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需要肅穆的儀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民族解放革命與全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雙重偉大勝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是人類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給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特殊記憶,是嚴肅而深刻的歷史標記。今天,以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正視歷史的支點,極為重要。
人要有力量,必須要有重心。國家、民族乃至世界皆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心,建立在對自身歷史,尤其是其中特殊階段的深刻認識之上。近七十年以來,對於抗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有嚴肅學者的努力構建,有學校教育的情理相授,有文學作品的反覆敘事,有社會團體的不懈作為,全體人民從未放棄對歷史真相的追索,目的只有一個:伸張正義。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是給人民對真相的強烈訴求一個重心,對正義的熱烈渴望一個支點,將國家民族的感情和力量最大程度地凝聚。
只有真相和正義才是世界走向和平的基礎。歷史浩劫曾使得世界和平陷入泥淖,但正義不懼戰爭的狂轟濫炸,真相不應在時間迷霧中逐漸模糊。今天,歷史謊言沉渣泛起,不良居心蠢蠢欲動,中國人民為正視歷史確立支點,正是要撬起正義的槓桿,捍衛世界和平。為此,中國人民萬眾一心,以極大的勇氣和情懷,直面國家民族的苦難,這是中國人民對道義擔當的責任感的體現,更是整個國家民族強大意志力的體現!
歷史需要儀式感。從1994年起,每年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會響徹凄厲而凝重的警報;每逢清明時節,青少年都會來到烈士陵園祭掃先烈;在世界範圍內,波蘭、俄羅斯、英國、以色列等國家都設有國家級哀悼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祭奠戰爭中罹難的同胞。肅穆的儀式凈化個體靈魂和社會氣質。人類在儀式中感受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國家民族與世界歷史共同跳動的脈搏。這是伸張正義、捍衛和平的崇高形式。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和設立重大紀念日,從國家層面回應人民的情感需求,將使得歷史的傳承變得更加有效,對逝者的慰藉和對生者的警醒變得更加真誠、範圍更加廣闊。
牢記歷史並不意味著宣洩仇恨,相反,它標識了更成熟、更理性的現代社會,和這個社會中的人更成熟、更理性的集體意識與情感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成熟、理性的集體意識與情感方式將會融入國家民族的血液當中,鍛造而成國家民族的整體氣質,成為人類歷史不斷前進的長河中堅韌有力的一脈支流。這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意義。喚醒一個民族最深沉的記憶國家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引起強烈反響畢玉才 劉勇 王海濤 鄭晉鳴 《 光明日報 》( 2014年02月28日 03 版)本報瀋陽2月27日電(記者畢玉才特約記者劉勇通訊員王海濤)83年前的9月18日,日軍炮擊瀋陽北大營,14年抗日戰爭從此打響;58年前的6月9日,這裡利劍高懸,中國人民莊嚴審判最後一批日本戰犯;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是一位長期研究中國抗戰史的專家,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確定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對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反侵略戰爭的一個準確定位,對我們繼承中華民族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有重大作用。」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確定,在國際上也會產生廣泛影響。」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潔強調,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以往有很多人並不認可,只認為歐洲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取得應有的歷史地位。
平頂山,這個距離撫順南僅4公里的小村,1932年中秋節,被日軍滅絕人性地屠殺了3000餘人。平頂山慘案紀念館館長周學良說,以立法確定紀念日、設立公祭日集中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有利於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旅順大屠殺死難同胞有1.8萬人,平頂山慘案又有3000多無辜居民被害。然而,這兩次屠殺在國際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譴責和制裁。所以,日本才敢公然進行南京大屠殺。」張潔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公祭日的設立,是對旅順、撫順、南京被日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最好祭奠。」
在瀋陽,有一支通過網路走到一起的文保志願者團隊,他們從成立之日起就自發地組織起來,尋訪、拍攝、整理日本侵華的歷史遺迹,並在2011年發現了被歷史湮沒的東北軍北大營營房遺址。志願者高巍對記者說,確定紀念日和設立公祭日,有助於現代人更好地銘記歷史,不做失憶的一代。
本報南京2月27日電(記者鄭晉鳴)轉發消息、點贊……今天,當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消息傳來時,南京人民激動不已。
南京曾有三次把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希望帶到全國兩會。第一次是在2005年,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龍向全國政協提交該提案,並動員了49名委員一起簽名。2012年,趙龍再次向政協提交提案。第三次是在2013年,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遞交了一份建議,提出應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舉行國家公祭。「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得知南京人民期待了9年的提案、建議終於要實現了,鄒建平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說,以國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難同胞,體現了對這段歷史的尊重,有力駁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無恥讕言。
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張憲文教授表示,設立公祭日一方面說明我們從未忘記這些死難者,對他們的亡靈是一種慰藉;另一方面,也發揮了教育功能,讓下一代人牢記歷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把國家建設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國際上,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紀念重大民族災難的慣例。南京大屠殺歷史證據充分,國際社會早有定論。因此,通過國家公祭的形式悼念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可以在更廣闊範圍內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今年86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得知我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告訴記者:「這個歷史千真萬確,幾十年過去了,我忘不了,我們南京人忘不了,我們中國人都忘不了!紀念這個日子,可以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永遠記住歷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光明日報 》( 2014年02月28日 03 版)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
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推薦閱讀:
※孩子抓周的儀式有哪些?什麼物品都代表什麼?有沒有禁忌?
※從「儀式」到「狂歡」:社會化媒體對「媒介事件」重構
※「皈依三寶」意義重大 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儀式
※「品讀書香??潤澤生命」主題演講暨學期「書香班級」、「讀書之星」頒獎儀式(三)
※荷蘭前首相出席儀式意外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