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閃耀漢諾威工博會(第一現場)
v
外國參觀者體驗海爾COSMOPlat智能定製平台。 本報記者 李 強攝
核心閱讀
4月27日,漢諾威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落下帷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工業類展會,已經走過71個年頭的漢諾威工博會,今年迎來了7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展商,以及20多萬參觀者。中國參展商超過1000家,參觀人數近1萬人,再次成為東道國以外與會參展商和參觀遊客數量最多的國家。記者注意到,參展中企的展台位置正逐漸走向中心,展示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製造2025」的引領下,不斷增強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數字工廠——
引領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工博會將主題定為「產業集成——連接與協作」,聚焦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蘊藏的巨大潛力。從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起,基於數字化技術的新一代智能製造就成為全球工業界追捧的方向。經過7年的發展,很多理念正在逐漸變為現實。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參觀西門子集團的展台時,獲贈了一雙阿迪達斯定製的3D列印跑鞋,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凱颯向默克爾介紹說,3D列印技術正引領製鞋業的新趨勢——由過去的大批量生產到現在的小批量定製生產。
「通過實施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用戶可以充分挖掘『工業4.0』帶來的潛力。」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何睿祺對本報記者表示。
全球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和服務提供商瑞士ABB集團也在工博會上推出了全球首台數字化電力變壓器,可以使用戶實現遠程監控並對關鍵參數進行實時分析,進一步提高電網穩定性和資產利用率。
事實上,數字化也是本次大會最受矚目的板塊,根據組委會統計,數字工廠展區一共吸引了超過590家企業的1600多種產品參展,以及95%的參觀者。
協同出海——
中企競爭力將會更強大
從2016年開始,中國就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而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中國企業正日益走向會場的中心地帶。
會展中心6號館是參觀人數最多的展館之一,雲集了英特爾、惠普、思科、亞馬遜、德國電信等全球500強巨頭,這其中也包括了中國的海爾和華為集團。
在海爾集團的展台,記者體驗了海爾自主研發的COSMOPlat智能定製平台,系統通過人臉識別年齡性別,自動推薦產品。只需屏幕上輕輕一點,幾分鐘後一台私人定製的洗衣機模型就通過自動生產線,交付到了記者手中。
在華為公司的展台前,記者發現一輛標緻雪鐵龍集團的新車型DS7 Crossback。用戶只需下載相應程序,就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詢車輛狀態,車內觸屏還能即時顯示附近的加油站與油價、停車場與空車位等信息……這一系列新奇體驗,都是基於華為的車聯網解決方案。標緻雪鐵龍集團車聯網和服務架構戰略部門高級副總裁讓·勒弗爾告訴記者,作為歐洲企業,公司十分重視向智能製造的轉變,「而華為通過層層篩選,完全用技術優勢說服了我們。」
華為企業業務全球營銷總裁邱恆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的是平台加戰略,如果有更多經驗豐富的夥伴一起協同出海,一同提出全方位的工業升級解決方案,中企在海外的競爭力將會更加強大。
智能製造——
中德合作共贏潛力巨大
在西門子集團展區,一台印著中文標識的數字化生產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中國博眾精工與西門子聯合開發的展機,博眾精工自主研發的靈猴機器人正精準地進行手機裝配。據介紹,這一機器人的操作精度可達0.02毫米,可以滿足全球主要手機品牌的精度要求。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展台前,一個形似直升機內艙的展位吸引了很多觀展者。坐在艙位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就可以在一個污水集中治理的模塊中參觀,污水沉澱、過濾、凈化及能源循環再利用等環節信息一目了然。帶來這一複合型水務技術的德國WKS公司已於去年被航天科工收購。航天科工副總經理魏毅寅告訴記者,航天科工擁有自主研發的技術,而WKS公司擁有綜合的水處理和能源利用技術,「雙方的技術整合後,可以更好地針對中國市場,為中國農村提出污水治理方案」。
孵化於三一集團的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展示了自主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根雲」。去年12月,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成為「根雲」平台的首個歐洲客戶。樹根互聯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黃路川表示,如果將所有泵車連接到工業互聯網平台,對客戶而言,後台可以通過即時車況信息做出預測性維修判斷,減少泵車故障停機時間;對相關的保險公司而言,可以根據車輛維修情況制訂更合理的保險方案;對製造商而言,可以根據車輛運行和故障數據,對後續車型進行改進。
工博會期間,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和中德工業城市聯盟還共同主辦了「中國機會——中德智能製造論壇」。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贊王衛東表示,中國經濟經過近40年的快速發展,將從過去的追求速度為主,轉為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這對企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要求,而德國在智能製造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中德在智能製造領域實現合作共贏具有很大的潛力。
(本報漢諾威4月29日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