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芻議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作者:惠隨琳 內容提要:李清照的作品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動反映,前期的作品綽約輕情,自然嫵媚,最能表現出年輕女性的活潑天真;後期的作品訴說迭遭喪亂,受盡磨難以後的凄慘心境,傾吐哀愁凄苦的內心感受,帶有深沉的感傷情緒。李清照的詞在詞史上被稱為「易安體」。她的詞創造性地運用了多樣化的抒情手段來描繪感情,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愧為一位抒情聖手,她又是一位語言巨匠,採用新鮮活潑,富有生命力的民間口語,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詞,令人嘆絕;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因而語言富於音樂美;語言含而不露,婉而多曲,蘊藉深厚,往往使人「方解其中意,欲語已忘言」。關鍵詞:詞 藝術風格 易安體 抒情聖手 語言巨匠 中國向稱詩歌的王國,在詩歌的蒼穹上,名家如繁星閃爍。才華橫溢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便在這繁星之群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身於書香門第,生活在北宋後期。南宋初期,這是一個政治腐敗、競爭激烈,漢民族遭受災難的動亂時期,十八歲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兩人共研詩文和鑒賞金石,婚姻生活美滿,但靖康二年戰亂,丈夫病死建康,李清照的生活有巨大變化,亂前,幸福美滿;亂後,飽經憂患。李清照的作品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動反映,前期的作品綽約輕情,自然嫵媚,最能表現出年輕女性的活潑天真;後期的作品訴說迭遭喪亂,受盡磨難以後的凄慘心境,傾吐哀愁凄苦的內心感受,帶有深沉的感傷情緒。作為文學家的李清照,詩、詞、文、賦都有作品傳世,其中最能代表她的文學成就並確定她在中國文學史上重要地位的是詞,特別是後期寫的血淚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放異彩。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婉約派詞家的道路發展,由於她一生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艱苦曲折,加以她對藝術的力求專精和在藝術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也就超過了他們。她後期的詞有時還兼有豪放派之長,使她能夠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的影響較大。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雨村詞話》卷三云:「易安在宋諸嬡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秦觀)黃九(庭堅)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吳文英)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周邦彥)之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虛眉」。《雲韻集》卷十云:「易安格律絕高,不獨為婦人之冠,幾欲與竹屋(高觀園),梅溪(史達祖)分庭抗禮,又易安詞騷情詩意,高者入方回(賀鑄)之寶,亦不減叔遠(晏幾道),耆卿(柳永)。兩宋詞人能詞者不少,無出其右矣。」李清照詞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詞史上稱為「易安體」。  一、李清照詞的情感特色在中國詞史上,李清照是一位抒情聖手,「詞為艷科」,大量作品寫柔情蜜意,離愁別恨,相思苦衷,但她寫來與前人迥然有別,自出機抒。首先,李清照善於攝取富有特徵性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人物的內在感情。她的一首惜春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基本手法就是通過極其精鍊的人物對話表現各自不同的個性;侍女的粗心大意和女主人的細緻入微形成鮮明的對照。「知否?知否?」兩句是這首詞格律上的要求,但是詞人寫來卻十分自然,貼切地表明了女主人婉惜微慍的心情,可謂「渾然天成」。「綠肥紅瘦」語新意雋,膾炙人口。胡云翼《宋詞選》中評道:「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如夢令》這首詞以寥寥數語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在靖康之亂前趙明誠兩次出任,李清照家居時作的一首詞《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前三句寫大地回春的初春景色,輕鬆歡快,為反襯離情作鋪墊。第四句一轉,直抒離情,第五句以傷心淚淋,精神不支的形態形容離別的痛苦。「乍試夾衫金縷縫」一句與開頭呼應,初試春裝似欣喜,可結果卻不卸梳妝,放浪形態的慵懶動作,表現出憂傷之情。結尾兩句寫獨處難眠,痴弄燈花。俗傳燈芯結蕊,喜事臨門,通過此情態描寫含蓄地表現盼望親人歸來的心情。看似清閑,寄情深沉,這首詞將無形的內在感情,通過有形的動作來表現,成為詞中名筆。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中最後兩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通過詞人臉部表情的剎那變化,將內心深入無形和無法抑制的情思傳神地表達出來。李清照還通過創造生動的外部形象來揭示蘊藏的內心世界。《醉花陰》中「人比黃花瘦」這一形象的塑造,《鳳凰台上憶吹簫》中所塑造的凝眸頭望歸舟的思婦形象,凡此種種都成為詞史上的絕筆。李清照還善於以景寫情,達到情景交融,但是不同的人在運用這種手法時就有精巧和拙劣之分。李清照將情與景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巧妙。如《憶秦娥》一詞先寫遠景、大景。「亂山平野」句,既寫雜亂的野景,又點出時間,接著由遠及近,「煙光薄」指日光淡淡的傍晚,夕陽西下時,鴉群歸宿,人未歸來,畫角凄清,似訴幽怨。下片寫近景、小景。首句由景入情,直言「情懷惡」借酒難消愁。寫到這裡灰暗的景色同「情懷惡」關係已點明,接著又寫西風吹落梧桐葉顯示草木凋零,生機窒息,渲染凄苦之情。末三句「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總括全篇,虛實相生,亦景亦情。又如《怨王孫賞荷》中,詞人將自然景物擬人化,賦情予物,物我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還如《點絳唇》一詞:「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芳草,望斷歸來路。」以抒情開題,以「一寸」與「千縷」並舉,極言愁緒濃密,再移情入景,作景語、情語,以雨催花落襯托。下片由表及裡,先描摩主人慵懶形態,再寫她的內心愁苦,「人何處」句,情景交融,點明「愁千縷」的原因,道出無限相思。有時李清照也寫情與景不協調,用反襯的手法來抒情。如《永遇樂﹒.元宵》一詞開頭是「落日溶金色,暮雲合壁」,真是夕陽無限好,而詞人卻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流落他鄉,故而發出了「人在向處」的感嘆,景和情形成強烈的對比。李清照還善於把抽象的無形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如寫愁,她筆下的愁有長度,《鳳凰台上憶吹簫》中的一句「從今更添一段新愁」;有濃度,《滿庭芳》中一句「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有形體,《點絳唇》中一句「柔腸一寸愁千縷」,《蝶戀花》中一句「獨抱濃愁無好夢」;有重量。《武陵春》中一句「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由於將愁思作了如此生動的描寫,於是只可意會的感情變得具體可感了。鋪敘是李清照常用的手法,她的慢詞既有豐富的形象,又能表現豐富的感情。如《鳳凰台上憶吹簫》一詞:「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別苦,多少事,欲說不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這首名作抒發離情別緒,全詞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多情詩婦──詞人自我形象。開頭五句便描繪出一個事事慵懶的閨中少婦形象,以「冷、翻、慵、任」幾個字將周圍的景物都渲染上無情無緒的精神色彩,接著倒敘離別出的情景,「欲說不休」真實地表現了離別時的複雜心情。詞人輕輕點出離懷別苦之後,又側筆寫「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愁」,筆法婉轉曲折,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下片放筆寫別離,「休休」以重言加重語氣。「這回去也」表明分別已非一次,「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苦語痛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從離人雙方入筆,心上人的遠離與詞人的對比恰成對照,從而轉入抒情主人公痴態的描摹,以無情流水的同情,含蓄地表現詞人深沉的相思之情。此外還有《多麗》、《聲聲慢》、《念奴嬌》、《永遇樂》這些代表《漱玉詞》藝術風格的著名長詞,都以鋪敘的手法刻畫了主人公的心理動態和行為動態,都達到了抒情的目的,又敘寫了抒情人物。李清照還善於以鮮明的對比展現人物的心境。作於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秋趙明誠亡故的一首詩《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上闕寫秋夜傷感。首句寫夜深,次句寫人靜,接寫秋夜傷感。首句寫夜深,次句寫人靜,接寫秋寒夜泣,詞境悲愴。然後由「起解羅衣」到下闕寫睹物興嘆。羅衣的花紋不反寫得細緻精巧,而且與秋色,心境融洽無間。最後三句直寫總結詞意,以舊時衣物反襯非舊時情懷,悲愴已極。三個「舊」字的運用不僅不顯重複,而是更好地表現了「同中之異」,有強烈的對比作用。又如大約是建炎二、三年李清照住在建康時的作品《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扁。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詞的開頭通過景物描繪表現詞人矛盾的心情。深鎖庭院,怕見春光,柳芽梅萼又見春光,這是第一層對照;「春歸秣陵」與「人老建康」這是第二層對照;往日的感風弄月與今日的憔悴飄零,是第三層對照。詞人通過各種對比,抒發了思鄉之情和老去無成的感慨。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是一個備受折磨的婦女的心靈傾訴,她後期寫的詞不反抒發了個人身世之悲,而且寄寓了深沉的故國之戀,表現了李清照的愛國主義感情。如《菩薩蠻》一詞:「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抒發了南渡後的思鄉之情,卻從心情好寫起,早春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之情,這對抒發鄉情起反襯作用。三四句妝殘,人寒,心境轉換,「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語氣突轉,充分表達了對淪陷故土的強烈思念之情。在閨情詞盛興的宋代詞壇上,李清照以獨到的功力,把個人的愁思與傷時傷亂的家園之痛融為一體,寫出了婉約詞的憂傷絕唱。如《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作這首詞時李清照生活已略為安定,已能召集親族聚會飲宴,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清愁的酒宴,並未給詞人帶來歡快,相反更勾起對故國的深深思念和因家難歸的惆悵。在夢中她還很熟悉卞京的道路,可以想見其憶念之切。但一個「空」字,畢現失望之情,所以其首三句為全詞定下基調。接著兩處轉折,上闕以春夜迷人的景色來反襯詞人的愁悶情緒,下闕在怡人的酒宴中,發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的悲嘆,從而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李清照的後期詞,多這種愁苦之作,情調入於凄壯悲傷一途,發展了傳統的婉約詞,真切、沉重的糅合在一起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是「易安體」的特殊格調,讀之令人凄愴欲絕。李清照作詞,既有女性的溫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和開朗,能把委婉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倚靡,而是柔中有剛,蘊含著激昂豪邁之氣。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語有驚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止,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通過舟行大海的奇幻夢境抒發自己的志向。上闕記夢,開頭兩句由描繪海上景象入夢,接寫飄忽回到天宮,開始仙凡對話,「歸」字表現了詞人的自負。意為本是天宮人,又以天帝的關切,開出下闕,反襯在人間的孤獨寂寞。下闕連用三個典故,詞人答語以求索精神與詩才自負,又借「日暮,謾有」,表現悲迷惘的情緒。接著「九萬里」句振起,表示要象背負青天,志存天地的大鵬鳥一樣,乘風高飛遠舉,奔向理想中的仙境,表現了詞人宏大的抱負。李清照不僅具有女性的細膩柔麗,還具有一般女性所寡有的貞則氣質,故「易安體」不同於一般婉約詞的地方,是溫婉中有遒逸之氣,旖旎中透出剛健,洒脫、俊爽。即便是一些感時傷懷的低細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詞,其中也流動著一種爽逸之氣,與一般流行的香軟的詞風異趣而別樹一幟。就這一點而言,易安體的風格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婉約」兩字所能概括的。總之,作為一個抒情大家,李清照創造性地運用了多樣化的抒情手段來抒發描繪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二、李清照詞的語言風格  李清照不僅是一個抒情聖手,也是一位語言巨匠。作為一位傑出詞人,她對美化和豐富祖國語言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人說李清照詞的語言:「到口即消」,這是十分恰當的。明代楊慎《詞品》中評論李清照的詞為:「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楊慎的評論扼要地道出了李清照的詞在語言上的特色,她的詞從字面上看並不深奧,絕無晦澀難懂之嫌,大多淺顯如話,從頭到尾不僅沒有一個僻字,甚至沒有一個難字,詞人大膽地把「沒個人」、「也則」、「不許」、「將息」、「得黑」、「次第」、「了得」等被當時正統文人鄙視的新鮮活潑的口語辭彙吸進詞里,以淺俗之言,發清新之意,從而達到了翻陳出新,化俗為雅的目的。在李清照之前,柳永善於運用的俚俗語言反映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面貌,但是提煉不夠,有些方言過於俚俗,甚至使人費解。李清照運用的民間口語,如《永遇樂》中「落日溶金,暮雲合壁,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精鍊簡潔,通俗而不淺陋。又如《聲聲慢》一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在語言上的成就歷來為論者所讚賞。首先表現在疊字的運用上,開頭三句全為疊卻毫無雕琢的痕迹,自然妥貼地表現了詞中的情和景。其次是口語的運用,如「最難將息」、「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淺俗之語入詞,發清新之詞,令人嘆絕。張端義《貴耳集》中評道:「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又疊字,俱無斧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還如表現詞人早年歡樂生活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全篇反33個字,幾乎沒有一個華艷奇麗的詞藻和雅緻艱澀的典故,詞中沒有一個描繪色彩的字,但整個畫面卻色彩艷麗:藕花紅、鷗鷺白,荷葉綠,湖水藍。意趣盎然,美不勝收。以「灘」字做量詞,不僅把鷗鷺群起驚飛之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而且使整個畫面由靜變動,使人、鳥和自然界完全融為一體,很有感染力量。詞中所用的都是通俗的常用語言,明白如話,卻又流轉如珠,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因此,人們稱評李清照是詞的本色當行第一人。詞是配合樂曲歌唱的藝術種類,李清照一向重視詞的音樂因素,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是「易安體」最突出的特點,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因此她的詞富於音樂美。前人評《醉花陰》(薄薄濃雲愁永晝)說:「幽細凄清,聲情雙絕。」《聲聲慢》則是公認的具有音樂美的傑作,這首詞除大量運用疊字外,還有識地選擇了許多齊齒音、疊韻、雙聲。齊齒音短促細,適宜表達凄苦感情,加上許多雙聲疊詞,使全詞在聲韻上十分優美。詞貴含蓄。詞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抒情詩,通常更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字面不涉及本題,正意卻要溢於字裡行間,亦即所謂:「只見眼前景,口頭語」,卻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夠「使人神遠」,在這一點上,《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一詞有明顯體現,全詞寫的是相思愁苦,但整首詩沒有一個「愁」字「苦」字,卻刻意寫人寫景,特別是下片,實寫的是靜靜的夜,淡淡的月,孤單單的人,卻蘊含著女主人公十分濃烈、無法驅散的寂寞和愁苦,真可以稱得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又如《浣溪沙》(髻子傷春懶更梳)一詞寫閨情,詞中的主人慵懶不梳,暗示了相思。「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兩句寫景,地上天上,卻句句聯繫人。人兒站在晚風落梅花庭院之中,仰望雲淡月孤的天空,情景相生,更增添離情別緒。下片從室外轉入室內,三句詞句句寫物,卻句句有人在。瑞腦將息,流蘇垂落,都表現了那個嬌懶的女主人公的心境。」遺犀不解辟寒無」的問話,不僅表明乍還寒的早春季節與夜之深沉,而且從人寒暗示出心寒,點明女主人公對心愛的人的深切思念。這首詞從外部表現內心,刻畫心理含而不露,細緻入微,充分體現了古典詩歌的含蓄美。李清照的詞就是這樣含而不露,婉而多曲,蘊藉深厚。往往使人「方解其中意,欲語已忘言。」總之,李清照以女性詞人特有的細膩纖巧寫閨情詞而有丈夫氣,創立獨具一格的「易安體」。其詞語言通俗,感情豐富,意境新奇,描敘婉曲。就其內容來說,人們幾乎一看便知,但其表現的藝術技藝,卻別具風格,令人驚嘆,因而歷來為人稱道,久傳不衰。 參考文獻:(1)胡云翼《宋詞選》;(2)楊於慎《詞品》;(3)張端義《貴耳集》; (4)司空圖《詩品.含蓄》; (5)沈德潛《說詩啐語》。
推薦閱讀:

10款現代風格客廳設計!2018客廳潮流風向標!
風格自覺的境界
我們眼中璀璨的她花了十三年才摸准了自己的風格
穿衣風格顯性格《心理學與讀心術》

TAG:藝術 | 風格 | 李清照 | 藝術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