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旁海綿狀血管瘤MR表現
簡要病史:女性,53歲,頭痛,視力下降3月
影像MR資料:
討論
臨床與病理: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畸形,分為腦內型和腦外型兩種。腦外海綿狀血管瘤常見於中顱窩底、蝶鞍旁等部位,由於與硬膜關係密切,又稱為「硬膜型海綿狀血管瘤」。鞍旁海綿狀血管瘤為紅色圓形或分葉狀血管團,形似草莓或桑葚,切面如海綿狀,缺乏明顯的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病灶有竇狀擴張的畸形靜脈血管構成,血管壁薄,有單層的內皮細胞及薄的外膜,缺乏肌層和彈力纖維,管內充滿血液。鞍旁海綿狀血管瘤多表現為頭疼,III~VI腦神經受累等佔位表現,臨床表現常缺乏特異性。
MR表現:典型者鞍旁海綿狀血管瘤呈葫蘆狀生長。病變內很少出血和鈣化,T1WI上病變呈等或稍低於腦灰質信號,T2WI表現為極高信號,具有特徵性,信號多均勻,少數信號不均勻;病灶周邊無或有輕度佔位徵象;增強掃描病變顯著強化,其強化程度明顯高於腦膜瘤和垂體瘤; 1HMRS檢查時,因病灶內無腦組織,所以無NAA峰、Cho峰和Cr峰出現,而常出現Lip峰,主要與海綿竇內正常情況下存在脂肪組織有關。
MRI如下特徵性表現是診斷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關鍵:顱中窩、鞍旁有境界清楚的類啞鈴形病變,呈均勻的稍長T1 、長T2 信號,且病灶內無血管流空效應和腫瘤鈣化,增強掃描明顯較均勻強化。
鑒別診斷:
1)鞍旁腦膜瘤:T2WI一般為稍高信號或等信號,常可見腦膜尾征,多見於中年女性。
2)神經鞘瘤:T1WI為略低信號,且不均勻。T2WI信號常混雜。
3)垂體大腺瘤:以鞍底向上生長,突破鞍隔時冠狀位腫瘤可見腰身征,易伴發出血、囊變、壞死,增強掃描明顯強化。
4)顱咽管瘤:發生於鞍上或鞍內,為囊性或囊實性,常為不規則分葉狀,CT掃描囊壁鈣化為其特徵性表現,MR腫瘤信號混雜,囊液信號與其內的蛋白質、膽固醇等含量有關。增強後實性部分及囊壁可見明顯強化。
5)脊索瘤:T1WI斜坡髓質高信號消失,代之為不均勻軟組織腫塊影,邊界較清。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可見「鹽和胡椒」征,增強呈緩慢持續強化。
6)鞍旁動脈瘤:常規脈衝系列即可見非血栓形成性動脈瘤的流空效應,MRA可顯示載瘤動脈。
7)表皮樣囊腫:呈長T1長T2信號,形態不規則,有「匍行生長,見縫就鑽」的生長特點,無強化。
來源: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推薦閱讀:
※Diode 二極體激光用於血管瘤的治療
※專家解讀!血管瘤到底能根治嗎?血管瘤手術又要多少錢呢?
※九歲男孩因弄丟手機被媽媽活活打死?最毒還是婦人心啊
※血管瘤好治嗎?血管瘤如何治療?權威專家告訴你答案
※治肝血管瘤、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