還會打兩下屁股,但其實我心裡不是這樣的,但聽著那哭聲,火就往上冒,我知道不能打,不能罵,但從小的教育又告訴我們,不聽話就打,所以很矛盾,很愧疚,也很煩躁!我想平心靜氣的好好的對孩子,但什麼事不順著他來的話就扯著嗓子大聲的哭,一哭起來哄了還哭,我就控制不住了,我該怎麼辦?我知道有些時候兒子發脾氣的喊叫其實是在學我,求推薦情緒管理的書,或一些育兒類的書,謝謝!
案例中的媽媽其實明白孩子為何情緒總容易出問題。因為她一樣在經歷負面情緒的煎熬。這是位全職媽媽,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缺少了其他的活動內容,生活變得單一、乏味,一旦孩子有情緒不好或表現不如媽媽意,媽媽就容易發脾氣或有挫敗感。
所以,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請個保姆或其他親友陪同媽媽一起照顧孩子,分擔一些媽媽的壓力和勞動量。如果不能如此,可以在老公休息的時候,適當安排一些自己的活動,比如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等。孩子3歲開始,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媽媽就可以找個適合的工作去做,豐富自己,也把注意力從孩子和家庭中分離出一些。總之,媽媽主動想辦法,學會去控制情緒很重要。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當想要對孩子發火的時候,請在心裡默數10個數,並作3次深呼吸,短暫的調整會對情緒平復起到很大作用。平時還可以通過一些靜活動來幫助自己培養」慢情緒」,比如寫毛筆字,繪畫,閱讀等,都能有效的幫助我們平和心態。
而在孩子情緒來襲的時候,不妨先接納和共情,比如抱抱孩子,說「媽媽知道這件事情挺難的,做不好你很難過」,然後可以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或者陪伴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事後要及時鼓勵和稱讚孩子的好表現。如果孩子不願意再繼續,也不必勉強,轉移下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情緒很快就能平復。孩子控制情緒能力較差,平時可以陪孩子讀一些情緒類的繪本,比如《菲菲生氣了》,引導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和掌握一些簡單的、恰當的表達和宣洩情緒的方式。
最想提醒的是,父母們切忌對孩子忽冷忽熱。這隻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或導致孩子的逆反。在這種無規則的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十有八九情商不高。
引導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用來評價一個人的情商高,多會用「人緣好」來形容,這說明了「情商」在人際交往能力上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的培養、鍛煉。家長要從孩子出生之後就注意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感到孤單,不知道如何主動和別人交朋友。如果不加以指導,會形成人際關係的消極循環,給孩子增添許多煩惱,入學後甚至成人階段也會遇到人際關係問題。
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引用了哈奇和加德納有關人際技能的觀點,認為人際技能的四大要素是:
1.組織能力
這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包括激發與協調組織機構中成員的能力。劇院的導演與製作人、軍隊指揮官及任何組織的領導者大多具備這種能力,表現在孩子身上則往往是遊戲場上的帶頭者。
——我建議的促進方法:父母多陪孩子玩,並且多示弱,讓孩子主導遊戲並來引領我們;多帶孩子參加有組織的團隊活動;平日里多組織家庭會議,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部分決策以及組織工作。
2.協商能力
中介協商、制止衝突、善於「化干戈為玉帛」,這種人擅長於仲裁與排解紛爭,適於發展外交、仲裁等事業。遊戲場上,有這種能力的孩子常為同伴排難解難。
——我建議的促進方法:呵護好孩子的物權,幫他們區分好「你的」、「我的」等界限問題;平日里允許、鼓勵孩子的言語表達;多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父母有意設置出衝突的情形,由孩子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承擔問題解決的任務。
3.聯繫能力
即對同伴所表現的移情與聯繫能力,這是一種發展人際關係的藝術。這樣的人善解人意,適合與人合作,更是忠實的伴侶、朋友與事業夥伴。這樣的孩子善於察言觀色,解讀他人的情感,從而受到小夥伴們的愛戴。
——我建議的促進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陪伴孩子,並且保持對孩子情緒的關注,多提供情感支持。這樣養出的孩子,不僅情緒穩定,也更懂得對他人感同身受。當然,還有一點,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與其他小夥伴交往,父母能不介入,就不介入。
4.分析能力
能很敏銳地覺察他人的情感動機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深厚的親密關係,心理治療師與諮詢人員正是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例子。
——我建議的促進方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通過閱讀開闊孩子眼界;引導孩子多關注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體驗,而非過於關注他人評價、過多與他人比較、盲從等;人類的情感都是相通的,一個善於內省、與自我保持聯結的人,更易讀懂他人。
幫孩子養成必要的環境適應能力
這裡想引用習大大的一句話。習近平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問村官楊代顯:「情商和智商哪個重要?」楊代顯回答「都重要」。習近平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適應能力。」
用在孩子的身上可能就是很多媽媽跟我說的:我家孩子認生、膽小、不愛叫人……媽媽們從根上擔心的,是孩子將來能不能適應新環境。
適應能力培養方面,最好的辦法是爸爸捲入。爸爸們天然具有外向、冒險、喜歡新鮮環境、勇敢且堅毅等優勢特徵。爸爸就是簡單陪孩子玩,以及帶孩子出門玩,孩子們也能耳濡目染。
當然,父母們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
父母少替代,不溺愛,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獨立自主的孩子,解決問題能力更強,當然走向外界的時候,更不容易受挫,積極體驗也就更多。
多帶孩子外出活動,室內室外都可以。比如,可以多帶孩子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可以參加小區里的孩子聚會,經濟寬裕的也可以帶孩子上早教班,或者兒童遊樂場,這些地方都能找到很多不錯的玩伴;還可以是自然風景遊玩、長短途親子游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有利於孩子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興趣。
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為孩子創造機會,去參與社會生活。比如帶孩子出去吃飯,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告訴服務員想吃什麼菜等。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
孩子不喜歡做的事,不要催逼、勉強。同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孩子有進步後,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應,滿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促使他努力有更大的進步。肯定與表揚要注意適時適度,表揚要具體,以便讓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進步在哪裡。要幫助孩子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解決,也不要因為收效不明顯而輕易放棄。
情商形成於嬰幼兒時期,成型於兒童和青少年階段,它主要是在後天的人際互動中培養起來的。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
最後,附上不同年齡孩子的情商培養原則:
0~1歲
孩子出生後的一年,是他一生的開始階段,在此階段父母最好肩負教養孩子的責任,而不是簡單交由老人幫忙。僅僅是你們和孩子在一起,就已經是最好的早教了。
由於4個月起,孩子的情緒就開始萌芽,所以別以為1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多用平和的聲音跟小寶貝們說話,多給他們肢體上的安撫,靈敏的對孩子每一次的「呼喚」做出及時回應。要相信,1歲以前的寶寶,怎麼寵都不過分。
當孩子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愛撫和熱情的關懷時,才會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個性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3歲
2歲左右開始,孩子們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開始分辨「你我」、「你的」、「我的」等概念。這時的孩子們完全以自我為一個中心點,通過逐步建立對外界特定物品的所有權,去確認自我的位置,和「勢力」範圍。也因此,3歲之前的孩子都不太愛分享,他們常常會說:這個玩具是我的,而那個不是;這些衣服都屬於我,你們不能碰;這些好吃的是媽媽做給我的,我不想分給你們吃等等。
只是這個過程很容易被大人判定為「不好的」、「自私的」、「不妥當的」。於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方面更容易呈現衝動性,感情起伏大,「憤怒」的情緒多。就此,父母需要掌握一些應對技巧,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不是縱容。接納的是情緒,至於行為,該規範仍然得規範。
3~4歲
在情緒的表現方式上,3歲的孩子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例如,孩子尖聲大叫,說明他很不高興;而有打人舉動,則是心情已經很惡劣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頻頻通過肢體動作宣洩情緒,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父母保證自己情緒的穩定,並對孩子情緒無條件予以接納。很多時候,父母只是沉默,不進行任何說教,孩子們就能在你們懷裡變得柔軟。
另外一個方法,是陪孩子閱讀,並且平日里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有學者說過:「肢體上的暴力,很多時候是為掩飾詞窮,語言的學習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精力和情緒。因此,孩子受到的文字刺激越多,就越不需要去侵犯別人。」
另外,3歲起,孩子逐步開始懂得合作的道理,愛討人喜歡,希望變得更合群,與他人更和諧地相處,所以父母多鼓勵孩子的好的行為,對孩子的積極情緒多予以認可,都是很好的情商訓練方法。
孩子們也這時也開始習得了對「美」和「幽默」的感受力。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可多陪他們通過閱讀、音樂、繪畫等渠道紓解情緒。
4~6歲
4歲的孩子非常好動,最喜歡向別人挑戰。因為對事實與虛構還分不清,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並不知道說謊是錯誤的。出於好玩,他還可能學會了罵人。這時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耐心。
因為與人接觸多了,孩子有了社會性的發展。孩子的人際關係又分為:親子關係、幼兒園的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關愛,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飢餓,如果孩子害怕老師,可能會對以後的上學產生情緒障礙。如果處理不好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關係,那麼孩子可能養成孤僻的性格。
無論哪一種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都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
前期「靜觀育兒」做了一批幼兒園文章,關注「靜觀育兒」微信平台,回復「目錄」二字即可回看相應專題文章。
7~12歲
7-12歲被稱為「正在凝固的水泥」階段。這時,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經形成了。在這段時間裡,學業壓力日益繁重,學習習慣正在養成,孩子又急於嘗試獨立,試圖從思想上逐漸掙脫父母的束縛,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
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
因此,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最好的方法是帶孩子一起做一項固定的、長期的體育運動項目,並且多帶孩子參加團體性的活動。不少親子旅遊、夏令營、遊學等項目也都很不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男性不喜歡買衣服?
※我習慣性羞辱自己,在別人面前貶低自己該怎麼辦?
※假設 12 歲的你看到現在的你,ta最震驚的事會是什麼?
※大學裡如果一個女生願意坐你的自行車,代表著什麼?
※如何用溝通解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