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朝的滅亡 —— 薩爾滸大戰 【藤枝投稿】

···

努爾哈赤趁明軍在朝鮮抗倭之際,不失時機的消滅女真各部,統一了女真。爾後建國稱汗,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廷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統帥為遼東經略楊鎬,兵分四路,部署如下:

東路軍3萬人,由山海關總兵杜松指揮,從瀋陽經撫順,自西向東進攻赫圖阿拉。

西路軍2萬人,其中有一半是朝鮮軍,由總兵劉綎指揮,從寬甸北上抄襲赫圖阿拉。

北路軍1.5萬人,由開原總兵馬林率領,從開原經鐵嶺,南下攻打赫圖阿拉。

南路軍2.5萬人,由李如柏率領,經清河堡,由南往北攻擊赫圖阿拉。楊鎬坐鎮瀋陽,掌握數萬兵力做策應。

另外,總兵官秉忠率兵一部駐遼陽為機動部隊,總兵李光榮率兵一部駐廣寧,保障後方交通。

仔細看下當年的作戰示意圖,並比對今天遼寧的衛星地圖,你會發覺當年明軍的進軍路線與今天的高速、國道路線基本吻合。

楊鎬,商丘人,萬曆八年進士。這哥們主要坐鎮遼東,他前期與蒙古人作戰,戰績不錯,後期主要與女真人和倭寇作戰,勝敗參半。我想說的有兩點:一是這個人是個書生,二是這個人對女真人還是了解的。杜松,崑山人,明大將杜桐的弟弟,鎮守西北,在延安寧夏等地戰功累累,被蒙古人稱作杜太師。

劉綎,江西南昌人,嘉靖年間大將軍都督劉顯之子,萬曆年間武狀元,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在明軍中以驍勇善戰聞名,人稱劉大刀(他的兵器是一百二斤重的大鐵刀)。這是個戰功赫赫的官二代。

馬林,河北蔚州人,明朝名將馬芳次子,「雅好文學,能詩,工書,交遊多名士」。

李如柏,名將李成梁之子,官拜遼東總兵。努爾哈赤年輕的時候就在他家打工。而且他和努爾哈赤有親戚關係。

這四個總兵都是關係戶,驕兵悍將。這就可伶了楊鎬,讓一個二品文官領四個一品武將,箇中滋味可想而知。當然,在這私人中最不服他管的是劉綎。所以也就不足為奇了,他本人雖然在四人中最驍勇善戰,但是帶的明軍最少,而且一半是朝鮮軍,朝鮮軍當時戰鬥力很差了。當然,劉總兵對此心裡有數的。從寬甸出發的時候,他和朝鮮軍元帥姜弘立有這樣一段對話:朝鮮元帥姜弘立曾問劉綎:「然則東路兵甚孤,老爺(即老劉)何不請兵?」劉綎回答:「楊爺(楊鎬)與俺自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國厚恩,以死自許,而二子時未食祿,故留置寬奠矣。」姜又問:「進兵何速也?」 劉綎回答:「兵家勝籌,惟在得天時、得地利、順人心而已。天氣尚寒,不可謂得天時也,道路泥濘,不可謂得地利也,俺不得主柄,奈何?」

歷史上說楊鎬出兵的情況早被努爾哈赤知道,我大膽的猜測其實應該是楊鎬有意以劉綎為誘餌,引努爾哈赤去與他死磕,然後讓各路軍乘機圍攻赫圖阿拉的。只不過狡猾的努爾哈赤沒有上他的蛋,而是以五百騎兵拖住劉綎,為伏擊冒進的杜松,擊潰怯敵的馬林爭取時間。

那麼這個時候努爾哈赤有多少人呢?六萬,這個我前面介紹八旗的時候已經說了。是而且大部分是騎兵,機動性比以步兵為主的明軍強。他的戰略很簡單,一句話「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這樣兵力對比就明顯了,總數上說,明軍是14萬對六萬,實際上在戰場上是9萬對六萬,而且這9萬人又不像後來洪承疇的大軍那樣在一個戰壕里對敵。所以真正的兵力對比是,3萬對六萬,1.5萬對六萬,2萬對六萬。這就是努爾哈赤與杜松、馬林、劉綎的大戰。再加上努爾哈赤是主場作戰,熟悉地理,騎兵機動力強,而明軍是各自為戰。最後,後金兵先伏殺了杜松,擊潰了馬林,射死了劉綎,嚇跑了李如柏。而這一切,努爾哈赤只用了五天時間。

經過大致如下:努爾哈赤獲悉明軍各路進軍情況後,決定先集中全力對付杜松。探子來報說劉綎向赫圖阿拉逼近。努爾哈赤派了五百騎兵去遲滯他。過一會兒探子又來報,說南路發現了李如柏的明軍,努爾哈赤很鎮靜的說:「南路路途遙遠,道路崎嶇,到這裡還有很長時間,不用管他。」對於努爾哈赤的這個判斷,我是很佩服的,不管是出於軍事判斷還是政治考量。因為最後其他三路大軍全軍覆沒,而李如柏軍絲毫無恙。

杜松的進軍路線大概就是今天瀋陽至撫順的鐵路線,因為這一路路況較好,所以杜松進兵速度比其他幾路快。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三月初一(陽曆大概是四月初的那幾天),杜松到達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將主力在此安營紮寨,自己親率一萬多人,攻擊吉林崖清軍(後金先前就已在此駐軍)。努爾哈赤見杜松分兵,於是一面派人增援吉林崖,自己則率領4.5萬人直接攻擊薩爾滸的明軍,此時薩爾滸的明軍與女真軍兵力對比幾乎是1比2。明軍是步兵,女真軍主要是騎兵。理論上,單個訓練有素的騎兵如果處於有利地形,能夠對付三到五個步兵。但是明軍配備了大炮火銃,兵器顯然比女真兵略勝一籌。隨後兩軍交戰,應該說打陣地戰,明軍有大炮火銃,顯然不會輸給女真兵。陽曆四月初的東北,剛擺脫極夜現象,夜長晝短,相持到中午,天色晦暗。明軍為了便於發揮大炮的作用,點燃火把照明。這個時候,女真人就以火把為箭靶,萬箭齊發。明軍死傷甚眾。努爾哈赤乘機,攻破薩爾滸明軍大營。杜松主力大潰。由上我猜測,當時明軍駐紮在薩爾滸的時候,旁邊就已經埋伏了許多女真兵了。因為弓箭的有效射程最多兩三百米,明軍大炮的射程則有一兩千米,明軍被箭擊潰,顯然是中了埋伏。由於吉林崖女真人早有防備,杜松率軍一時沒有攻下來,等努爾哈赤擊潰薩爾滸明軍回師後,他便腹背受敵,六萬八旗兵對付一萬明軍,結果可想而知。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等皆陣亡,西路軍全軍覆沒。

杜松覆沒,最先得到這個消息是北路馬林,他的進軍路線和今天從開原到鐵嶺的高速路線差不多。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三月初一的夜裡,馬林率軍趕到薩爾滸東北,得知杜松戰死,不敢前進。遂安營掘壕,分三處防守。我猜測,他還幹了另外一件事,派人向女真葉赫部求援。次日早晨,馬林拔營南進。馬林兵力少,但敢於南進,估計應該是得到葉赫答應出兵消息了。後金兵攻打馬林的時候,是陸續分批來打的。開始不過五六千人,馬林軍還處於優勢。所以,馬林見敵人兵少,放棄營壕,主動出擊。可是戰到一半,努爾哈赤率大軍趕到,夾擊馬林,最後馬林大敗,自己僅以數騎免。前來支援的葉赫兵「聞明軍敗,大驚而遁」。 劉綎的南路軍一路遭遇了後金部分騎兵的襲擾,再加上道路崎嶇,行動困難,故未能按期進至赫圖阿拉。但是一路也斬獲了後金的一些老弱殘兵和留守婦孺,故士氣還算旺盛。開拔的時候,朝鮮元帥見兵力不足兩萬,而且後續部隊還沒有完全跟上。就問他為什麼不向楊鎬申請多調人馬。劉綎說:「楊爺與我有隙,想置我於死地,不會給我多撥兵的。只是我兩個兒子還未食祿,所以把他們留在後方,萬一有變,也可食我俸祿。」從這一點看,可以說劉綎是了解楊鎬的,但是他不了解努爾哈赤,也不知道西路、北路已經失利,再加上一路上擊潰了後金500騎兵,所以對此次征伐還是懷著僥倖心理的。再說努爾哈赤擊潰馬林後,立即移兵南下,迎擊劉軍。為全殲劉軍,努爾哈赤採取誘其速進,設伏聚殲的打法,事先以主力在阿布達里崗(赫圖阿拉南)布置埋伏,另以少數士兵冒充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持著杜松令箭,詐稱杜松軍已迫近赫圖阿拉,命令劉綎速進。劉綎開始大怒,說:「杜松是總兵,我也是總兵,他憑什麼命令我?再說事前不是以大炮為信號的嘛,怎麼沒有聽見炮聲?」後金隨即用從杜松那裡繳獲來的大炮開了兩炮。劉綎這下信以為真了,立即下令輕裝急進。三月五日,劉綎先頭部隊進至阿布達里崗時,遭到伏擊,劉綎身中數箭,力戰而亡。努爾哈赤乘勝擊敗其後續部隊。朝鮮軍大部投降,東路軍全軍覆沒。

如果說劉綎糊塗,那麼李如柏是清醒的,對努爾哈赤的騎兵也算是了解的。所以南路軍進軍速度非常緩慢。當劉綎與後金騎兵激戰的時候,李如柏手下曾經勸李如柏迅速進軍解救東路軍。李如柏沒有採納。而楊鎬得知杜松馬林戰敗消息後,沒有派機動部隊增援,而是急令李如柏撤軍。這也註定了東路軍覆亡的命運。四支大軍,僅李如柏一軍得脫。

至此薩爾滸大戰結束了。縱觀薩爾滸大戰,表面上是明朝十幾萬大軍清剿後金六萬人,實際上是後金六萬騎兵圍殲明軍各股孤軍。明軍敗在分兵,後金則勝在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和地形優勢,利用自己有限兵力分散敵方的兵力,充分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軍一部。這種方法是拿破崙常用的,也是毛澤東常用。

後金的將領在慶祝,明朝的將領卻很頭疼,尤其是吃了敗仗的楊鎬和沒有戰死如柏。因為明朝的言官紛紛彈劾他們。最後楊鎬下獄被殺,李如柏被迫自盡。可以說,薩爾滸大戰是明與後金第一次大會戰,此戰之後,明軍談奴色變。直到松錦會戰,明朝此後二十年,再也沒有和後金在關外進行大規模的會戰了。接下來,明朝與後金在遼東進入了長期的對峙,小戰不斷,但是誰也無力徹底擊敗對方。


推薦閱讀:

【薦讀】如何提高醫工學術論文投稿命中率?現在知道這些還不晚!
教授說 | 論文英文寫作技巧及投稿策略
你是如何給雜誌投稿的?
【十一獻禮】- 付出 = 回報
給《科幻世界》投稿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明朝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