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善惡」是什麼?
一、道家是鼻祖
儒家也好、百家中的其他政治家也好,根本上都是老子《道德經》的讀者、學生。說儒家學天理,不妨從道家這個根源上說起。老子《道德經》分為兩部,說的都是治國的真相(或者叫真理)。其中的《道經》主要就是闡述道。道是「天之道」,也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治國要有道,就是要治國者尊重大自然的規律。當今世界流行的綠色環保、綠色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等等,都是屬於老子「天之道」的範疇。老子曰:「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對大自然的改造和保護,要適當、適度,過了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比如沙漠、工業化過程中的二氧化碳過渡排放。而完全不做,會得到大自然的饋贈。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強調對環境、對大自然的保護,從而獲得大自然的回饋。
老子的天之道,是經過了歷史的驗證,有歷史的經驗教訓。歷史反證了老子治國要尊重大自然規律的真理性。
二、儒家的天理
本身來說,「天」指的是大自然;「理」指的是道理(或者叫規律)。「天理」自然就是大自然的規律,跟老子的「天之道」差相彷彿。但是,儒家的天理是老子的「天之道」嘛?很顯然不是。比如儒家理論吧皇帝打扮成天子一樣,把儒家自己打扮成了上天的代言人,大自然的使者。「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對人殉的極端維護,打著天理的旗號。後世儒家,以尊師重教為名,動輒「以從此天下無文章」來要挾皇帝及其統治集團,同樣打著天理的旗號。在儒家把掌的史書中,善終又成了天理之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更直接把儒家打扮成了天理的掌握著,上天的代言人。儒家理論中的天理,本質上是「挾天子令諸侯」,以上天的名義欺壓百姓。
天理,是被儒家玩壞了的一個辭彙。至朱熹,他自己三妻四妾、人慾橫流,卻要求世人都清心寡欲。儒家的「存天理、滅人慾」,還是規律、真相、真理嘛?儒家的天理都變成了專門跟百姓作對的貶義詞,成了「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點燈」的歪理邪說。
儒家還是一個教派,儒家自稱「儒釋道」三教。可是,佛教、道教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與普通百姓爭利的。儒家自稱儒教,何曾一刻放棄過金錢、官爵、利益?儒家的天理,更像是一句網路流行語:「我代表人民槍斃你」。O(∩_∩)O哈哈~ 儒生追求的是「學而優則仕」,是官爵、金錢、美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跟「天理」二字背道而馳。
三、善惡與儒家善惡
以善惡的角度來理解人,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第一個。第二個是法家,性惡論。第三個是荀子,天性為惡、人性為善。從儒家、法家到荀子,中國人對人性的認知的不斷發展和進化。放之世界來說,其他國家、民族更是所無法比擬的。儒家作為創始者,這一點是應該肯定的。
但是,法家崇尚「性惡論」,發明了中國古典法治,創立了中央集權郡縣制的偉大成就;荀子崇尚「天性為惡、人性為善」,執業於教書育人,蒙恬、李斯、韓非子,都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能臣。甚至可以比肩荀子。荀子的偉大,毋庸置疑。儒家是人性的創始者,卻同時又是一事無成者。以忠孝馴化天下,讓國人血性流失,五萬八國聯軍都能橫行中國。搞出個「舉孝廉」,結果是既無能、有無恥。其他的,諸如貞潔牌坊、沉豬籠、裹小腳等等,都是令人唾棄的貶義詞。所以,以善惡論人性,法家、荀子不僅是理論家,還是實際踐行者,對歷史、對社會有無法抹殺的貢獻。而儒家,則是滿嘴吐沫,甚至「滿口仁義道德,滿腦子男盜女娼」。
我以為,儒家之所以成為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根本在於儒家思想的頑固保守、為人上的極端自私自利。以善惡論,首先就應該公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儒家偏偏喜歡潛規則。非婚交合,在儒家看來是傷風敗俗,沉豬籠。(這個本身並不錯);但是,儒家又提出「是君子、自風流」。非正當兩性關係,還要看有沒有文化、有沒有錢嘛?有錢有文化的,就是搞得好、搞得秒;而窮苦老百姓就要沉豬籠?非正當兩性關係,儒家還要分「男尊女卑」;朱熹玩女人玩到尼姑頭上,是有品位;而女人即便丈夫中道而亡,也必須受貞潔。儒家這是善惡之分,還是階層之分、男尊女卑?
一如既往,儒家把善惡兩個字,同樣玩壞了。玩成了不分善惡,玩成了潛規則。
總而言之
一,天理、善惡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老子《道德經》成書之前,就有道的客觀存在,只是沒這個稱謂,沒人總結。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之前,人性善的善一面就客觀存在,儒家對人性的理解是看到了一面、沒看到另一面。荀子才是集大成者。PS:別說荀子是儒家。荀子有專著《性惡論》,擺明了跟儒家「劃清界限」的。
二、儒家的最大特徵,就是理論混亂,潛規則橫行。就是嘴上的君子,行為上的偽君子。性本善、天理、善惡,本來都是好辭彙,儒家活生生把他們完成了貶義詞,讓人聞之色變。
唉。。。。
推薦閱讀:
※《佛說善惡因果經》
※心相(1) ——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
※【法師開示】弘一法師:佛教里的10種債主善惡因果!
※善惡念能改命:對福德加減乘除
TAG: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