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文史以訛傳訛舉例

http://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  2017年04月24日 09:07:44胡克均近年在一些報刊上發現不少寧海鄉土歷史被誤傳、誤讀,特撰此文,正本清源。一、方孝孺的故里是堠城,不是緱城據至今猶存的台州地區最早的地方志、南宋嘉定《赤城志》第二卷P13《鄉里》篇載:寧海(管轄)六鄉十九里。朱開鄉,在縣東北七里,管理五:廣度、辟邪、時康、堠城、橫溪。上述廣度里即現在的躍龍街道,堠城裡即現在的大佳何鎮。據《辭海》釋,堠,古代探望敵情的土堡;緱,纏在刀劍柄上的繩子,引伸為宜守難攻的城堡。據《寧海縣誌》及有關史書記載: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鄞縣八百戶、臨海縣二百戶置寧海縣。初治白嶠,後遷海游,唐永昌元年(689年)復遷廣度里,縣治(縣政府駐地)名曰緱城。據上述史書記載和《辭海》注釋可知:堠城、緱地雖同屬寧海管轄,卻相距五六十里之遙。方孝孺的故里是堠城,不是緱城。二、寧海最早的孔廟究竟在何處據南宋嘉定《赤城志》第四卷《先聖廟》等載:南宋、元、明、清直至當代,寧海孔廟「在縣南二百步」(龍燈牆巷南端)「舊(自唐朝經五代直至北宋)在縣東一里。」上述「縣」指縣城。在現在的躍龍街道,歷史上曾建過兩次縣城:第一次是唐永昌元年(689年)在廣度里三皇堂北側,即現在的縣府處,修築了一座周長六百步、面積將近百畝的縣城,名曰緱城。明朝嘉靖年間,為防禦倭寇騷擾,在縣令林大梁主持下,歷時三年(1552—1554)以當今環城東路(北段)、環城南路、環城西路和北大街為城牆基,修建了周長1541丈(5140米)的新城,名曰新緱城。《赤城志》記述「舊在縣東一里」。「舊」指南宋之前,即唐永昌年間建造的緱城,決不是明朝嘉靖年間建造的新緱城。「縣東一里」,古代一里計五百步。據此而知:寧海最早的孔廟在當今躍龍街道東大街的蔡家巷口至道義坊之間。然而一些人總說:寧海最早的孔廟位於東觀山。「東觀山」真實地名應是東郭山,此一錯也!三、雁蒼山赤城書堂不是聚眾講學的書院,而是抄寫經卷、整理古籍的場所。中國自古尊師重教。自國家形成,學校相應而興。夏曰庠,商曰序,周曰校。西漢時進一步完備,在京城設太學,在地方設郡學、府學、縣學。各級學校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經費由政府支付。中國私學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是中國私人辦學的始祖。各類各級學校皆以四書、五經為教材,通過考試選拔政府各級官員。這種官學、私學並存的辦學制度,一直延續到近代。唐朝中期(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自此中國出現了藩鎮(軍閥)割據混戰的分裂局面。歷經五代十國,直到北宋初年(961年),長達二百餘年。從此,歌舞昇平的中原大地,城郭夷為平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一些知識分子為躲避戰亂,謀求生存,隱居深山幽谷的庵堂寺廟裡,以抄寫經卷,整理古籍、文獻為生,「書堂」之名自此興起。據宋末元初寧波籍歷史學家王應麟撰《赤城書堂記》載,元朝初年「邑之宿儒前進士胡元叔,倡率鄉人,仿古閭塾之制,即公游息之地,創為書堂……前進士舒岳祥為之長,前進士孫君鈞、趙君孟禮、胡君三省、前太學陳君應嵩、劉君庄孫為之錄」。此段引文中的「錄」是判斷此機構的關鍵。據《字典》釋「錄」:記錄、抄寫、記載。據此而知:元朝初年寧海雁蒼山吉祥寺旁的赤城書堂不是書院(私塾學堂),而是一處抄寫經卷,整理古籍、文獻的場所。四、西漢的回浦鄉、回浦縣在台州臨海,不在寧海據《赤城志》P561載:回浦在臨海縣東南一百十九里祥符寺。按《後漢書》,章安本名回浦,今即其地也!又據《赤城志》P559載:章安城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一十五里,本漢回浦縣,屬會稽郡。後漢光武改為章安。再據當今台州、溫州、麗水三地市管轄的二十餘個縣(市、區)《縣誌》中「歷史沿革」記載,臨海《縣誌》載: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於東甌地置回浦縣,為會稽郡南部都尉治。東漢建武改回浦為章安,為會稽郡東部都尉治。《永嘉縣誌》載:昭帝始元二年於東甌回浦鄉置回浦縣,今永嘉縣境屬回浦縣,東漢光武初改回浦為章安。順帝永和二年(138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這是今永嘉縣建縣之始。《麗水縣誌》載:西漢初屬東甌國,昭帝始元二年屬會稽郡回浦縣,東漢初改回浦後章安。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境置松陽縣,今麗水為松陽縣的一部分,屬會稽郡。據上述史書可知:西漢古縣回浦始建於昭帝始元二年,因東甌回浦鄉而得名,東漢初改名章安,三國時改名臨海。古城章安至今仍屹立在臨海東南靈江北岸,名曰:椒江市章安鎮。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析鄞縣八百戶,臨海縣二百戶置寧海縣。寧海縣域大部分來自鄞縣。大概桑洲嶺以南之地,即今三門縣一帶系從臨海劃歸寧海管轄。西漢古縣回浦與寧海不搭界,即使沾邊,也是邊緣之地,更不可能把縣治設在寧海冠庄。查看明崇禎、清康熙及光緒三部至今尚存的《寧海縣誌》,並無有關回浦縣之記載。據最近定稿的冠庄《潘氏宗譜》撰稿人考證,寧海回浦鄉之名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一年之後即廢棄,民國初年又恢復其名,嗣後斷斷續續,直至如今。近年竟有人在都總廟立碑,說冠庄是西漢古縣回浦縣治所在地,都總廟乃會稽郡東部都尉駐地。然而既無古文獻記載,現在也沒有口頭傳說遺留,且找不到半點歷史文物古迹。冠庄是西漢回浦縣縣治故址之說,連牽強附會都夠不上,純屬憑空想像。五、胡三省的名字十之八九皆誤讀宋末元初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資治通鑒音注》作者胡三省,寧海深甽中胡村人。譜名滿孫,入學啟蒙,慕《論語》曾參警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啟迪,改名三省,字景參(景仰曾參),因所居澗旁多古梅,號梅澗。「省」字有兩種讀音,含義不同。shěng(音生),寓意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如浙江省、江蘇省,「省」還有節約、簡略之義;xǐng(醒),寓意反思、省悟,還有看望之義。胡三省的名字不能讀shěng,應讀xǐng,寓意反省。當今寧海躍龍街道與桃源街道分界線——時代大道始建時規劃為「三省路」,正式定名時,許多人提出異議,說十有八九的人會把「三省(xing)路」念作「三省(sheng)路」,因此被否決,遂改名時代大道。愛國、愛鄉,乃人之常情。若誤傳、誤讀,則被人嘲笑當今且遺患後代。
推薦閱讀:

什麼是賦比興?(需舉例)
四柱課堂:第116章 真從格的舉例說明
《算命字典》舉例8
太乙十六星應用舉例
靳三針」臨症舉例

TAG:文史 | 舉例 | 以訛傳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