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互動中深化馬克思主義研究(3)

  緊扣「四個全面」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思想支撐

  郭湛: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正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更加註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近期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總目標,也是我們全部實際工作的具體內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以共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四個全面」戰略部署,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四個全面」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整體的、長遠的戰略要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郭建寧:「四個全面」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第一,「四個全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是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也是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相結合的過程。第二,「四個全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民性特徵。「四個全面」體現了執政黨的人民情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幸福緊緊相連,「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全面依法治國」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將進一步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第三,「四個全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要求。「四個全面」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必須深刻認識與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整體性要求,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韓慶祥:要運用戰略思維理解「四個全面」。從歷史來看,「四個全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事關中國的長遠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具有長遠的「戰略設計」;全面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與全面深化改革是「姊妹篇」,任重而道遠,要有長遠的「戰略追求」;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對全面從嚴治黨要有「戰略定力」。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邏輯來看,「四個全面」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方略,事關中國的全局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前面「三個全面」的「政治保證」。從現實地位和作用來看,「四個全面」是「民族復興的行動綱領」,事關中國的根本發展,從根本上決定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另外,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四個全面」。「四個全面」與「治國理政」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四個全面」與「五位一體」直接相關,但又不能取代「五位一體」,它是貫穿於「五位一體」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是實現「五位一體」的戰略部署;「四個全面」是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根本問題和工作重點。強調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對於把人們的思想引導到集中解決主要矛盾和根本問題上來,引導到關注我國長遠發展、全局發展、根本發展上來,具有重要意義。「四個全面」各部分之間是全面與重點的關係,不僅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而且「四個全面」也是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點。

  推進話語體系建設

  彰顯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魅力

  韓慶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理論內容中國化的過程,也是話語體系中國化的過程。在充分肯定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下,也應看到,當今我國進入了解釋權、話語權爭奪的時期。這種爭奪圍繞不同議題展開,核心是圍繞中國道路而展開的話語體系和話語權之爭。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系統而合理地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全面認識中國,堅定中國自信,建構中國軟實力,鞏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郭湛:話語體系存在的問題往往與文風有關,它關係到我們話語言說的實際效果。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在表達內容的科學性、真理性上與世界是相通的,但在表達方式上要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能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馬克思主義話語的宣傳是必須堅持的,但宣傳要講究方式和效果,要遵循心理學包括社會心理學的規律。不顧場合和對象的重複、生硬的灌輸,惹人生厭,結果適得其反,這種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當然,科學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宣傳、普及這種理論的話語方式是不同的,前者要求學術化、專業化,後者要求通俗化、大眾化。這兩種話語方式要更好地統一起來,共同打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

  郭建寧:話語體系的問題,說到底是文化主體性和理論原創性問題。要以我為主,有自己的創造。這就要防止以下幾種現象:一是走自己的路,說別人的話。沒有理論自信,照抄照搬,簡單模仿。這是講的創造力。二是自說自話,或者沒人聽,或者聽不懂。這是講的傳播力。三是不好好說話,搞概念轟炸,文字遊戲,研究經院化,內容小眾化。這是講的影響力。四是說大話空話,話語也是公信力,而大話空話的表面熱鬧,將在根本上抽掉話語的公信度。這是講的公信力。

  打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一是要說中國話。我們要以高度的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二是要說世界語。切不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要在國際交流和對話中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三是要能時代化。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常講常新,永遠保持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歐陽康: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不是一個簡單的話語表述形式問題,而是內容的豐富性與可信性、地位的權威性與影響力問題。話語體系的構建既要有傳承性與延續性,更需要變革性與創新性。就其思想淵源而言,要促進「中西馬」的時代性融合;就其現實對象而言,要更加深入地紮根和依託於中國的當代實踐,升華其理論表現;就其精神氣質而言,要努力匯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其現實形態而言,要自覺植根並活躍於當代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最廣泛的生產、生活和實踐之中,獲得最鮮活的生命和最多樣的形態;就其世界意義而言,要彰顯中國文化,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中華民族應有的獨特貢獻。

  韓慶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基礎、核心和載體,因而,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建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確立言之有物的堅實的「話語基礎」、言之有道的精練的「話語核心」、言之有理的系統的「話語內容」、言之有效的科學的「話語方式」、言之有信的堅定的「話語自信」、言之有聲的快捷的「話語傳播」、言之有力的「話語權」。(記者 陳葉軍)

[責任編輯:蔣正翔]

第1頁 上一頁 1 2 3 共3頁

推薦閱讀:

人際互動時,有三種自我防衛的形態:   第一種是「討好型」,以「討好人」來保護自己。這種人總是笑嘻嘻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語,主動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愛我」的內在誓言,希望
無限變化的光之海,隨著腳步移動的光流,TeamLab新作浪漫展開!
創設與幼兒互動的教室環境
轉貼《這些可憐的郵票啊,30年後,比一個饅頭價還低》[郵票互動網論壇]
看2011年玉米種子預測 | 種子論壇 - 中國農資人論壇 - 農資第一互動媒體

TAG:馬克思主義 | 理論 | 實踐 | 主義 | 馬克思 | 互動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