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期:力學原理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作者/楊濤 ⊙ 編輯/張宏婉
導讀:太極拳乃至其他拳術的推手都是為了完成找力點的過程。由此可見,只有力的大小、方向與作用點得到有效的統一,才能真正達到防守和進攻的目的。
力學原理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力學原理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要撬動一個物體就要尋找一個支點,其目的是為了省力,這就是槓桿原理。再如,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即使驟然剎車也難戛然而止,這就是慣性原理。對於力學原理的應用,在太極拳中也非常重要。太極拳被稱為圓的運動,其中的玄機蘊藏了許多力學原理。
我們知道,一個力對物體產生作用,必須符合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者缺一不可。力量越大,對物體作用越大,但如果失去作用點,再大的力也是無用之力。太極拳的圓運動和柔化作用,就是為了使來犯之力化為烏有。正因為如此,在太極拳中,不論推手還是實戰,我們總是設法先在對方身上找受力點,然後通過有效的招法將強大的爆發力施加給對方。如果此力以發放力的形式作用於對方,對方必跌出無疑;如果作用於對方的力量是以穿透力的形式發出,此力必然傷及對方臟腑。當然,如果尋求不到在對方身上的作用點,或者自身的招法被對方破解而失去作用點,我之任何力均如泥牛入海。同樣道理,為了不讓對方在我身上找到作用點,我可通過肢體的觸覺控制或身法調整將來勢化解,使對方感到所施之招、所發之力如同作用於不停滾動的球體上,一旦觸之即被弧形的切面化解。事實上,太極拳乃至其他拳術的推手都是為了完成找力點的過程。由此可見,只有力的大小、方向與作用點得到有效的統一,才能真正達到防守和進攻的目的。為此,必須遵循更多的力學原理,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牛頓第一定律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牛頓第一定律就是慣性定律。在太極拳中,若能很好地將慣性定律加以利用,則可起到省力巧打的作用。
例如,對方以右拳快速向我衝來,我立即向左閃身,然後繞身於對方右側,兩掌以螺旋之力擊其背部,對方的前沖慣性力和我的打擊力必使對方撲地而倒(圖1、2、3)。
也可採取這樣的方法操作:當對方的拳鋒將至之際,我先以右臂掤擋,再使右臂邊外旋邊向右弧形纏繞,目的是將對方之力引開,與此同時,左掌則向右後方拍打對方背部(圖4、5、6)。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右臂迎擋時,不要以力相抗,否則就會阻礙了對方的慣性作用,反而不易使之向前跌出,我欲取得較好效果,左掌必須施以更大的拍打力。
此外,我還可以採用絆腿的方法,使其下肢「急剎車」,以此加大對方上體的慣性,使其跌出。
二、牛頓第二定律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含義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到的作用力(合外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其數學表示式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質量,a表示加速度。
顯而易見,如果要使對方受到較大的力而被放出或擊倒,第一是要增加自身的質量。俗話說,身大力不虧。自身體重越大,所產生的力量就越大;當對方以力作用於我時,則很難使我產生較大的加速度。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練拳而使自身體重無限制地增加,我們要做的就是使有限的體重得到無限的發揮,其方法就是通過盤架子或太極樁功來增加自身的重力感和下盤的穩固性。第二就是在我以力作用於對方時,盡量提高自身的加速度,以使對方受到較大的作用力。
三、牛頓第三定律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牛頓第三定律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其含義為: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發力時強調兩足的根基作用,就是要通過地面而施給人體更大的反作用力。推手時周身要松沉,兩腳要蹬地,就是要通過雙方肢體鏈的傳導,使地面的反作用力更好地施加於對方。
當對方欲放我時,我兩腳距離略微拉開,周身沉實,使對方推我不動,這樣對方必受到一個反作用力而處於不穩定狀態,此時我把握時機,順勢而發,對方必跌扑。
四、合力原理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合力原理在太極拳中隨處可見。幾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所產生的效果,稱為合力的作用效果,這幾個力是分力,其綜合作用力即合力。以二分力為例,它們的夾角越小,則合力越大,當它們之間的夾角為180度時,則力的方向相反,一旦二分力大小相等時,則物體不產生位移運動。
太極拳講究不丟不頂、捨己從人,就是對合力的具體應用。不丟是為了在觸點感知對方力量的存在,感知其力量的大小與走向,其目的是更好地「聽勁」和「懂勁」;不頂就是為了避免我與對方之力形成合力為零的效果,就是為了將對方之力再作用於對方身上,使其受到更大的合力。
合力的應用可包括順勢與逆勢兩個方面。順勢應用以發放效果為主,即在對方原力的基礎上,再施加一個與之同向的力,兩個力的合力的作用會使對方摔出更遠。當然,如果此時是以高強度的穿透力擊出,則對方既會被摔出又會深受內傷。
比如,我與對方搭手後,對方欲以前掛力作用於我,我並不急於掙脫,而是在觸點黏合的前提下,前腳進半步踏其中線部位,後腳緊跟半步,待其掛力落空失重之際,兩掌驟然向前發力;或者,在我與對方搭手的過程中,先在觸點的局部給對方一個較小的前推力,使其誤以為我要推之,對方若要借我之力而拉我,我可順勢上步將其放出(圖7、8、9)。此時,對方的掛力或拉力與我的發放力方向相同,夾角為零,合力最大。
逆勢的合力應用則以重創對方為目的,並非要將對方發放出去。此時合力雖然方向相反,但能量卻聚集一點,如此能更好地將打擊動能滲透到對方身體內部。如對方右拳擊來,當其拳鋒將至時,我稍向後閃身,左臂由外向左下方纏掛其右臂,對方自身的衝力和我之掛力會使對方身體前傾,我右拳則迎著對方的身體猛擊其心窩部位(圖10、11、12)。雖然未將對方擊出,但巨大的衝撞力會使其內臟受損而癱倒在地。
五、力偶原理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力偶原理指的是:兩個平行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為力偶。力偶的作用可使物體旋轉。在實際的運用中,兩力方向相反是絕對的,其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其效果均會使對方旋轉。太極拳的挒法即是對力偶原理的具體使用。
例如,敵左拳向我胸部擊來,我以右腕外側掤擋,然後右腕內旋,以右腕內側扣掛其左腕,在右腕繼續向右下方掛敵左腕之際,左掌則由其胸肋部位向右上方發力,使其受到力偶作用而跌出(圖13、14、15)。
六、平衡原理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平衡原理在推手或技擊中也很重要。在雙方的對搏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平衡問題。誰能把握好平衡,誰就處於不敗之地;誰失去了平衡,誰就失去了主動權。影響平衡的因素,除了自身功底素質外,還要善於破壞對方重心,同時又要化解來勢以隨時調整自身的重心。
例如,當對方右掌推我或以右拳擊來時,我左臂上迎掤擋,並不立即發起攻勢,而是以右掌觸及對方胸部,然後左臂與右掌向右做一個順時針的螺旋動作,使對方重心向左後方發生較大的傾斜而失去平衡,我則迅速以彈抖之力將對方發出(圖16、17、18)。
七、槓桿原理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在太極拳中,利用槓桿原理同樣能起到省力的作用。不論推手還是技擊,在我接觸對方處於防禦狀態時,或欲以肢體某個部位控制對方時,可盡量利用腕關節部位去纏拉或挫推對方小臂或大臂,如此可增大自身力臂。當然,太極拳的整體「內勁」作用,則是將力臂延伸至肩部、背部、腰部、胯部乃至整個腿部。
比如,對方以雙掌向我胸部推來,我兩臂立即由外向內將其兩臂扣住,然後在上身稍向後閃的同時,兩臂向後滑動以延長力臂,將我腕部作為支點控制對方。此時,我要充分感知對方力量大小、方向的變化狀況,並根據這種變化準確無誤地採取相應的措施。
各種力學原理在太極拳的技擊或推手中的應用並非孤立的,它們往往相輔相成、相互轉化,有時在某一技法中會同時呈現。尤其在「沾黏連隨」、「不丟不頂」、「借力打力」、「捨己從人」等原則性要求中,慣性作用與合力原理會雙雙應用於某一實用技法中,對於諸多類似問題習者必須加以重視。
[本文來自《少林與太極》2013年2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九月初五735期
推薦閱讀:
※編劇原理與技巧
※八字命理與現實的人事物對應理解體會和命理符號原理
※學習力、學習過程的本質
※濟群法師《普賢行願品·觀修原理》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男女為什麼要結婚?這是按照什麼原理設計的,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