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四款祛濕粥 健脾和胃又解暑
夏日養生4粥譜 健脾和胃又解暑
步入夏季,容易出現食慾下降、疲倦、頭暈等不適,這都是暑濕氣積於體內無法排出所引起的癥狀。怎樣做好夏季養生保健工作?飲食調養是關鍵。小編推薦,4款藥材入味的夏季養生粥品,助你排除體內暑濕氣,找回身體健康狀態。
入夏天氣轉熱,濕熱氣重、水分流失快,加上吃冷飲、冰品頻率增加,會影響脾胃機能使濕熱氣不易排出,易有疲倦、頭暈、口乾舌燥、食慾差及脹氣、噁心、腹瀉等腸胃不適情形,不妨將荷葉、薏仁、生薑、山藥等藥材,與白米熬煮成粥並作為早餐,能溫補脾胃、解濕熱及益氣生津,也有助預防因暑濕氣積於體內、進出冷氣房著涼引發的夏季感冒;平時也可多按壓陰陵泉、液門穴等穴位,促進氣血循環、清熱提神。
吃粥品
各粥品每次吃1碗,可天天吃,易疲勞、頭暈、腰膝酸軟者,可另加約1茶匙鹽補益腎氣,改善以上情形。
荷葉消暑粥
材料:荷葉3克、米50克。
功效:荷葉清熱利濕、解暑生津、調理脾胃、升發陽氣。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
薏仁米須粥
材料:薏仁5克、玉米須2克、米50克。
功效:薏仁解熱健脾、利水袪濕,玉米須補虛清熱、和胃。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
生薑益氣粥
材料:生薑3~5片、米酒1茶匙、米50克。
功效:生薑健脾益氣、開胃止嘔、米酒助活血、袪濕。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生薑,加45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30分鐘後再倒米酒。
山藥綠豆粥
材料:山藥及綠豆各10克、米50克。
功效:山藥補脾腎、益氣養陰、止瀉,綠豆解熱消暑。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
醫師說
夏天少吃冰品、冷飲及寒涼性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等,以免影響濕熱氣排出,苦味食物如苦瓜、蘆筍及芥蘭等深綠色蔬菜,則有助降火解熱。
初夏養生吃點生薑 健脾開胃防暑降溫殺菌
生薑是食物烹飪中不可缺少的的調味品,不僅在於減輕腥膻食物的異味,往往還具有淸解食物中潛藏的某些有害成分的作用。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生薑化學組成複雜,如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酮、檸檬醛、芳香油、辣椒素、二苯基庚烷等多種物質,使其生物活性功能多樣。
生薑既有營養價值,又有醫療作用,成為多功能的食療佳品,其用途之大,葯食兩用堪稱無與倫比。民間流傳的「飯不香,吃生薑。」,「上床蘿蔔,下床姜。」,「冬吃蘿蔔,夏吃薑。」,「嘔家聖葯」,「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等,這些都是對生薑功能形象而精闢的概括。
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薑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人斑」。
開胃健脾,促進食慾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飯不香,吃生薑」的道理。
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時候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作用。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噁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薑湯大有裨益。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殺菌解毒
科學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薑可起到防治作用。
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防暈車,止噁心嘔吐
是指由於某些運動而引起的「運動適應不良症候群」。有研究證明,生薑乾粉對運動病之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薑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聖葯」之譽。
促進血行,驅散寒邪
由於著涼,引起感冒,喝些薑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使全身發熱,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
減少動脈硬化發生
有研究表明,生薑提取物能阻礙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
吃生薑五注意:
1、吃生薑,宜適量。多吃可產生口乾,咽痛,便秘等上火癥狀。
2、帶皮生薑更能發揮其功效。
3、爛姜不能吃。因為霉變後會產生致癌物,有害健康。
4、生薑吃法多樣,做湯、熬粥、炒菜、燉肉、燒魚、做肉餡以及調料等,不僅味道鮮美,又有益健康。
5、藥用以老薑最佳,為健胃劑,有解表、散寒、溫中、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功效。
夏季調理飲食解暑護脾胃
夏日炎炎,暑熱難耐。雖然如此,但如果在度夏時能夠了解人體的生理特點,調理得當,夏天也能成為補益身心的良好時機。徐厚平博士指出,夏季的飲食養生調養是增強人體對炎熱氣候的適應能力及防治暑熱、暑濕的有效手段,並對增強人體在秋冬季節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徐厚平博士說,中醫養生常強調葯補不如食補,可見食補在健康養生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那麼,在炎炎夏日裡如何注意飲食,安然度過民間常說的「苦夏」呢?他根據在臨床上的觀察、經驗,結合中國傳統飲食的知識,強調應當注重以下這樣幾點。
夏季食養宜清補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脾主水谷運化。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膳食宜清淡,這樣才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清補的膳食一般總熱量略低,其營養素的構成為兩高兩低,即蛋白質含量宜略高、纖維素含量應略高,脂肪及糖的含量應略低。因此清淡食品多以素食為主。主食宜用粳米、麥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米飯和軟食,以及各種湯、羹、糊等。副食宜用味酸(以性涼或平為佳)或性味甘涼(或甘平)的肉類、禽蛋類、水產類、蔬菜類、瓜果類、乳蜜類等食物,並宜用酸甜類調味品。食物烹調應以涼拌、炒、蒸、煮、燉、燴為主,並保證鹽分的適度攝入。
宜選用祛暑利濕、 清熱解毒之品徐厚平介紹說,具有祛暑利濕、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性味甘涼,可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可祛暑熱的食物有黃瓜、綠豆、薺菜、金針菜、東瓜、冬瓜子等;性味甘涼或性平、可清熱解毒或者清熱祛暑的食物有荷葉、牛蛙肉、茶汁、西瓜、冬瓜、冬瓜子、絲瓜、黃瓜、甜瓜、高粱、芹菜、莧菜、菱、甘蔗、馬蘭頭等;具有清熱之功的食物還有菊花、苦瓜、香蕉、荸薺、生蘿蔔、茄子等;可清熱利濕的食物有青菜、芹菜、金針菜、茼蒿、茭白、竹筍、荸薺等。另外,能夠健脾利濕的食物還有蠶豆、赤豆、鯽魚、鰱魚、白扁豆、薏苡仁等。
以祛暑生津為主,滋陰益氣為輔 夏季津液虧損較多,故在選擇食物時宜以祛暑生津為主,滋陰益氣為輔。具有這類功效的常見食物有炒大麥粉、菠菜、藕、茭白、西瓜、甜瓜、菜瓜、桃子、檸檬、蘋果、葡萄、椰子、橙子、柚子、柑、甘蔗、綠豆、番茄、竹筍、黃瓜、胡蘿蔔、枸杞苗、豆腐、滑菜(冬葵)、鵝肉、白鴨肉、雞蛋、牛奶等。另外,桑葚、蓮子等也能清熱除燥,是葯食兩用食物,也可在夏季常食。
宜控制冷食冷飲徐厚平提醒大家,夏季適當食用冷飲,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用過多。夏季尤要注意對脾胃的保護,但過食冷飲會損傷脾胃,例如,雪糕、冰磚、蛋筒等是用牛奶、蛋、糖等製成,營養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的胃腸壁收縮,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癥狀。又如,各種碳酸飲料、汽水等,大多營養價值不高,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引起腸胃功能紊亂等癥狀,故不宜多服。
總結:以上介紹的這些健脾的食物,營養美味又健康,是大家夏季養生不錯的選擇,不妨試試看哦!
推薦閱讀:
※濕氣的「剋星」來了, 趕走體濕,百病不生!
※脾濕則體內濕氣重,這些癥狀提示趕緊祛濕
※濕重病纏身,艾灸祛濕昇陽快,虛寒暑濕凝淤塞,有「艾」都不怕!
※大蒜配一黑 活血祛濕少便秘 體重降20斤!
※注意!隆重介紹健脾祛濕頭號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