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 暴力浪潮席捲加沙地帶

伊萬卡、庫什納、努欽等人在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前合影

2018年5月14日,是以色列建國7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之前,特朗普曾表示將親自出席大使館新館開館儀式,但考慮到現在中東面臨的爆炸性局勢,白宮派出了以副國務卿蘇利文、財政部長努欽,總統高級顧問、第一千金伊萬卡和夫婿庫什納等人組成的高級代表團到訪以國。特朗普本人只在開館儀式上作視頻講話,他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將美國大使館移往耶路撒冷的過程「等了太久終於到來......」

內塔尼亞胡夫婦陪同美國代表團參加活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出面接待歡迎美方代表團一行,稱美國新使館的開館是「光輝」的一天,他說:「感謝您,特朗普總統,您有著履行諾言的勇氣。令以色列與美國的同盟比以往都來得更堅定。」;耶路撒冷市長巴爾卡特則決定,將把耶路撒冷美國新大使館附近的廣場改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名字命名,他說:「耶路撒冷以此感謝美國總統和人民對以色列國的支持。」;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最強足球俱樂部之一「耶路撒冷貝塔」宣布更名為「貝塔特朗普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貝塔」因多次獲得以色列超級聯賽冠軍以及其球迷的狂暴性格而聞名。該俱樂部對特朗普違背國際輿論、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的決定大加讚賞。美以兩國關係相較奧巴馬時代的冷淡,顯得空前緊密。

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副總統彭斯陪同下,來到白宮外交廳向全世界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當時他這樣說道:「我決定,現在就是時候,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許多前任總統們將這當成競選的重要承諾,但他們都沒有實現。現在,我就讓它實現。在這項議題上,我的考量是美國人民的利益,以及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之間的和平。這一步早就該走了,它能夠推進和平進程,並且邁向一個長久的協議。以色列是一個主權國家,跟其他主權國家一樣擁有決定其首都的權力。要達成和平,就必須要了解這一項事實。」在去年的講話中,儘管特朗普強調,「今天的聲稱只是「重申事實」,這是一個「早就該做的決定」。」但華府的決定不出意外立刻引發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海嘯般的強烈抗議,歐洲盟國及羅馬教廷亦提出異議。

工人在耶路撒冷美國大使館附近街頭安裝有希伯來文、英文和阿拉伯文三種文字的路牌

14日,特朗普在推特發文說:「福克斯新聞(FoxNews)與福克斯新聞商業頻道(FoxBusiness)將對耶路撒冷的美國大使館開館儀式現場直播。開館儀式將於美東時間上午9時舉行,直播已經開始。這是以色列偉大的一天。」連一向同特朗普政見相左的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也透過聲明罕見地支持總統:「我們早就該將使館遷到耶路撒冷。每個國家都應有權利選擇其首都,我20年前就支持立法,現在我對特朗普總統這麼做表示讚賞。」

5月10日晚間,特朗普還在印第安納州的支持者集會上透露了一個小插曲。他提到,將近三個月前差點簽署新大使館10億美元的計劃,但當致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弗里曼時,大使表示如果不在耶路撒冷蓋新大使館,而是整修原有領事館建築,則只需15萬美元。特朗普驕傲地宣稱既履行了競選承諾,還替美國納稅人省下9億多美元公帑。他說:「15萬美元,我規定就是這個金額,而且漂亮。替國家省了至少9億9980萬美元。」

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發起大規模抗議

美遷館耶路撒冷引發全球批評暴力浪潮席捲加沙地帶

5月14日當天,據以色列軍方統計,超過4萬名巴勒斯坦人參與了加沙地帶邊境十個地段發生的騷亂活動。13日,以國防軍發言人孔利庫斯發布消息稱,為因應14日巴勒斯坦人抗議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揭幕,以色列軍方將增加部署3個步兵旅,其中2個旅部署在加沙走廊周邊、另一個旅部署在約旦河西岸周邊。孔利庫斯表示,此舉將會讓當前部署的戰鬥部隊人數將近倍增,但未披露具體部署人數。以軍方的這項增兵決定與已被以國兼并的耶路撒冷東城無關,當地巴人的示威抗議仍由警方負責應付。

巴勒斯坦人出現重大傷亡

14日,在加沙地帶抗議者與以色列國防軍發生的衝突中,已經至少導致5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和2,000多人受傷,這是巴人自從2014年爆發大起義以來,加沙地帶傷亡最大的一天。14日,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宣布為期三天的哀悼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緊急聲明,對巴勒斯坦領土上急劇增多的暴力事件以及加沙抗議活動中遇害和受傷的巴國人人數眾多而深感震驚。他指出,以色列安全部隊在使用火力時必須採取最大限度的剋制。同時,哈馬斯和示威的領導者有責任防止一切暴力行為和挑釁。伊朗外長扎里夫稱,美國遷館是「奇恥大辱的一天」。

14日,美國的海灣盟國沙特、阿聯酋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當日以色列「佔領軍」對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人民過度使用武力。阿聯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聲明,巴勒斯坦民眾有權利舉行遊行示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阿聯酋號召國際社會肩負責任,保護巴勒斯坦人民免受暴力襲擊,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事業,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國際合法決議及阿拉伯和平倡議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沙特外交部的聲明說:「沙烏地阿拉伯強烈譴責以色列佔領軍對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開槍、打死打傷數十人的行徑。」但是沙特沒有提及美國大使館在耶路撒冷開館一事。西方媒體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和來自阿拉伯世界的不少遜尼派國家領導人先前曾痛批,美國將駐以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至耶路撒冷的決定,但他們也樂見特朗普採取更強硬手段對付什葉派的伊朗,而德黑蘭自詡為巴勒斯坦人權利的守護者。

以軍向巴勒斯坦人發射催淚彈

1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安卡拉因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行動造成50餘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決定召回其駐華盛頓和特拉維夫大使進行磋商。埃爾多安在訪英期間NTV電視台的直播中說:「土耳其將對此作出嚴厲反應。我們召回了駐華盛頓和特拉維夫的大使進行磋商。我們正在召開伊斯蘭合作組織的特別首腦會議。我們還提議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

俄羅斯再次表達了反對遷館的立場。外長拉夫羅夫說:「我們確信,用這種方式單方面改變國際社會做出的決定是不恰當的。」

美國的西方盟國亦反對遷館一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發言人說,在中東達成最終和平協議之前,「我們不贊成美國把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並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加沙14日發生的暴力。馬克龍稱,他「一再警告」過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會引起的反響。

白宮副發言人沙阿說:「哈馬斯應當對整個局勢負責,我們應當看清這一點。」他譴責哈馬斯「採取惡意行動」推動針對以色列國以及美國把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的抗議活動。

在鎮壓巴人騷亂現場的以軍士兵

對國際輿論指責以色列部隊使用實彈,以方響應稱,由於巴人威脅邊界護欄,以軍出於安全不得不採取行動。以色列軍方還宣稱,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激進分子訓練營發動了五次空襲。內塔尼亞胡總理髮推文說:「每個國家都有責任保衛自己的邊境。哈馬斯恐怖組織宣稱計劃摧毀以色列,並派出成千上萬人去破壞邊界護欄,以達到其目的。我們將繼續果斷行動,保護我們的主權和公民。」

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

特朗普為以色列開綠燈以巴和平遙遙無期

近日,《華盛頓郵報》發表社論指出,14日這天標誌美國針對以巴衝突政策,已經失去所有以往複雜、模稜兩可的立場。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以色列開綠燈,中東恐永無寧日。

該報說,以色列是美國的忠誠盟友,但多年來,以色列政府對待巴勒斯坦人的行為,往往令美國共和黨、民主黨總統感到挫折。美國每年提供以色列40億美元軍費援助,過去多年也提供以色列高達1350億美元金援;但歷任美國總統都沒能成功勸阻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屯墾區,這些屯墾區只會讓以巴更難達成和平協議。

耶路撒冷老城圖

目前美國表態同意接受以色列、巴勒斯坦各自建國,只要獲得以巴雙方同意;但因以國總理內塔尼亞胡堅決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因此美國這一立場顯得毫無意義。巴勒斯坦人認為,過去的美國政府只是假裝中立,實際上卻允許以色列佔領、謀求更多自身利益。但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顯然沒有要延續假裝中立政策。白宮毫無懸念的表態—美國只關心以色列的利益,或是更準確的說,只關心內塔尼亞胡所屬的保守派-利庫德集團(Likud)的利益—還有,美國也不會再理巴勒斯坦人的權益和性命,以及到底能不能建國。

由於以色列、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為其首都,美國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可以說是一個重要象徵。過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耶城設立大使館,顯然這對特朗普是個強大誘因,因為他偏愛做沒有人嘗試過的事。這明確反映出,特朗普對巴勒斯坦人,及巴勒斯坦未來的命運毫無擔憂或同情。

伊萬卡等人參加美國大使館開館儀式

對白宮此次派出伊萬卡夫婦加入美國高級代表團出訪以色列參加紀念建國70周年和遷館等系列活動,有分析認為,庫什納自身是猶太人家庭出身,為處理和以色列的外交提供了諸多便利。伊萬卡在婚後也該信猶太教,由這兩人出席儀式,對於以色列來講是莫大的尊重;對特朗普當選幫助很大的基督教福音派,更是極大的安撫。基督教福音派稱得上是以色列的死忠。耶路撒冷被稱作「和平之城」,也是耶穌死去和復活的地方。福音派基督徒始終相信耶穌基督會返回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國王,多年來他們希望以色列能夠掌握耶路撒冷的控制權;此外,作為白宮裡的溫和派,庫什納夫婦重回外交聚光燈下,有助於參與中東事務斡旋。

發生騷亂的加沙街頭

但外界質疑,如每屆新總統一樣,特朗普甫上任時曾雄心勃勃的聲稱,雖然這是一個極艱難的挑戰,但他將致力達成以巴和平協議。美國總統甚至安排白宮高級顧問,即他所鍾愛的女婿庫什納監督這項任務。可隨著情勢巨變,現今距離實現以巴真正和平之日,似乎越發遙遠了。


推薦閱讀:

銳參考 | 這兩天,因為一群中國人的不聽勸,我駐外使館「怒」了——
紅旗飄揚,一人撐起中國最小的駐外大使館
中國駐印使館第二次發安全提醒,釋放三個重大信號
美國還沒動靜 這國先「跟風」搬進了耶路撒冷新使館
各國駐耶路撒冷使館歷史變遷

TAG:美國 | 暴力 | 耶路撒冷 | 使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