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成為「屏幕變大的手機」,客廳又成爭奪目標
一旦電視重拾"家庭娛樂入口"這頂皇冠,只要想想它前面坐著的4億家庭用戶,這對每一個涉足該產業的企業來說,都是無比大的誘惑。
位於北京市雙井地區的一家國美電器門店裡,一台創維電視正播著時下熱門的電視劇《新射鵰英雄傳》,它的信號源並非來自於有線電視,而是視頻網站愛奇藝。
導購員向客戶介紹一台電視機的硬體參數時,還會提及用它可以看什麼內容,甚至會演示一番如何下載安裝電視應用,"這就是一台屏幕變大了的智能手機。"一位導購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
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已經變得非常好理解--為了這台"變大了的手機",各大視頻網站、電視機廠商、網路運營商甚至監管部門,基於各自的利益訴求,從"暗戰"到"明戰",整個電視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解構與重構。
毫無疑問,電視機正在變得智能化,在城市家電賣場里幾乎已經見不到非智能電視,根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彩電出貨量達到5089萬台,其中智能電視佔比83%,而在兩年前,智能電視的佔比只有58%。
在線下家電賣場里已見不到非智能電視。
趙罡、段有橋與李捷在去年幾乎每兩個月就要聚在一起吃飯,他們三個人分別是騰訊視頻、愛奇藝、阿里巴巴(優酷)在互聯網電視方面的負責人。這三家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正集體發力電視市場。
騰訊視頻客廳產品部總經理趙罡將2016年形容為互聯網電視產業"跑馬圈地的一年"。他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在牌照政策規則明確的情況下,互聯網電視有了可行的商業模式,灰色地帶逐漸清除,視頻網站都開始捨得投入了。
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視頻網站在2016年紛紛成立單獨的互聯網電視事業部。此前,整個視頻行業的發展,進入相對靜態的穩定期,大家都需要拿新的渠道與增長點來突破天花板。於是,互聯網電視成為產業想像空間里"最後一個爆發機會"。
一旦電視可以重拾"家庭娛樂入口"這頂皇冠,只要想想它前面坐著的4億家庭用戶,這對每一個從各個角度有機會涉足該產業的企業來說,都是無比大的誘惑。而這個機會真正到來前,相關軟硬體的迭代準備,用了整整13年。
傳統電視業依靠有線網路,連接電視台與終端,在電視終端上收看的內容是來自於電視台提供的輪播視頻。這套封閉的系統,最終被互聯網技術所打破。
最先突破的是IPTV--電信運營商成為有線網路之外,第二種電視信號傳輸通路,同時給電視用戶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點播內容。不過,IPTV的資源一直掌握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地方分公司手中,留給其他公司的空間與機會並不多。
最終,徹底的民資破局,藉助的是OTT TV(Over-The-Top TV,即互聯網電視)模式,利用互聯網給電視用戶傳輸內容。根據奧維雲網的調查,截至2016年12月,互聯網電視的內容資源總量,包括8000多部電視劇、1.9萬多部電影、5000部動漫以及8000多部綜藝節目,覆蓋了85%的網路視頻資源,而互聯網電視終端設備保有量則超過2億台,覆蓋了36%的中國家庭。
也就是說,回到客廳,坐在電視機前,你幾乎可以收看到視頻網站上的大部分內容。這種局面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收看時長,來自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智能電視日均開機總時長已經達到6.01小時,比傳統電視開機時長多出1小時50分鐘。
當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時,無論是終端還是其中的內容價值都在被無限放大。"電視行業現在的發展路徑與智能手機行業很類似。"阿里巴巴集團家庭娛樂事業部總經理李捷對《第一財經周刊》總結說,如今的互聯網電視產業幾乎是複製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軌跡。
盒子的戰爭
在傳統電視與載入了安卓操作系統的互聯網電視之間,還有一個過渡性的關鍵產品--小小的電視盒子。可以說,正是盒子這種廉價實用的外接設備,讓中國用戶第一次體會到互聯網電視的便捷,也助推了互聯網電視內容的第一輪普及。
當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EO金凌琳記得,2012年時他去了趟深圳,在那裡,他發現大量的電視盒子正在被製造。"那時候更多的還是Linux系統,但也已經有用安卓的了。"從中發現機會的金凌琳,一回到杭州就與同事開始將創業方向轉至互聯網電視領域,推出了互聯網電視應用分發平台--當貝市場,他把當貝定義為電視領域裡的"91助手",一站式解決所有與OTT應用下載及管理相關的服務。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發現機會的,還有樂視與小米。這兩家公司先後發布了各自的電視盒子,與之相伴,市面上還活躍著眾多山寨盒子廠商。整個2013年,盒子的銷量超過1600萬台。阿里巴巴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其旗下的天貓魔盒隨後在2014年雙11開始對外銷售。
小米電視銷量一直不溫不火。
連接了盒子的電視變得無比開放,通過下載各種影音應用,不但可以收看數字電視直播,還可以收看視頻網站的點播內容,這一切對用戶來說都是新鮮的。
金凌琳用"野蠻生長"來形容由盒子所帶來的互聯網電視第一階段的繁榮景象。事實上,當時的互聯網電視行業並沒有規則可言。儘管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相繼推出TV版應用,但從整體看,圍繞電視新湧現的聚合性視頻應用里,仍充斥著盜版內容,就像中國其他互聯網垂直行業的發展歷程,這樣的野蠻生長期,讓用戶享受到互聯網電視的紅利。
李捷認為盒子是互聯網電視的有效補充,"用戶最先想到的是換個盒子,而不是電視。"阿里巴巴集團在整個2016年依然大力推廣天貓魔盒,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其盒子保有量超過800萬台。
奧維雲網家庭互聯網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李曄的觀察結論則是,盒子的生命周期很短,"很多用戶用半年就扔了。"整個2016年,電視盒子的出貨量依然達到1300萬台,目前市場上電視盒子的保有量超過6000萬台,但激活量穩定在2000萬台。
單價在百十元左右的外接盒子,終究只是一個過渡與補充產品,它教育了市場,拓展了用戶規模,但最終能夠延伸出的商業價值,對廠商而言並不高。"讓不了解樂視的用戶先用起來,最後買我的電視。"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攪局者樂視
最有價值的硬體,當然是電視機。事實也證明,盒子產品的存在,並沒有阻擋互聯網智能電視的換機大潮。
樂視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電視,此前它從未涉足硬體,即便作為一家視頻網站,同樣籍籍無名。但它在互聯網電視領域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成為國內第一家兼顧硬體與內容,採取雙軌並進策略打入該市場的企業。憑藉互聯網電視的概念,樂視TV的年銷量,在2013至2016這3年時間裡,從150萬台上升到600萬台,這個成績,讓它進入了中國彩電行業銷量的前5品牌。
在2014年前後,能夠便捷收看互聯網內容的電視機並不多,這讓樂視在一定程度上佔到了先發優勢。除了點播內容,樂視還利用自己的版權內容製作了各種主題的24小時輪播頻道。如今負責電視硬體製造的樂視致新與樂視視頻業務共同構成上市公司樂視網的基礎業務。
"樂視的營銷能力讓用戶認可了互聯網電視。"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認為,正是在樂視的帶動下,很多同行紛紛認識到,如今一談到電視終端,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硬體銷售,內容也開始成為重要的指標。
樂視這種內容與硬體結合的方式一度讓位置靠前的視頻網站有些猶疑,甚至也動了做硬體的念頭。
一位電視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過去幾年,愛奇藝與優酷都曾打算做硬體。愛奇藝曾試圖請後來出任暴風TV CEO的劉耀平主管其硬體業務,優酷則一度考慮過推出55寸與43寸兩款電視,甚至備案信息與代工廠都已敲定。但最終,兩家還是決定先暫停發展硬體的打算。
前述業內人士分析,優酷試水電視硬體的舉動是由於阿里巴巴入股一事而暫停,愛奇藝則是考慮把更多資源投入到主營業務上。
樂視攪動的不僅是視頻網站,它還觸動了傳統電視行業的蛋糕。過去10年,中國的彩電製造行業一直保持著相對平衡,創維、海信、TCL、康佳、長虹、海爾--這六大電視廠商依靠各自的線下渠道,保持著穩定的出貨量,大家割據一方,甚至形成了一種行業鐵律:沒有哪一家廠商曾超過20%的市場份額。
曾供職創維、後擔任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的段有橋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電視廠商長期保持這樣的市場份額是有道理的,因為即便是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也並不意味著利潤最大化,"提升市場佔有率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但是,幾位老大哥之間保持多年的這份"默契",最終被互聯網電視打破了。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互聯網電視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除卻硬體收入之外,電視還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入口,一個可運營的平台。
電視不再單純提供視聽功能,還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入口,一個可運營的平台。
"我們就是要打破這個定律。"置身於樂視大廈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梁軍有點激動地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在原本的計劃里,樂視致新的願景是2017年再燒一把就可以一舉打破"20%"這條市場份額鐵律,但受制於樂視整體的資金鏈困局,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執行過度燒錢的策略。
無法否認,樂視在2016年接近600萬台的銷量已相當可觀。來自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互聯網品牌電視銷量已佔總體銷量的19%,其中僅樂視一家的銷量就超過10%,成為唯一一家可以與傳統品牌比肩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小米、微鯨電視的年銷量,目前都在100萬台左右。
傳統電視行業的新機會?
傳統電視行業迎來了危險的對手,但也意味著新的機會。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包括創維、康佳在內的傳統電視都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品牌,另一方面,一場圍繞硬體與內容的合縱聯盟,也由此展開。
創維旗下的酷開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誕生的。酷開電視董事長王志國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酷開不僅是一個硬體品牌,同時負責運營創維與酷開旗下所有智能電視終端。他將酷開與創維的關係,類比為榮耀與華為,但酷開電視以現在的定價,還處於虧損狀態。
王志國解釋說,"品質接近,但價格偏低"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在市場策略上更強調性價比,而這也導致"市場上所有的互聯網品牌電視都是虧損的"。
生產成本上,一款電視僅開模費用就接近500萬元,再加上前期研發,總體投入並不低,再加上後期的營銷推廣費用,無論是樂視電視贊助《我是歌手》,還是微鯨尋找陳偉霆做代言,這些都加劇了硬體產品的虧損。
電視作為一種更換周期在5年左右的耐用消費品,購買過程中的線下體驗環節依然重要。然而目前,互聯網品牌更多集中於線上渠道銷售,2016年中國市場電視機銷量中,線上渠道佔比達到39%,"互聯網品牌就是電商渠道的金主。"王志國說,品牌不得不配合電商平台的一貫銷售思路,不斷壓價讓利。
互聯網電視品牌將階段性虧損視為其整體發展策略的一部分,以低價換取用戶,思路雖不錯,但關鍵還在於如何平衡。梁軍就表示,樂視電視在未來3年的計劃是實現硬體營收平衡,不再採取一味低價的策略,作為一個成熟的品牌,當然希望自己擁有更多溢價空間。
不過,在電視硬體方面,傳統電視廠商在產品、技術上積累的優勢,短時間內並不容易被超越。畫質的呈現與屏幕面板的質量、工程師的後期演算法密切相關,這些技術目前仍更多掌握在傳統廠商手中。一線傳統品牌擁有最頂尖的面板資源,所以高端的電視產品,依然由傳統電視品牌所壟斷。
儘管中國電視行業有著完善的代工廠體系,但在這一過程中,產品品控嚴重依賴品牌廠商要求,所以,對於沒有經驗的新廠商來說,仍然要面對很多細節考驗。酷開曾把一部分機型訂單交給代工廠完成,剩餘則由創維自有工廠生產,兩方產品一比較就發現,品質差距依然存在。
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倒是沒有迴避這個現狀,他表示,"在純硬體層面,樂視電視的音質、畫質依然有待提高。"
一台電視70%的成本在於面板與屏幕,這直接決定了一台電視的成本。樂視早期在面板供應鏈上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加上自身的資金壓力,更多時候,樂視電視都是由代工廠出錢購買面板屏幕,成本自然會更高,"沒有資金與規模的前提下,拿到的價格只能貴。"梁軍說,這是樂視電視在開局階段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當然,憑藉現在600萬台的年銷量,樂視電視已經多少改善了一些之前的被動局面,在晶元、內存、Wi-Fi模組等其他元器件上也擁有更高話語權,梁軍的表態也隨之硬起來:"其他廠商不敢用的(高配置)我都能用。"
結束野蠻生長
追隨樂視模式,一批起家於內容的企業,諸如暴風科技、PPTV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電視品牌。今年2月底,芒果TV聯合創維與國美推出了"愛芒果"品牌,聲稱要在3年內實現銷量突破千萬台。這也是第一個由廣電系統下的牌照方所主導的硬體項目。
"我們是做電視的。"芒果TV CEO丁誠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得很肯定,同時他著重強調了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對於芒果TV的認可。
電視媒體素來是政府重要的意識形態出口,相關監管部門對電視內容播出的管理尺度一向嚴格。這一點,並沒有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潮對於收視模式的改變而有絲毫放鬆。
2011年,廣電主管部門下發181號文,明確要求"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和內容服務平台採用牌照管理"。目前,國家只頒發了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其持有者包括: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作為地方廣電系的百視通、杭州華數、南方傳媒和湖南廣電。
監管"紅線"非常明確--所有互聯網電視盒子、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必須在牌照商的集成播控平台上呈現。集成業務牌照方負責內容審核、播控、計費、廣告分發,然後與內容提供方分成。此外,終端廠商也必須經由牌照方向廣電總局提出客戶端編號申請。廣電總局按照統一分配、批量授權、一機一號等規則發放號段,拿到號段的終端廠商才能做互聯網電視。
簡言之,所有互聯網電視產業的參與企業,都需要"搭配"一個牌照方,才算合法運營。
2014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約見了7家持牌機構,要求它們整頓互聯網電視管理與經營工作存在的問題。這場風暴席捲了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絕大部分的電視盒子、電視應用紛紛被叫停。
此前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狀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即刻陷入"冷靜期"。受強硬的監管政策影響,一大批與之相關的創業公司面臨融資困境。事後,從那輪打擊中慢慢復甦的企業,至今都處於非常低調的狀態。
受制於牌照因素,樂視此後數年的互聯網電視業務一直處於"裸奔"狀態,樂視盒子也一直處於停售狀態。直到2016年8月,樂視才終於落實了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互聯網電視(CIBN互聯網電視)的牌照合作,化解了這場危機。
從當貝市場發布的《2016電視應用分發報告》可以看出用戶使用互聯網電視都在做什麼,其中視聽應用下載比率高達66.8%,其次便是工具類應用,原本被市場看好的教育、遊戲類應用至少目前並未得到用戶認可。
電視還是視頻網站?
可以說,互聯網電視在這兩年一邊低調積累終端與用戶數量,一邊試探邊界,明確規則。已經探索出的主流商業模式無外乎兩種形式--會員付費與廣告。
李曄介紹,根據奧維雲網統計,2016年OTT廣告市場規模大約9.7億元,開機廣告仍然是大頭,全年收入規模達到5.1億元。其中,樂視的開機廣告報價是業內最高的,通常行業刊例價為120至200元/cpm(千人成本),而樂視可以達到280元/cpm,業內的一個前貼片則為60至100元/cpm。
"之前談商業模式都是說說而已,真正實打實做,建立團隊是在2016年。"梁軍對著辦公室里的樂視電視,向《第一財經周刊》拆分其中的廣告模式--包括開機廣告、launcher桌面位廣告、輪播台廣告以及貼片廣告。梁軍透露,樂視開機廣告每15秒的刊例價格已經超過百萬元。
每一種OTT的廣告類型都存在著一種對標,開機廣告就如同分眾的樓宇廣告,也是所有廣告類型中價格最高的,輪播台廣告則類似數字電視廣告。
優酷提供的數據顯示,用戶在電視大屏上的流量已超過PC端,而來自騰訊的數據顯示,大屏流量佔PC端70%,預計2017年12月會全面超過PC端。但是依照現在OTT終端的活躍度與用戶數量,相比視頻網站其他端的用戶規模,目前還不足以作為獨立的售賣平台。
李曄的一個明顯感受是,廣告主對於大屏的投放熱情正在快速升溫。包括寶潔、蒙牛在內的快消品為OTT端提供了廣告預算,而在騰訊視頻的TV大屏端廣告,已經由去年第1季度的一貼15秒廣告,變為現在的三貼。用戶在抱怨廣告時長的同時付費意願卻也在提升。廣告之外,互聯網電視擴大付費用戶數量提升同樣是視頻網站所希望的,以騰訊視頻為例,四屏通(電視、PC、Pad和手機)的會員價格要比三屏通貴10元,整個2016年騰訊視頻大屏會員收入已經破億元。
2016年可以說是視頻網站會員付費業務爆髮式增長的一年。去年6月愛奇藝宣布其付費會員已突破2200萬,11月騰訊也宣布自己的付費會員數突破2000萬,且一年內增長近300%。僅僅過了1個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宣布優酷會員已經超過3000萬。
而2017年的前兩個月,隨著《鬼吹燈·精絕古城》《新射鵰英雄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幾部電視劇的熱播,加之電視大屏的收視效果,也進一步推動著視頻網站迎來新一輪付費熱潮。
騰訊、優酷、愛奇藝是作為視頻應用存在於電視大屏媒體的。騰訊發現,在電視機內首屏位置預裝內容模塊的活躍度可以達到35%,歸屬於騰訊的獨立App"雲視聽極光"的活躍度則不到10%。而根據酷開電視的反饋來看,預裝模塊的活躍度是第三方App的15至20倍。
"不聚合""不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2014年之後的行業低潮期,幾大視頻網站也從未放棄過對獨立視頻App的扶持。從當貝市場的下載量可以看到,目前排名靠前的第三方電視應用中,雲視聽極光、微視聽、泰捷視頻幕後的東家均為騰訊視頻,銀河奇異果和荔枝TV則屬於愛奇藝,優酷擁有的是CIBN環球影視。
很多電視用戶並不知道如何在互聯網電視上安裝第三方應用。當貝市場CEO金凌琳表示,現在很多安裝推廣都來自於網上教程,對於小白用戶來講,需要更好的學習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視頻網站願意圍繞預裝主動去做商務拓展,而不僅僅是做一個App(等著用戶自己去學習如何下載)。"趙罡說。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愛奇藝與騰訊視頻裝機量超過2000萬台,優酷超過1000萬台,樂視通過自己的產品銷量積累,目前市場保有量也在1000萬台。
因為電視終端的出貨量相對穩定,視頻網站所說的商務拓展,直接意味著競爭-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家視頻網站都想要拿到更多機型預裝自己的內容模塊,似乎辦法也只有一個:補貼。
"補貼就是預分成,在電視機暫時看不到內容預裝價值的階段,硬體廠商先拿一個保底收入。"酷開電視董事長王志國解釋說,具體補貼金額通常是按照廠商能夠提供的機型、數量結算。王志國講話底氣十足,顯示出預裝合作的話語權至少目前仍掌握在以酷開為代表的硬體廠商手中。然而這場利益角力,並沒有這麼簡單就能形成定局。
優酷的背後,正是阿里巴巴集團。"有意思的是,我們三家都不做電視,做電視的都是那些內容不強的。"優酷互聯網電視負責人李捷並沒覺得自己是弱勢一方,這次他又拿出了阿里巴巴在對外合作話題中最喜歡用的那個辭彙--"賦能",從而把自己送上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
最近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便是外資品牌夏普,夏普的一款電視搭載便是阿里巴巴的YunOS TV系統。剛剛收購夏普不久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將這次合作視為夏普的一次新的創業。
不僅是夏普,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也正在紛紛尋找內容合作方,三星的合作對象便是持有牌照的芒果TV。那些曾經令一線城市消費者追捧的外資品牌,近年來,持續受到新近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擠壓,在中國市場的總體表現並不理想,相較於傳統國產品牌和互聯網品牌,截至2016年年末,其市場份額維持在14.5%。
阿里巴巴的確可以向合作廠商輸出很多"能力"--電視操作系統、優酷內容平台、支付工具、電商應用。而作為交換,李捷強調,優酷內容平台應該完整內置,包括會員、廣告體系,而不僅僅只是內容。所以,相對的,優酷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是硬體廠商將幾大視頻網站以"聚合"的形式來做內容預裝。
事實上,"不聚合"是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形成的一個共識。他們認為廠商應該尊重和理解內容平台方所付出的版權成本。
這對於小米、微鯨這兩家互聯網電視硬體製造商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其實就是李捷不認可。"小米電視CEO王川手裡舉著一部小米Max手機,向《第一財經周刊》解讀小米電視的思路,他希望在小米電視平台上可以看到所有視頻網站的內容。當2013年9月,小米以1999元的價格發布第一台42寸互聯網電視時,雷軍對其的營銷定位是"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在小米電視機的外包裝上,曾印著這樣一行字:"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不過,當《第一財經周刊》向趙罡單獨核實其想法時,他顯示出明確的統戰姿態。
"可以說3家視頻網站"心最齊"的一次,就是在OTT的戰略上,"趙罡指出,"BAT堅決不聚合,有聚合嫌疑的產品形態正在切換,這一點我們非常堅決,為了防止我們淪為CP(內容提供商)的可能。"
有了前一個共識相互撐腰,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家視頻網站還達成了另外一個重要共識則是"不補貼"。
"這一點我們也知道了。"王志國的回應顯得有些輕描淡寫,因為他自信於這個共識並不牢固,廠商想要打破這種口頭聯盟還是非常容易的,"多給某一家一些機型另外兩家就坐不住了。"
事實上,電視製造廠商與視頻網站之間,眼下更願意通過"多角戀愛"來鞏固自己的安全感。過去一年,每家電視廠商與一到兩家視頻網站之間,已經開始在悄悄"站隊",實際意義的聯盟也正在形成,類似海爾綁定優酷,創維選擇愛奇藝與騰訊。說到合作夥伴,王志國也覺得,補貼只是一種過渡形態,"未來還需要考慮更大的商業利益"。他甚至暗示,在今年五六月,互聯網電視產業還會有兩筆大投資出現,到時整個競爭格局將會變得更加明朗。
趙罡與李捷這樣的內容網站代表,也在採訪中表示出對投資硬體廠商的積極態度。不過,電視廠商與視頻網站的矛盾依然突出。硬體廠商會把系統以及桌面視為底線,它們既想引入內容,但也想把用戶管理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這直接導致硬體廠商與內容方在廣告方面難以實現聯動,內容平台最終只能運營貼片廣告,而硬體廠商則控制開機廣告。王志國也同意,這種鬆散的聯盟對於雙方都是浪費資源,他認為更緊密的聯盟是雙方成立運營團隊,擁有共同的KPI,實現資源打通。2016年9月,愛奇藝以1.5億元入股酷開,佔比5%,在此前3個月,雙方就已經開始成立共同的運營團隊,各條業務線開始對接。
"雙方資源都擺出來,誰發揮價值大誰做。"王志國這樣介紹雙方的合作,其中所有收入雙方以3:7的比例分成,愛奇藝佔大頭。
"也許愛奇藝入股酷開51%我會比較擔心。"冷眼旁觀的梁軍,並不覺得二者的合作對自己會形成威脅。他又拿出當年小米投資愛奇藝的事情來舉例,當時記者也曾問他是否害怕,"但是結果呢,so what!"
圍繞客廳的明爭暗戰,無非是要讓自己的終端,可以提供比對手更多的內容。梁軍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現在,華數的內容已經放入樂視的電視終端。梁軍說,他的終極奮鬥目標是,有一天將中國前十名的視頻網站內容全部聚合在樂視電視上,其背後則使用樂視統一的會員體系,擁有同樣的收視體驗。但這極有可能只是樂視的一廂情願,據悉,樂視也曾與愛奇藝商討把其內容拿到樂視電視上,但最終對方因顧及與樂視視頻的競爭關係而放棄了這次合作。
對於樂視TV來說,去年下半年以來遭遇的最壞消息,莫過於當樂視終端保有量接近1000萬台時,內容端卻開始告急--樂視體育失去了中超、亞冠等獨家資源,樂視視頻本想以優質獨家的內容為賣點來強調自製,但大幅失去內容優勢也只是頃刻之間的事。
"樂視內容完了,終端也就沒戲了。"王志國說的是樂視,也是自己,他承認與愛奇藝合作中間存在一個"安全紐扣"-"萬一合作夥伴出現風險,不會被其拖下水"-所以創維的機型,一半選擇與愛奇藝合作,還有一半則選擇的是騰訊視頻。而這種算不上有多穩固的"多角戀愛"的局面,恐怕未來還要維繫很長一段時間。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推薦閱讀:
※重拾廣播電視的播報魅力
※澄海廣播電視台報道了外埔陳氏宗祠落成典禮
※電視新聞娛樂化分析
※電視盒子哪款好,2018最好用網路機頂盒十大排名
※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公布年度「電視大考」成績:6掌聲1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