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偷走了我們人的幸福?

中國人,為什麼你不快樂呢?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幸福?作者黑劍訪問了四十個國家來尋找答案。

幾年以前,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白先生訪問了來自178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80000 人後,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世界幸福地圖」。令人吃驚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丹麥。丹麥是個冰雪的國家,她的最南緯度仍是中國的北部省份——黑龍江(中國最北的省)。丹麥還是個所得稅高達50%-70% 的高稅收國家。所以,為何丹麥人民的幸福感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呢?

他認為在丹麥,儘管有高稅收,但丹麥政府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政府對人民的衛生保健和教育負責,還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關愛孩子和老人。丹麥是人均花銷排行第一的國家。因此,在丹麥,一個靠撿垃圾維持生計的人可以成為中產階級人的鄰居,可以過得平等而驕傲。Jan Dion撿垃圾維持生活。他說,他並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每天僅僅花5個小時工作,其他時間都用來陪伴家人。沒有人評判他的工作。他喜歡他的工作,因為他有很多朋友。每當他的孩子衝他招手或者他的妻子遞來一杯熱咖啡的時候,他都感到無比幸福。

當一談到新加坡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都是嚴明的法律。新加坡有非常詳細的法律條款。嚼口香糖或留過長的頭髮都可能被罰款。如果你犯有重罪,就可能被捆住並給以鞭刑。但意外的是,新加坡正是亞洲幸福感最高的國家。調查也顯示,印度加爾各答貧民窟裡的人比加利福尼亞的居民感覺更幸福。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大概有更豐富的食物和更好的住所,但是印度無家可歸的人擁有彼此。

丹麥人的幸福感源於平等;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源於法律;印度加爾各答貧民窟的人的幸福感源於相互依靠彼此的心。

不難發現,一個人幸福與否,更多地取決於這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的,即我們居住的社會大環境;另一個是內部的,即我們自己對待生活得態度。現在我們中國人感到不幸福,也可以分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缺乏信念。

許多人都不知道他人生中最期待的是什麼,僅僅放下,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麼。孔子吃糙米喝水,甚至睡覺都沒有枕頭,而僅僅以手臂為枕,但孔夫子說,「樂亦在其中矣」;他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其他人可能認為這是不能忍受的生活,但孔子卻能「保持幸福」。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他追求的就是這種生活。

2. 老是比較。

西方諺語說,一個人是否幸運,是否快樂,不取決於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他的鄰居怎麼看他。一旦我們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反而會更加遠離我們。

3. 生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燈被點亮,你就不會去注意它,如果它時亮時暗或者時關時開,你就會注意到它。同樣道理,有時我們被別人艷羨,我們不大發覺。可一旦某天失去了,我們就會察覺。

4. 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春風如此無私,不問索取,卻使得遍地花開。」我們可能不能創造美,但可以欣賞自然美,或者其他人創造的美。我們常常忽視或不瞭解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精神之美以及一切我們身邊美好的事物。

5. 不知奉獻。

宋朝的張商英曾說,「沒有比做好事更快樂的了。」只有當一個人懂得給予而不是一味索取的時候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慈善不是富人的特權。捐獻幾百萬救災是慈善,給陌生人個微笑也是慈善。

6. 不知足。

一個人什麼時候才能滿足?永遠不會滿足。

當你不滿足是因為你沒有一雙鞋的時候,你注意到有些人沒有穿鞋的腳了嗎?知足常樂。

Harold Albert是加州大學的教務處主任。有次,他曾滿懷不滿和困惑地走在街頭,因為他丟了工作,在找新的工作。他走在路上像個沮喪的人,失去了信心和勇氣。

就在這時,一個沒有腿的人經過,坐在一個附著在舊溜冰輪子的木頭平板上,帶著兩片木頭,滑過街道。

Harold發現了他,他剛穿過街,試著把自己舉高幾英吋以登上人行道。他們四目相對,那個殘疾人高興地說:「早上好!早上天氣真好,不是嗎?」這時Harold感到一種莫名的滿足。他想,他有兩條腿,而他卻沒有腿,但他仍然開心,他又有什麼理由心煩呢?所以,Harold變得更加自信,快樂地生活著。

7. 無處不焦慮。

擔心安全、財富、健康,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工作……只有當一個人不焦慮時才能幸福快樂。

8. 壓力過大。

政治壓力,工作、家庭壓力,情緒上的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心理和生理壓力。

9. 標準太高。

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我能做到,為什麼你不能?」

用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能做到,為什麼我不能?」

10. 不能做回自己。

一個人能做到好兒子,好爸爸,好朋友,好伴侶,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他想做到的,老是和自己鬥爭,那麼他就平衡不了,自然很難讓他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推薦閱讀:

會玩的夫妻婚姻更加幸福
所謂幸福。愛
擁有就是幸福
一個家庭幸不幸福,只看一個地方
金錢買得來幸福嗎?

TAG:幸福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