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學者稱中國上古文明起源於長江 引發學界震蕩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在6日、7日舉行的「盤龍城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頭金髮的郭靜雲教授備受關注,因她此前的專著和學術文章對中華文明起源發表新論,認為中國上古文明首先發源於長江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此觀點與主流觀點相反,在學界引發不小震蕩。

  郭靜雲女士出身於猶太家族,現任台灣中正大學教授與廣州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有著20多年中國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經驗。去年11月,她出版70餘萬字專著《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提出了系列關於中國上古歷史的顛覆性觀點。今年7月,她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文章稱,學界一般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她搜集資料,循著資料探索,得出了不同的認識。她認為,中國原生農耕文明發祥地應在長江流域,屈家嶺、石家河時期相繼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和青銅時代,出現了以雲夢大澤和江、漢、澧諸水為樞紐的連城邦國與交換貿易網路,開啟東亞最早的文明化進程。

  郭靜雲還對盤龍城給予高度評價,她認為,武漢盤龍城遺址是商湯王朝的都城,河南二里頭文化的源頭在盤龍城,輝煌至極的楚文化也是從盤龍城文化發展而來。

  據了解,中華文明作為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其來源問題長期備受中國乃至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學說頻現,曾有中原中心論、滿天星斗說等多種觀點。

  對郭靜雲的新論,學界有贊有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許宏發表文章稱,一元認知的「中原中心說」早已為中國學術界放棄,多元認知理論成為主流,並不否認長江流域在華夏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歷史作用。今天以「中原中心說」作為駁議對象,可以說是無的放矢。

  武漢市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籌建處研究館員劉森淼則稱:我國考古學最初工作是從中原開始的,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後來即便有新發現,往往也往該體系中「拉」。現在提出的「長江流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一個「也」字,似隱似現表明了黃河文明為主、長江文明為輔的相對關係。他認為,郭靜雲的觀點還需要更多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成果進一步證實,但其創新思維方法值得肯定,對繼續推進盤龍城及長江中游地區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積極意義的。

  著名歷史學家、武漢大學教授馮天瑜在研討會上談到,中國地域遼闊,中華文明的搖籃不僅僅是黃河流域,還有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其文化發展呈現起伏交替向前推進狀,農耕文明出現時,長江流域絕不讓於黃河流域,也有可能略微走在前面。到青銅時代,因氣候、土壤等有利條件,黃河流域走到了前面。

(責任編輯 肖進安)


推薦閱讀:

初學者學習玄空飛星應注意的
大學AI人才紛紛出走科技公司,下一代學者在哪裡?
《仙學》 學者必讀
學者評論: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風水初學者必學的二十四山

TAG:中國 | 文明 | 古文 | 起源 | 長江 | 學者 | 古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