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學,不能僅僅是告訴

在《老師,您好!》這首詩歌的第二小節中,作者用兩個比喻句描繪了教師職業的美好和神聖,對這兩個比喻句的理解也正是這一小節的難點所在。詩句是這樣的:「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

案例一:教師在學生流利朗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你們能說出這兩個比喻句分別是把什麼比做什麼嗎?在學生一臉疑惑時,教師在屏幕上出示了答案:「春蠶」喻指教師,「理想的絲線」喻指教學成果;「甘露」喻指教師的心血,「茁壯的新苗」喻指學生。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用朗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詩歌的韻味。

課後,筆者詢問教師為什麼這樣組織教學,教師的理由有兩個:一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讓學生在不懂的地方花費太多時間,是一種浪費。二是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更要為學生的「習」服務。課前對相關練習及試卷進行研究發現,如何理解這兩個比喻句也出現在習題中,學生能否答得正確也是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

案例二:教師同樣在學生流利朗讀這一小節之後,提出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老師飛舞的筆會寫些什麼呢?學生回答非常踴躍,有的認為是老師在認真地備課,有的認為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有的認為是老師在給學生寫評語……第二個問題是這飛舞的筆給學生帶來了什麼?同時,教師在討論中引導學生感悟:是老師的幫助在引領自己成長。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笑語盈盈——老師會在怎樣的情況下與同學們說些什麼呢?」這樣的問題有助於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理解,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接下來,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過老師哪些幫助,老師的哪些表現讓自己難忘。課堂因與學生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而充滿溫情。這時,教師讓學生再讀比喻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體悟出作者對老師的讚美之情,並發自內心地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感激。儘管有些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每個詞語的含意,可是充滿真情的朗讀不正是學生內心理解的最好說明嗎?

在案例一中,以結果為指向的教學,其操作無疑是簡便的,可在過分追求結果的同時,忽略了對過程的關注。在案例二中,教師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注重課堂語文學習的過程,有著濃濃的語文味。對比這兩個案例,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要注重語言的涵養。學習漢語言不能像學習數學那樣精確。一個詞語、一句話以至一個標點都可能涵蓋著深深的蘊意,決不是一兩句話所能解釋清楚的。如這兩個比喻句,作者所要表達的遠比字面上看到的多得多,機械地用詞語翻譯的方式來加以解釋,會讓語言品讀味同嚼蠟。教學詩歌,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品味,去朗讀,去個性化地理解和表達,讓學生親近語言,涵養語言,在語言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二是要提供想像的空間。學習語言離不開想像,只有想像才能讓詩歌學習豐滿起來,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課堂學習是一個過程,不能為了追尋結果和答案而走向枯燥,走向呆板,基至走向功利至上的窼臼。讓學生在想像中品味語言,在想像中放飛思緒,課堂會更加鮮活,學習也更加靈動,哪怕學生不能說出標準答案,但這樣的過程遠比只知道固定答案要有趣得多。

三是要促進情感的交融。語文學習一定要喚醒學生沉睡的情感。案例二中,教師有機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豐富對詩句的理解,激起學生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讓學生情感與文本真正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才能入情入境、真情涌動。讓學生與文本語言相融,與文本情感相通,課堂就會真正煥發出生命光彩。

教學,不能僅僅是告訴,只有讓學生經歷品味語文、放飛想像、激蕩情感的過程,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的生命悄然相遇。

(來源:教學,不能僅僅是告訴)


推薦閱讀:

前言 - #史上最詳(羅)細(嗦)滑板入門教學#
【桑尼教學】基礎中的基礎,桑尼教練教你羽毛球如何發短球
崑山教師研修網-完善名著推薦與閱讀《朝花夕拾》的教學設計
教學視頻 聽雨軒sjh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五十六式:白鵝亮翅

TAG: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