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教育與護理集錦

嬰幼兒教育與護理集錦材料

  1歲到歲半的早教遊戲方案  I. 大原則:一切都是遊戲,一切都是玩具。不要讓孩子覺得早教是一種苦惱,學習是一種負擔。早教就是有計劃的遊戲。   II.能力的分類:市面上有多種分類理論,大致分為: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認知能力,言語能力,社會行為(社交)能力。 在學齡前,這些能力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的。   1.大運動能力要求1歲1個月的孩子能獨走。  A. 腳尖走。在獨走的基礎上,學習墊腳尖走,進一步練習平衡能力。由媽媽或爸爸做示範,開始後面有人保護,慢慢脫離保護,讓寶寶  自己腳尖走。  B. 摘蘋果。此遊戲也是練平衡的。媽媽先用紅筆製作幾個大蘋果,剪好。用幾根曲別針把蘋果別在一根長線上,大人控制長線的高度。高度以孩子伸手、墊腳尖能夠到蘋果並摘下為宜。開始時,如果孩子夠不到,或根本不願墊腳,你不要著急讓她夠,可先降低一點高度或用手往下壓壓蘋果,讓孩子一下就摘下,有成功的樂趣。這樣孩子沒有挫折感,然後她更投入的摘,再慢慢提高高度,讓她墊腳自己夠。開始墊腳的時候可以先稍稍扶她一下,讓她有安全感。等到她比較自如地摘蘋果,就給她一個小筐子,讓他每摘一個就蹲下放筐子里。墊腳、蹲下,如此就能練腿部力量。隨著孩子長大,這個遊戲可以變更無數的內容。比如,蘋果和梨兩種,讓他摘下後分類;或者紅綠兩種蘋果,認顏色;或者各種圖形,認圖形。  總之,隨媽媽智慧而定,其實是對媽媽的考試題。這個遊戲的注意事項是開始要保護好,避免重心不穩摔跤,因為孩子是第一次抬頭抬臂墊腳夠物,容易摔一個大狠跤,會對她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最好在塑料地板上,因為過多的保護同樣不好。  C. 采蘑菇。還是媽媽做各色蘑菇若干,給她小籃子,讓她一蹲一站的撿。蘑菇用彩色紙剪出來就行了,如果做的精心,再在蘑菇上畫些圈,或剪小圓點沾上。同樣可以學習分類,色彩等。   D. 扔球。手過頭扔球。過頭投球最好跟爸爸玩,增強父子關係。也可以畫一個大灰狼,貼在牆上,一個小兔子(毛茸的那種就行),放在旁邊,說,大灰狼要吃小兔子,寶寶快幫助小兔子打大灰狼呀,寶寶准猛打。打了大灰狼,讓小兔子熱烈擁抱寶寶的,謝謝寶寶培養寶寶樂於助人的愛心。   2. 精細動作能力   A. 撕紙。 在這個階段仍然必要。可以買一些皺褶紙,各種顏色的,撕成碎條後讓媽媽把她們粘起來.媽媽掛在脖子上,說謝謝寶寶給媽媽做這麼漂亮的項鏈!   B. 撿豆豆。黃豆一把放在桌上,讓寶寶放在小瓶子里。這個節目要看好,因為她可能放嘴裡。這個遊戲同樣可用於分類。比如黃豆和綠豆混在一起。   C. 幸運小星星。對黃豆不放心的媽媽可讓寶寶撕各色皺紋紙,揉成小球,裝進透明小瓶子,送給爸爸、外婆等心愛的人,這是寶寶送給她們的幸運小星星。   D. 塑料地板。選擇有小塊的塑料地板,讓寶寶用小手摳出來,再拼回。但媽媽要看好,否則可能進肚肚。   E. 亂塗亂畫。選擇無毒蠟筆。訓練寶寶不用筆戳點,而是畫出道道。提醒媽媽不要選擇寫字板,因為作品不能保留。要樹立寶寶的成就感,留下寶寶的作品!  3. 認知能力   A. 拼圖。現在有一種帶棒的拼圖,來給孩子練;配合以塑料地板拼圖,有家長陪著玩,他能拿出,但放不進去。要媽媽幫忙,她會在旁學習。用帶棒的拼圖的理由是。她現在能自己完成的只有帶棒的。為讓她有獨立完成某種工作的成就感,需要這種帶棒的拼圖。  B. 搭積木。現階段的小朋友應該可以把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上。如果她搭上還要,就再給她一塊,看她能搭幾塊?積木的選擇是有很大的講究的。一是積塑不能代替木製積木,拼插和堆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技能;二是木塊不易過大,有的媽媽一下子買最大最全的,覺得一次性投入划算,可是,孩子的手小,拿著費力,可能從此不喜歡玩積木啦;況且,越小的積木越難搭,不信媽媽自己試試,小積木搭8塊和大積木搭10塊哪個容易些?第三是買積木一定要注意安全。無毛刺、油漆要無毒,積木要平,否則孩子一搭就塌,還會愛搭嗎?  C. 認顏色。1歲的孩子可以開始認顏色,但是一定要慎重,最初的概念錯誤會非常難糾正。方法是: 一次一個顏色,特別是紅、黃不能同時認,因為音太近似,會造成混淆。可先選擇一個固定物,比如一塊紅積木,告訴她是紅色。然後帶著這塊積木,到處去比較,紅色的東西。比如紅色的氣球,紅色的花,等。有時,紅色之間會有不同,但不要現在就講給她,因為她還分辨不出。除非她問你,這說明她的觀察力大有長進。認顏色可結合塗畫進行,比如,媽媽給寶寶畫朵紅花。認顏色對孩子比較難,因為沒有可參照的東西。有的孩子認紅色用了小1年。關鍵是媽媽千萬不能著急,不能說孩子笨。  D. 學習形狀。 市面上賣的填形狀的玩具,可以用於認形狀。但因為這種玩具中的形狀實際是立體物體,因此也應該用紙板做教具。在彩色硬紙板上剪除圓、正方、長方、三角等各種形狀,讓寶寶把它們一一回填,同時念叨它們的形狀,寶寶在回填中懂得各種形狀的不同。為進一步認形狀、抽象思維做準備。  4. 語言能力  關鍵是家長多多跟寶寶說話,同時輔以兒歌、故事、VCD、背唐詩、學歌曲等。  A. 兒歌我建議用三字兒歌,因為它的節奏感是最強的,又簡短,孩子容易學。  B. 故事書推薦嬰兒世界和嬰兒畫報,字體、圖片的大小和顏色,以及留白非常適合嬰兒(顏色太花和圖畫太滿對嬰兒的閱讀是一種不良刺激);   C. 看照片  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是親子又學語言的好機會;聽兒童  歌曲很重要,會讓她學會中文的韻律和語感;  D. 背古詩是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和中文語感,節奏美的最好機會;  E. 盡量跟孩子說短句子,促進會說獨字句的寶寶早日說出說兩字句,3字句。  5. 社會交往能力  這階段的社交能力主要是親子遊戲、多接觸外界和自理能力。  A. 自理能力是指大小便有示意。可以讓孩子開始學習脫襪子。  B. 當然先把襪子脫到腳後跟,然後教孩子用雙手的食指、拇指捏住脫下,不要讓孩子自發的從襪頭扯;  C. 玩娃娃是培養自理能力的好機會。但因為孩子不會玩過家家,需要大人陪著玩。 順便把一些生活常識,品德、知識、交朋結友的概念傳授給她。  D. 多去大自然,讓寶寶自由的成長。   學習才藝的最佳年齡一、學小提琴的適齡期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樂,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幼兒來說,過於勉強。因此,建議學習小提琴的年紀為5~6歲較適當。二、學鋼琴的適齡期 在音樂世界裡,聲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寶寶是不宜學鋼琴的,因為要學習鋼琴需要寶寶具備一定的能力,這其中包括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碼能認識簡單的五線譜,也包括一定的聽力分化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如區分音樂的高音、音色、單調等,還包括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發育的大小等。因此,一般的兒童學習鋼琴在2-3歲時,效果無法期待,6-10歲開始學,想成為鋼琴家又慢了一點,在3-5歲時最好讓孩子先聽好的音樂,欣賞好的音樂,一般4-5歲開始接受鋼琴等樂器的技術指導,學鋼琴比較適宜。當然,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提早或推遲些。三、學繪畫適齡期由於孩子在1歲或1歲多已會「塗鴉」,2-3歲開始對形狀、顏色產生興趣,4-5歲開始對實際事物、經驗過的事物有了認識並畫出,5-6歲時,不是畫看到的東西,而是畫認識的東西,此時的孩子觀察力、想像力、甚至表現欲都很高。因此,從2歲半到3歲孩子最純潔的時候開始,最為適宜。四、學戲劇的適齡期 所謂戲劇,就是使用自己身體所有的器官、機能來表現,從發聲、發音練習開始到音樂、古典、芭蕾等,要有廣泛的訓練才可。這些訓練可以配合年齡及身心發展情形分別進行,所以從3歲到成年,只要有志於演戲,任何時候都可以說是「適齡期」。五、學書法的適齡期 書法是一種技巧性很高的藝術,字要寫得漂亮且具有藝術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按照學習規律,一步一步的學習,練習、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書法的確要旨,學習書法,年齡不宜太小,學齡兒童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書法,較為適當。因為這個年齡已適應學校生活,對文字的理解也較深,可以開始學。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理解力較弱,但若有興趣,還能持續學習的話,在這個時期開始學了不會太早。按習慣書寫文字的意義而言,這個時期開始學習書法,也是適合的時期。在學習過程中,應先根據孩子所認識的簡單字,執筆寫字,學習要由易到難,初學要先學「描紅」,學習基本知識,宜選擇收筆明顯平衡的柳體、顏體等,孩子學習正楷入門與否,要看其離開字帖後能否寫得像所臨摹的字體,當楷書學到一定程度後,才能開始學習行書、隸書及草書。在指導孩子學習書法時,要注意孩子學習的姿勢,習慣和態度,練習時間不宜太長,多帶孩子參觀書法展覽、有碑刻的名勝古迹等,對孩子取得進步,要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六、學英語的適齡期 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最佳年齡階段。正常兒童四歲時便能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而且也能學會其他民族的語言。如果想將來英語說得像國語一樣好的話,儘早學比較好,隨著年齡增大,過了5歲,母語習慣已形成,發音機制逐漸穩定並限於母語,再學外語就有語音干擾,會困難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條件允許,孩子最好從小學點外語,1-2歲就開始親近英語,3歲以後跟著老師正規學習比較好。七、學圍棋、象棋的適齡期 圍棋和象棋的開始適齡期是3-4歲,只要孩子能區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這兩種棋都有很難的專業術語,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八、學游泳的適齡期 「游泳訓練班」一般是教授基礎的確良方,有各年齡都能學習的課程,0-2歲的「嬰兒游泳班」、「3歲幼兒」、「幼兒」、「學童」、「高級」、「選手培訓」等,因此,母親想要「讓孩子學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學游泳」時,就是游泳的開始適齡期。九、學體操的適齡期 根據幼兒發育,1歲幼兒跟著節奏會手舞足蹈,搖動身體,2歲幼兒已經可以抓住東西,3歲幼兒可以跑到目的地,4歲幼兒會單腳跳、翻跟斗,兩腳交互輕跳。體操不論幾歲開始,都是越早開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來說,體操才藝從3歲開始較為適當。十、學溜冰的適齡期專家和教練一致認為:越早學越好,一些活躍的選手大約是在4歲到小學入學前後開始學溜冰的,4-6歲是溜冰的開始適齡期。早一點開始學,就像講母語一樣,可以在自由、無意識之中,掌握溜冰的竅門。十一、學棒球的適齡期 孩子到了4-5歲就可以把球往牆壁或屏障丟的,再把彈回來的球接住。把牆壁當作對手來投球、接球,是當捕手的基礎練習,可以培養正確的控球投球能力。會投球、接球之後,方能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打棒球。一般來說6-7歲以後就可以加入棒球隊,8-9歲才會握硬球出不會太遲。 如果幼兒2-3歲已會踢海灘球那樣輕那樣大的球,則在4-5歲的時候可以往一定的方向正確踢球,可以讓孩子學會踢遠一點,或是踢到固定距離的基本踢法。因此,從2-3歲就開始接觸球、踢球,等到上小學參加踢球隊,就可以充分享受踢球的樂趣。十二、學乒乓球的適齡期 如果3歲的幼兒能學會玩丟球、接球的動作,能做到「接丟高球」動作能力的孩子,一般來說3歲就能打乒乓球了。可以正面把球打回去的話,就可以用拍子打球。孩子如果有興趣,就沒有什麼開始適齡期,也就是說隨時都可以開始學乒乓球。十三、學滑雪的適齡期 孩子從3歲開始可以自由使用身體,如跑步時突然很快地停住,或來個急轉彎,或馬上衝出去跑。站在指導者的立場,從理解力這點來看,學滑雪的適齡期在4歲左右比較適合。若穿上滑雪器具也能走路的話,2歲半的幼兒也可以滑雪。十四、學柔道的適齡期 孩子在2歲左右都喜歡被父母逗弄身體,玩成一團,3-4歲的孩子則喜歡抓大人的腳,也喜歡從前後面攻擊父親球,5歲時可以前後左右自由迴轉。練習柔道基礎的運動能力,到小學一、二年級左右就可以學會了,但正規的柔道學習到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比較適當。十五、學劍道的適齡期 2-3歲的孩子賽跑不懂競賽,但4-5歲有了個性,懂得自我主張以後,會不服輸,自負心強,競爭力也強。6-7歲時由於創造的意欲精神開始萌芽發展,懊惱之氣會表現於全身。戴防護面具,穿上防護衣,是劍道開始練習的基本,從體力和精神的發展來看,小學三年級左右是學習劍道的最好時期。十六、學韻律的適齡期 為了調和孩子的身心發展,把韻律放入教育法的韻律創始者艾米爾?傑克?達古洛茲認為,在幼兒期、兒童期才需要的韻律教育,才會有效果。因為在幼兒期,頭腦和身體平行地成長,這是頭腦經常性地把印角和情感傳達給身體的時期,音樂及韻律導入身體,通過身體訓練的課程,一般在3歲左右開始比較好。十七、學西洋舞(芭蕾、現代舞)的適齡期 幼兒在2歲半到3歲左右就能踩出步伐。讓幼兒習慣團體活動,培養正確的音感是其目的,所以一周練習一次左右就夠了,讓孩子從事很難的動作對身體發展並不好。技巧的指導從肌肉尚柔軟的6-7歲開始比較理想、芭蕾舞要兩腳打開180度的動作,這個動作不趁早開始不行。十八、學古典舞蹈的適齡期 學古典舞蹈的適齡期是4-5歲,從這個年齡開始學才藝,是因為這個時候身體很柔軟,符合日本舞蹈的體型,此時智能已發展、運動神經及感受性也開始運作,會自動自發努力,在仍是白紙的狀態下,對所教的事物也會毫無抵抗地加以吸收。十九、學珠算的適齡期 在孩子2-3歲時,開始對數字有興趣,提出關於數的疑問,在4-5歲時,手指的靈巧度增加,可以撥弄算盤,但這時由於基本的加、減、乘、除沒有概念,所以這時學珠算,效果不會很理想。在小學三年級學珠算比較合適,因為這時學校已學習乘法、除法,並加以理解。   解決衝突的聰明方法現象一:哭 原因: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哭過,尤其是在他們還小、還不太會說話時,他們常常哭。 因為在他們想要的東西不能滿足時,哭是僅有的幾種表達受挫和生氣的方法之一。不論他們哭得多麼煩人,父母應該理解,一方面孩子是希望得到你的應答(這是哭的很重要的原因,甚至小學生有時也為得到父母的應答而哭),另一方面他還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沒有滿足。哭像吸吮大拇指一樣,也是一種自我撫慰的活動。孩子弄出一些聲音會感到舒服一些,因為聲音能使他們釋放自己的情緒。 怎麼辦:當孩子開始哭時,讓他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他想說的話,第一次小聲說,第二次慢慢說,然後快點說,用這個遊戲分散他的注意力。過一會兒,他可能就對引起他哭的那件事不那麼在意了。 對於學前兒童,你可以設定一些規矩。只要你的孩子開始哭,立刻打斷他,冷靜地說:「你又哭了。我不喜歡聽到你哭,請你好好說,是怎麼回事。」如果他還是繼續哭,你可重複你的要求。如果他改變了腔調,可以稱讚他說:「我喜歡你好好告訴我你想要什麼,不要邊哭邊說。」這時你的語氣中不要帶情緒,不論你多想向他喊:「不許哭!煩死了!」你都不能這樣做。記住,控制你自己的情緒能幫助你向孩子傳達你想讓他怎樣做,然後讓他知道你理解他為什麼不高興,並與他協商一個解決的辦法。例如,如果因為你對他說,他只有吃完了飯才能吃餅乾,他就哭起來,你可以把餅乾放在他能看見的地方,並答應他吃完飯就能吃餅乾。 預防措施:當孩子清晰地、響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時,認真聽,表揚他,而不是漫不經心的敷衍。這樣他就慢慢知道,用語言而不是哭來表達他的要求更有效。 現象二:頂嘴 原因:從2歲開始,你的孩子開始檢驗權威,他的方法之一就是和大人頂嘴。聲明「不!」「我不幹!」是兒童宣布他們想發號施令,想要更多的獨立。 怎麼辦:這是很需要技巧的時刻,因為你不想壓制孩子邁向自治的第一步,你也不想支持粗野無理。你可以用嚴肅的聲調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跟我說話,你可以不同意我說的,但你必須有禮貌的說法,例如「我不同意……」「我不可以……」讓他知道,下次如果他還這樣粗野地同你說話,他將失去一些待遇。他執行緩慢行走時要前後一致,不能今天制止他粗野地說話,明天又置若罔聞。 預防措施:當你的孩子有禮貌地對你的看法提出異義時,要注意看他,對他的意見給予應答,你這樣做就是在告訴他,你重視他的意見,他的意見與你不同是可以用正常的語調方式表達的。 注意:要認識到你自己的交流風格。如果你表達與別人不同的意見時,習慣於用冷嘲熱諷、貶低挖苦的語言,你的孩子也會這樣。現象三:鬧 原因:孩子大鬧往往使父母束手無策,也使自己倍受挫折。這不僅是因為孩子往往在公共場合鬧,而且因為這時候父母對孩子和情境都失去了控制。隨著孩子長大,到了學齡期,他們就能學會更好的方法處理自己的挫折。 怎麼辦:減少孩子鬧的竅門是將它在萌芽狀態。如果你的反應是恐嚇和氣憤,這將教給孩子:鬧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他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你可以說:「如果你不鬧,我們就可以談談,看我們能做什麼。」並走到另一個房間。如果你的孩子太小,你可以和他呆在一起,如果他要你抱,可以抱著他,但不要把他想要的東西給他,直到他冷靜下來。你可以看看或干點我別的什麼,讓他知道,只有他冷靜下來,你才注意他。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大人對孩子鬧不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會冷靜下來了。 當你在公共場所時,別管別人如何看你,都要把孩子帶到角落。可以對他說:「我坐在這兒等著,直到你不鬧了。」如果3-4分鐘後他還鬧,你就得停止購物或逛公園,直接帶孩子回家。 預防措施:大鬧有時預先沒有徵兆,孩子會因會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突然大鬧起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做不好一件事,或僅僅是累了。儘管如此,你還是能避免一些易引發孩子鬧的場合。如果你的孩子只有5歲,而他在玩10歲的姐姐的拼圖,就可能會因為拼不好而發火。你可以幫他拼,或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適合他年齡的玩具上。 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例如,幼兒不能較長時間自己玩,就應避免帶孩子在商店人多的時候購物,排隊時孩子很快就會不耐煩。如果你必須帶著他排除,要準備好他喜歡的玩具或吃的東西給他解悶。 現象四:磨蹭 原因:你提醒孩子該刷牙、上床、聽故事、睡覺。20分鐘以後,你發現孩子還在洗臉池裡泡他的玩具汽車…… 多麼熟悉的一幕,它每天都在我們家裡發生著。孩子對時間的感覺和成人是很不同的,當他們全神貫注地幹什麼時,他們相信錶停止了,直到他們做完那件事,表才會繼續走。當孩子學會看錶後,他們也不會停止磨蹭。大孩子仍需父母提醒:快點兒,你晚了。 怎麼辦:一個策略是,你給孩子洗完澡,不是直接提醒他現在是睡覺時間,而是跟他談論白天發生的事情,他會全神貫注地談話,注意不到已經出了澡盆,穿上了睡衣。 另一個策略是,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因為對學前兒童來說,時間概念經常和活動聯繫在一起,例如吃飯時間、點心時間、洗澡時間等等。可以說:「鑽進被禍,我們就可以讀故事書了。」你也可以和孩子做遊戲,例如,說:「我數到5,看你能不能揀起所有的玩具。」或說:「我真的要遲到了,您得幫我的忙。」讓孩子幫忙把公文包放到門口,或拿好傘,或把午飯從冰箱里拿出來。 如果這些策略都不奏效,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就採取更強硬一點的措施:拉著他的手,給他穿上外衣,送他去幼兒園,早飯帶到路上吃。最終,孩子會形成這樣一個概念:不論他怎麼堅持,有些事情,像準時上學,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預防措施:拿開分心物。如果電視關上了,貓趕到別的房間了,玩具都收拾起來了,孩子就會更加集中注意力於他眼前的事情。明確告訴他你希望他做什麼,確保他有完成任務所需的用具。如果你想讓他刷牙,準備好牙刷、牙膏和漱口杯。 預防早晨磨贈的另一個辦法是晚上準備好孩子的衣服和書包。這樣不僅你可以避免15分鐘(孩子挑他想穿的衣服),你還可以減少早上的繁忙,也有助於建立生活秩序:晚上洗澡,刷牙,講故事,睡覺;早上梳頭,穿衣服,鋪床,吃早飯。   幼兒怎樣交朋友,理解溫和的孩子,怎樣對待孩子這間的衝突幼兒怎樣交朋友: 朋友,在許多成年人心中,這個字眼會喚起不少有關童年的美好回憶:上課時課桌下偷偷遞條子、課間操跳皮筋兒拍煙盒、放暑假去小河裡游泳摸魚等等。家長們總是急於讓孩子結交朋友、體驗友情的歡樂。然而當自己的孩子「不合群」、不願分享玩具,或者和小朋友在公園裡的游耍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時,家長們往往感到焦慮。 別著急,你的寶寶未來的生活中不會缺少朋友。但是你心目中所嚮往的那種友情並不是在幼兒期形成的。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沒有開發出成年人的社交能力。他們還處在自我中心的階段,沒有足夠的同情心去替他人著想或與他人和平共處。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唯一重要的人是「我」。在給予和獲取的平衡關係中,他們能夠理解的是「獲取」。唯一重要的需求是他們自己的。而且,他們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理解尚未完全形成,缺乏任何社交風度,並且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對小朋友扔玩具、把別人的積木踢倒、煩躁時掐伸手可及的胳膊,等等)。 然而,在今後兩年中,這些小獨行俠們將學會分享與合作、學會替他人著想、學會用語言而不是攻擊性行為解決衝突,總之,學會交朋友。你可以這樣幫助他: l 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只有在對自己感到滿意之後才會關注他人。 l 與孩子建立社交關係:孩子最早的社交對象就是自己的家長,所以家長要注意以身作則,培養恰當的社交行為。不要時時處處讓孩子優先,鼓勵他分享,並且注意禮貌用語(「情」、「謝謝」、「對不起」等等)。 l 從一對一開始:多數幼兒適合於一次只交一個朋友,所以家長應該挑選自己的孩子最合得來的小朋友,安排他們短時間的聚會,並且提供足夠的玩具和活動。千萬不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l 不要期望孩子馬上成為夥伴:除非你的孩子已經習慣眾多小朋友的場合,大多數幼兒之間的交往還是「平行」的,就是他們各玩各自的,互相不搭理。但這就是社交生活的開始。儘管他們表面上自成一體,其實還是在默默地關注對方。他們會偷偷地看對方一眼、模仿對方的行為、甚至搶對方的玩具。 l 鼓勵他們進行需要合作的活動和遊戲:比如搭積木、踢球、捉迷藏,等等。 l 接受孩子獨特的社交方式:如果你自己熱情好客,孩子卻比較靦腆,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孩子施加壓力。也不要因為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或者行為而在他人面前感到羞恥。有些孩子天生活潑外向喜歡熱鬧,有些孩子卻更願意先在一邊看看,等到熟悉環境後再參與。更有些孩子,我們稱其為「觀察家」,根本不會主動參與任何活動,這也是正常的。 l 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鍛煉機會:越早讓孩子接觸其他孩子,孩子的社交生活會越順利。 理解溫和的孩子: 溫順者也許會興旺發達,但在一屋子的兒童中間,他們永遠手中缺少玩具。 雖然搶玩具是典型的幼兒行為,但是對於某些幼兒來說,這種行為並非天生而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儘管進攻性行為非常普遍,但是對於正常幼兒發展來說並非必不可少,也不影響孩子開發強大的自我意識。愛搶玩具的兒童不一定成長為愛搶東西的成年人,同樣,性格溫和的兒童也並不意味著長大後變成人盡可踩的門墊。 重要的是,讓幼兒知道自己擁有權益,不過無需在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張牙舞爪。如果你的孩子不對別人搶玩具的行為感到煩惱、如果他在別人搶走他正在玩的玩具後心滿意足地挑選另外一個玩具、如果他自得其樂並且喜歡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就沒有必要改變他的行為。過一段時間,有了更多的社交經驗,通過你對他的鼓勵和引導,也許他會變得更加堅定。當然也許不會。很多成功人士語音輕柔態度和藹,如果你的孩子命中注定是這樣的人,就接受他的溫和處世方式,儘管你自己的性子可能比他急。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對於別人搶他的玩具表現出焦慮,但是又無力抵禦前來抓搶的小手,你就需要介入了。如果別的小朋友搶他手中的玩具,鼓勵他說:「我正在玩這個玩具呢。」一開始你可能需要向他示範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並替他說話:「丁丁正在玩這個玩具呢。」如果對方仍然搶走,不要搶回來(兩個錯誤不會產生正確,重要的是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侵犯別人的權益),而是和藹並堅定地、甚至重複地,向對方要回來:「丁丁沒有玩完那個玩具,請你還給他。」如果對方還回來,一定要熱情地道謝。你的孩子玩完之後,鼓勵他把玩具主動送給剛才搶他的小朋友。如果對方不還回來,不要和他拼體力,而是帶你的孩子找到另外一個玩具,並且在一邊保護這個玩具不遭到搶劫。 這個方法適用於很多其他社交場合出現的問題。但是需要牢記,在你看護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在你替他說話之前給他機會替自己說話,你的目的是教會他如何獨立處理這樣的問題。也許你的孩子習慣在家裡,處在尊重他的權益和物品的人之中,不知如何應對幼兒森林中的險情。在他學習的同時,放手讓他做自己,並且心存感激:至少別的家長沒有向你抱怨,你的孩子總是在欺負她們的孩子。 怎樣對待孩子之間的衝突: 首先,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鬧鬧推推搡搡不會引起傷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會剝奪孩子獲取寶貴社交經驗的機會。在這種無害的推搡中,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人際關係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和平相處、出現問題時都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你可以示範給他們如何協商和謙讓。比如,如果兩個人爭奪一輛小卡車,你可以再拿一輛來,讓兩個人都高興。如果兩個人爭奪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議「輪流玩」。要是孩子們拒絕退讓,你可以施加規則:「要是你們不輪流玩,我就把這個玩具拿走。」然後再建議另外一種在成年人監視下的有趣活動。 其次,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應該立刻介入並制止。不要馬上呵斥進攻者,而是先救出並且安慰受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後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擊他人的後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發出這樣的警告後,一定要說話算數。 最後,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長會在衝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家長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雖然可能出於好心,這些舉動卻不恰當。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時,家長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這場衝突。   兩歲孩子擁有天才的記憶力兩歲孩子是正處於天才期的孩子。看過題為《日本第一小天才》的電視節目,家長們大多會非常吃驚。殊不知,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像這樣出場,去表演他們非凡的記憶力。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將令你的孩子喪失掉傑出的能力。父母不能不將此銘記在心。 孩子在兩歲至三歲這段時間裡成長得非常迅速,而且這時所獲得的東西將反映在以後的學習態度上,因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希望大家注意的是,兩歲孩子正處於為今後具備各種能力打基礎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打下良好基礎,將會培育出非常優秀的孩子。反之,如果讓孩子虛度時光,那麼他天生擁有的出色才能則會悄悄消失掉。 我要不厭其煩地再說一遍:兩歲孩子是記憶的天才。那些兩歲時受到過記憶訓練的孩子,將終身擁有出色的記憶力;而在這一時期里沒有得到過記憶訓練的孩子,有的甚至到了小學六年級,還居然連小數和分數的計算規則都一點不懂。因此,對於兩歲孩子,應儘可能地給予嚴格的記憶訓練。 像記憶世界各國的國旗、汽車的種類以及從頭至尾地記憶火車經過的站名等類事情,看似沒有多大意義,但其實作用很大。 有位母親,讓她的兩歲孩子背會了《百人一首》這本詩歌集,這個孩子後來成長得極其出色。還有個母親,甚至把中國的《論語》教給她的兩歲孩子。 我們不能把這看成是填鴨式教育。我們必須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在記憶力最強的時期里進行這樣的工作,不僅可以培養出超人的記憶力,而且,由此獲得的知識會終身留存於其潛意識之中,成為出色的潛在力和思考力的源泉。 可以試著在孩子的面前擺放十隻盒子,在其中的三隻盒子里放入東西,然後讓孩子來猜一猜。一開始就能把三隻盒子都猜中的兩歲孩子似乎還沒有,那就從一隻開始吧。在桌上放十樣東西,讓孩子看一分鐘,然後把其中一樣東西藏起來,讓他說說少了哪一樣。 可以多設計一些這樣的遊戲來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同時,還可以把記憶與觀察聯繫起來,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例如,可以向孩子提這樣的問題:「剛才看到的那個商店門口都放了些什麼呀?」要讓孩子盡量地回憶出僅瞥了一眼的店鋪門口擺放著的東西。母子倆可以競賽一下。 對於兩歲孩子,要盡量給予各種機會讓他多多觀察。帶他到公園去,觀察一下螞蟻和各種樹葉等;也可以帶他到寵物店去,觀察一下各種動物;並且圍繞這些話題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還有動物園、水族館、兒童樂園、農場、消防隊等,都儘可能帶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並讓孩子描述一下他所見到的東西。帶孩子坐一坐公共汽車或火車,去海濱、蘋果園參觀……盡量地給孩子各種各樣的體驗。 「兩歲的孩子還留不下什麼記憶,再等一等,到記憶能夠保留下來的六歲以後,再給他多多見識也不遲。」像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樣做只會削弱孩子的能力。因為在孩子的能力已經基本定了型的六歲之後,那些體驗已經造就不出多大的基礎能力了。與此相反,在能夠被深層意識攝入的時期里所給予的經歷,會培育出遠遠超出一般水平的傑出才能。希望父母們能夠了解這一點。 與此相同,兩歲孩子對外語的適應能力也是超群的。這是因為他們對於聲音的記憶非常出色,成人在聽外語時,由於無法聽出聲音中各個音節的細微差異,所以要想嫻熟地掌握一門外語相當困難。成人往往存在著一種對聲音的障礙,有的聲音無論如何也聽不懂、學不會。 然而,兩歲孩子卻是語言的天才。只有三歲以下的孩子,才具有理解細微的發音差別以及複雜的語言體系的能力,並且以其不同尋常的潛在力,從生理結構上徹底掌握複雜的語言。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給他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以及世界各國的語言,讓他感覺到不同語言的微妙差別。因為在這一時期里沒有聽過的聲音,他們以後將無法正確地掌握其發聲方法。我們應在孩子正在玩耍的時候,自然地把這種聲音放給他聽。 像這樣的訓練,或者說是學習,只需用很少的一點時間就行了,但是必須每天堅持下去。如果只是在想到的時候偶爾做一下,那是不會取得多少效果的。我們必須明確地知道,只有在無數次的重複之中,才能夠培育出卓越的才能。 不過,我們應該一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一邊進行這種訓練。當發現孩子表現出反感時,就要停下來,換一種令孩子喜歡的訓練。所有的訓練和學習都應以遊戲的形式在孩子樂於接受的氣氛中進行,這樣才能有效果。這是一個訣竅。   寶寶記憶訓練八部曲 一部曲:利用遊戲 「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歌德的話正好說中了幼兒的記憶特點。明智的家長絕不能「命令」孩子記住這、記住那,而是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記。您只要想想「你拍一,我拍一,早早睡覺早早起……」這樣的拍手歌,就不難想像,利用遊戲可以讓孩子無意間記住多少東西了。可以訓練幼兒記憶力的遊戲很多,如說歌謠、講故事、猜謎語、唱兒歌等等。 二部曲:明確任務 不用說孩子,就是您自己可能也不記得走過無數遍的樓梯是多少台階。但是,您如果跟孩子說:「數數樓梯有多少台階,星期天好去告訴姥姥。」孩子準會記牢。又如,您給孩子講故事,先跟他說:「媽媽講個故事,回頭你再講給爸爸聽。」這也能促使孩子記好您講的故事。為什麼?就是因為明確了任務。記憶的任務、目的明確,可以提高大腦皮層有關區域的興奮性,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因而記得牢。 三部曲:充分理解 什麼算理解?就是新知識與腦子裡原有的知識經驗「掛上鉤」。一旦掛上鉤也就容易記住。因此,您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使他學的新知識與腦子裡的舊知識建立聯繫。比如,孩子記「乘法口訣表」,你可以啟發孩子理解「乘數不變,被乘數增加『1』,積就增加一個乘數」的道理。這樣,他就藉助已有的加法知識很快記住了乘法口訣。 四部曲:附加意義 要記的內容有意義,您可以讓孩子在理解後再去記。如果是一些沒有意義聯繫的材料呢?您可以引導孩子給要記的材料附加上「意義」。具體方法有: 假想法。如,要讓孩子記住富士山海拔12365英尺,就可以把富士山假想為「兩歲」的山,即前兩位數想成12個月(為一歲),後三位數想成365天(為一歲),這樣一假想很容易記住。 諧音法。比如,馬克思於1818年5月5日誕生。要記住這個日期,可以諧音為:馬克思——要發一一要發(1818)打得資本家嗚(5)嗚(5)直哭。 形象法。看圖識字要算最典型的形象法了。再如,讓孩子記阿拉伯數字的字形,可以形象地想成: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隨風飄,5像魚鉤來釣魚,6像豆芽咧嘴笑,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吃飯,0像雞蛋做蛋糕。 歌訣法。比如,「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整不差」的歌訣,可以幫助孩子很快記住哪個月份是31天。 推導法。比如,孩子是4月份的生日,媽媽是5月份的生日,爸爸是6月份的生日。孩子只要記住一個人生日的所在月份,加以推導就全記住了。 五部曲:巧用時機 不同時間學的東西,記的效果不一樣。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前學的東西記得好。因為學後就入睡,不再有別的東西來干擾,使大腦有一個很好的自行鞏固記憶的過程。因此,您的故事、謎語、歌謠等,不妨在孩子臨睡前講給他聽。 六部曲:多用感官 有個實驗,以10張畫片為材料,單憑聽覺記的效果為60%,單憑視覺記的效果為70%,而視、聽覺和語言活動協同進行,記憶效果為86.3%。這是因為多種感官參與識記活動,可以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的神經聯繫。 七部曲:反覆強化 明朝有位很有學識、記憶力很強的人名叫張溥,他鍛煉自己記憶的方法是: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抄一遍,如此反覆7次,然後燒掉,從而使他博聞強記。張溥所用的就是反覆強化法。至於幼兒因其記憶保持的時間短,就更需要經常強化,以鞏固記憶了。 八部曲:系統歸類 記憶應該是能記善憶。有的孩子知道得不少,就是到時侯想不起來,他不是沒有記住,而是不善於回憶。所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不光是讓孩子善記,還要讓他善憶。讓他把記在腦子的東西系統地歸類,整理得井然有序。比如,孩子學了一定數量的字,你可以幫助他按字形或讀音歸類,以後再學,繼續歸入相應的類別。這樣,系統地存在腦子裡就容易回憶起來。總之,「存」在腦子裡的東西系統性越強,到時侯就越容易「取」出來。   和寶寶一起畫1、 塗畫訓練從一歲開始 寶寶大約一歲左右,其手眼協調能力、小肌肉控制能力、認知能力及語言能力已經發展到可以運用這些能力對寶寶進行塗畫訓練。反過來,塗畫訓練也可以誘發上述各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從寶寶一歲左右開始,為他引入塗畫遊戲,引入紙和筆的概念,讓他一生中的書面表達方式從塗畫開始,對於啟發他的心智有很大的幫助。 2、 塗畫訓練的原則 首先,塗畫就是我們所說的塗鴨,開始時就是我們大人看到的一塌糊塗、亂七八糟,看不明白、雜亂無章,而且,會遵循發育規律循序漸進的發展,各個小朋友的發育狀況也不同。有些媽媽會非常著急地教寶寶畫太陽、畫小草、畫白雲、畫樹林……或是對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然後很挫折地認為寶寶很笨。其實,從小寶寶開始握筆,在一張白紙上亂戳,對於他就是非常大的進步。真的,從口頭的咿咿呀呀到書面表達(雖然是一些點點),對於他來講是多麼不容易呀!這是一個質的飛躍!!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媽媽對於寶寶的手下的塗畫,應始終報一種讚歎、驚喜、鼓勵的態度,這種積極的態度會影響寶寶進一步用積極的心態去探索這個色彩斑斕的紙筆世界。如果這時媽媽爸爸有一絲絲著急、失望,哪怕是一個眼神或一聲嘆息,對於你身邊的小小精靈都是一種打擊,敏感的寶寶也許因此會拒絕塗畫遊戲,甚至拒絕紙和筆,甚至是對學習行為產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所以,父母始終如一的積極、熱情的心態對塗畫中的寶寶非常重要。 其次,塗畫必須要媽媽爸爸的參與。給寶寶一張白紙,幾隻彩筆大人就可以休息半天的想法是在寶寶3歲半以後才可能的。因為對於小寶寶而言,不可能通過觀察和思考去創作出一幅象模象樣的美術作品,小小寶寶需要媽媽爸爸的指導、言說去認識這個世界;同時,只有媽媽爸爸也親自加入親子塗畫,並在塗畫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才能進一步加強親子關係,讓寶寶由衷地欽佩無所不能的爸爸媽媽;再有,出於安全和衛生考慮,小小寶寶開始塗畫時,身邊也應有大人照應,以防不測發生。3、 塗畫訓練的步驟和設計遊戲 A、 塗畫的第一步:戳點。1歲左右的寶寶拿到筆後,先是好奇的看看,有可能還會放在嘴巴里啃啃,(媽媽一定看住,遇到牙口好的寶寶可能把蠟筆頭一口咬下來,大嚼特嚼一番)。這時媽媽一定要拿著筆在紙上做示範,口中念念有詞道:「寶寶,看,這就是筆,能畫出很多可愛的東西……」可以配合三字兒歌中的「小寶寶,學畫畫,大蜡筆,手中拿,畫小鴨,叫嘎嘎,畫小馬,騎回家」等等真畫個小馬、小鴨之類的。或者小花、太陽什麼的,啟發寶寶紙筆的用途。寶寶一準兒發現這個新玩具不錯!於是也會模仿著拿著筆,在紙上表達一下。但因為他的小肌肉控制能力尚弱,開始時寶寶自己只能戳出些點點。對於他人生第一次寫出的東西,媽媽爸爸一定要大力加以讚賞和表揚。這個時候,可以給他不同顏色的筆,讓他點出五彩斑斕的點點,這幅美麗的作品對於小小寶寶來講,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媽媽可以幫她簽上名字和日期、年紀,好好收藏起來!這個階段的寶寶塗畫,關鍵不是畫出什麼,而是認識筆這種玩具。有關的遊戲是媽媽先製作藝術背景:畫出遠山,小房,小兔子等等,讓寶寶用顏色筆添上五彩的雪花;或是美麗的花朵沐浴在寶寶的七彩雨點下----想想看,寶寶可以和媽媽一起創作美術作品,心情是多麼激動呀!!在這個階段需要特別提示媽媽的,是要讓寶寶從一開始就學會正確地握筆方式。不要以為他小就隨便讓他抓握,因為一種習慣一旦形成要改正需要12分的力氣。所以,清楚地、緩慢地、規範地示範拿筆的正確姿勢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B、 塗畫的第二步:畫線。隨著寶寶手部小肌肉力量的加強和神經系統的完善,寶寶手中的點開始加長成一條線。開始時,這條線是七扭八歪的,而且只有在寶寶力氣用盡時才會停下來。當寶寶能夠畫出一條七扭八歪的線時,媽媽爸爸首先要認識到這是寶寶創造力和想像力開發的大好時機到來了。比如,當他畫出一條歪歪扭扭的線時,首先需要媽媽爸爸根據形狀把它想成山或雲或鳥或草,或其他什麼東西,說給寶寶聽:「你畫的真好!媽媽覺得你畫的是一座高山!」因為此時的寶寶的生活圈子相對還比較小,受認知能力的限制,他的想像力還不夠獨立去想像、創造和發揮,所以,媽媽有效的提示,對於啟發寶寶的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給他紙筆,讓他任意塗畫線條,並可以隨他不停地變換顏色,以畫出繽紛的色彩。這時候的媽媽爸爸,可以經常和他在一張紙上塗畫,媽媽爸爸進行形象性的圖畫,比如寶寶畫了一條褐色的曲線,媽媽就可以把它想像是山,在山腳下畫一個小房子。如果寶寶用綠色塗畫了一片線條,那就是一片青草地,媽媽可以用紅色和寶寶一起配上星星點點的小花(戳點),媽媽還可以加上一個小兔子,等等。爸爸可以給寶寶畫些汽車、飛機等大傢伙,邊畫邊說,對寶寶的認知、創造、邏輯、想像、語言等能力都大有好處。有了這種歪歪斜斜的曲線,就可以開始教寶寶學會控制手中的筆,學會運筆。這是對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控制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具體的方法除把著手練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遊戲:1、給氣球畫線:媽媽先畫好或剪好五顏六色的氣球貼或畫在紙上,然後讓寶寶練習給氣球畫上線。開始時寶寶不會斷線,需要媽媽把手讓他體會用力,然後讓他慢慢嘗試劃線。2、串糖葫蘆:媽媽先畫些或剪貼些圓圓紅紅的糖葫蘆,每兩個果果間留些距離,讓寶寶運筆串上,然後問問送給誰吃呀?3、給小雞畫蟲蟲。媽媽先畫好一隻小雞,低頭捉東西的樣子,然後媽媽邊講邊畫一隻蟲蟲給小雞,同時握住寶寶的手讓他體會用力,然後讓寶寶試著給小雞準備蟲蟲吧!4、畫大雨:媽媽在天上畫烏雲閃電,地上畫小草,讓寶寶添上大雨線。等等等等。總之,發揮媽媽的聰明才智,給寶寶設計出無數練習運筆的遊戲。 C、 塗畫的第三步:畫圈。寶寶手部肌肉力量的增強,使寶寶有能力畫出圓圈。開始時,寶寶也是一圈圈停不下來。這時的媽媽,可採用給小貓畫線團的遊戲啟發他多畫圈。(遊戲細節見虎娃的兒歌與遊戲)。同時,可以根據他畫出的各種圈圈,為他添上幾筆變成小花,白雲,太陽……,讓他體會出塗畫的魅力。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其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已可以對自己的筆下的亂七八糟有初步的想像,所以進一步啟發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變得非常必要,為今後真正的創作打基礎。在連續畫圈的基礎上,媽媽可以把手教寶寶畫一個圓,特別提醒媽媽注意的是你畫的第一個圓,應該是圓的而不是彎曲的不規則圖形,同時,要頭尾相接,因為給寶寶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學會有控制地畫圓與劃線相比要難很多,所以媽媽爸爸不要著急。給小兔子畫蘋果、畫太陽,畫圓圓的花朵,畫氣球,畫果果,甚至是練習寫0都是不錯的遊戲。 D、 塗畫的第四步:搭配畫。等到寶寶會用筆控制畫線和圓,他就開始從塗畫慢慢向圖畫升級了。有關內容見後。E、 塗畫的另類:亂畫。上面的幾步只是比較典型的幾種塗畫練習。實際上,寶寶塗畫中除了媽媽細緻地設置遊戲在遊戲中提高他的各種能力外,給寶寶一定的自由,讓他亂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塗畫畢竟是一種表達,就象我們成人有話不說憋的難受,有些東西不流於筆端就難以成眠一樣,寶寶的情緒,感受有時需要表達出來。而語言對於先階段的寶寶,還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他的感受和情緒,這時,塗畫為他提供了一種發泄和表達的途徑。有時我們必須承認,寶寶對色彩的選擇,對於隨意塗畫出的畫面,有著驚人的天賦和發自純凈心靈的深刻體會,是我們成人所難以想像的。有時連他站立握筆的姿勢,面部暢快淋漓的表情,都頗具大師的風範呢!給他紙和筆,讓他徹底塗畫出他小小的心思和情緒,對於他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媽媽所要做的,就是在一邊默默的欣賞,一個心靈的畫家,表達人之初最深刻的生命感念。 4、 塗畫訓練的升級------圖畫 這就是塗畫的第四步,也是圖畫的第一步:搭配畫。這時的寶寶已經會畫經控制的線和圓,認知、想像、創造、語言等各能力也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可以初步對自己的塗畫內容做出定義。比如,他可能畫了一個大疙瘩,然後告訴你這就是親愛的媽媽,你一定要對這個黑疙瘩的你大加讚揚,因為這是他的第一次想像,並試圖從黑疙瘩中辨認你的鼻子和嘴,指給他看。對於你認真欣賞他的作品,寶寶會非常滿意你對他的尊重,在初期絕不會對你的辨認進行反駁,(事實上他還沒有如此縝密的邏輯)。但由於你的提示,再下次再塗畫時他可能會畫一條線代表你的頭髮,或一斜道表示你的鼻子,這對於他的思維都是大進步,源於你對他的尊重和鼓勵。逐漸地,媽媽可以開始引導寶寶更細緻地觀察所畫事物,比如還是媽媽的臉,要提醒他眼睛要有兩個小圈表示,鼻子要在臉的裡面而不是外面,但這些都是提示性的,暗示性的,啟發性的,用問句比較合適,留給寶寶獨立觀察和思考的空間。這時候還可以用各色彩筆和寶寶一起做風景畫,特別是帶他出去玩後回家,作張印象畫,遊玩中他最感興趣的地方,等等。你信嗎,下次他出門,那個小小心靈就會主動去觀察、感受和記住更多的東西,所以塗畫會激發寶寶很多能力,只要聰明的媽媽用多種方法去利用。這樣,寶寶會漸漸從塗畫到圖畫慢慢過渡,尤其是到上了幼兒園,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很快會進入圖畫階段。但是如果他仍有塗畫的習慣,就還是隨他自由吧。 5、 塗畫訓練的工具和遊戲材料 最後我介紹一下塗畫訓練的工具和材料,已經運用這些工具和材料可以進行的塗畫遊戲。 首先說畫筆,可以選擇的是無毒蠟筆、油畫棒、水彩筆、手指畫原料、水彩畫顏料和畫筆、彩色鉛筆、中國畫顏料和毛筆等。其中,對於3歲下的寶寶來講,不推薦使用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中國畫顏料。這是因為鉛筆和中國畫顏料中都含鉛,而油畫棒所畫之處很難清潔,尤其是對於油畫棒上的包裝紙,小寶寶情有獨鍾,不把它撕下來絕不算完,這樣油畫棒全成了光pp,小手一握馬上沾一手的油彩。對於太小的寶寶,水彩筆和水彩畫顏料也應盡量避免。因為水彩筆一不留神畫到布藝上,很難消除掉,比如漂亮的布藝沙發畫上一道紅紅的印跡,而且寶寶有可能會畫到自己的身上,一樣要清洗多次。對於水彩畫顏料,因為需要水杯、畫筆的配合,對小寶寶來講不很安全,比如他可能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喝一口彩色水,而且筆桿較長容易發生危險。所以對於小寶寶,選擇蠟筆是最好的方案。但美中不足是蠟筆比較容易因為寶寶的蠻力氣折斷。對於手指畫原料,則必須在媽媽的全程監控下進行,以防寶寶於百忙之中品嘗彩色手指。 其次是畫紙。傳統的畫紙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有掛曆紙、宣紙、白布、紙盤紙杯,甚至是一面白牆等。用這些畫紙,可以做成不少創造性的遊戲,從而使塗畫獨具魅力,並可留下永恆紀念。比如:讓寶寶雙手沾滿手指畫染料,在白布、紙盤、白牆或宣紙上留下小小手印做紀念。如果是小腳印沾滿染料,則不妨由媽媽爸爸在白布上、宣紙上走上一道小小的腳印(得有人在下面拽著單子)。對大點兒的寶寶來講,可以用手指畫染料、或水彩畫顏料在紙盤上任意塗抹,你將這種隨意的塗抹很有些現代派的風格,而且,可以用雙面膠條沾在牆上或傢具上做裝飾,這對於兩歲多的寶寶的成就感具有重大意義。對於有印花的紙杯,也可以讓大些的寶寶在外面塗上顏色,媽媽在和寶寶一道做些裝飾變成美麗的家居飾品。另外還有媽媽會讓寶寶在大紙上作畫,然後用透明膠條完全固定在塑料地板上做地毯用……聰明的媽媽總會想出不同的遊戲項目,讓寶寶在塗鴉中體會自己成長的力量,在智力開發的同時塑造一個更加自信、獨立、能幹、聰明的寶寶!   寶寶積食的癥狀: 寶寶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同時,還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等癥狀。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對照伽的癥狀(20050408):1,伽伽好長時間了總是睡不好,只能在剛入睡後安靜二三個小時,然後就幾乎整夜裡不停的翻身,有時會聽見小肚子咕咕叫;2,伽伽近一段時間胃口小了許多,食無味(我都快愁白頭了,做啥都不吃),她的食物主要是稀飯,線面,肉,蛋,魚,青菜少許,倒是不含飯,愛吃水果;3,拉的臭臭常是干硬的,成顆粒狀,色黑,熏臭;4,頭髮較黃,手足心熱並不明顯,舌苔常常發白,有點厚,有點口氣,眼部有淡淡的黑眼圈(也可能是遺傳我的);5,伽這兩天還偶有咳嗽,是乾咳; 1、飲食療法 如果寶寶太小,可將3~5個雞內金焙乾,研成粉末,熬水或熬粥喝2---3天/次。情況嚴重者可適當增加數次。 以下是一些對付積食的偏方: 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米粥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干山藥(麻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白蘿蔔粥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凈。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取3克白蔻,用保溫杯泡水飲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傷食。 吃生冷果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 用1把干稻草煎濃湯飲服,可治吃牛肉過多而引起的傷食。 因吃穀類食物過多引起厭食、腹部脹痛者,可取10克麥芽、30克神曲、10克炒蘿蔔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吃麵食品引起的傷食,可將12克蘿蔔子炒熟搗爛後煎水飲服,即可逐漸治癒。 當吃麵食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0克麥芽煎水飲服,每日1劑,分3次服。 荸薺蘿蔔助消化:取20隻生荸薺、250克蘿蔔,搗爛擠汁熱服,能幫助消化。 檳榔焦三仙消食: 取10克檳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合稱「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飲服,消食效果好。 蠶豆皮助消化:炒焦蠶豆皮泡水代茶飲用,能促進消化,健胃止渴。 兒童飯前飲水助消化:飯前1小時左右讓孩子飲1杯水,可以及時補充到全身各細胞組織,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夠的消化液,有益於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高粱治小兒消化不良: 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黃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餘的殼,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鍋巴消食:常食少量鍋巴能消積食、止泄瀉、治脾胃虛寒。中醫以鍋巴為主葯配製的「鍋焦丸」就專治小兒消化不良。 胡椒大棗助消化:10粒胡椒搗成粉狀,與10枚去核大棗、5片生薑一起煎湯服,有助於消化。 胡蘿蔔治小兒消化不良:取150克胡蘿蔔,切片煎服,每日數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黃瓜豆腐治小兒消化不良:將250克黃瓜與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適量飲湯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桔皮生薑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塊生薑與適量的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可治消化不良、 檸檬治消化不良:用適量腌檸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 山楂麥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麥芽,加水煎服,可治積食及消化不良。 其實醋也是一寶,雞蛋傷食的寶寶,可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噁心時,可喝幾口醋,小口、慢咽會覺得舒服些。 2、按捏療法 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卧。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如果寶寶一歲以上,還可以選擇一下藥物治療: 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雞內金新鮮的時候先洗乾淨,然後晾乾!晾到七八分乾的時候,把鍋燒熱,鋪一張紙在鍋里,把雞內金放在紙上焙乾就可以了!然後用搗蒜的那種東東把它搞成粉就可以了!如果寶寶一歲以上,大概是用大拇指中指食指三個指頭捏三到四撮,熬水喝.如果寶寶不愛喝,可以熬二米粥(大米小米混合熬的)的時候 加一點, 熬得爛爛得給寶寶吃,效果也不錯。我家一一三天就把積食打下來了,但如果有的媽媽的寶寶已經出現面黃肌瘦、黑眼眶的話,應該適當加大雞內金的量,也可以熬山楂水喝。止咳藥不能亂吃!注意一下「川貝冰糖梨「的成分,有沒有蜂蜜,如果有的話,最好給寶寶暫時停一下。另一方谷芽:15g 麥芽15g 神曲15g 山楂15g 紅糖適量 這是一付的,可多買幾付。麥芽和山楂都是抄熟的。煮時用砂布袋包好,熬半小時左右。熬好後放紅糖。酸酸甜甜很好喝,可每日當水喝。這葯有健胃,消食,健脾的作用。如買不到谷芽,也可不放。其實和七星茶的成分差不多   「腦白金」就在你身邊 小米 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在所有穀物中獨佔鰲頭,且不含抗血紅素的酪蛋白。色氨酸還能促進大腦的神經細胞分泌五羥色胺,加強褪黑素安眠作用。小米含色氨酸豐富,可刺激腸道嗜鉻細胞分泌褪黑素,提高人體內褪黑素的含量。因而晚餐吃些小米粥,對安睡很有益。 牛奶 牛奶中含有一種能夠促進褪黑素生成的L色氨酸。同時牛奶中含有20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它們亦是能消除腦細胞緊張狀態,使大腦輕鬆的物質。香菇 香菇被人們譽稱「高級綠色食品」、「保健佳品」,有「營養價值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之說。據分析測定,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中,香菇就佔7種,而且多屬L型色氨酸,活性高,易被人體吸收。 葵花子 含有亞油酸、維生素和多量的色氨酸,能調節人腦細胞正常代謝,提高神經中樞作用,促進褪黑素分泌。海蟹、黑芝麻、黃豆、南瓜籽、肉鬆、油豆腐、雞胸脯肉、雞蛋等也是富含色氨酸的食物。人們只要經常補充這些食物,即有利體內分泌細胞分泌褪黑素。幾款豆腐菜特別提醒,豆腐煮前用開水浸泡30分鐘可以去掉滷水味。蝦仁豆腐用料:蝦仁,豆腐 蝦仁豆腐要燒的好吃有幾個關鍵,首先,洗凈,去泥腸,不然非常腥氣,而且黑黑的, 其次,把洗凈的蝦仁用塊干布把水吸干!調味料可以更深地進入到蝦的身體~~將大蒜粉和姜粉,一個雞蛋清、黃酒,鹽,雞精,一點點生粉與蝦仁擾和, 放置一段時間待其入味; 起鍋,油熱了以後,把蝦仁倒下去,翻炒二下,倒入豆腐,加鹽,加枸杞,開蓋煮,不時晃晃鍋,豆腐入味.然後用生粉加點水,勾個薄欠,倒下去,大火半分鐘,出鍋. 加點香菜葉做點綴.-蝦皮豆腐原料:豆腐 100克 蝦皮 15克 油15克 醬油25克 鹽1克 白糖1.5克 蔥薑末4克 水澱粉4克製作:將豆腐放入開水鍋內燙一下,撈出瀝水後切成1cm 見方的小丁;蝦皮洗凈,剁成細末。將炒鍋置火上,放入油,燒熱後下入蔥薑末和蝦皮,爆出香味後倒入豆腐,翻炒一下加入醬油、白糖、精鹽及水100克,翻勻燒沸,轉小火燒2分鐘,用水澱粉勾薄芡,盛入盤內。豆腐要用水燒一下,這樣容易入味。鮮嫩適口,富含蛋白質及鈣質,適宜幼兒食用。一、 西瓜汁豆腐腦材料:西瓜1塊、內脂豆腐1/8塊,做法:用榨汁機(或用勺子擠)將西瓜榨出汁,將內脂豆腐在水中煮沸。將豆腐撈出後放入西瓜汁中。二、 奶汁豆腐材料:牛奶、豆腐、糖少許做法:將豆腐切成小塊,牛奶煮沸,在把豆腐塊放入牛奶中煮沸。加適量的鹽或者糖。三、 酸奶豆腐材料:豆腐、酸奶、草莓醬做法:醬豆腐切成均勻的片。放入開水中煮沸後冷卻,撈出擺盤。再淋上酸奶和草莓醬。(色澤鮮艷,口味香甜)六、 三鮮豆腐(或魚泥豆腐)材料:豆腐、蝦仁、鮮蘑菇(煮爛了的)、雞肉泥做法:所有材料切碎,加鹽攪拌均勻,入鍋蒸10分鐘左右。熟後點香油、撒香蔥末七、 兩色豆腐材料:血豆腐、豆腐、雞湯、澱粉、蔥末做法:將豆腐切成小塊,放入開水中沸煮,撈出入盤。在鍋中放肉湯、澱粉蔥末邊主邊攪。煮至粘稠狀後加鹽淋在豆腐上。八、 太陽豆腐材料:豆腐、鵪鶉蛋、胡蘿蔔泥、澱粉、蔥末做法:把豆腐切成圓柱體,在中間挖一個圓洞。鵪鶉蛋打入小圓洞中。將胡蘿蔔泥圍在豆腐旁。放入蒸鍋蒸10分鐘取出。油加熱後,將蔥末炒香,加鹽水澱粉攪成細稠狀,淋在盤中。九、 豆腐軟飯材料:豆腐、米飯、肉湯、紫菜、胡蘿蔔、香蔥做法:豆腐切塊、胡蘿蔔切碎。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煮熟即可。夾心魚糕片原料:青魚中段500克、胡蘿蔔50克、玉米粒50克、雞蛋清30克。調料:蔥薑汁、鹽、黃酒、味精、澱粉。製作要點: 1、清除魚內臟,刮掉魚鱗,洗凈,剖去龍骨(魚中間部位的大骨)和肚檔,留下凈魚肉。絞(剁)碎成茸三等分,一份加入煮熟絞(剁)碎的胡蘿蔔泥,另一份加入玉米粒絞(剁)碎的泥,最後一份保持白色原味,分別調味加蔥薑汁、鹽、黃酒、味精、蛋清、澱粉並攪拌均勻。 2、一方盤塗油,將白色魚茸平鋪盤底,先後放上胡蘿蔔魚茸、玉米魚茸,鋪平,上籠蒸,中大火蒸熟取出,改刀成片狀。在炒鍋中加油、鮮湯、鹽燒開,放入魚片,濕澱粉勾芡即可。土豆魚羹用料:馬鈴薯1個,海鮮魚肉110克(如石斑魚肉、青衣魚肉、元細骨的魚肉均可),火腿1片切粒,洋蔥切粒2湯匙,牛奶1杯。芡:粟粉2茶匙,水2湯匙。做法: 1.魚肉洗凈,抹乾水切小粒。 2.馬鈴薯去皮,洗凈切小粒。 3.燒熱鍋,下油半湯匙,下洋蔥炒軟,加入3/4杯水煲滾。下土豆煲粘,約煲10分鐘,煲時用慢火。馬鈴薯軟透後,放下魚肉煮熟,加入火腿及牛奶煮至微滾,埋芡,待溫度適合時,才可盛於湯碟內進食。葡萄乾土豆泥此食品質軟、稍甜。葡萄乾含鐵極為豐富,是嬰幼兒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製作時,土豆要蒸熟後再製成泥,葡萄乾要用溫水泡軟切碎,然後再上火煮制調味。主料 土豆50克,葡萄乾8克。輔料 蜂蜜少許。製法 ① 將葡萄乾用溫水泡軟切碎;土豆洗凈,蒸熟去皮,趁熱做成土豆泥。② 將炒鍋置火上,加水少許,放入土豆泥及葡萄乾,用微火煮,熟時加入蜂蜜調勻,即可餵食。羅漢果粥材料: 羅漢果1枚、粳米100克、冰糖30克做法: 1、將羅漢果沖洗乾淨,切成兩半,精米淘洗乾淨,一同放入鍋內,加入清水3杯,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成。2、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服法: 每日1——2劑,早晚分食。作用: 清肺止咳,潤腸通便。適用於小兒百日咳、肺熱咳嗽、腸燥便秘、慢性咽炎、慢性氣管炎等症患者,經常食用,能保護聲帶。   遊戲兒歌1. 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兄弟(唱大戲),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邊點著她的手指頭邊說)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從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耳朵聽聽(捏捏耳朵)眼睛看看(點點眼睛)鼻子聞聞(點點鼻子)嘴巴嘗嘗(點點嘴巴)最後,咯吱一下(停頓,然後突然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勁處,咯吱一下,孩子會驚喜地等著這一時刻)2.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裡?眼睛在這裡。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可以把「眼睛」換成其它五官)3.爸爸是司機,開汽車,嘀嘀嘀 (雙手大拇指單伸出來,向下按)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刷刷刷 (雙手食指單伸出來,做搓衣服的動作)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 (雙手中指單伸出來,向上做投籃動作)哥哥旁邊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雙手無名指單伸出來,做繞圈動作)個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東東東 (雙手小指單伸出來,做敲小鼓動作)4.爸爸瞧 (左手從背後伸出,張開手指揮動)媽媽看 (右手從背後伸出,張開手指揮動)寶寶的小手真好看 (雙手一齊搖動)爸爸瞧 (閉合左手,往背後收)媽媽看 (閉合右手,往背後收)寶寶的小手不見了 (雙手都放在背後了)爸爸媽媽快來看寶寶的小手又出現 (雙手從背後再拿出來)5.我(右手指著自己的胸,表情誇張)是一個大蘋果(雙手張開表示「大」)小朋友們都愛我(雙手食指點著前面的人)請你先去洗洗手(雙手做洗手的動作)要是手臟 (用右手食指點著左手手掌)別碰我! (揮動右手表示「不」)6.包餃子小手攤開,咱們來包餃子吧 (伸出左手手掌)擀擀皮 (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狀)和了和了餡 (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餡的動作,就象手指在抓撓)包個小餃子 (說一個字,用右手食指依次點著左手的手指)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 (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來,蓋住,問孩子)(然後孩子說給誰吃,就把餃子遞到嘴邊)7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隻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隻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捏)四個手指撓撓鬧(伸出四隻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撓)五個手指拍拍拍(兩個手對拍)五個兄弟爬上山(從寶寶的下身做爬山狀)幾里古嚕滾下來(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撓)8小熊小熊圓圓臉(用手在寶寶的手心畫圓)一步一步上上坡(從寶寶的手往手臂上點上去)幾里古嚕滾下來(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做滾狀滾進一個山洞裡(用手點到寶寶的胳吱窩撓撓)9一根棍,梆梆梆。(在寶寶身上輕輕敲打)二剪刀,剪剪剪。(用食指、中指在寶寶身上輕輕夾)三叉子,叉叉叉。(食指、中指、無名指分開伸出,輕觸寶寶)四板凳,拍拍拍。(拇指彎曲,四指併攏,輕打)五小手。抓抓抓。(五指分開,然後做抓的動作)六煙斗,抽抽抽。(拇指和小指伸開做抽煙狀)七鑷子,夾夾夾。(拇指、食指、中指捏一起,在寶寶身上捏捏)八手槍,啪啪啪。(拇指食指做手槍狀,啪啪啪射擊)九鉤子,鉤鉤鉤。(食指彎曲做鉤狀,在寶寶胸前鉤鉤)十麻花。轉轉轉。(中指搭在食指上,食指伸直。雙手轉動。)10、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個毛毛蟲;(左右手指放到一起向前拱動)兩個手指頭、兩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小白兔;(兩根手指放在頭頂)三個手指頭、三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小花貓;(三根手指放在嘴邊)四個手指頭、四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花蝴蝶;(勾在一起翩翩起舞)五個手指頭、五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大螃蟹。(作螃蟹狀向前行) 11伸手摸摸頭,變個大馬猴;摸摸小鼻樑,變個小綿羊;摸摸耳朵垂,變個小金魚;摸摸小脖梗,變個小花雞;摸摸肩膀頭,變個小黃牛;摸摸胳腳窩,變個小白鴿;摸摸胳膊肘,變個小黑狗;摸摸小手心,變個小蜜蜂;摸摸肚臍眼,變個花蝴蝶;摸摸脊樑溝,變個小泥鰍;摸摸屁股蛋,變個紅嘴燕;摸摸大腿彎,變個大喜鵲;摸摸小腿肚,變個小白兔;摸摸腳底板,做個好小孩.12我有一雙小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手拍一拍;(把小手拍一拍)小手藏起來,小手藏起來(讓寶寶把小手藏在身後);小手在哪裡?小手在哪裡?(留有時間讓寶寶想一想)小手在這裡,小手在這裡。(把小手從身後拿出來,拍一拍)我有一雙小小腳,小腳踩一踩,小腳踩一踩;(讓小腳踏踏地)小腳藏起來,小腳藏起來;(讓寶寶用小手把小腳捂住);小腳在哪裡,小腳在哪裡?(留有時間讓寶寶想一想)小腳在這裡,小腳在這裡。(把小手拿開,小腳歡快的踏一踏)13十個手指扭一扭這邊那邊抖一抖十個手指向下翻跑跑跳跳向前走十個手指扭一扭上上下下抖一抖十個手指駕馬車得兒駕 進城嘍 十個手指扭一扭圍著圓圈抖一抖十個手指不見了(放在身後)你來找找我的手14拍拍我的左肩,拍拍拍拍拍我的右肩,拍拍拍拉拉我的左耳,拉拉拉拉拉我的右耳,拉拉拉伸伸我的左腿,伸伸我的右腿這是我的左邊,嘿嘿嘿這是我的右邊,拍拍手這是我的下邊,跺跺腳向左跳一跳呀,跳跳跳向右跳一跳呀,跳跳跳向前跳一跳呀,跳跳跳向後跳一跳呀,跳跳跳15「伸展歌」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先蹲下,再站起看見螞蟻在腳底抬頭挺起小胸脯又會高出幾厘米踮起你的小腳尖就會高的了不起「身體部位遊戲」碰碰你的頭髮,碰碰你的臉我們來開始做遊戲碰碰你的鼻子,碰碰你的眼假裝你打了一個大噴嚏碰碰你的耳朵,碰碰你的腿碰碰你的胳膊,碰碰你的嘴碰碰的遊戲就到了結尾16」吹氣球「吹氣球(把手指放在嘴邊)吹氣球(用手形表示氣球已吹大)吹呀,吹呀我封上口(做手的動作)再鬆開手(做手的動作)我的氣球就飛走(看看四周)17切切菜 (雙手做切菜狀)擀擀麵 (雙手做擀麵狀)捏捏餃子(拇指與其餘四指做捏餃子狀)搗搗蒜 (一隻手做拳頭狀,向另一隻手掌心敲) 18大拇哥睡了,二拇弟睡了,三中指睡了,四兄弟睡了,小妞妞睡了。(按順序合上手指)大拇哥醒了,二拇弟醒了,三中指醒了,四兄弟醒了,小妞妞醒了。(按順序展開手指)19拍拍小手(雙手拍),點點頭;(雙手掐腰做點頭動作)拍拍小手(雙手拍),招招手;(雙手抬過頭做招手動作)拍拍小手(雙手拍),彎彎腰;(雙手掐腰做彎腰動作)拍拍小手(雙手拍),摸摸腳;(彎腰雙手摸雙腳)拍拍小手(雙手拍),睡覺覺;(雙手合併放在耳邊做睡覺姿態)拍拍小手(雙手拍),蹦蹦跳;(雙手掐腰蹦蹦跳三下)拍拍小手(雙手拍),身體棒。(雙手大拇指舉向前)20.開門關門「咣當」,門關上了。(雙手和十,手指朝前)一門開開進不來,(雙手大拇指分開)二門開開進不來,(雙手食指分開)三門開開進不來,(雙手中指分開)四門開開進不來,(雙手無名指分開)五門開開請——進——來。(雙手小拇指分開,一隻手掌向體側揮做請進狀)21脫襪子縮進小脖子,(大拇指伸進襪筒)拐過小彎彎,(把襪子從腳後跟脫下)脫掉小襪子,露出腳丫丫。讓寶寶邊念兒歌邊練習自己脫襪子。22.鬥雞雞鬥鬥,雞鬥鬥,(兩手食指指尖沿水平方向相碰分開兩次)嘟——一隻飛走了,(一手食指在空中劃條弧線後藏於身後)嘟——又一隻飛走了。(動作同上)23.金鎖銀鎖金鎖銀鎖,(媽媽寶寶面對面,媽媽一手握拳,手心向下,當鎖,寶寶食指向上抵住媽媽手心並左右轉動,當鑰匙在開鎖),嘎啦啦啦打開了,(媽媽五指張開)金鎖銀鎖,(寶寶食指向上抵住媽媽手心並左右轉動)嘎啦啦啦——鎖住了!(媽媽迅速握拳抓住寶寶的食指,寶寶則迅速抽回食指不讓媽媽抓住)   寶寶發燒全程指導《嬰兒母親》 寶寶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發燒的癥狀發生,有的父母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求醫問診;有的父母,則只求孩子迅速退燒,吃的、塞的通通來,事實上,過與不及對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種負荷。 哪些原因會引起發燒 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表示,醫師對於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發燒不會「燒壞腦子」 寶寶一發燒,父母親之所以會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小兒科主任丁綺文醫師表示,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其實,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她一步強調,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臨床上惟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丁綺文主任說,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不過,多數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民間錯誤退燒觀念和方法 綜觀上述論點,家長應該要有正確的態度,將發燒當作一種警訊。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醫師表示,發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衛性反應。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食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溫升高時(38℃~39℃)其吞食能力加強。因此當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體溫升高時,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要把體溫立即降到正常範圍,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會使用民間流傳的一些退燒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來為孩子退燒,這是不適當的。宋文舉主任指出,寶寶發燒時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寶寶反應會很劇烈,可能會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傳統老一輩的「寒到」的觀念,造成一般誤以為發燒時必須多穿衣服,趙文崇主任強調,其實剛好相反。他說,發燒時全身能散熱的地方以皮膚的表面積最大,散熱效果最好,假使能將過多的衣服剝除,大量身體的熱可經由寬鬆清涼的外表排除,體溫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險的發燒訊號 趙文崇主任強調,寶寶發燒病理原因可大可小,嚴重者敗血症、腦炎腦膜炎、心肌發炎等,不處理會導致殘廢或死亡;輕者只是輕微感冒,不理它也會自己好。但這中間的差異若非專業人員實難判斷,有時更須藉助檢驗技術才能確實區別。 寶寶發燒,父母固不必大驚小怪,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導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應學會如何有技巧、有知識、有智慧的面對它。當小孩子發燒時會合併其他的表現: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體感覺極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的現象,幼小一點的嬰兒不會說話,甚至變得躁動哭鬧不安。此時,適度的處理,使體溫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發熱痙攣或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更是需要。 6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麼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當然,在上述幾種退燒方法中,對爸媽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燒藥的使用,而每位寶寶家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但丁綺文主任提醒爸媽,退燒藥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 她說,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級,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家長不必一時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宋文舉主任也強調,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併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


推薦閱讀:

嬰幼兒補充葉黃素有什麼好處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的對策研究
幼兒園孩子差點被陌生女子接走   錢江晚報
最適合寶寶上幼兒園學習的簡筆畫
胡家樓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丟手絹

TAG:教育 | 幼兒教育 | 護理 | 幼兒 | 嬰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