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張延生易學資料合輯(八)

(七)整體性與片面性

東方往往強調一個事物的整體性。西方的某些思維方式則容易造成片面性。例如從哲學的研究方式上講,中國的研究方法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上都可以研究事物的本質,而西方的某些方式則不是如此。現在哲學中有許多問題扯皮說不清楚,就是因為研究觀察問題的方法不同。西方的某些研究方式講求系統,即研究者觀察問題必須在同一系統中;在同一層次上。在同一高度上,在同一角度上。前三個問題還比較好辦,就是第四個問題比較難辦。因為每人所處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容易一樣,而全世界的人為了研究一個事物,都到同一個角度上,那地球也會偏沉了。

所以說,這是不可能的。這些要求和限制太多了。比如研究一位同志,我和他後面的同志同時對他進行研究,我們之間所能達到共同的一點就是外型輪廓,這方面我們倆之間可能沒有任何異議。可談到具體問題時,就肯定會打架。我認為他有眼睛、鼻子、眉毛、還有嘴巴呢,還有耳朵眼兒,而後面的人則認為他沒有耳孔,他所看到的是頭髮和後腦勺。我們倆怎麼吵也說不清楚。因為他從後面是根本看不到眼睛、鼻子,而我從前面又看不到後腦勺。所以,這就是西方哲學的特點,你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層次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其觀點是很難統一的。我們東方不是這樣。我們從後面看看你穿什麼衣服,看看你的動作,就知道你前面是什麼長相,你有什麼特別。比如,看見一位穿紅衣服的同志,就想到這人心火很旺,有內熱,比較熱情,想法很多,鼻山根一般塌些等等,馬上就可以判斷出來,這是離卦表示出來的。看見穿綠衣服的人,這人一定很辛苦,愛動,坐不住,脾氣比較急燥,臉型偏長,面色發點清色。看見穿藍衣服的人,一般面部側面看輪廓直一些,鼻樑直些,細鼻樑,由巽卦而來,一般脖子、肩容易酸痛,因巽卦主左肩,故容易左肩出問題。這些特點就有了。中國人就是這樣分析問題的,通過各個角度,不用觀察你的本身,看你周圍的環境條件,就可以判斷出你的情況。

春節前後我最愛觀察人,因那時全國各地探親的人都回來了。我上街買東西,常常坐公共汽車坐過了頭。到了終點再調頭。在車上仔細觀察各種類型的人,但又不能後面看了前面緊盯著看,那樣會引起別人誤解,說你是流氓.我就發現愛穿咖啡色衣服的人,一般臉上都不太光澤,不是有些黑斑,就是有些疙瘩,或者就一塊青一塊黑的,通常胃、鼻子容易得病。如果看到穿咖啡色小細格衣服的人,那這人臉上一定有很多小細疙瘩。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非常有意思。有人會說這衣服是別人送我的,我是偶然穿上的,不管是不是送你的,你為什麼非要穿它?你有許多衣服,為什麼不穿別的?說明這個場適合你,你需要這個場來補充。它代表你的特點,所以你才會穿上它.如果你真不願意穿它,那誰送你,你也不會穿它的。中國的哲學就是這種觀點,強調整體性宏觀地看問題。

所謂「奇門遁甲」,「牽一髮,動全局,」講的就是這個整體方法。這是什麼意思?中國人從來不講將力比力,講究巧勁。太極拳講「四兩撥千金」,就是牽一髮動全局,使點小勁兒,整個就發動起來了。按現代力學講是選擇合力點。非常複雜的問題,最後計算出合力點在什麼地方,對這個合力點一起作用,整個全局就起作用了。所謂「子午流注」也是使用此方法,選擇它的「開穴」,選擇穴位對全身影響比較大的時候進行治療。就像一排排自行車放在那裡,第一輛倒了,後面一輛接一輛全倒了,而且傳遞速度很快。可是如果讓一個人把所有的自行車同時全搬倒的話,這個人沒有這麼大的力量,而靠力的傳遞,就能就能解決那麼大的問題,同樣,「多米諾骨牌」一個個按照幾何陣勢排列,只要輕輕碰倒或者輕輕吹倒第一塊骨牌,就會一個連一個的傳遞下去,只要順序排列的好,最後一大片骨牌全倒了。如果將這些骨牌全部收起來稱一下,接近六噸重。這均說明只要能找到其順序和規律,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所以中國人就選擇了這種合力點,輕輕一碰就解決了。所謂「奇門遁甲」就是講的這些,它「遁」的是什麼?就是這個合力點。你們家「運氣」挺好,找到了它的合力點,在合力點位置上按一個圖釘,要幺家敗。要幺發財了,要幺病好了,要幺病壞了……這一點要按西方的理論會認為是毫無道理的。

有個人家門前晒衣服的鐵絲上掛了幾根香菜,兩年沒弄下來,這對家裡的病人能有什麼影響?唉,就是有影響這個人來看病(病了三年多),何他「好了沒有」,答「好了一年又犯,比以前更厲害。怎麼也好不了。」再問他:「你們家右邊窗檯下面是不是有個雞窩?」病人答:「是」。「那是不是蓋了那雞窩以後病就一直沒好?「是的」,「那你把它拆了。」結果雞窩一拆,這個人的病就好了一大半。可好了一半還是不行,又治了四個月還沒完全好,就又來找.間他「你們家門外涼衣服的桿上是不是有幾根干香菜?」病人搖頭,不記得了。(連他自己都忘了。有兩年多了,想不起來了)「那你回家看看吧。如果有,你就把他扔掉,病就會好的.」這病人回家一看,果然在涼衣桿上有幾根干香菜頭,趕緊把它扔了。沒多久,就什麼病都沒有了。如果按西方的哲學理論,根本不相信這些東西,他們總認為月亮一吸,錢塘江大潮那麼高,這是有力量的,他們否認這種小東西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從上述事實可以說明,力不在大小,而在於使用巧妙。因為再大的事物都是由開始的微小狀態發展起來的,這就是東方與西方在認識方法上的某些區別。東方不認為只有大的能量才能達到大的效果,認為有些小的能量可以達到大能量不能達到的效果,這要看是否抓住了本質。治病時,葯都是好葯,但是不是所有的葯都能治某種病。「人蔘湯」好不好?的確好,人快不行了。喝點「人蔘湯」就來精神兒了,那是真好。可如果你感冒了,也喝「人蔘湯」,不但治不好,反而越喝越厲害。你沒趕到那個勁上,就不行。趕到那個勁上,喝一點小葯第二天就好了;或者練功。照著那個穴位意守或者找到那個對應部位一揉,問題就解決了。別人費了很大的勁沒有解決的問題,你很輕鬆就解決了。

我有個學生,她學了《易經》的應用,就用於疾病的治療上。她本人並不是名牌大夫,而是一個服務員,業餘喜愛給別人看病,搞搞中醫之類的。人家慕的名而來,說她能掐會算,請他看看老父親的病現在怎樣了?她說那人的父親現在哮喘,而且喘得很厲害。那人說他父親喘了兩年了,根本躺不下,每天晚上都是抱著被子坐著的。「為什麼不找北京的好大夫看看?」那人說:「兩年來只要能託人找到的好大夫都找過了,沒有解決問問題。聽說你挺神,就幫幫忙吧。」結果這個學生就根據《易經》的理論,喘息屬氣的問題,巽卦主氣。巽為進退,主喘息,其卦序數為五——「法於陰陽,合於術數」,治喘息要合這個數的。她根據這個道理,就選了五對穴位,這五對應穴位字的筆劃數起的卦與病人看病當時起的卦是一樣的。也不管是哪條經上的問題,只要五對穴位的卦與病人的卦相同就行。因為先天卦是波動性的,講共振,所以,就利用共振原理。選好穴位後就對那人講:「每晚上亥時(屬水),在這五對穴位上每個穴位上各敲十三下。」為什麼十三下?因為十三下被八除(因共有八個卦),餘五,為巽卦(木性),這是要應氣喘的數巽五。那個人按她所說的,回去後晚上九點一過,給他父親在選定的五對穴位上,各敲十三下。敲完後他父親就躺下睡著了。那個人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就給這個學生打電話.非常感謝。他說:「我父親這麼多年沒睡過好覺,昨晚睡得非常非常好。」今早起來也不大喘了嘛。」因此,用《易經》的方法可以解決非常難的問題。「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實際上是因為只要場相同並且產生共振,就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因為有了數就對應有卦,卦就是不同場的結構形式的表述。所以,不同的數也就是不同場的表述。中國人早就知道用數學模式來表述宇宙的規律性了。總不會違背「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總綱的。

(八)如何認識天人地共性?

東方文化的深奧,說明了它的科學性。那麼為什麼現在人們不去應用中國古代的特點呢,一是由於古代的政治因索。自「清朝」洋務運動,之後把古代文化與現代科學文化例裂開了,另一個因素是由於現代科學的發達,人們從自身以外去找出路的結果。

古時候,人們對颳風、下雨,夏天如何?冬天怎麼樣?自然災害怎樣?等等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為要靠天吃飯,所以,對人與自然之間的息息相關的規律體會得非常深刻,一看今年秋天打雷了,「八月打雷,天下鬧賊。」說的就是聽到陰曆八月份打雷,則天下肯定比較亂,(因自然災害帶來的)賊也多些,搗亂的也多點。這是古人總結的規律性。當他們知道八月打雷了,天下要鬧賊了,就提前布置好了,安全部門進行防衛,思想教育上提前做好工作,防止事情的發生。「防患於未然」,古人就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們對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規律性體會得非常深刻。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則社會出觀什麼現象了?天象怎麼樣則人將出現什麼狀態?怕凍,又怕熱死滾死,又怕淹死等等。這些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問題使得他們總在琢磨大自然的規律性。並主動去迎合大自然的規律性。因此說,古人對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因素休會的最深刻。現在則不然了,一般人們根本不必關心這些東西了。科學手段非常發達人與大自然的規律可以不管,天氣到底如何不用你自己操心,有衛星,有雲圖、有雷達,還有廣播、電視和氣象站;實在不行,天下雨了,出門有汽車、火車、飛機.都能避雨了,為了防雨還可以在家呆著乾脆不出門;非得出門不可,還可以用雨衣、雨傘;再不行了還可用破布,破紙也可以抵擋一陣子。所以,往往不再去觀察分析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的相關性了。什麼都不管,只顧眼前利益,賺錢和發財。直到最後才發現,喲,2030年地球將而臨著沒有淡水的危險了。這時才想起來,才看見這個危害性。這就是因為思考問題的方法缺乏長遠的宏觀的聯繫性。因此,過去西方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分開來分析研究,他認為這是兩個領域的事情,但現在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破壞給了他們教訓。生態平衡是誰破壞的?是人類自己——社會科學破壞的。所以現在西方在自然科學的生物鏈里把社會科學加進去了,即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也包含了自然科學,開始聯繫到一塊了(往一塊揉了)——中國的「天、人、地合一」的思想在世界上開始被接受了。

因此,中國古代的人由於當時所謂的落後,才造成了天地人合一。而現在所謂的先進,把人和大自然割裂開了,所以說「二十一世紀是生命和生物的世紀」,逼著人們把要從外界找手段的情況轉變為從生命本身來找出路了。為什麼?楊振寧、李正道等等物理學家都在關心生物科學的研究,就是因為當他們研究亞粒子試驗過程中,能量會突然的消失或者突然的增加,這是用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實踐上又根本無法想像。當他們看到「特異功能」,一個物體想讓它走,一想它就沒了;想讓它來,一想就回來了。這些能量是哪裡來的?所以最後又回到生物體上找出路了。所以二十一世紀就是生命和生物的世紀了。有人對我說:「張老師你是搞航空的怎麼改行了?」我說我不是改行,是入行了。」到二十一世紀各行各業都要向生命科學靠攏,誰不搞誰就落後,我不過是先走一步,並沒有改行,而是入行了。我相信將來生物計算機的出現,將比現在非生物的二進位的計算機儲存量也大,計算速度也快,體積還要小,還具有特殊能量。

因為二十一世紀是生命和生物的世紀,中國的八八六十四卦將是揭開生命密碼的一把鑰匙。為什麼全世界現在都對《易經》感興趣?從外部條件上看有個特點,現代科學研究生命科學中,發現生命物質中有六十四種氨基酸。在這六十四種氨基酸中,作為氨基酸的支柱來講,四對鹼基。細胞分裂和衍生的過程中,有兩個基礎的支柱,共有四對類型的支柱。鹼基與鹼基之間的密碼形式,結構形式是靠三體密碼作為一個單元。而我們中國《易經》的特點恰恰有六十四個卦,對應六十四種氨基酸。大家可以查一查,氨基酸羪基、鹼基的相互連接鍵,如果需要一個陰粒子時,我們相應的卦中就是陰爻;鹼基鍵需要陽粒子的時候,卦里對應的就是一個陰爻。而且我們的卦有四對互卦,正好與四對鹼基相互對應。如上所述,鹼基之間是三體密碼,我們與其對應的是三爻一卦。非常吻合,這是從豎斷(剖面)面和從側面看的結果,是螺旋式的。如果從上面(俯視)看,因為鹼基是螺旋排列的立體密碼,就產生圓的投影圖。裡面有5星的角的、12星的、32星的等等各種結構,那是俯視各種鹼基排列形狀的效果。和我們的「五運六氣」、《易經》的側視效果相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飛之所以全世界對我們的《易經》感興趣,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能夠描述生物體密碼的完整體系。為什麼《易經》能夠「算卦」,多大歲數怎樣?什麼時候可以發財?什麼時候倒霉?什麼時候出事故?等等,就是因為其將核酸密碼破譯了。因此,國外研究《易經》恐怕也有這個道理。他們稱《易經》是打開生命密碼的鑰匙。《易經》的「易」字就如同一把鑰匙。易,也有人說「日月為易」,上面是個日字,下面是個月字。總之,都是這個意思。這也是通過中國的象形文字來理解的。(如圖18)

目前,在國外人家對特異功能不感興趣,據我們從國際醫學研討會上獲悉,西德就有一萬五千名,義大利有近一萬人都具有某種特異性功能。他們說:「我們對特異功能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就是中國的氣功。特異功能我們有的是。」過去總認為研究特異功能我們走在前面,現在才知別人都超過了我們。我們不能總跟在別人後面轉,而應該自己振興起來,把我們的東西挖掘出來。所以,通過《易經》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對現代科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我們就應該把這些東西發掘出來。我本人這兩年就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至於「特異功能」本不特異,而是人們所具有的一種潛在能為—人人都有。沒有什麼特殊性。不過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把它誘發出來而已,這是很重要的。在這次國際醫學氣功報告會上報告的兩個實驗,給我的教育很大。暨南大學做的,一個是人對白鼠腦幹發功,結果白鼠的大腦被抑制「變傻」了(獃痴)。這個例子說明功法的好或壞,可以治病也可以要你的命。就看你規律掌握的如何啦。你選擇功法練功,練好了對身體有益,練不好對身體有害。這個試驗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明這個間題。練功一定要選擇適合的功法,不要盲目的迷信崇拜某一個人或某一種功法。每個人的核酸密碼遺傳不一樣,有各自的特點,也許將來你身上誘發出來的特點,即所謂的特異性,別人是無法與你比擬的,因為遺傳密碼不一樣。有人可能不信,認為這是唯心的,哪能先天都定死了?我說定死了,是在一定範圍內還真是定死了的。不信你就去破一破世界跳高記錄。就根據你的長相,你的肌肉結構,你的遺傳基因就沒有那些因素。你是破不了的,不是瞧不起你。xxx跳高運動員奮鬥了半生如何?這次奧運會連個世界名次都沒拿上。你得首先具備先天條件,在先天條件允許的範圍內主動發揮才行。如果你核酸密碼中沒有這個因素,非要破紀錄,只能你說有雄心社志,但是達不到目的,白浪浪費精力,本來你可能成為一名對人類貢獻很大的藝術家,但你非要去跳高,一輩子什麼也投跳出來,藝術也沒搞出來。所以人要知道自已能幹什麼,不要一天到晚亂撞。等大家懂得《易經》之後,就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了,且必須強調這不是「宿命論」,也不是說該倒霉就認倒霉,而是你知道你去哪裡要發生禍事,你就可以不去那邊了,往這邊來,不但不會發生禍事情,而且在這邊事情還能順利。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學《易經》就要大家明白這個道理,而不是讓大家認命,說你被車撞死,你就去撞死啦。那學習《易經》有什麼作用,還不如不知道被撞死了更痛快些,要不心理多難受。

綜上所述,《易經)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整體性、宏觀性的息東西,這對我們將來煉功非常有指導意義。明天我們要根據上述的一些思想結合學習氣功,講一些基礎知識。

二、易經與現代科學(一)易經是東方文化的核心

今天我來講一講很多同志很想了解的東方文化的核心《易經》,及《易經》的大概內容。今天在座的主要是歐美同學會的成員。就是說,大多數人是到歐洲、美洲的一些國家留學回來的。大家對西方的科學了解得比較多一點,而東方科學最核心的東西——《易經》,由於歷史的原因,歷史的割裂,有許多內容,恐怕有些同志了解得就比較少了。由於世界科學的發展和大自然給於我們的教訓,使人們開始回頭認識人類自己,並通過認識人類自己而重新對大自然進行認識。所以,在思想,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上開始產生轉變了。

大家可能知道,開始的時候,國外對中國的國畫很感興趣,後來對中醫,針灸,按摩等感興趣,直到對武術、氣功、老莊哲學等感興趣,最後到現在,科學較發達的國家都對《易經》感興趣了。

他們為什麼對《易經》感興趣?這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易經》這部書,過去很多人(包括一些哲學家),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歷史的偏見。認為《易經》是一門「封建迷信學說」,有人認為是「樸素唯物主義」學說。有人乾脆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東西」等。當然對素唯物主義」學說。有人乾脆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東西」等。當然對這門科學的認識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允許的,也是難免的。因為在社會實踐中人們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及角度不一樣,認識方法亦不同,則會產生觀點上的差異。為什麼西方科學發達到今天的電子時代、量子時代的時候,人們才回頭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這麼感興趣了呢?我想是這麼一個原因:只有科學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才能比較容易認識和接受這種科學的內涵性非常大的思維方式,否則是認識不到的。雖然過去《易經》被人們誤解了,背了很多黑鍋,但是現在慢慢人們把它掀掉,使它顯露出那錚錚閃亮的東西。這也是因為西方現代科學的發達。使人們逐漸地對這門科學產生了認識,因此《易經》的價值也就更大了。

我原來是搞自然科學的,是北京航空學院畢業的,搞發動機工藝的,卻為什麼對《易經》感興趣了呢?搞上《易經》了?好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實際上,一開始我是受家庭影響,業餘愛好搞點中醫,搞經絡學和經絡實質的研究。在大學期間,課餘時常背個「經絡測定儀」,到處給人測試。到1976年接觸了一些氣功師,發現氣功更有意思。氣功師發發氣,不用接觸病人就能治病,或者通過一定的氣功鍛煉,不用吃藥病就好了,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也提高了很多,這給我很大啟示:是不是人類生存一定要從外部去找手段,才能治病,才能進行免疫?而我們自身的免疫,自身內部的能力和條件,是不是利用得太不夠了?因為我研究經絡時發現,經絡調動人類本身的平衡能力和自身免疫能力,自身內部的抵抗能力的,並不是僅靠自身外部的一些藥物哇。物理呀,化學療法等等調動的,這就是說,人類本身的生存,就說明人類具備了一些潛在的抵禦外部疾病及外部不利條件的一些功能。接觸這些氣功師以後,發現那些氣功師大多數也講經絡,講循經,穴位等。發現他們也有這些共性的東西。當1979年報紙登了四川發現大足縣兒童唐雨,用耳朵可以「認字」的時候,我想人類本身可能還有更深奧的潛在能力。可是開始我也不太相信,因為我是搞了很多年航空空技術的覺得不太合「常理」。但是光懷疑不行,科學的東西要靠親自參加體會實踐體會才行。於是,我們找了一些有某些功能的孩子進行實驗測試。另外對普通一般的孩子進行調練和測試,結果發現,的確是人的各種器官都能「看」東西,(當然說「看」是不準確的,因為咱們說「看」指的用眼睛來看,他們是閉著眼睛一看,有時反而比睜著眼看還清楚〕這些事實還可以使我們的世界觀,方法論產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就想找找其中的原因。又如在訓練的過很中間根據民間術士的一些特點,發現了一些可以「搬運「的功能。就是說東西放在這,不用動手,不用摸,用意念「一想」,東西就「走了」。當然說「一想」就走了,不是那麼簡單的「想」,是要消耗能量的,是很費「勁」的,人體具有很多潛在能力的現實,再加上近代一些科學家、物理學家,他們對很多中國傳統的哲學,比如老莊哲學,《易經》很感興趣,如漢森煲、玻爾、楊振寧、李正道等他們都是受中國《易經》的啟發,在理論上突破了以往的概念,而後,拿到了「諾貝爾獎金」,這一切對我都有很大啟示,使我開始考慮一些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古代傳統的東西,這個遠古學問有幾千年了。從周文王開始寫「周易」到現在有三千年的歷史,或者三千年多一點的厲史,這麼長時間的東西在現代科學這麼發達的今天,它的道理沒有變,反而更實用了,這使我在思想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對自己過去學的東西及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重新修正和再認識。修正的結果發現:不管是中醫也好,氣功也好,「特異功能」也好,後來接觸了一些看「風水」、「看相」的,以及碰到一些搞軍事的,還有老學者,(儒家那時形成的教叫「儒教」)儒家學者,他們都談到中國古時候的《易經》,與他們交談時,最後談的往往還是《易經》,其哲理基礎也是《易經》。

《易經》源遠流長,幾千年這個學問從沒有中斷,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能經常見到的版本《周易》、《周易大傳》·《周易大傳》是孔子和他的門生、弟子,在原來具體卜筮「演算法」的方法基礎上,抽象提高到世界觀、方法論上來了。這也是孔夫子的功績,但往往人們不太注意這個功績。再看《四庫全書》,它搜集了各門科學及社會上各種知識,編成這部百科巨著。《全書》中,首先有個經部,「經部」的第一經就是《易經》部分,共收集了317部漢朝以後直到清朝編寫《四庫全書》之前的有關對《周易》和《易經》研究的著作(什麼門派及代表人物的著作都有)。儒家的必修著作《四書五經》,其首經也是《周易》;《十三經註疏》,首經也是《周易》;甚至《古今圖書集成》,首經也是《易經》;故稱《易經》《周易》為「群經之首」。

社會上的武術、拳術、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棍、八卦掌、八卦刀、八卦連環陣、奇門遁甲等……往往也與《易經》、「八卦」有關。最後到了軍事上,「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講了三十六種卦理,說明了三十六種戰略戰術。無論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都講了很多《易經》的內容。軍事上也在使用《易經》的道理。

另外中醫的《內經·素問》也是根據《易經》來寫的,《易經》九九八十一難,其中就有陰陽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不懂《易經》是看不懂的。後來如《景岳全書》中,對中醫有「不研《易》,不可為良醫」,「不研《易》,不足以言太醫」的古訓。就是說,不懂《易經》就不可能成為好的中醫大夫,不懂得《易經》就到不了太醫院,到不了能給皇帝看病的高等學府去。說明中醫也是由《易經》指導發展起來的。

包括後來城市的布局:每個城市,如北京宣武門、廣渠門、正陽門,祟文門、德勝門等,設計布局也是按《易經》的道理來的,咱們平時叫「風水」。甚至到國家的人事安排、管理及經濟、政治、農業等都離不開八八六十四卦的《易經》指導系統。平時我們講「風水」,就是這個道理。人們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一聽「風水」就覺得是「封建迷信」。可是「環境生物學」、「環境生理學」、「環境心理學」,馬上就說「是科學」。其實是中國人與外國人的說法不一樣,研究的都是客觀環境對人身體,對人性格以及各方面的影響。所以中醫在很古的時候,就認識到,人類要正常的生活,第一,必須有流動的新鮮空氣,這就是所謂的「風」。第二,必須要有流動的乾淨的水,這就是所謂的「水」。所以,離開了空氣和水,人類是無法生存的。故把主要注意點放在研究,如何保證空氣的流通,保證有清潔的水質,包括有良好的飲水,以利人類的繁衍。在這種情況下,逐漸發現地下水的分布可以產生某種作用與磁場及其它作用有關係。那時不叫「磁場」,叫有某種作用,對人產生影響,所以叫「風水」,現在叫「環境生物學」、「環境心理學」、書環境生理學」。它也是遵循「易經」的場效應規律的,同《易經》一樣強調如何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和如何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才能夠使人正常的生存.所以說直到國家的布局也是根據《易經》哲理髮展變化來的。

我們古代的度量衡、天文、天文計算、星球位置等也是根據《易經》把卦來推導的。我國在漢朝時就知道一年是365.25天,而且推導得相當準確,比西方天文學能算出一年為365.25天早得多,所以,不能不說《易經》講的是一種思想方法,可是有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古時人們認為是「天圓地方」。但是如果根據「天圓地方」的規律推算一下,一年能推算出365.25天來嗎?實際上,古人所言的「天圓地方」並不是對星體的認識,而是研究事物、進行推算的一種思想方法。古人在研究天文時,發現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來,到西邊落下去,月亮也是這樣升降,都在遵循圓的規律運行著。又看到北斗星在北天極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如春去夏來,夏去秋來,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循環無端地按著圓周運動。所以在研究天文時,有八八六十四卦圓圖構成的「天圓圖」。「天圓圖」是研究大自然天象的——地球以外星球運行規律的。總之,研究天體的規律是用圓的形式(現在稱「軌道」),這種方法,以圓的運行規律進行推導,而古人在研究地球上事物的時侯是根據「方的形式」。在「易圖」中間,八個卦八個卦排列,《易經》圖中有個矩陣,叫「地方圖」,又叫「矩陣圖」,在「天圓圖」的中間有64個卦組成的方形圖。研究地球及地球上的生物生命時用矩陣方式。

選擇坐標原點時,天上好辦,選取北極的北極星做為原點。因為觀察了所有的天體運行,發現只有北極星在北天極上方,一度範圍內晃動,基本上保持不變。那麼要想看清楚什麼時候哪個星星超前了.哪個星星落後了,或者哪個星星與哪個星體搭配時會產生什麼樣的場?對地球上的氣候、事物、人類會產生什麼作用?就要有個坐標原點,都要與相對不動的地方比較,才能著清楚。現在叫「相對論」,如:坐在火車上,兩個人都在動。你動我也動,兩個火車對駛,每列火車均以40公里時速相對開過,誰也看不到誰。這叫「測不準原理,知道位置,就不知道速度,等知道速度了,又找不到位置在哪兒了,因為沒有找到一個相對靜止的坐標原點跟它進行比較,而中國人發現北關極上有順北極星,相對穩定,把地球的北極與北極星之間「拉了」一根軸線,所有的星體都在圍繞這跟軸線運行,這樣就可以比較了線運行,這樣就可以比較了。當什麼星星在南天的正南什麼位置的時候,地球上可以產生什麼氣候變化,莊稼受到什麼影響,生物受到什麼影響,疾病產生什麼變化等等……從而總結出一套規律,就是人和天場之間的規律。即「天人合一」論。因為研究天體時,能找到這一坐標原點。研究地就麻煩了。地上以誰為核心呢?古人想出一個方法:給你一個東南西北的概念,古時畫圖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現在的地圖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是因為方法不同)。過去講「仰觀天象」,是面南而仰觀。因為我們住在地球的北半球,面南則後邊當然為北啦,左東右西,是仰觀來的,所以與現在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在研究地球上的事情時。先給你一個坐標。通過東西南北,任何地方都可選擇坐標原點,這靠的是平面。用平面坐標」研究地球上事物之間的變化及其變化規律,這也是一種研究方法,而不是指地就是「方」的。另外,古時有一部分人認為宇宙宙的結構是:一個大圓的碗扣在天上,地面是方的;有的說是一條龍或龜蛇背著一個大陸在大海上漂游著,那只是古代的種種傳說。從漢朝時我們就不能認為古時的人們是這樣的看法了,因為它的客觀實踐已經證明了地球上一年是365.25天。如果用「天圓地方」的概念是不可能得出這個結論來的。這是指在研究這類問題時的思想方法產生差異。

實際上,中國古時候一切的科學技術,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陰陽八卦,包括我們的建築、八卦藻井、建築的布局、開哪個門等,過去叫「風水」、「陽宅」。甚至墓地埋在什麼地方,這個叫「陰宅」,這是說,人雖然死了,但人死了以後,他的粒子還存在。作為人現在的結構形式將不存在了,要改變現在的結構形式。這些屍體不論被燒了,還是腐臭了,組成人的這些粒子飛出去,跟別的粒子進行反應結合。與空氣結合成為空氣的一個組成部分;被動物或被植物吸收,可能成為動物或植物的一個新的組成部分等等,如同現在講叫「物質不滅定律」。所以你不要怕死,實際你並沒有死,不過你的存在形式發生變化罷了。你若非要以「眼見為實」,就喜歡你現在這樣的存在形式。反過來一想,這種存在形式跟空氣的存在形式比較,哪個更舒服些?空氣自由自在地流通,誰也管不了它,多自在,而你一會兒工作壓力下來了,一會給「穿小鞋」了,弄得日子過得一天到晚心理難受,還不如當個空氣一分子舒服些呢。從這個角度講有這樣想法。實際上你並不是死了,只是存在形式發生了變化。中國古時候實際上認識了這些規律,但當時沒有現代物理學、量子學、粒子學、分子學這些概念。但是不管佛家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還是道家所說的「有名」、「無名」也好,講的是在不同層次所認識的事物規律是不一樣的。但總體規律上是一致的。所以說中國古代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易經》作為指導的。與西方不一樣。

西方是以實驗科學為根據。眼睛看不見的承認,最後肉眼真看不見了,通過電子顯微鏡看見也行。可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問題:用電子顯微鏡或各種顯微鏡去認識某個事物。但經過顯微鏡傳遞的時候,是不是使這個事物的形象已經產生變形了?我說是難免的,因為你採樣時,有很多本身比電子還小的粒子,通過電子顯微鏡來提取這些形象軌跡時、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呢?因為電子本身質量相對比較大時,輕小粒子,碰上它時不是被它吸收了,就是被它反射掉了,很難提取到這種粒子信息。可是你思要反映成眼睛能看到的信息,唰唰唰—條曲線。「呀,這是夸克!」當然從理論也許能說得過去,但是實質上並不是這樣。我覺得你本身並沒有接觸到那個「夸克」本身,只是通過所渭「夸克」的外表現象來判斷「夸克」,而在採樣的過程中,哪個設備中沒有「夸克」呢。是不是這樣,就象天體結構,現在的天體這種結構肯定不是象現在眼睛所看到的這樣。也不是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這樣,為什麼呢?咱們講,你是以光速為準的,你眼睛所到的是每秒30萬公里左右的東西。那麼,你現在看到的是不同時刻來到你眼前的光,所以,來的光的時間都不是一樣,那個是30萬光年的光,那個是140億光年的光.那個又是127億光年的;那十是8分鐘以前的;那個4光年以前的等等。

但是你認為這些不同時間來的光所反映的結構,天體就是這樣的,其本身就是錯誤的;而除了這些光傳遞以外,有比光速更快的效應,這時候已經作用在你的周圍。你就沒設法研究這種東西了,為什麼?測試夸克時一下子能量增加了,—會能量丟失了,也不知是從哪來的,又不知從哪丟失的。宇宙中確很多很多比我們現在理論所允許的速度條件快得多的作用力已經來了。所以關鍵就是參照系怎麼選的問題。中國古時候對參照系的選選擇是很重視的。現在代科學存在很多問題是值得考慮的。如天體肯定不是現在這樣結構的。又如比光速還要快的那些效應已經在我們身上起作用了,我們怎樣來捕捉這些信息?所以,我覺得很多問題提出來懷疑一下比較好些。因為眼睛只能看到從紅到紫這個頻譜之內的東西,但是這與全部頻譜從甚低頻,直到射線

全部電磁波頻道相比,則是非常窄的頻譜。均用非常窄的東西的規律來代替整個全部的這個系統的規律,是不符合概概率論的方法論的,你不可能用少數代表整體。除非找到少數的本質與大自然整體本質一樣的時候,才有可能。這就給我提出了一種想法:「中國古時候。是不是找到一種各種事物共性的東西?」就是觀在所調的「對立統一」規律——哲學辨證法。實際中國古時候,找到了這種方法。

中國古時候,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易經》做為一個中國人假如不了解《易經》的話,中華民族最精髓的性的東西;你就沒有了解,因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規律,而且各門科學的基礎都是離不開這個別理論基礎的。別的不說,就說張仲景的《傷寒論》。那裡面170幾個方子。那麼多方子,其排列組合,常用的藥味有80味,80味葯的排列組合;而且份量之間還要排列組合,那麼多的組合問題,若搞實驗科學,漢朝那時才有多少人。文通又不方便。要搞統計規律,按概率論來弄,試驗科學,摸著試—輩子也不可能做得過來。你算算這種排列組合有多大數目,它只有一個方法。首先張仲景是個哲學家。他掌握《易經》這種哲學想,在不離開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隨意發揮和組合成各種各樣的方子出來。到現在醫學上稱經典、「經方派」,就是根據《易經》來的。可以查查,《七寒論》的每一個字都是按著《易經》卦象層次一十層次—十層次次來的。所以,到現在這些方子非常靈驗,因為它是「整體免疫」的東西,把你看成是一個整體的人。而沒把你看成是一個病。一個病毒,一個病菌。或者是一個什麼具體的癌細胞。是活生生的整體的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的,

而是生活在大自然互相息息相關的環境中間。再看看《景岳全書》、一上來講天文、講地理,太陽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哪個角度升起來,多長時間從什麼角度落下去等等。講的都是這些。天文、地理講完了,最後才講的經絡、針灸、中醫配方等。你說這叫什麼醫學啊。因為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必須要符合天地之間的規律性,才能正常生存。中國人的哲學方法。思想方法就是樣的。「經方」為什麼到現在還這麼靈驗?就是受了《易經》整體思想影響的結果。

(二)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易經》講「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描述一切事物及事物之間的規律性。類萬物之情的「萬」字由「策數」為11520——「當萬物之數」。根據這個來的。其系統從數上講,六十四卦起碼包括11520個事物物、矛盾之間的規律,我們現有研究一個小物時,很少聯繫到—萬多個事物之間的矛盾系統。這個複雜系統是很難使用到的。那麼,假若把《易經》的卦象,變卦,交錯卦,反卦,對卦等等,(一個些卦把所有的性質都利用起來),它可以變成有數億以上這麼多事物的系統進行汁算(所有《易經》的變卦,文錯卦,反卦、對卦等,(這些卦的性質全部利用起來),這個系統含了這麼多事物之間的矛盾、這個系統叫「巨系統」或「超大巨系統」。現代科學研究一個事物群體中間,包含著數億以上事物的大系統,恐怕還很少,所上說「易」的內涵性是相當大的,「通神明之德」,—提到「神」就認為是封建迷信。實際「神」就是「莫名其妙」的事情稱做「神」。《易經》將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的規律性也能揭露出來。所以它這個系統內涵性相當大。中國古時候找到了這麼一個系統。做為—切科學的指導,它有一個共通的理論,平時講「隔行如隔山」。其實不然.「十年寒窗」,也沒考上壯元,也沒考上個探花,也沒考上個進士,也沒考上個舉人……回家做個窮秀才,「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十年寒窗」秀才就能知道天下事,除了教學以外,還可以給人寫個春聯,寫個詩,或代寫個家信;實在不行給人號號脈,看看病;再不行,批個八字,算個命,這就是過去窮秀才有的這麼多本事。他學多長時間呢?「十年寒窗」。我們現在看看,搞一個專業研究生出來最少需25年-25年出來,導師帶三、五年後才能獨立工作。離開他那一行,干別的專業還不行,還不清楚,還得從頭學。就因為學的都是些具體技術,專業面特別窄,離開了這一行就不行,就是因為為總體規律性沒有掌握。中國古時候講究一切知識的掌握不在文化高低,而在「悟性」。不管是張仲景也好。李時珍也好。有沒有博士?有沒有教授?沒有!一般過去都是這樣,看見你這個小夥子比較機靈,道德品質特別好。就問:你想學醫嗎?」答:「想。」「為什麼要學醫呀?」答:「人病了,多痛苦啊,拯救人!」「好,那就跟找走吧」。帶上三、五年出來,就是一個好大夫。過去講「門裡人你不練也象三分」。為什麼?因為它有個潛移默化的效應。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悟性」,不在文化程度的高低,你得到一種哲學思想,掌握了這種哲學思想,你根據自己的體會,隨意去發揮,所以,中國古時候。古代,特別是在漢朝以前的學問中,很少有什麼事情必須怎麼著的結論,而是一個事情你按這樣—個哲理去辦就對。中國人告訴你哲理,而不是主要告訴你具體方法。因為具體方法,對這個事情對了。下個事情若條件變化了,則與這個事情的規律往往就有差異了。

中國古時候強調對應性,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易經》講「六爻相雜,唯具時物也。」「時」,時間的時,我所研究的唯—所對應的。是—定時間條件下,所對應的那個具體事物。所以講「對應性」是中國古代思維方法最核心的東西之一。它的理論隨時隨地不離開實踐。有些人稱自己是馬列主義者,是辯證唯物主義者。他掌握的是放之四誨而皆準的真理。那麼你看一下我愛人什麼樣?你「辨證」一下,大家要笑,為什麼要笑呢?我覺得對真正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沒有掌握到,你要掌握到了,用辯證法一推就知道,你也就不覺得可笑了。因為這個辯證法與中國的《易經》哲理是相似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你真正掌握了「對應統一」的規律,你就能達到這個水平。

中國古代哲學講一陰一陽。並不一定任何事物(矛盾)雙方都是對立的。如夫妻倆,一陰一陽,他們是對立的嗎?他們倆雖然在某些問題上有些看法上有對立的,有分歧,有差異,但是總體上是以合為準的,所以說不一定是對立的。所謂「矛盾的雙方」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不一定都是對立的。(易經》中叫「對應」、「對待」,雙方也可能有矛盾的時候,也可能有不矛盾的時候,但是它們之間是有區分的。那麼,這個「一陰一陽之謂道」,按現在哲學稱「對立統一規律」。中國古時候也是這樣,你看一下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我覺得毛主席體會古時的思想體會的相當深刻了。恩格斯《自然辨證法》那本書與《實踐論》《矛盾淪》比差得很多。毛主席吸取了中國《易經》傳統思想中很多東西,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主要矛盾」等,《易經》告訴我們的就有這些哲理。如中國有句話叫「四兩撥千斤」、「牽一髮動全身」,按現在力學講,不可能呵。M1V1=M2V2,能量守衡,那麼四兩怎麼能夠撥千斤呢?什麼道理?它懂得一種力的傳遞,即「傳遞效應」。比如平時做過「多米諾骨牌」的實驗,按幾何規律排成某種形式,第一個骨牌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一吹或輕輕地一碰,嘩啦啦,嘩啦啦傳遞下去,所有的「骨牌」都倒下去的時候,其總重量有五噸多重.這個時候就不是吹灰的事了,需要吊車吊,汽車拉的問題了。人來拖,一個人是弄不動的。中國人講的就是這種方法;開始抓住矛盾的合力點,找到這樣一種最好的渠道,通過這種渠道,用很少的力量,就能達到很高的效率。如:「泰」卦講「小住大來」,花很少的力量,就能有很大的收穫。這就是中國人哲學思想,與西方不一樣的地方。西方講力量,講的是以力比力。無論是力學計算也好,還是實踐證明也好,都是講的作用力是多少,反作用力就是多少。當然不能說不科學,它也是科學,它要是優選一種最佳方案就比較困難了,而用中國傳統方法優選就比較容易。中國《易經》講「易則易簡,簡則易從」。即複雜問題簡單化,找出它的共性的問題。找出它的共通規律性來。這就是中國人的思想方法,與西方人的思想方法相差在這個地方。

現在日本開始利用中國的這種設計思想。日本的地震較多,日本的很多建築物,往往有個「預應力」梁。經計算後.一有什麼外力時,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這裡,啪,粱就斷開.梁一斷開,把所有的力量都泄掉,整個房子就不會倒了。這就是吸收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找它的合力點,找主要矛盾,找到關鍵這一點上.這就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方法。講求少花力氣,干大事。咱們想想是以力比力,憑我的體力跳了三米多少好呢?還是中國人講通過訓練,藉助什麼技術,啪,一上去,翻個筋斗,在空中打個轉.由於打轉的過程中,又可以增高一段,所以兩腳一跳一翻筋斗.三米多也可以過去,而且他非常輕鬆.他利用空中翻「筋斗」這種客觀條件。當然國際上不允許,因為咱們拿了冠軍以後。比他跳的高。他說你「沒有單腳起跳,不算數.」但若是可以發揮一下,單腳起跳也可以在空中翻筋斗就行了,可是,又不好掌握平衡。單腳起跳翻筋斗不容易。所以,中國古時候時時都在研究相對平衡穩定的系統;系統失去平衡,就不能達到最佳狀態。我覺得應該這樣考慮:從中國古代的傳統來講,咱們有個各行各業共通的理論,這種理論可以共通。這種共通理論有很大好處,它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雖然我們行業不一樣,但可以通過這種共通的思想達到互相體涼,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具體內容我不知道,但從哲理上講你這個是對的,那麼我們合作就很容易。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方法。

(三)全息物質的哲學觀

再一個,還有一種思想:「純物質」、純客觀」的哲學觀。有人說咱們的老祖宗是「唯心主義的」,有點:「樸素唯物主義」。其實那時叫「聖人」、「仙人」、「神人」(現在講「科枝工作者」,「能認識客觀規律的人」,「有本事的人」,他們的主張全都是反對唯心主義的。佛家講「悟空』,真正的「悟」了「空」本事才大。大家可以看看《西遊記》,《西遊記》講大家都是為了追求一種真理,追求一種世界觀、方法淪.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人一起去尋求真理,一路上通過各個人不同的修鍊過程,不同的出發點,對遇到的各種困難,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逐漸地開闊了眼界,認識了事物本質規律性。這裡面本事最大的是准?孫悟空,孫行者。為什麼呢?他「悟」了「空」了,他沒有任何個人主觀意識。比如你往那—呆,在想事,能叫「空」嘛。為什麼不說「有」呵?因為你想像的東西不一定有,不一定是客觀現實,所以用「空」字代表。往那一坐。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去干,什麼也不管。腦袋「空」了,把自己的場放出去,與外界場有什麼樣感應。你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感覺」。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是人是妖,一見面就知道你的真假,你本質的東西他馬上就能看到。那麼他那種認識啦物的「火眼金睛」哪來的?「大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出來的。所以說;懂了《易經》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說《西遊記》這本書寫得特別好。我勸大家好好看看,這本書裡面把道家的,儒家的,佛家的,陰陽家,縱橫家,老子,黃帝呀等等各種學說。各種門派寫在一本書里,通過一個取經的路子,把他的理論,思想,實踐進行比較,比較他們的思想方法,比較他們的方法論,比較他們的能力技術。就因為孫悟空沒有個人主觀意識,又懂《易經》,又非常客觀地認識事物規律。所以他有個「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一眼就看清楚了。而唐僧是個有佛緣的人,他總以先入為主的主觀感情代替客觀現實,以自己的好心去代替客觀現實;見了誰都想行善,又求佛心切,有主觀意識,有一種強烈的追求慾望,他就不能客觀認識現實。所以見於佛就拜,見了人就行善,結果,行了半天善,總是幫助妖怪。見了「小雷音寺」就拜。拜完之後一看是妖洞!是「變成善人的妖怪」,要「吃唐僧肉,長生不老」要把他唐僧毀掉。這說明什麼?說明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間,不能有任何的先入為主的強烈慾望,因為一有個人慾望就對應有個標準,你就必然想要達到這個標準。你這個慾望,符不符合現實?符不符合你能力能達到的標準?你還不知道,但你天天總與那個標準去比。假如這個標準本來就是定錯了的,那你就把你自己引到邪道上去了。所以說「入於魔窟」,都是些「魔」,都是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是些干擾,「左道旁門」。這些假的東西去吸引你,你就容易上當受騙。還有一個有功夫的就是豬八戒.為什麼叫「八戒」?就是因為他個人主觀意識沒成掉,他強烈的以主觀慾望代替了現實,他自己後天骯髒的東西都沒戒掉。他叫豬「悟能」,專門去研究事物的能量能力,人身上有多少本事,有多少能量,怎麼來使用這些能量。專門研究這些能量。豬八戒有那麼點本事,有那麼點功夫,可是一看見好吃的,一見到女的。就走不動了,不管是人是妖,馬上就信他(她)的了。所以常幫倒忙。孫悟空最忠誠,但最不受唐僧歡迎,固為他客觀,而唐僧有強烈的主觀意識,他就喜歡豬八戒這類,因為「八戒」與他有共通的心理狀態.「八戒」會迎合他的心理。主要是他有主觀意識,有感情。有先入為主的代替客觀的東西。所以他們都認不清事物的規律,都被表面所迷惑,故而常受騙上當。沙憎「沙悟凈」剛入門的和尚。心情平靜穩定定下來,苦行僧,任勞任怨,踏踏實實,一切一切就為真理而奮鬥。雖然自己本事不大,但是什麼妖怪都敢去打。豬八戒則不同,他滑頭,碰見厲害的就說:「沙僧老弟,你去對付妖怪,我去給師傅化齋去!"臨陣逃脫,睡覺去了。只管自己,不管別人。所以通過這麼個故事,看看中國古時候佛家的東西,它推崇的是「悟空」。要求認識事物時,千萬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東西,千萬不要戴上有色眼鏡。你原來學的知識先放一邊,等看清楚這個事以後再進行聯繫。這是個研究方法問題。上面是佛家這祥講。

道家怎樣講呢?「無望(妄)無助,無中生有」.沒有任何妄想企圖,沒有任何願望與希望,也不瞎幫忙,因為你對事物的規律還沒認識清楚時,瞎幫忙,瞎努力幹什麼,反而容易干擾對客觀現實的認識。當你大腦什麼主觀意識都沒有的時候,用你的身體各部不斷地體會、感知這個客觀世界時,沒有任何結論的事物放在這裡,你總結它、研究它,最後發現它的規律,這時就能產生「悟性」,你就能客觀地認識到它的本質。所以在認識過程中間,讓你「渺渺兮、恍恍兮、惚惚兮」、「似有似無」。道家講的就是這種東西,這種東西你說它沒有,它說它有,它有什麼?規律你也搞不清楚。最後認識到的是事物的規律性及起始點,本質規律就是「守中抱一」這個最本質的規律。一切事物都不會違背這種規律。這就掌握了大道。它講的都是世界觀、方法論,讓你通過氣功的修鍊,在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認識到:「噢,要認識一種事物,需要一種客觀性。」那麼,在認識大自然其它事情時,你也要用這種研究方法去研究,保證你的正確性。

到了儒家。是靠眼睛研究世界的。在治理國家時,也反對唯心主義。《易經》講「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這講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沒有任何想法,沒有任何企圖和作為,靜靜地坐在那兒感覺到事物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看看,它有主觀唯心主義嗎?沒有。它不允許有。因為它沒讓你產生唯心主義想法,怎麼會有唯心主義的東西?所以它認識事物就非常客觀,就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質性。

咱們知道,地球每秒9公里的線速度在自西向東轉著,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系在以約每秒110公里的速轉著,同時,太陽系又在銀河旋臂波谷上向北天極漂移著;銀河系旋轉著又向武仙座方向運動,大家都在這運動的過程中,你怎麼抓它的規律性呢?就象剛才講的坐火車一祥,相對開過去了,誰也看不清楚誰。這就是研究方法問題.中國人想,我讓天不動,讓地不動,我沒有本事,我讓我自已不動行不行?就試著讓自己不動。可以!可以沒有任何動作。既然你無動作,要想感知世界運動時,可以拿眼睛看,但眼睛的視野範圍是有限的,眼睛本身就是片面感官,通過片面感官感知的片面信息,經過大腦處理後仍會是片面的。中國人看這感官不能使。啪!關上了(眼閉上了),不看了。然後自己不動,放出場去感應。任何事物都有場,場與場之間有效應。結果發現也搞不清楚規律。為什麼?心理太亂太雜,有很多想法。那麼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生理上的不平衡,造成場就不穩定。因此,同樣一個信息場一會兒給你是這種頻率,一會兒給你是那種頻率,頻率與頻率迭加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同樣的事物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後來發現,噢,要想不動,得心也不動才行。你的大腦不能亂想,你必須頭腦中都「空」了,大腦里遺傳的那種控制你平衡的程序。使調節平衡作用的信息把你搞平衡了。調平衡了,你的場就穩定了,不動了,那麼外面來的任何事物場的信息與你的場的感應都是有規律性的反映,就不產生那些沒有規律的反映了。所以你就認識清楚事物的規律性了。但是每個人的固有頻率不一樣,每個事物與你的場迭加出來的反映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感覺到酸、脹、冷、麻、熱、跳、痛、沉等程度不同的各種感覺。有的可以看到不同的形象,有的可以有各種感覺,通過這些感知反饋回來,再去找出規律。奧,跟這類事物是相同的,跟那類事物是不相同的等等,從而把任何事物分門別類(通過「結繩記事」)分成八個大類型,進而比較歸納,就形成了八卦。

從這些思想方法來看,中國不論是道家、佛家、儒家都是反對唯心主義的,都講究「純客觀」地研究事物。特別是在使用或研究事物過程中間一定不能使用唯心的方法,這是一個觀點。

(四)行而上者謂之道

再一個觀點(是有些同志更不能理解的)是「形而上者謂之道」。現在一加上「形而上學」的學字就成了固定不變的了,就不對了。實際上,是不是「形而上者謂之道"?我覺得是。你這個人也不用來,我也沒看到過你,就知道你怎麼回事,有什麼病,就知道你的規律性,這是不是掌握了事物規律性了。本來現在物理、化學、數學、幾何,它都有很多「形而上」的東西。所有能夠抽象出來的,有廣泛指導意義並能描述規律性的東西,全都是形而上的東西。舉個例子如:F=ma這個公式:當你不談具體的力(F)與質量(M),加速度(A)的關係時,它是不是形而上的東西。但是它可以使用在任和的力,質量,加速度之間的關係中,假如當F一定,m不同,則A

就得變;假如m一定,加速度A變時,力(F)就得變,……。你說這裡哪個因素是不能變的?都可以變。《易經》很重要的思想是變易」思想。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在運動著的。這個運動和變化是《易經》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形而上」裡面也不會違背了這個規律性的。真正用這個公式,可以不出門,告訴我一個力,一個質量,我就知道加速度。不用親眼見吧,不用親自去測吧,也不用親自去做實驗吧。說明你「得道」了。在屋子裡面,你也不用天文望遠鏡,用天文學公式計算一下,月亮在什麼地方,太陽在什麼位置上,出去看看它們就是在那個位置上。那麼,這就說明「得道」了。這就是「形而上」的東西。所以中國古時候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用「形而上」的東西指導你的實踐,用這種手段以制器用——「形而上」要落實到具體的事物中去。「行而上」就是你得到的總體規律性的東西。過去有些人誤解了,講「實踐出真知」。什麼事你都得親自去實踐,親自去看看。那麼上學學到的各種知識,我覺得絕大多數你都沒有親自去做過實驗的,但是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我們沒必要再去做這個實驗了。所以不能說:你沒有看到就不是實踐的結果。別人實踐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你非要說那就是形而上學的,不對的,違背馬列主義的,我認為你就是錯的。因為任何事物只要提高抽象出來了。它就是「形而上」的東西。

「形而上者謂之道」,可以通過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現出來。過去的「士大夫」階級,如三國的魯肅魯大夫,按《易經》講其居於二爻的。二爻與五爻相應。五爻為君王之位。所以他有後台,周瑜、孫權對他特別好。但魯大夫再「能掐會算」也不如諸葛亮。諸葛亮「能掐會算」為什麼特別厲害?他是道家的東西。《易經》八卦的東西較魯肅懂得更多一些,更客觀一點,所以顯得本事大了一點。象這些士大夫,春秋戰國時很多君王就養了這種「食客」、「門客」。這些人是幹什麼的?現在說叫「智囊團」。碰見什麼大事了,這些人給出個主意,想個辦法。那時候叫「門客」、「食客」,叫「士大夫」。這些人有什麼特點?除了能給當頭的出主意,怎麼治理國家、怎麼打仗以外,還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思想境界。他們本人都有些愛好。愛好什麼呢?愛好「琴供書畫」,會運用這些東西。「琴棋書畫」反映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說明他們追求什麼東西,迫求內涵性的境界。而且琴棋書畫排列層次、順序也說明了思想境界的高低。比如畫畫:畫必然還需要以形象和色彩給人以啟迪,使人得到一種啟發,產生某種想法,受到一種教育。到了「書」的時候,簡單地寫幾個字,寫春聯,詩詞歌賦等,那麼幾個字,運籌帷握,字裡行間含的那種氣勢,全表現出來了。它已經由象形文字、由形象簡化成幾個筆划了。我們想想中國的成語、歇後語,「塞翁失馬」、「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濫竿充數」……這麼簡單的幾個字,其內涵的哲理髮揮一下,若用現在的白話文,可以隨便將四個字寫成300字至3000字的小故事,或拍個電視連續劇,或演成幾個小時的戲,只要不違背其中的哲理性,這四個字可以隨意發揮。如「守株待兔」,不僅是指在樹底下等免子的具體故事,而且通過故事講明一個哲理。寫字還得有筆墨紙張的講究,夠複雜的。說明字的哲理性內涵性非常深刻。至於下棋就更複雜了。聶衛平用了半個小時思考,啪,就動了一個子兒。你看到的是這麼一個子兒一動,可他頭腦裡面內涵性有多大:「他那麼走,我這麼走,他如果這麼走的話,我得這麼著……」。他腦子裡有成百步,甚至幾百以上的棋路。一個子兒就能代表了那麼多的內容,所以說它的內涵性更強了.等到了彈「琴」的時候,你什麼也沒看見,就聽到聲音(視覺上已經沒有感覺了),什麼也看不見了,但是會令你一會兒激動,一會兒悲哀,一會兒消沉,一會兒振奮……。哪來的?當然是音樂的內涵性所致啦.聽聽貝多芬《第六交響樂》你說是田園肥,你想像是海邊景色也可以,你想像是到樹林里去,看到了白樺樹,往前走啊,小鳥、蜜蜂在嘻舞;樹枝上的水滴落下來,滴在樹底下那個水潭裡,水面上的浮萍,「唰」,向四面散開去,小魚往上一蹦…啊!你可以隨便去想像。所以它的內涵性就更強了,含的內容就更多了,可以讓你浮想聯翩。這就是中國的思想方法—通過最簡單的動作或語言等方式,表現出內涵最大的東

西。我相信,將來中文可能成為世界語。因為無論從什麼計算機實踐上,實現上都是最容易的東西。你看咱們一般掌握了3500到4000個單字,這一輩子一般情況,普通職業都夠用了。你們中很多人都拿了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你當時在拿碩士學位時要背多少個英文單詞?可能得4000至7000個。你要是想再拿個博士學位的話,恐怕還得掌握幾千個單詞。說明什麼?說明英文單詞的內涵性很小。每年西方光新發明的英文單詞就近200多以上。就看化學詞語,中國除了La斕系和Ac錒系元素中間造了幾個字以外,其它的全都是以前的漢字。足夠用了,內涵性是不是很強。中國文化是非常嚴格的,因為其根據《易經》來的,它是「天地人合一」的文化,它的每一筆,每一划都有它的意義。同一個字,多上一筆或少上一筆,意義完全變了;同一個字發音不一樣,它的意思也不一祥。這個標點往前一點,或往後一點,一字之差,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反。是非常嚴格的一種文化,特別講內涵。別的不說,西方的油畫也好,或者碳素畫也好,水彩畫也好,水粉畫...等,它要畫一條毛絨絨的驢腿,需要花很長時間,非常費事。而我們中國「大寫意」國畫,只看到筆在宣紙上這麼一畫一拉再一頓,筆墨靠著內涵性很強的宣紙,「唰」這麼一洇,一條毛絨絨的驢腿就出來了。多簡單!連畫畫的紙都有很強的內涵性,畫畫的毛筆也有很強的內涵性。中國人的思維層次是相當高的。咱們平常習以為常,你要與西方直通通的外國人比較起來,你考慮考慮:中國人同徉一個事,想的乾的說的寫的……可以完全不一樣。因為中國的祖先們太聰明了,他知道這種內涵性的東西。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特點。

一中國人為什麼練氣功要「走中脈」?儒家叫「中庸之道」。說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遵重事物客觀規律性.』要盡量想法使其平衡,使其穩定,那麼客觀事物間的規律性才能反映得清楚。你不穩定,他也不穩定,結果就不能夠完全清楚地看清問題。所以中國人要走「任督」二脈,即「中庸之道」。只要小周天一通,「百病皆無」,內臟經絡氣血運行就都平衡了。因為中脈是個對稱軸。左右兩邊對稱,能產生平衡,只要生理功能衡定,就不會有病。

讀書也是一樣,為了提高讀書效率,就不能對大腦產生干擾場和干擾因素,必須使大腦始終保持在清醒狀態下。所以中國人讀書都與西方人不一樣,中國人一般讀書是豎著看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順序,讀完一行向左只挪一點點,注意力較易集中.總是這麼平衡,讓你兩個大腦疑加寸處在左右對稱平衡狀態,不產生橫向干擾因素。西方看書是這樣的:(左右平動)眼球的視運動是左右來回晃,一會兒就疲勞了。是不是這樣。不信你可以體會體會,著豎版的書和看橫版書,你自己讀,從讀書效率上講有很大的差異。說句不好聽的話,你的頭在不斷地左右晃動你暈不暈?一會兒就暈了生這就是生理特點。中國古時候很注意研究這種東西。你這樣上下點頭的話,就不容易暈,因為大腦半球只是分左右兩半,上下的運動對左右的平衡是不容易破壞的。左右搖頭時,就很容易破壞大腦平衡而產生暈眩,平衡很容易被破壞。你試一試比較一下。所以,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是非常嚴格精細。

(五)研幾人微

有人說中國的思維方式是「不管細的」,「『易經』只管粗的不管細的。」那麼《易經》講「研幾」。「幾」是幾個的幾。就是研究那些最細小,最微小的變動情況。這也是「易經」的一個重要思想。怎麼能說是不管細的、不管具體的東西呢。所以它叫「唯幾、唯深、唯神」,是研究每一個細小的變化,深入地研究這些變化,掌握其規律,運用這些規律而達到出神入化的水平。誰說它不管微小的東西?最近幾十年,楊振寧、李政道也好,還是漢森堡、玻爾也好,他們的物理學成就不就是靠《易經》的思想得到啟示的嗎?他們是研究什麼的?是研究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學等,那不是在研究微小的東西吧。誰說中國的《易經》是不能研究小的東西的?它就是由研究小東西開始的。因為任何一個大的事物,總是電最微小的因素,最微小的信息,最微小的東西逐漸發展起來的。實際上中國人是最注意研究先兆的.就是事物剛剛一開始時的那一剎那的變動、抓住了這一剎那,就能掌握整個發展的規律性。這是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不要等事物發展大了再去「應付」,那就不行了,來不及了。中國人在醫學上叫「預防為主」,練氣功的目的本身也是預防為主,不生病為好。「上工治未病」。病還沒有來,就給它截在那兒了。那你怎麼知道他要得什麼病了?就是因為通過觀察他微小的變化、預測這種變化將要產生的危害及結果,於是從「搖籃」時期,就「按住」它,使它發展不起來了。這就是中國人研究客觀事物的方法,是從微小的事物運動來開始研究的。

中國的思維方式是非常講內涵的,講層次的。你看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現在外面練氣功的爭「這個功法好」也好,「那個功法好」也好,到底誰的功法好?我說誰的功法都好都不好。具體的一種技術是「雕蟲小技」,若掌握了一種宇宙觀、方法論,在其指導下,你可以創造出無數種功法或技術。中國的佛家講:你要怎麼來重新認識自己,你思想所處的層次不一祥,結淪是不一樣的,剛才講了「琴棋書畫」的內涵性。內涵性思維要講層次。你的思維層次處在哪個層次上,處在哪個階層上,所認識規律的深刻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六個爻可以表示一個系統中間的六個層次或六種位置,甚至六種狀態等等。一個卦可以代表一定的範圍,一定的範疇一定的層次等等。不同層次上同樣的事物表現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佛家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能看得見感覺得到的事物,「空」:是能感覺到,但看不見的事物。就如這個杯子,看這個杯子,有沒有形象呢?有。一看,「哦,是個杯子。」馬上就產生了杯子的概念,語言上也有個名字,叫「杯子」。因為你還沒有判斷出來他裡面盛的是什麼?若盛茶則可以叫「茶杯」;盛水則叫「水杯」;盛酒還可叫「酒杯」;盛涼開水又可叫「涼杯」等等杯子的各種名字。但是它總還是有個抽象概念——杯子,這就是「杯子」。有人說:「這不是杯子,它是釉質和鉛礬土。」你也不能說他不對呀,因為這杯子的確是由釉質和鉛礬土燒制而成的。這位說:「這是元素。」那位說:「不,是原子。」這個說:「是原子核,電子。」那個說:「是基本粒子。」等等,你說他們說得對不對?我說:「都對。」不同層次上就有它不同的特點及名字。你說這杯子從整體上講還有名字嗎?這就沒法說了,因為你從這個層次上說,他從那個層次上說,就講不清楚了。所以在研究事物過程中,不論是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方面往往有很多概念不清晰。比如參照系問題,本來是研究這個參照系的規律,有時把這個參照系的規律用在別的參照系裡去了。我看這個參照系的規律也可能適合,也可能不適合,就是因為層次不一樣。站在不同角度說不同層次的話,則很難達到統一。所以往往容易把某些概念搞混了。中國古時候非常注意概念的層次問題。比如還是「杯子」概念。這是個「杯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說它有沒有名字?它有名字,就看你站在什麼層次上講了。說它沒有名字,總體上講就是沒有名字。就看站在哪個角度哪個層次上看啦。所以,中國人喜歡在任何層次上都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規律,而不是只站在某一個層次上「說話」。比如:我——張老師,肝不好,就看看肝有什麼毛病,研究肝時已經沒有張老師的概念了;當看到了肝的具體毛病時,肝的整體的概念己經沒有了;進一步再研究肝的局部毛病時,發現是肝的局部的這部分細胞有問題;細胞有了,而局部的肝臟概念又沒有了,接著細胞下面是核酸,核酸下面是元素、原子……最後是基本粒子。「張老師」也是基本粒子,麥克風也是基本粒空氣也是基本粒子……喲,大夥都是一樣的!所以中國人說,當你認識到太極那一點的時候,則是認識到世界萬物總體規律性的時候,就進入了「空無」。什麼叫「空無」啊?大夥都沒有區分,都一樣了,那不就是空無了嘛。所以在最基礎的構造上,沒有人之分,也沒有麥克風之分,也沒有攝像機之分等等。大家都是一樣的。你要「說話』就建立在這個共性的基礎上說。這是中國人的思維方法。現在西方也在研究基本粒子,也是找任何事物的共性東西,這一點跟中國古時的思想是一致的。

當你注意力沒有注意到任何事物時,是一種「混沌」時期,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東西,因為你並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只要你注意力一集中,或想到或注意到某一個事物的時候,就要看清其形象。你若要看清楚形象,這個形象就要和周圍的事物進行比較才能看清楚。若將其和周圍的事物相比較,首先要確定一個事物的「對稱中心」。這就是「無極生太極」。即從沒有注意任何事物或觀察任何事物時候,到突然想觀察任何事物時,那麼首先要找對稱中心,因為「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兩方面結合組成的,所以用以2為底的冪來表示,即20=1,2的零次方等於1,就是「無極生太極」。即坐標原點。「太極生兩儀」。21=2,2的一次方等於2,「一條直線兩個頂點」。那麼一維空間不夠使,則進人二維空間,就是「兩儀生四象」。22=4,2的平方等於4,即二維空間,一條直線橫著一拉形成「一個平面,四個頂點」。「四象生八卦」。23=8。2的立方等於,即三維空間,把平面橫著再一推變成一個立方體,「一個立方體,八個頂點」,這就是我們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這是坐標系的確定。此時只是確定了「實數世界」。從數學上講,字宙構造應該是「複數世界」,是虛數和實數的共合體。可是我們在中學學到虛數時,一看到-1的開方或士i時,便寫「此解無意義」,將其刪掉了。這不好,恰恰將其高維層次的東西刪掉了。24=16為四維空間。25=32為五維空間,26=64為六維空間等等。四維空間只能看到卑而無實體。就像二維空間,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象而看不到三維的實體一樣。比如一個平面的外面有一個球體向其靠近時,平面上是看不見的,但是球體剛跟平面接觸時會產生一個交點,這時平面上的「人」就會看到了,哦,這是個點.當球體從平面穿過時。平面上所觀察到的是由點到一個小小的圓,逐漸變成大圓,直到此圓直徑跟球體直徑一樣大,此圓直徑又開始逐漸縮小,最後又變成一點,直至消失。這就是球體穿過平面時,平面上所看到的變化過程。在此過程中,平面上只能看見投影面上的象,而始終看不到實體是移體。同徉到了四維空間也是一樣,我們在三維空間看不到四維空間具體的實體,只能看見它的「象」。這些就是中國古時講的「虛數世界」。「虛數世界」因為層次高,是高維空間。所以對低維做功就非常容易了。同時有許多概念就不同了。比如:「意念致動」,為什麼特異功能者用腦子一想,那東西就「跑」了,就不在這兒了?並沒看見使用任何力量。現在西方的物理學家回到生物體上來找出路的原因之一是粒子再往下研究的活,他需製做的加速器,其速度也好,壓力也好,溫度也好,要達到理論上所要求的那個能量,是很困難的。捕捉信息的設備就更複雜,更困難了。總之中國古時就是這樣研究問題的。我把它叫「虛數和實數世界」的多維空間和層次的方法。

氣功本身就是把你「虛靜」存在的四維、五維、六維那種存在形式開發出來。其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這種高維形式。我們平常研究問題或研究某個事物時,先通過眼睛看這個事物的電磁波形象,發現它有個場在這,如果改變場的結構則同時也改變了粒子本身的結構形式。中國古時懂得先研究場之間的規律性,利用場之間的規律性而達到改變這個物質的實體結構。有什麼樣的場就有什麼樣的結構形式,這是中國古時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這是我的解釋,我的體會。我的這個場的概念比現在的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等場的概念深廣一些。任何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一種效應,通過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媒介傳遞某種場的效應,互相傳遞某種能量及力量,這就是「場效應」。

比如說我們是不是落後啊?我們的確在某些方面比西方有些經濟科學技術落後,但生態平衡的破壞呵,污染呵,人類生存的條件等可能還好一點。1986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個數據,「人類若按現在發展的速度發展下去,2030年地球將面臨沒有淡水的危險!」離現在只有40年了,人類沒有了談水怎麼能生存?!為了弄淡水,就得消耗別的能量,生態進一步要遭到破壞,地球上人類就沒法生存了。這是人類由於沒有深刻認識自己,而在自身以外找生存手段,結果破壞了自己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為什麼?由於西方世界沒有長遠觀點,就事論事,以竟爭為主,什麼發財就搞什麼,至於後代生存條件等這些長遠的東西不能從根本上去管。中國不是這樣,看到某一點的同時,就要看到全局,首先照顧大局。中國的思想方法是:首先考慮大系統,不是自我性,而是宇宙的整體性。就如中國人的姓是放在名字前頭的,我是哪個家族的一份子;是哪個家族遺傳下來的,我就要尊重這個家族的整體利益;我就有這個家族的共同特性等等。所以你從一個姓氏上基本上就能知道某人他的脾氣秉性,基本素質。為什麼?因為他受這個家族的遺傳影響,這個家族就是這一類脾氣秉性的遺傳特點,他的家族成員都會帶著這些因素。例如我是這個家族的一份子——張家的那個延生。西方往往不是這樣,而是「延生,張。」整個家族得服從我的願望,整個家族的利益放在我的後面,我不用尊重它;我要求的是自我性,我想怎麼就怎麼。好幺,要想找到張延生,先把所有的延生找來,「哪個是張家的延生?」,「噢,我是。」很費力.要是到張家去找,「你家延生在嗎?」「在」。這不就完了嗎,馬上就能找到。多簡單。他不,他把延生都找來再說。

中國的數學很有特點,它的加法是先從高位向低位相加。因為第一次相加時,不牽扯到進位問題,最容易正確。所以,它首先保證第一位最高位的正確性:比如9876與9634相加,第一位9+9=18,就是在下面相加時8+6=14進一位是18+1=19,它錯不了,首先保證大局是正確的。要錯就下面位置,錯在局部。我大局不錯,大數上不錯。往上加8+6=14進一,就算剛才寫成8了,但它萬字頭上的數並沒錯,還保證是1。西方就不是了,第一次進位就在個位6+4=10,這個很容易做,第一次進位不牽扯第二位的進位問題,不產生干擾因素。所以第一位很容易正確。要幺不錯,要錯就錯在高位上。所以它要錯就是大局錯了,具體上可能都很好。所以,最後科學發達到今天的同時,人類的生存條件惡變了,生態平衡被破壞,環境被污染了。前天電視上講,拉脫維亞,那有很多化學工廠,它現在四個新生兒中間就有一個由於受到環境的污染,生下來就受疾病死亡的威脅。為什麼呢?就是他的這種思維方式帶來的。但是這神思維方式有沒有好處?它有它的好處,它可以把局部搞得非常清楚。哲學思想是:「至精微」。任何事物最細小的變化規律性,它都研究到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方法是:「至廣大」。我們現在走的道路是將這兩個規律性結合在一起,叫「至中和」,叫「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道路。這就是思維方式、方法所產生的效用。

中國古時候的封建社會兩千多年,不管是哪一個民族都能被這文化所同化,都能接受這種文化,同時也害怕這種文化。但為什麼現在我們老祖宗的東西被割裂了這麼多?就是因為,第一,由於落後民族的侵入,這些高層次的文化它不理解,沒有繼承下來。第二,就是這些文化太高深,太厲害了,統治階級怕它,把它割裂了,不準百姓學。從秦始皇開始,他為了祖祖代代做皇上,你「能掐會算」,知道他每天怎麼祥,那要皇上幹嗎,所以「焚書坑儒」,把這些「術士」,這些掌握預測規律的人都給殺了。由於政治環境的嚴酷,使得掌握這些技術的人都偷偷摸摸在家裡搞了,不能公開出來了。因此慢慢地就形成了單傳、秘傳。如果他死了以後,就容易失傳。這樣,很多中國的傳統東西失傳了,割裂了。不是說沒有了,是割裂了。再加上清朝洋務運動以後,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到處是洋布、洋面、洋火、洋煙、洋油、洋車、洋酒、洋錢……什麼都是洋的結果,就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了。一切都是別人的好,民族的東西沒有了。一個民族是以它的民族的科學技術、民族的文化而發展的。假如這個民族的文化全部沒有了,這個民族也就名存實亡了。說什麼政治啊、經濟啊、改革啊.找看都談不上了。所以,你這個民族所以能夠跟別的民族有區別而站立在地球上,是有你民族特點的科學文化存在的結果。

有些人就是忽略了傳統的東西。你想想清朝洋務運動,咱們被打敗了。是什麼原因?什麼打的咱們?洋槍洋炮啊。洋槍洋炮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是以火藥為基礎啊。火藥是誰發明的?我們老祖宗發明的。我們發明完了,我們不去利用開發自己的東西,人家開發運用了,來打我們,那怨誰呀。是啊,不是說我們沒有好東西,這是最好的東西,你洋槍洋炮要是沒有火藥為基礎的話,它是沒法成為洋槍洋炮的。那麼人家千里迢迢的,咱們有長城,他們不經過長城來,而坐船,從老遠大海里來,怎麼沒有迷航到我們這裡來啦?他有羅盤指航.羅盤是哪裡來的?我們老祖宗發明的指南針。你不去開發,不去使用,人家開發了,使用了。為什麼?那個時候—清朝時期就開始對傳統文化不重視了,所以自己的好東西得不到開發使用,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隊指揮官的戰刀砍上七、八十個人的腦袋也不卷刃。他這個刀是怎麼造出來的?就是按明朝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那本書里的「擦生技術」製造的。日本打造了一些小土護子來研究「擦生技術」。中國的這個鋼為什麼能抗軟也能抗硬的?他就按著中國的傳統方法,用土爐子打造,用生鐵水打進一般金屬鋼的表面里「擦生」。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分析表面的這層金屬是什麼結構,按現代化學結構分析研究後,按其金屬結構比例煉出這種鋼。這是受了我們傳統技術的啟示.50年代日本有個「一步鍊鋼法」,從生鐵爐出來的生鐵水直接進入鋼爐進行冶煉,再煉出來就是鋼。過去都是分開而步完成的。而這種技術《天工開物)里都有記載。實際上「一步鍊鋼法」就是《天工開物》里的技術,但日本卻拿著「專利」。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是很好的。我我們自己往往不了解不重視。因為歷史的割裂造成不了解,也就不知道其被割裂開了。中國古代有沒有高科技的東西?我說,雖然幾千年看起來很長,可是古代的有些發明到現在還是高科技的東西。咱們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那是春秋戰國時期了,最近在他的墓中發現一把他的銅劍。那把銅劍在地下埋了幾千年了,可現在拿出來一點都沒生鏽。可是現代的不鋼如果埋在地下個把月還生點銹呢。那麼就表面保護工藝來講,是不是可以跟現代的表面保護工藝相媲美呢。我們假如把這種技術開發出來,銅這麼活潑的金屬在潮濕的地下埋了幾千年都能不生鏽,這個表面保護技術夠先進的吧。再看馬王堆漢墓中老太太的一件紗衣,一攢就這麼一把。現代的織紗工藝不過也就這樣吧。那是什麼時候?那是漢朝時的水平。就從工藝技術水平上講可以同現代的織紗工藝相媲美。當然從機械化生產、大工業生產數量上不能同現在比了。所以,我們把人家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引進來。咱倆再看看章懷太子墓壁上的人物畫,秦始皇墓前的兵寫俑,你再看看那人物的構形比例,起碼與畢達格拉斯、「黃金分割率」的美學觀點是一致的。我看比例是完全符合的。當時我們沒有這個理論,但是我們有《易經》這個理論指導,也會出這樣好的作品。


推薦閱讀:

易學基礎資料集錦(二)
易學中的宇宙生成論:「元」與「素」
周易竟如此簡單——先天八卦圖詳解,易學入門知識
易學的天賦與緣分
談易經中的「匪寇婚媾」 | 易學網

TAG:轉載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