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裴洪崗:幼兒腹瀉警惕頻繁嘔吐

圖片來自:pixabay.com

編者按:

秋冬季節,很多小朋友上吐下瀉,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家長難免不知所措、無比心焦。不少小朋友的大便像蛋花湯一樣,這些小朋友感染的,很可能是輪狀病毒。

幾乎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拉肚子。腹瀉是內科病,但每年輪狀病毒感染高峰季節,我們兒童外科也會更繁忙。

一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會增大孩子患腸套疊的風險,到了秋天,腸套疊也會增多,多的時候一天有近 10 個灌腸治療的孩子,灌不開的,還要做手術。

二是因為,輪狀病毒腸炎常常有嘔吐、腹脹等癥狀,到了醫院,醫生為了排除腸梗阻,會給孩子拍片子。而腸炎的孩子很多會有腸麻痹的表現,拍片子會有液氣平。

放射科醫生一看到液氣平,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會寫一個「腸梗阻不除外」的診斷報告,內科醫生一看「腸梗阻」的字眼,就轉診到了普外科。

所以,每年我們兒外科醫生也要跟著應戰輪狀病毒。

什麼是輪狀病毒?

對於輪狀病毒這樣的病,外科醫生的診治經驗自然沒有內科醫生豐富,但因為上面的原因,我們也接觸得也比較多,所以還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知識。

大家可能也聽說過輪狀病毒腸炎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即使不做治療,大部分也自己會好。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直到現在,腹瀉仍然是導致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據估計,在 2008 年,全球有約 453 000 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占因腹瀉而死亡孩子中的 37%,占 5 歲以下死亡兒童的 5%。

因為輪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在體外可以存活幾個小時到幾個月,在低溫環境下存活時間更長。在急性期病人的大便里,每 1 克大便含有的病毒數量超過 1 000 億個,而且孩子在出現癥狀之前就可以排出病毒,一直持續到癥狀出現後 10 天,所以,家庭、幼兒園裡很容易相互傳播。

感染了輪狀病毒會怎麼樣?

不同年齡段的小兒,感染後會有不同的表現。

新生兒因為從母親那裡得到的抗體還比較高,感染後常常沒有癥狀或癥狀很輕。但早產兒因為沒有獲得足夠的抗體,是個例外,出現重症表現的風險要高於足月兒。

重症病例主要發生在 3 - 24 月之間的孩子,只有大約 25% 重症病例發生在 2 歲以後。大部分孩子要感染多次,但第一次感染的癥狀往往比後繼的感染要重,後繼的感染癥狀比較輕,甚至沒有癥狀,可能是因為首次感染產生了「免疫保護」。

孩子感染了輪狀病毒,並不是馬上會出現癥狀,在前面 1 - 7 天的潛伏期里,孩子可以沒任何錶現。

潛伏期一過,癥狀就出現了。

開始的表現往往為發燒和嘔吐,大約一半孩子會發燒,但大多是低燒,但也有約 1/3 的孩子會超過 39 度。80% - 90% 的孩子會有嘔吐,這些癥狀持續 1 - 2 天后,孩子就開始拉水一樣的大便,一天可以拉 10 - 20 次,腹瀉一般持續 3 - 8 天。

驚慌失措的廣大家長

大部分遭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孩子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也足以讓很多家長驚慌失措。

比如最初表現出的發燒,在沒有出現其它癥狀的時候,可能被家長們判斷為感冒,然後就給孩子吃上了感冒藥;如果出現的是嘔吐,又要擔心是不是吃壞了東西,開始給孩子吃止吐葯了;再過來,孩子開始拉肚子了,看著孩子不停的噗噗噗,很多家長又開始心塞,然後就開始思密達媽咪愛一起上,甚至抗生素也一起吃上了。

確實,所有家長面對自己孩子生病都很難淡定,巴不得所有的癥狀遠離孩子,讓他遠離一切痛苦,但很多事不能順人意。

即便是美國,5 歲以內的孩子基本都會被輪狀病毒感染,其中 4/5 的孩子會出現輪狀病毒腸炎,所以,大部分孩子都難躲過輪狀病毒。

而且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跟感冒一樣,主要靠自己好,無論你急或不急,都沒有多少辦法去縮短生病的過程。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輪狀病毒腸炎所表現出來的發燒、嘔吐、腹瀉癥狀並沒有什麼特異性,其它的腸炎也可能有這些癥狀,根據發病的過程和季節,醫生可能會有個大概的判斷,但如果沒有做相關病原檢測,他們也沒辦法確定是不是,更別說家長自己了。

輪狀病毒感染的治療:糾正脫水

好在,所有腹瀉的應對原則實在大同小異。

對於輪狀病毒腸炎,因為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所以治療的目標不是去治癒它,而是給幫助孩子扛過生病的過程,等他自己好。就像風暴已經來了,你阻止不了,你所能做的是守住自己的房子不要被風暴吹垮。

因為輪狀病毒腸炎會造成孩子短時間內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所以,保證孩子不脫水是首要目標,同時要維持孩子的電解質和營養的平衡。

孩子每公斤體重對水和電解質的需求量比成人要大,所以孩子也更容易出現脫水。

輕中度脫水的時候,孩子可能出現疲乏或者煩躁不安,口渴、口唇乾、眼窩輕度凹陷,皮膚沒彈性、四肢涼、尿少。

重度脫水時,孩子就可能出現淡漠、昏迷、不喝水,眼窩深陷,這時就很危險了。

脫水體征的判斷有一定的主觀性,經驗不足的醫生判斷也會不準。家長的優勢,是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多,觀察時間更多更持久,另外比醫生更了解孩子平時的狀況,生病的時候更好作對比。

但要靠家長自己準確判斷脫水程度,還是很難。而且,脫水進展可能會很快,如果出現孩子孩子精神反應不對,和尿少或其它心裡沒底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以免耽誤病情。

輕中度脫水可以通過口服來補液,用口服補液鹽兌水給孩子喝,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補充電解質。

第三代補液鹽,也就是「低滲補液鹽」,是目前 WHO 所推薦的,很便宜也很安全。

注意:不推薦自己在家給孩子調鹽水喝。

重度脫水的情況應該盡量預防,一旦出現也一定要儘早去醫院。

要不要繼續餵食?

一般不頻繁嘔吐,能口服補液的孩子,也就可以正常進食,長時間的腹瀉可能會影響腸絨毛,但腸子仍然有吸收功能,一旦補液糾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繼續母乳或配方奶餵養,不需要進行稀釋,平時能吃米飯、麵包、瘦肉、酸奶、水果蔬菜一般也可以繼續喂。

但要注意避免進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瀉。但對於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以考慮用酸奶來代替牛奶。

要不要使用其它藥物?

國內腹瀉的孩子一般都會吃蒙脫石散,這種藥物主要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使用,也有研究認為它能減少大便數量縮短腹瀉過程,但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它沒有作用,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不要自行使用「止瀉」藥物。

腹瀉時,常吃的另外一種葯就是益生菌。目前有些研究認為,益生菌,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可以幫助恢復腸道微生態,提高免疫保護作用。但當前的證據還不那麼充分,《尼爾森兒科學》里認為它們還不能常規推薦用於兒童腹瀉。

與臨床證據不充分的蒙脫石和益生菌相反,有些藥物有效證據很充分,使用卻不夠廣泛。

比如鋅補充劑,目前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顯著降低發展中國家的孩子腹瀉程度,縮短腹瀉時間,減少嚴重病例比例,還可能可以降低腹瀉複發機會,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薦,在國內卻很少應用。

所以,如果孩子腹瀉時或腹瀉過後,可以給孩子吃 10 - 14 天的鋅,6 個月以下的孩子 10 mg / 天,6 個月以上的孩子 20 mg / 天,硫酸鋅,醋酸鋅和葡萄糖酸鋅都可以。

當然,腹瀉的孩子不全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即便是輪狀病毒感染也有些孩子很危重,甚至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即便在醫療發達的美國,也有孩子因為輪狀病毒感染而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在家裡觀察治療。

家長需要警惕哪些伴隨小兒腹瀉的情況?

除了要觀察前面說過的脫水狀況,也要注意其它狀況,比如持續頻繁嘔吐,尤其是吐出黃色綠色的東西時候,應該警惕腸梗阻。

大便帶血的時候,也要警惕腸套疊、細菌性腸炎等情況。

孩子腹瀉的時候反覆發燒,也要考慮細菌性腸炎,是否使用抗菌素,則需聽從醫生的建議。

腹瀉時,因為腸蠕動異常,也常常伴有腹痛,但大多不嚴重。如果持續腹痛,尤其是有固定的壓痛區域,也要警惕腹腔內其它感染比如闌尾炎之類。這是因為,嬰幼兒的闌尾炎表現可能很不典型,有時候甚至就表現為腹瀉,這些都需要到醫院讓醫生進行鑒別。

科普只是傳遞知識,永遠替代不了醫生當面的診療,家長碰到自己心裡沒底的事,還是找點上醫院。

輪狀病毒有辦法預防嗎?

輪狀病毒一度被稱為「民主病毒」,因為無論你出生在窮國還是富國,也無論你出生在溫帶還是熱帶地區,出生後幾年都基本要感染,它對每個孩子都是民主而公平的。

但自從有了輪狀病毒疫苗,窮國的孩子和富國的孩子結局就很不一樣了。因為重症病例基本都是初次感染,接種了疫苗,不等於不會再感染,但相當於完成了初次感染,會產生保護性抗體,再感染,癥狀就很輕微,甚至沒有癥狀了。

輪狀病毒是經糞 - 口途徑傳播的,因為它的傳染性很強,通過注意衛生條件等措施也很難完全預防感染。但衛生條件相對更差的發展中國家的孩子,感染年齡還是要早於發達國家的孩子。

此外,大多數其它的兒童腹瀉也和飲食、衛生條件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因腹瀉而死的孩子大多在非洲和南亞地區。

除了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推行母乳餵養,維持孩子營養平衡,做好飲食衛生,讓孩子勤洗手也是預防孩子腹瀉的主要方法。父母們與其等孩子腹瀉時心塞不已,不如平時給他們做好預防。

輪狀病毒感染,孩子上吐下瀉,父母難免心焦。這時候,吃抗生素真的不可以嗎?點擊最下面的「閱讀原文」,立即閱讀《兒科專家崔玉濤:輪狀病毒腹瀉不用吃抗生素》。

推薦閱讀:

悄悄告訴你:專家騙人的!這些愛情觀害人匪淺
十五位國內頂尖文學專家組成「橙瓜網路文學獎」評委會顧問團
專家解讀:胸罩戴or不戴,哪樣對身體好?
專家稱和平解決釣魚島爭端共同主權論或可行
【專家說紅】曹雪芹的超前之思

TAG:兒科 | 幼兒 | 腹瀉 | 專家 | 嘔吐 | 裴洪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