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語中看中國青年社會心態的變遷(一)

發表於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JXST201405006&dbname=cjfqtotal&dbcode=CJFQ&v=MDQ4MjdVN3pzT1QzaVFyUmN6RnJDVVJMK2ZadWR0RnkzbVY3ek9MelhZZXJHNEg5WE1xbzlGWW9SNkRnOC96aFk=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的表達過程就是一個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和理性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體現和醞釀著一系列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與此同時,目前廣泛在網路和現實社會均得到傳播和發展的流行語就不得不被提到了,它是新時期語言的一種主要表現形態。流行語以其特有的娛樂性、平民性(草根性)和開放性得到了廣大青年群體的使用、接受和認可。可以說,流行語在青年群體中流行折射了當代青年彰顯個性、表達自我的心態,同時也折射出目前中國社會所關注的重大社會事件和熱點問題。要知道,流行語作為社會心態的一種表達途徑,它是最能夠體現和反映新時期的變化,進一步可以認為,其是可以充分反映青年群體面對新時期的新變化做出的一系列社會心態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向。

  「社會心態指的是社會中的人們對於特定的社會環境而產生的利益要求,並對自身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具有持久影響的情緒、思想、看法或者態度,它充分反映了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心理狀態。」社會心態對於整個社會運行和發展是具有預示功能,社會心態是人們對於社會存在的認知認知程度,是對於特定事物的價值評判和感情觀念有機結合的一種態度,社會心態了包括人們的社會心理、社會信仰和精神狀態等主要內容,可以說,社會心態是整個社會的感受、社會情緒基調、社會共識和社會價值觀的總和。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青年群體作為將來社會發展的主流群體,他們的社會心態是時時刻刻關係到未來我國社會心態的發展狀況的,同時也是會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對我國經濟、政治等產生影響。因此,結合社會心理學理論,初探新時期青年流行語的變遷歷史,了解青年群體的社會心態變化,發現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新時期青年群體社會心態的培養提供解決依據,從而使青年群體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矯正,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有序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概況

  (一)基本概念界定

  1.社會心態

  通過收集資料總結,可以發現在相關的文章里並未完全找到有關於社會心態的明確定義和解釋。有的就是一些零碎的東西,有的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其做了一定深度的界定,還有相當部分學者在做關於社會心態研究的領域時,往往是還沒對其研究對象做出界定就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和論述。但是從收集來的資料來看還是可以把對社會心態的定義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將我們所研究的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等同,持這樣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心態就是社會成員在面對社會問題所進行的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社會心理,或者也可以說是在面對社會問題所進行的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社會心理的某一個或者多個層面。

  第二類是認為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是有聯繫的,但不是意味著就可以或者完全就等同於社會心理,有關學者認為社會心態就是一定時期的人們所具有的一些普遍適用的、具有共同性的社會意識。在其理論的定位上來說,有關學者把社會心態界定為社會意識的較低層次,它介於社會意識和個人情緒之間。持這種觀點的又可分為四類:態勢論、表現論、人心民意論、整體論。

  第三類是從哲學視角去界定社會心態這一個概念,採用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心態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橋樑和中介,它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同時也是我們人的本質對的表現,因此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歷史唯物主義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此次調查對於社會心態的定義主要是綜合了上述有關於社會心態的三類研究,相對而言,此次調研是比較綜合地對新時期青年群體的社會心態進行研究。

  2.青年群體

  結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青團等對青年的定義,筆者將18—45歲的群體認定為青年群體,這一群體主要是95或96年以前出生的90後、80後和70後。

  3.新時期

  新時期指的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在黨史二卷寫的很清楚,「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因而「新時期」這個概念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至今的這一整個大階段、大時代。

  (二)研究綜述

  本文作者在大量查閱相關的期刊文獻和泛讀大量相關書籍總結出,我國關於青年流行語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為起步階段,即1991—1993年;第二個階段為新時期,即1994年至今。因此,對於我國青年流行語的研究綜述,筆者主要想從以上兩個階段來進行論述。

  1.起步階段(1991—1993)

  通過對《中國青年研究》等學術雜誌的閱讀、整理,筆者認為,我國青年流行語研究主要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1991—1993年這一起步階段,主要以金大陸和胡明揚等學者為代表。期間發表了兩篇重要學術性論文——《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語》(金大陸)、《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胡明揚、張瑩)。1991年,金大陸主持編輯的上海《青年學報》雜誌推出「流行語與青年文化」專欄,並連續刊登了十幾篇關於青年流行語的學術論文。1993年華夏出版社彙編並出版了三年來關於青年流行語的成果,書名為《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語》。可以說,該書使得青年流行語研究逐步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同時其填補了我國該研究領域的空白,成為青年流行語研究起步階段的一大亮點。

  對於青年流行語研究的起步階段,大部分學者主要是對大量不同城市青年流行語進行整理、分析,然而絕大多數研究人員是從地方方言為切入點,帶有局限性。

  2.新時期階段(1994—)

  自上世紀90年代,有關青年流行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問題和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和書籍。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關於青年流行語的研究還是相對零星的,與此同時,新時期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化,因此,青年及其流行語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量的新詞新語在青少年的現實生活中流動、翻新,折射著一代新人喜怒哀樂的生存狀態,需要青年研究者去及時地了解、認識與把握。不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關於青年流行語的研究還是取得很大進展,發表、出版了不少相關的論文和著作的。

  對於新時期階段的研究,我們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1.對青年流行語的研究分為分析、描述和解釋三個傾向;2.從整體趨勢來看,初期的青年流行語研究主要是圍繞青年流行語的產生原因、流行條件、特徵、類型等基本問題展開的,後期,研究不斷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對該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說是拓展了該研究的領域;3.在使用方法方面,青年流行語的新時期階段,有一些學者已經開始逐步採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過科學統計軟體對大量材料進行歸納和分析。

  二、不同發展時段的流行語

  本文通過百度、360搜索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出近十幾年的網路流行語,同時結合了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單位組織發布的「中國主流報紙年度十大流行語」,《咬文嚼字》發布的「十大流行語」以及中國青年報發布的「中國青年十大流行語」等評選結果。因此,筆者將不同發展時間段的青年流行語刊登如下:

  《大學生》雜誌在1993年發布了「大眾十大流行語」,其中「申辦奧運」、「發」、「電腦」、「說法」、「沒商量」、「學雷鋒」、「發燒友」、「下海」、「第二職業」、「大哥大」等辭彙均入選。

  通過查閱1993年後關於青年流行語的文獻,最早只能夠追溯到1998年了,該時期的十大流行語為:「下崗」、「再就業」、「房改」、「抗洪」、「世界盃」、「金融危機」、「泰坦尼克」、「出手」、「彩票」、「上網」。

  1999年,官方公布的「十大娛樂流行語」為:「新生代」、「盜版」、「官司」、「上網」、「緋聞」、「做廣告」、「拍寫真」、「做遊戲」、「打假」、「賀歲」。

  進入新世紀,中國青年研究雜誌和北京青年報共同公布了「2001年中國青年十大流行語」評選結果,網民投票選出的詞語有:「申奧成功」、「WTO」、「9.11」、「本·拉登」、「反恐」、「QQ」、「翠花上酸菜」、「出線」、「F1ash」等。

  2004年的青年流行語主要有:「雅典奧運」、「劉翔」、「執政能力」、「審計風暴」、「零關稅」、「海嘯」、「布希連任」、「廉政公務」、「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食品安全」、「博客」、「電荒」、「性別失衡」、「公民道德教育」、「公款炒匯」、「紅色經典」、「審美疲勞」、「SARS滅活疫苗」、「礦難」等。

  2006年的青年流行語主要有以下一些:「素質啊,注意素質」、「我搜」、「暈」、「頂」、「FB」等。

  2007年青年流行語主要有以下一些辭彙:「和諧」、「哦了」、「平常心」、「工齡歸零」、「紙包子」、「曬」、「史上最……」、「你太有才了」等等。

  2008年青年流行語主要有以下一些辭彙:「北京奧運會」、「宅」、「山寨」、「猥瑣」、「范跑跑」、「上Google上百度一下」、「豬堅強」等。

  2009年青年流行語主要有以下幾個:「裸」、「寂寞」、「被就業」、「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偷菜」、「你OUT了」等等。

  2010年的主要青年網路流行語是:「神馬都是浮雲」、「給力」、「我爸是李剛」、「羨慕嫉妒恨」、「你懂得」、「鴨梨」、「非常艱難的決定」、「圍脖(微博)」、「凡客體」、「鬧太套」、「小悅悅」、「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高鐵」、「低碳」、「貨幣戰」、「嫦娥二號」、「十二五」規劃。

  2011年青年流行語有:「咆哮體」、「傷不起」、「親你腫么了」、「賣萌」、「五道杠」、「再也不相信愛情」等。

  《咬文嚼字》發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語」,分別是:「正能量」、「元芳,你怎麼看」、「舌尖上」、「躺槍」、「高富帥」、「中國式」、「亞歷山大」、「最美」、「贊」、「接地氣」。

  《咬文嚼字》發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語」,分別是「光碟」、「倒逼」、「逆襲」、「中國夢」、「大V」、「奇葩」、「點贊」、「微××」、「女漢子」、「土豪」等。同時,《咬文嚼字》在評選的過程中對於一些網路熱詞存在爭議,如不明覺厲、喜大普奔等流行辭彙因為不合語法、表意不明而落選,而「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據考證詞源不雅,因此也未能夠入選。

  2014年已經過去大半,在2014年上半年主要出現了以下一些熱門辭彙:「土豪」、「我的小夥伴們」、「中國大媽」、「女漢子」、「么么噠」」、「馬航失聯」、「零容忍」、「雪龍號」、「去哪兒」等。

推薦閱讀:

只有人不適應社會,而非社會不適應人
非政府組織——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
破鏡重圓的愛情,現代社會不會再有了
《中國有嘻哈》Gai的成名說明了社會的什麼問題?
王名 劉國翰:公民社會與治理現代化

TAG:社會 | 中國 | 流行語 | 心態 | 青年 | 流行 | 中國青年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