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政策的教訓

經濟仍是中國棋局的重要籌碼。

通脹是否觸底?經濟是否回暖?換屆之前的北京,這些疑問和政治八卦一樣為人津津樂道。10月以來,世界銀行以及IMF等國際機構基於低迷的國際貿易,紛紛調低中國的增長預測;與此同時,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期則表示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官方預定7.5%的全年增長目標完全可以實現,這一表態也被評價為年初以來對中國經濟的「最樂觀評估」。

親愛的讀者,我們注意到您在30天內連續閱讀了5篇以上文章,如果您喜歡FT中文網,我們誠邀您登錄訪問或免費註冊為FT中文網的會員。

盡享FT中文網會員專屬服務:

收藏您喜愛的文章

使用FT商學院的互動教程

發表評論並同步到微博

免費享受內容定製服務郵件,並無限制閱讀全文

受邀參加會員專屬的線下活動與高端論壇

立即註冊

請登錄

忘記密碼?

這一次,溫總理是否過於樂觀?很可能不是,近期宏觀數據顯示艱難的去庫存過程接近完成,換而言之,中國經濟或許的確正在築底。

根據相關數據,2012年三季度GDP增長為7.4%,9月CPI則為1.9%,中國經濟季度增速從2011年初連續下台階,但情況未必過分悲觀。在經濟下行周期,GDP環比因素不可忽視,三季度GDP環比增速為2.2%,高於二季度;更進一步,9月PMI達到49.8,雖仍舊低於50的榮枯線,但是已屬數月來首次回升。

放眼當下,經濟雖已逐步企穩,上輪刺激教訓也歷歷在目,但是再一輪刺激的呼聲漸次又起,不可不慎,不可不戒。幸運的是,雖然地方版四萬億紛繁迭出,迄今中央並未出台實質性大幅刺激計劃。

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期載譽回國,其預測中國經濟會繼續維持8%的潛在增長率,引發諸多爭議。8%的口口相傳,已經成為近乎政治家頭腦中揮之不去的魔咒,回頭思考,增長為何?政府調控能否真正帶來增長?換而言之,就未來而言,如果忽略中國經濟內在投資回報率以及潛在增長率必然下滑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永遠都只會重複相同的教訓:播下刺激,收穫衰退。

推薦閱讀:

2017年中國經濟最大問題的分析,附孤鴻投資策略
中國經濟未來路徑猜測

TAG: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政策 | 中國經濟政策 | 教訓 | 經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