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繪畫作品賞析
體悟秋浦神韻,尋覓李白仙蹤。煙花三月,醉美池州,讓我們相約明媚春天,再聚詩畫秋浦,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詩歌、美酒、旗袍與書畫盛會!
藝術簡介
張宇,江蘇省邳州市人。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首都師範大學山水畫課題班畫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高研班結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邳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邳州國畫院執行院長,邳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國博畫院專職畫家,杏花村書畫院藝術顧問。
參展作品
藝術欣賞
格高而思逸 筆妙而墨精
——品讀張宇寫意山水的學術意味
在中國畫藝術中,山水畫向以抒寫胸襟、情懷見長,因此自古便有「寫我胸中丘壑」之說,這是因為山水畫的水墨表現特性與點、線、面技法都和畫家的性情、修養相聯繫,故山水畫又必然是畫家心靈的寫照與精神的折射。品讀張宇的山水畫給人最初的感覺就是如此。
張宇為人謙誠,「訥言敏行」, 他對人對事總是謙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為人含蓄,從不鋒芒畢露,盡心儘力,矻矻終日於藝事。始終在內心深處保持著自我平衡,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因此,在他的藝術風格上表現出一種清逸、平淡、天真的本性。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藝術的執著和獨到見解。他的作品不僅在學術上具有文人畫的修養、功力和書卷氣,而且不失現代感。嫻熟的筆墨技巧,使他的作品瀟洒自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筆精墨妙,向來是中國歷代優秀畫家之精神,是對自然物象的熟悉而激發的情感之再現,或工或寫,隨心所欲。觀張宇的作品,不論丈二巨制還是盈尺小品,都會讓人感到筆精墨妙、沉穩淳樸、蒼勁磅礴的氣勢,全無時下狂怪浮躁之氣,這在當今畫家中是難能可貴的。張宇在對傳統筆墨的傳承中,融入了自己的獨到思索與大膽嘗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不僅擅長以線造型,甚至常常以點代線寫景狀物,同時也頗具馭墨功力,往往用概括性的墨染取代繁密的細筆皴擦,用墨統合整個畫面,把墨染提升到表現語彙中一個突出的地位。
圖式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有一個逐步成熟過程,張宇山水畫的圖式,在「三遠法」的運用中,使山川在平面化的空間中顯現出層次感,且由於山勢的重疊、組合、錯落、大小與疏密、濃淡的互浸、互動,增加了畫面的曲折與深邃感。不同形式的墨塊、色塊隨意皴染,實的山崖、礁石、樹木和虛的遠山、雲霧互為避讓,淡墨重彩形成互補,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韻律感。他的行筆有條不紊,筆法從容穩健、氣韻貫通,線條含筋骨而富於變化,物象的結構關係既緊湊結實又舒朗空靈,章法開合有度,給人以酣暢淋漓之美感。同時,他還運用 「平面構成」的基本原理,把山石、樹木、泉水、雲霧等物象梳理成各種構成章法,或平行,或漸進,或放射,或變異。再加上大小、多少、疏密、長短的變化,呈現出精心設計的秩序感。
張宇山水畫的另一特點是對畫面意境美的追求。通過「意境美」的創造,把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充分地展示在山水藝術之中。石濤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藝術家以自己的生命感悟代山川立言。張宇是通過情與景的交融在向人們展現 「游心之所在」。這就是他的作品中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所深藏的「靈境」。讀他的畫總會被他精深的筆墨所描繪的「物象」所激動,在審美經驗中產生美的意境。難怪有人說:「藝術的境界,可以使心靈和宇宙凈化」。
張宇遵循著生活、寫生、創作這一現代藝術創作法則,時刻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旨,他多次到太行山、沂蒙山、秦嶺、黃山等地寫生。太行山渾樸恢弘之氣勢,沂蒙山蒼莽深厚之情韻、南方山水的秀美婀娜多姿是他意念中的畫境。應當說,堅持寫生,對大自然的真誠,是他創作提升的要因。面對自然山川,他不僅拓展視野,陶冶性靈,而且觸發靈感,筆墨生情。哪怕獨處深山,也能處變不驚,廢寢忘食地觀察體味,或揮毫疾寫,或熟記在心。這些寫生在經過取捨之後,便成為了日後創作的素材。所以,他的作品時時傳達出寫生中對自然的生動與豐富的感覺。造化的千姿百態、豐富多樣,乃至細節的絕妙、整體的氣勢、結構的轉折等,都成為他創作的依據和想像的基礎,使張宇的作品呈現出迥異於他人的生動氣息和鮮明風格。在數年的辛勤耕耘中,他的藝術日顯個人面貌與風格。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遲,張宇一定會創作出更多更美的山水畫精品。
【作者:王宏,《水墨視點》主編】
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