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迎來市場危機 收視撲,票房撲,虛假繁榮的粉絲經濟正在被透支

流量明星迎來市場危機

評論60相關電影/影人

  時光網訊端午期間,四部國產片累計票房不足一億,而《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以7.12億的票房高登榜首,更不要說走出票房神曲線的《摔跤吧!爸爸》》。國產片慘遭好萊塢大片吊打,而其中不乏流量明星加盟,比如《夏天19歲的肖像》的黃子韜,《臨時演員》的鄭愷,兩部電影連邁過千萬票房門檻都很艱難,按照常理票房不該如此慘淡。

  其實流量明星失靈的現象早已有跡可循。某部一眾流量小生加入的綜藝大IP,首播收視僅0.736%。張藝興主演的《求婚大作戰》,自播出以來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4.5左右,首播收視率只有0.5%,不盡如人意。  曾經繁榮的粉絲經濟難道開始走下坡路了?粉絲帝國打造的數據泡沫要破滅了嗎?  粉絲經濟泡沫多,後勁不足且易碎  

《小時代》是粉絲經濟巔峰作品

粉絲經濟的巔峰時期,曾創下破20億的《小時代》系列票房,過千億數據奇蹟,甚至塑造了新型的互聯網造星模式。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這種粉絲經濟的泡沫也開始慢慢破碎。同樣由郭敬明導演,眾多流量明星主演的《爵跡》投資2億,僅收3.8億,血本無歸。  人氣和數據水分多。其實,市場常常難以統計明星的真實粉絲數量,大家似乎只聽聲音只看數據,而這些可能只是虛張聲勢。據了解,許多死忠粉一人當十人用,他們的日常就是刷熱度,從打開微博貼吧開始,就不停的發內容,帶關鍵詞。此外,還要數據「控評」和刷雜誌銷量,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偶像高人氣的氛圍。  同時,據艾瑞公布的《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粉絲以90後為主,其中95後佔四成,女性為主流。主要構成是學生。以年輕學生為主的粉絲群體,消費能力恐怕後勁不足。 據爆料,粉絲更多的是充當水軍,營造火爆氛圍,刺激銷量。  激動的粉絲們能夠很輕鬆地把自己偶像刷上熱搜、讓品牌獲得更高的曝光度,但幾千萬的粉絲中究竟又有多少能夠真正為品牌買單?  此前楊冪經常穿著Gucci在機場街拍,卻沒有拿到其代言,業內人士分析,楊冪的粉絲太年輕、經濟實力普通,消費不起Gucci這樣的奢侈品,空有曝光度卻不能真正拉動銷量;只有價格相對親民的輕奢品牌Michael Kors,更適合楊冪。

楊冪

  先前,鹿晗合作品牌包括:蘭蔻、卡地亞等高端奢侈品牌,但由於其粉絲群體購買能力有限,代言後的購買數據並不亮眼,不少大牌都沒有與鹿晗繼續合作。如今鹿晗代言開始以平民化產品為主,ofo、肯德基、佳能、歐舒丹、聯想小新等。  除此之外,粉絲群體脆弱且不穩定。粉絲經濟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礎之上,加上娛樂圈更新換代之快,粉絲換偶像的速度也在加快。正如《中國新聞周刊》總主筆肖鋒所言,粉絲經濟的本質是人的情緒化消費。無論是鹿晗、李易峰還是TFBOYS,都是可以取代的。他們只是某種象徵符號。  明星樂於通過人設吸引粉絲,粉絲也對此趨之若鶩。「老幹部」霍建華,「耿直Boy」黃子韜,「情商高」的楊冪,都曾因為人設圈粉無數。然而,如果明星的人設與自身的性格背道而馳,在人設崩塌之時,脫粉是分分鐘的事。即便是深受粉絲喜愛的吳亦凡,也因「約炮門」事件周旋於各大八卦風口。  看來,就像肖鋒所說的那樣,粉絲們消費的是一個符號,有時是一種假象,許多所謂的「粉絲狂熱」都是營銷出來的,並非真實,多數的粉絲經濟背後都是資本的意志。 粉絲偶像彼此綁架, 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鹿晗

著名編劇宋方金曾說過:粉絲經濟是最可恥的經濟形態。它是一種控制型經濟,起初偶像控制粉絲,為自己刷熱搜、刷票房、購買自己代言的產品,為自己營造超強的人氣,但隨著明星知名度的提升,其粉絲的話語權也日益增強,反過來又會控制偶像的行為。  如今很多藝人的粉絲都已經不滿足於欣賞他們的作品,求合影、要簽名,他們以「為你好之名」肆意干涉藝人的拍戲計劃、事業規劃、人事安排。比如李易峰的粉絲曾兩次手撕其經紀團隊,要求公司為其更換經紀人,鹿晗粉絲也常常質疑其工作團隊的能力和資源。  其實,很多時候粉絲並非專業人士,對於娛樂圈的生態並不了解,也缺乏對明星的長遠規劃能力,僅憑自身喜好乾涉偶像工作內容,手撕團隊,反而害了他們。  陳偉霆粉絲曾因公司給偶像接了微商廣告,開始集體刷微博抗議,除了轟炸經紀公司和經紀人,也給品牌方施壓,令對方可以主動解約。   「女皇」們(陳偉霆粉絲昵稱)維護陳偉霆形象的舉動,實際上適得其反,親自為其樹立了一個枉顧合作夥伴利益,單方面撕毀合同(雖然商家稱經過友好協商),毫無契約精神的藝人形象。此外,若該產品真的不存在質量問題,只是檔次太低的話,那麼陳偉霆粉絲的行為不單單是毀了一項代言,更可能是毀了一個品牌,一個創業者的心血。  此外,為了維護偶像,他們常用好評刷屏,趕走黑子,為偶像清除障礙。殊不知,自己「眼裡容不得一顆沙子」的態度,才是讓偶像招黑的根本原因。比如5.10,李楊導演在微博轉發了一條說楊冪的文章《楊冪們拿國際影后,丟誰的臉》,於是遭到粉絲攻擊謾罵,業內人士和路人好感消磨殆盡。

李楊轉發文章引粉絲怒罵

  除了工作上的肆意干預,明星的私生活也被粉絲綁架。最近一次張傑毒唯粉攻擊謝娜,導致謝娜刪除所有張傑微博,並且表示再也不會在微博談自己的感情。《花少》播出了井柏然倪妮在家的互動鏡頭,讓不少井粉發微博宣布脫粉。  資深的飯圈「大大」表示,「男性愛豆都應該有這個覺悟」。她解釋稱,女友粉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雖然這個人不屬於你,但是你也知道他也不屬於別人,這樣才會比較公平。」  粉絲與偶像之間互利共生,粉絲綁架偶像的同時,也在被偶像綁架。  據了解,韓國的經紀公司像宗教一樣用精神控制粉絲,他們通過不斷的發展粉

人氣偶像楊洋

絲應援文化,建立死忠粉絲,讓他們覺得喜歡愛豆,支持愛豆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讓他們把追星當習慣,自覺的為偶像奉獻,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投射到偶像身上,達到了精神上的偽高潮。  然後粉絲們彼此之間互相洗腦,深信「節約一餐早飯錢去投票不會餓死」,看到偶像失敗就心如刀割,還有公司故意營造偶像「很可憐」、「被排擠」的形象,博取粉絲的同情。  知乎上,有太多人表示,追星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荒廢學業,有人追星失聯,甚至迷失自我。也許,網上流傳的那句「追星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只不過是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  粉絲偶像彼此綁架,粉絲經濟的背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光鮮。  有實力,有作品,  提高全民號召力才是硬道理  

《琅琊榜》收視口碑飄紅使得主演大熱

著名財經評論人吳曉波曾表示,他們代表了圈層消費的興起。從表象上看,「鹿晗們」的流行與很多年前的小虎隊非常近似,可是,實質則有很大的差異。後者,走的是大眾消費的路徑,一夜成名,舉國男女老幼皆知,前者則較長時間發酵於特定的屬性人群中,即便在某一圈層中已儼然成「神」,可是在圈層之外,卻完全無感。  粉絲群體的脆弱性和局限性使得流量明星必須要提高國民度,鹿晗的經紀人楊思維十分明白這一點,於是想方設法讓鹿晗加入「全民綜藝」《奔跑吧》,以此增加曝光度,提高路人緣。  其實,作品和實力是提高全民號召力的通行證。很多時候一部好作品可以成就一批演員,比如《琅琊榜》、《偽裝者》捧紅了胡歌、王凱、靳東等人,而一個呼風喚雨的明星卻難以成就一部電視劇。  如今,粉絲經濟泡沫逐漸破滅,觀眾審美提高,市場回歸理性,明星們只有修鍊內功,增強實力,靠作品而不是流量說話之時,才能擺脫粉絲控制,在娛樂圈長久立足。就像青年作家李尚龍所說,一個偶像,沒有作品只有粉絲,最終只會是「流星」,有好的作品,人才會走得更遠。吳曉波在文章《鹿晗爆紅背後的社群經濟》里問蘇芒:「你怎麼看鹿晗?」蘇芒說,「他們看上去很熟悉,但實際上很陌生」,這句頗具玩味的話,可以說說出了不是人的心聲。  互聯網的互動性和信息的海量性,本可以剝去一切虛假的幻像,今天的粉絲經濟卻在不斷製造幻像,好看的數據和粉絲的狂熱是營銷包裝的結果,明星塑造完美人設吸引粉絲,粉絲傾其所能為之搖旗吶喊,他們彼此制約,彼此互利共生。 流量小生,你們的危機或許正在加速到來。

(來自金牌輿情官)

(作者:綺蝶編輯:丹尼炸彈)

  時光網訊端午期間,四部國產片累計票房不足一億,而《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以7.12億的票房高登榜首,更不要說走出票房神曲線的《摔跤吧!爸爸》》。國產片慘遭好萊塢大片吊打,而其中不乏流量明星加盟,比如《夏天19歲的肖像》的黃子韜,《臨時演員》的鄭愷,兩部電影連邁過千萬票房門檻都很艱難,按照常理票房不該如此慘淡。

  其實流量明星失靈的現象早已有跡可循。某部一眾流量小生加入的綜藝大IP,首播收視僅0.736%。張藝興主演的《求婚大作戰》,自播出以來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4.5左右,首播收視率只有0.5%,不盡如人意。  曾經繁榮的粉絲經濟難道開始走下坡路了?粉絲帝國打造的數據泡沫要破滅了嗎?  粉絲經濟泡沫多,後勁不足且易碎  

《小時代》是粉絲經濟巔峰作品

粉絲經濟的巔峰時期,曾創下破20億的《小時代》系列票房,過千億數據奇蹟,甚至塑造了新型的互聯網造星模式。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這種粉絲經濟的泡沫也開始慢慢破碎。同樣由郭敬明導演,眾多流量明星主演的《爵跡》投資2億,僅收3.8億,血本無歸。  人氣和數據水分多。其實,市場常常難以統計明星的真實粉絲數量,大家似乎只聽聲音只看數據,而這些可能只是虛張聲勢。據了解,許多死忠粉一人當十人用,他們的日常就是刷熱度,從打開微博貼吧開始,就不停的發內容,帶關鍵詞。此外,還要數據「控評」和刷雜誌銷量,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偶像高人氣的氛圍。  同時,據艾瑞公布的《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粉絲以90後為主,其中95後佔四成,女性為主流。主要構成是學生。以年輕學生為主的粉絲群體,消費能力恐怕後勁不足。 據爆料,粉絲更多的是充當水軍,營造火爆氛圍,刺激銷量。  激動的粉絲們能夠很輕鬆地把自己偶像刷上熱搜、讓品牌獲得更高的曝光度,但幾千萬的粉絲中究竟又有多少能夠真正為品牌買單?  此前楊冪經常穿著Gucci在機場街拍,卻沒有拿到其代言,業內人士分析,楊冪的粉絲太年輕、經濟實力普通,消費不起Gucci這樣的奢侈品,空有曝光度卻不能真正拉動銷量;只有價格相對親民的輕奢品牌Michael Kors,更適合楊冪。

楊冪

  先前,鹿晗合作品牌包括:蘭蔻、卡地亞等高端奢侈品牌,但由於其粉絲群體購買能力有限,代言後的購買數據並不亮眼,不少大牌都沒有與鹿晗繼續合作。如今鹿晗代言開始以平民化產品為主,ofo、肯德基、佳能、歐舒丹、聯想小新等。  除此之外,粉絲群體脆弱且不穩定。粉絲經濟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礎之上,加上娛樂圈更新換代之快,粉絲換偶像的速度也在加快。正如《中國新聞周刊》總主筆肖鋒所言,粉絲經濟的本質是人的情緒化消費。無論是鹿晗、李易峰還是TFBOYS,都是可以取代的。他們只是某種象徵符號。  明星樂於通過人設吸引粉絲,粉絲也對此趨之若鶩。「老幹部」霍建華,「耿直Boy」黃子韜,「情商高」的楊冪,都曾因為人設圈粉無數。然而,如果明星的人設與自身的性格背道而馳,在人設崩塌之時,脫粉是分分鐘的事。即便是深受粉絲喜愛的吳亦凡,也因「約炮門」事件周旋於各大八卦風口。  看來,就像肖鋒所說的那樣,粉絲們消費的是一個符號,有時是一種假象,許多所謂的「粉絲狂熱」都是營銷出來的,並非真實,多數的粉絲經濟背後都是資本的意志。 粉絲偶像彼此綁架, 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鹿晗

著名編劇宋方金曾說過:粉絲經濟是最可恥的經濟形態。它是一種控制型經濟,起初偶像控制粉絲,為自己刷熱搜、刷票房、購買自己代言的產品,為自己營造超強的人氣,但隨著明星知名度的提升,其粉絲的話語權也日益增強,反過來又會控制偶像的行為。  如今很多藝人的粉絲都已經不滿足於欣賞他們的作品,求合影、要簽名,他們以「為你好之名」肆意干涉藝人的拍戲計劃、事業規劃、人事安排。比如李易峰的粉絲曾兩次手撕其經紀團隊,要求公司為其更換經紀人,鹿晗粉絲也常常質疑其工作團隊的能力和資源。  其實,很多時候粉絲並非專業人士,對於娛樂圈的生態並不了解,也缺乏對明星的長遠規劃能力,僅憑自身喜好乾涉偶像工作內容,手撕團隊,反而害了他們。  陳偉霆粉絲曾因公司給偶像接了微商廣告,開始集體刷微博抗議,除了轟炸經紀公司和經紀人,也給品牌方施壓,令對方可以主動解約。   「女皇」們(陳偉霆粉絲昵稱)維護陳偉霆形象的舉動,實際上適得其反,親自為其樹立了一個枉顧合作夥伴利益,單方面撕毀合同(雖然商家稱經過友好協商),毫無契約精神的藝人形象。此外,若該產品真的不存在質量問題,只是檔次太低的話,那麼陳偉霆粉絲的行為不單單是毀了一項代言,更可能是毀了一個品牌,一個創業者的心血。  此外,為了維護偶像,他們常用好評刷屏,趕走黑子,為偶像清除障礙。殊不知,自己「眼裡容不得一顆沙子」的態度,才是讓偶像招黑的根本原因。比如5.10,李楊導演在微博轉發了一條說楊冪的文章《楊冪們拿國際影后,丟誰的臉》,於是遭到粉絲攻擊謾罵,業內人士和路人好感消磨殆盡。

李楊轉發文章引粉絲怒罵

  除了工作上的肆意干預,明星的私生活也被粉絲綁架。最近一次張傑毒唯粉攻擊謝娜,導致謝娜刪除所有張傑微博,並且表示再也不會在微博談自己的感情。《花少》播出了井柏然倪妮在家的互動鏡頭,讓不少井粉發微博宣布脫粉。  資深的飯圈「大大」表示,「男性愛豆都應該有這個覺悟」。她解釋稱,女友粉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雖然這個人不屬於你,但是你也知道他也不屬於別人,這樣才會比較公平。」  粉絲與偶像之間互利共生,粉絲綁架偶像的同時,也在被偶像綁架。  據了解,韓國的經紀公司像宗教一樣用精神控制粉絲,他們通過不斷的發展粉

人氣偶像楊洋

絲應援文化,建立死忠粉絲,讓他們覺得喜歡愛豆,支持愛豆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讓他們把追星當習慣,自覺的為偶像奉獻,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投射到偶像身上,達到了精神上的偽高潮。  然後粉絲們彼此之間互相洗腦,深信「節約一餐早飯錢去投票不會餓死」,看到偶像失敗就心如刀割,還有公司故意營造偶像「很可憐」、「被排擠」的形象,博取粉絲的同情。  知乎上,有太多人表示,追星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荒廢學業,有人追星失聯,甚至迷失自我。也許,網上流傳的那句「追星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只不過是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  粉絲偶像彼此綁架,粉絲經濟的背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光鮮。  有實力,有作品,  提高全民號召力才是硬道理  

《琅琊榜》收視口碑飄紅使得主演大熱

著名財經評論人吳曉波曾表示,他們代表了圈層消費的興起。從表象上看,「鹿晗們」的流行與很多年前的小虎隊非常近似,可是,實質則有很大的差異。後者,走的是大眾消費的路徑,一夜成名,舉國男女老幼皆知,前者則較長時間發酵於特定的屬性人群中,即便在某一圈層中已儼然成「神」,可是在圈層之外,卻完全無感。  粉絲群體的脆弱性和局限性使得流量明星必須要提高國民度,鹿晗的經紀人楊思維十分明白這一點,於是想方設法讓鹿晗加入「全民綜藝」《奔跑吧》,以此增加曝光度,提高路人緣。  其實,作品和實力是提高全民號召力的通行證。很多時候一部好作品可以成就一批演員,比如《琅琊榜》、《偽裝者》捧紅了胡歌、王凱、靳東等人,而一個呼風喚雨的明星卻難以成就一部電視劇。  如今,粉絲經濟泡沫逐漸破滅,觀眾審美提高,市場回歸理性,明星們只有修鍊內功,增強實力,靠作品而不是流量說話之時,才能擺脫粉絲控制,在娛樂圈長久立足。就像青年作家李尚龍所說,一個偶像,沒有作品只有粉絲,最終只會是「流星」,有好的作品,人才會走得更遠。吳曉波在文章《鹿晗爆紅背後的社群經濟》里問蘇芒:「你怎麼看鹿晗?」蘇芒說,「他們看上去很熟悉,但實際上很陌生」,這句頗具玩味的話,可以說說出了不是人的心聲。  互聯網的互動性和信息的海量性,本可以剝去一切虛假的幻像,今天的粉絲經濟卻在不斷製造幻像,好看的數據和粉絲的狂熱是營銷包裝的結果,明星塑造完美人設吸引粉絲,粉絲傾其所能為之搖旗吶喊,他們彼此制約,彼此互利共生。 流量小生,你們的危機或許正在加速到來。

(來自金牌輿情官)

(作者:綺蝶編輯:丹尼炸彈)

相關商品推薦

  • 60
  • 相關電影/影人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胡一天現在的娛樂圈地位?
    勢不可擋的王俊凱胡一天,2018或將是流量鮮肉更替年
    你有喜歡的明星嗎?為什麼喜歡ta?

    TAG:市場 | 經濟 | 明星 | 票房 | 危機 | 粉絲經濟 | 虛假 | 流量 | 粉絲 | 流量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