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吳思:公開與否是區分規則與潛規則的關鍵

  編者按:社會內部總是暗藏著一些涌動的岩漿,或許我們能夠看到,甚至有所感受也只是在火山爆發之後。從歷時和共時兩個維度來看,社會都是在多個層面運轉。對於我們來說,一方面需要浮在表面生活,另一方面如果可能也需要逼視社會的深層運轉。。

  受人類頭腦構造的限制,我們能夠記住的只有那些留有印記的事件,以及離我們更近的時間。2016年就要過去了。離我們最近的就是霧霾,以及以及俄羅斯大使被槍殺。不安寧的一年。社會的內部正在進行什麼樣態的涌動?帶著關於社會樣態的一系列疑問,編者最近和著名歷史學者吳思進行了一番探討。

  吳思在十幾年前提出了「潛規則」這個概念,這個「灰暗」的詞已經進入了普通人的認知體系。後來他又提出了「暴力最強者說了算」的「元規則」,來解釋歷史的運轉邏輯。

  「禮是一種各方面都認可的規則,而潛規則也是一種規則,在「規則」的意義上它跟禮是一致的,但是多了一個「潛」字,它必須藏起來,跟公認的道德或者法規是有衝突的,所以才有必要藏起來。辨別潛規則跟禮之間的差別,關鍵在於能否公開。」

  「暴力最強者想要取消他人的所有權就可以取消,想要收歸官有就可以收歸官有。當然他們也要進行「殺雞取蛋」還是「放水養魚」之類的計算。」

  以下是搜狐文化專訪吳思的全文:

  嘉賓介紹:吳思,著名作家、記者、歷史學者,1957年出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現為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著有《陳永貴:毛澤東的農民》、《潛規則》、《血酬定律》等。

  吳思

  一,從川普當選談起:精英的優勢在於對全局的理性把握

  搜狐文化:有一種觀點,川普的競選成功說明了西方民主的衰落,民粹主義的抬頭。您怎麼看待川普的當選?

  吳思:按照史學家的要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我覺得現在的證據還不足以得出民主衰落的結論。

  對川普要有一個整體性的看法,是否能把他看成是一個民粹主義的代表?我有點遲疑。即使川普是民粹的代表,也很難出現多數人的暴政。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美國自由傳統,他有多大能耐擺脫議會和法律的制約?他有多大能力侵犯美國公民以及媒體的自由?他的選擇空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美國的制度經過了200多年,相當穩固成熟,即使有調整也是小調整,現在還不能說民主自由制度受到了挑戰,不能斷定美國出現了從民主自由走向民粹、失去對少數人的權利尊重的趨向。

  倒是在本次選舉中,精英媒體一邊倒地支持希拉里反對川普,報道和評論如此失衡,顯得有點過分。

  搜狐文化:怎麼看待精英和民眾的關係?

  吳思:精英的優勢是他們讀了更多的書,更了解歷史,幫助他們更理性地把握全局。這種對全局把握的平衡感,以及對歷史縱深的把握,有助於精英準確地判斷某一項政策的利害。這是精英的優勢。但是,如果他們的知識本身有缺陷,又過於自負,他們反而會在錯誤的路上走得更遠。

  比較而言,一般民眾缺乏歷史縱深感和全局感,看不到複雜的互動關係,比較關注自身的眼前利益。「身在此山中」,經常會覺得某條路更好走,但實際走起來,那可能是一條更艱難曲折的道路,或者乾脆就是死路一條。看起來迂迴甚至反向的路或許是最近的,老子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精英往往能夠看到這種複雜的互動關係及其前景。這是民眾弱於精英的地方。

  但是民眾的表達依然很重要。民眾本身就構成了社會環境的各種主體,他們的自身利益和臨時利益受損,他們所表達的感受以及要行動的願望,是真實的,直接的,很有力量的。美國民眾選川普當總統就表明了這種力量。

  綜合起來說,一方面,精英應該了解民眾,向民眾學習。另一方面,精英又要創新和傳播知識,說服民眾,引導民眾。了解環境,改造環境,所有生物都如此,精英應該比較自覺。

  二,當代的政治譜系

  搜狐文化:如何來區分當代的政治譜系?

  吳思:在現當政治學的譜系裡有兩個極端,左端是極權社會:高度的一元化,權力高度集中。右端是自由民主社會:高度的多元化,通過三權分立,民主選舉,限制各種獨裁專制,讓少數人的權利也能得到尊重。

  在左右兩端之間,像佛朗哥將軍統治下的西班牙,蔣介石、蔣經國統治下的台灣,既不是極權社會,也不是自由民主社會。那裡有市場經濟;有一點民主,縣市一級可以民選;有民間媒體,有一點言論自由;司法方面也有相當的獨立性。總之不是高度的多元化,而是有限的多元化。這樣的政體叫作威權社會。

  當代新加坡屬於半民主半威權社會,沒有走到民主,但已經超過了威權,比威權社會多了一個反對黨。反對黨雖然受到了很多限制,沒有達到多元民主的水平,但仍然是一個合法的反對黨,他們可以在議會中競選。

  搜狐文化:這些政體的發展情況如何?

  吳思:所有的極權政體都是失敗的。蘇聯東歐轉型之後就走到了威權和民主之間,有的從半民主半威權退到了威權,像中亞五國和俄羅斯;有的繼續前進,入了歐盟,像匈牙利和波蘭。

  威權社會適度地尊重市場經濟,意識形態壟斷沒有那麼激烈,公民社會有一定的空間。這種社會通常有一個現代化的目標,走起來雖然磕磕絆絆,泥濘不堪,但轉型之後回顧來路,還比極權道路繞的彎子小,轉型相對平穩。

  英美兩國的民主自由是自我演化出來的,內生的。比如英國光榮革命。光榮革命的結果是有財產權的人控制了政權,這種政治權利逐步擴大,憲章運動雖然失敗,但是工人階級一再爭取,一戰之後選舉權普及。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都不是內生的,是受到了強大的經濟政治軍事的影響和衝擊之後,主動或被迫學習模仿的。當然,英美政體也受到其他政體的影響。社會民主主義的福利制度就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

  三,民主制度下,潛規則的空間被壓縮

  搜狐文化:您提出「潛規則」這個概念已經有十多年時間。從您的研究來看,在君主制下,潛規則情況如何?

  吳思:有多種君主制。有些憲政民主的國家就是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至少包括封建制和郡縣制。像西周那樣的封建主義制度,和歐洲的封建制度近似,可以比作商會制度:許多小老闆會員,擁護一個大老闆會長,但是各個公司都是獨立經營的。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吞併了小老闆,建立了一個壟斷公司,自己當董事長,宰相就是CEO,各級官員都是公司僱傭的代理人,不能世襲,不能獨立。這種皇帝主導的郡縣制,我稱之為官家主義。

  同是君主制,在以上三種體制之下,潛規則的比重是不一樣的。在代理人佔優的官家主義制度下,潛規則會更多。在小老闆佔優的封建制度下,潛規則會比較少。

  搜狐文化:民主制度下面會有潛規則嗎?

  吳思:潛規則在民主制度下也有存在空間。潛規則是代理人為尋求自身利益造就的一種隱蔽的規則體系。所有的「主」,民主也好,君主也好,都需要代理人。但是君主制度下的潛規則空間更大,可以嚴重偏離明文規定,因為受害的一方,通常是民眾,他們沒有選擇權,缺乏反制手段,政治制度中缺乏議會、媒體和獨立司法,於是,代理人以權謀私的風險下降,任何一個環節的代理人都會有更大的作弊空間。所謂的「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代理人一路往上騙,受害者的反抗成本太高,高額的反抗成本保護了代理人以權謀私的收益,這個空間就是潛規則的存在空間。

  在民主制度下,一定也會有代理人以權謀私的空間,但是民眾抵抗的成本下降了,媒體、議員的監督積極性更高,所以,在民主制度下,潛規則的空間一定會受到壓縮。

  四,在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上,儒家在哪兒?

  搜狐文化:在整個現代政治學的譜系之中,極權主義,民主自由加上中間的威權,那麼儒家在什麼位置?

  吳思:傳統的儒家比較接近威權。看看《鹽鐵論》,還有司馬光所代表的元佑黨人對王安石變法的抵制,傳統儒家肯定反對極權式的一元化,贊成有限的多元化。

  但傳統儒家是前現代的產物。英國推動這個世界進入現代之後,威權需要適應新時代的環境,通常就有了現代化取向。這個時代的儒家,例如康有為和梁啟超,就有了君主立憲的主張。儒家也在變化。原始儒家試圖以天命和仁義制約君主,漢代儒家制約失敗,在皇帝的影響下以三綱五常輔佐君主,民國的新儒家我缺乏研究,說不清楚。當代儒家,各種取向都有,想輔佐的,想制約的,還有人試圖從內聖外王開出民主憲政來。

  總之,儒家的底子接近威權,但是,從威權向民主憲政演進的每一個階梯,都可能出現儒家的身影。我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遠遠看去,好像這就是儒家在政治譜系中的位置。

  搜狐文化:現代化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傳統文化的關係?

  吳思:按照文革中的說法,要達到共產主義的目標,就要與舊的傳統觀念徹底決裂。所以當時狠批儒家。有意思的是,文革評法批儒,法家也屬於傳統觀念,卻受到讚揚,可見法家的赤裸裸的專制傳統並不屬於徹底決裂的對象。這個事實表明,在現代化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無論是誰,必然根據利害關係進行選擇。自由主義者也是如此,比如胡適那樣的人,在生活中對傳統的儒家道德相當尊重。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打倒的是壟斷產品店,並不意味著打倒孔子和儒家。

  搜狐文化:自由主義為什麼一直沒有在中國生根?

  吳思:自由主義是外來的。自由主義最核心的概念,比如自由,公民權利,在中國的傳統里缺乏根基。例如,一般老百姓往往以為自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西方社會對於自由的理解是,自由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範圍內活動,自由的邊界終止在與別人自由交界的地方。在中國的傳統里沒有這樣的對自由的理解。

  搜狐文化:儒家與自由主義是否完全不相容?

  吳思:即使把儒家定義為傳統儒家,也就是支持威權但不支持極權的儒家,在目前的情況下,儒家和自由主義也不是水火不相容的關係。認為兩者完全不相容的自由主義者,對儒家批評大概強調了儒家主張與自由民主憲政的差距,而忽略了兩者的共同之處。

  現在的中國是半極權半威權社會,如果繼續走向多元化,逐步走向民主法治,那麼,地圖上的下一站是威權社會,然後是半民主半威權社會,最後一站才是民主法治社會。至少對於自由主義來說,它和儒家的政治關係,在到達威權之前,可以成為同路人。

  更要緊的是,儒家一直在演變,充分發掘儒家與自由主義的融合潛力,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方向。我們一定是在傳統的基礎上走向現代化,傳統的前途在於創造性轉化。

  五,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搜狐文化:如何對傳統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吳思:首先,儒家和自由主義在根基上是有共同點的。自由主義和儒家都贊成「自利、利他」,首先尊重個人利益,然後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由主義意義上的個人主義,絕不意味著自私自利,損人利已,個人主義同樣重視同情心和正義感。

  其次,儒家的某些核心概念,例如名分,本分,安分守己的「分」,已經含有權利義務的意思。不過分,就是謹守自己的權利義務,不侵犯他人的權利,也不代行他人的義務。如果我們把權利——rights這種自由主義的核心概念,翻譯為「權分」,想像一下,儒家的核心概念是不是可以和自由主義接軌?當然權分或權利的邊界有古今之變,公民權利的邊界,肯定大於臣民權利的邊界。但是,有一道大家都要尊重的邊界,在邊界內可以自由活動,這點是一致的。儒家可以向自由民主的方向演進,重新解釋邊界的位置,把臣民邊界擴展為公民邊界。

  再次,如何論證權分邊界的正當性甚至神聖性?西方往往求助上帝。儒家「不語怪力亂神」,很少討論超自然力量,但是也尊重天,儒家的最高權威是天命。天命,也可以有各種解釋,可以解釋為超自然力量,也可以解釋為動態的整體環境,近似「造化」。儒家從天理和心性兩個方面論證權分邊界的正當性,按照《中庸》的說法,「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性是天命造就的,按照人性行事就是「道」。經過規範整理,劃分出邊界的道,就是「教」。儒家又被稱為禮教、名教,這兩個叫法,都強調了名分在儒家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六,辨別「禮」與潛規則差別的關鍵:能否公開

  搜狐文化:您如何理解傳統文化之中的「禮」?

  吳思:《禮記》記載了周代的風俗習慣和規定,人際交往方面的風俗習慣和基本規範,屬於規則的大範疇。

  按照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開篇的解釋,禮是由名分構成的。不同的名分,等級森嚴,大小錯落,構成了禮的立體結構。在這個意義上,禮就是中國傳統的權利義務體系。這個體系更強調自覺和自律,不像法律那樣強調他律和強制。

  搜狐文化:如何區分是「禮」還是潛規則?

  吳思:禮是一種各方面都認可的規則,而潛規則也是一種規則,在「規則」的意義上它跟禮是一致的,但是多了一個「潛」字,它必須藏起來,跟公認的道德或者法規是有衝突的,所以才有必要藏起來。

  辨別潛規則跟禮之間的差別,關鍵在於能否公開。比方贈送一盒煙,這是禮;但是如果這一盒煙里卷的都是人民幣的話,那一定是偽裝成禮的潛規則,這也是一些人行賄的方式,是不能公開的。

  七,要求人人都成為英雄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搜狐文化:在建立一個良好社會的過程中,相比於普通民眾,對於知識分子是否需要有更多的要求?

  吳思:在職業責任方面,當然應該有要求。知識分子應該建構一個合乎現代化要求的良好的觀念世界。

  在道德方面,我覺得對知識分子的要求不應該和對普通人的要求有太大差距。按照儒家傳統和當代自由主義的觀點,「自利利他」,首先是尊重個人利益,然後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道德要求到這個分上就足夠了。如果要求知識分子更多地「利他」,那就意味著知識分子承擔的義務超出了普通公民的義務。在職分上,可以要求知識分子做出職業性貢獻,他們也因此得到了職業上的回報。在道德上則不然。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是極權主義的要求,那種要求其實就是對人性的蔑視,認為先自利後利他的普通人性不夠好,需要改造,改造大公無私,至少先人後己,結果就是蔑視普通人,使得人人都處於應該被指責批判改造的地位。

  如果承認自利的優先性和正當性,比如「自利」佔了80%,「利他」應該還有20%,這20%的利他之中還包含了長遠自利或迂迴自利的成分,那麼,對一般人來說,要求在「利他」方面自覺自律,自我抑制20%就可以了。再有更多的要求,就超出了對於普通人的要求。高標準嚴要求對英雄沒問題,但是要求人人都成為英雄,甚至成為聖人,本身又是一個大問題。

  一般來說,用常規心態去要求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任何人,如果他在20%的程度上保持對人的同情心、正義感,就很不錯了。要求「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不是對正常人的要求。如果把這種超常要求作為普遍要求,那是極權主義改造人性的要求。用阿倫特的話說,那是反人類的要求。

  搜狐文化:您如何來看目前公知的污名化?

  吳思:當人對自己有所不滿的時候,或者感到一種道德壓力的時候,就會找各種方式來消解這些壓力,包括貶低給自己造成道德壓力的人。當然,不同的人,污名化公知的動機不同。如果污名化公知的主導動機是消解自己內在的壓力,那麼,公知被污名化,其實隱藏著一種現象:很多人內在地對自己不滿,有內在的道德焦慮。有道德壓力的人感覺不舒服,消解壓力的風險最小的方向在哪兒?當然在權勢的反面。於是就有許多人朝這個方向走。

  八,元規則:暴力最強者說了算

  搜狐文化:除了潛規則,您還提到了元規則,如何來理解元規則?

  吳思:元規則是決定規則的規則,就是「暴力最強者說了算」。這個事實和邏輯都很簡單。在中國歷史上,說到底,各種規則最後都要有暴力最強者的認可,暴力最強者有否決權。他不一定能夠做成什麼,但可以讓人做不成什麼。他可以否決對他不利的東西,他可以讓對手得不償失。

  搜狐文化:元規則在民主社會起作用么?

  吳思:暴力最強者說了算,作為一條元規則,同樣在民主社會起作用。例如美國,公民有權選舉總統,而總統是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在這個意義上,總統是暴力最強者,而總統只是選民的委託代理人,那麼選民就是暴力最強者。元規則還是暴力最強者說了算,但暴力最強者從君主變成了選民。在民主法治的制度下,軍隊效忠憲法,總統也效忠憲法,但是憲法是可以被三分之二的選票改變的,最高權威還是選民。

  無論是從事實上,還是從邏輯上來看,「暴力最強者說了算」這條元規則都可以解釋歷史。

  搜狐文化:在人類歷史上,什麼時候產生了暴力?

  吳思:暴力掠奪是人類的一種歷史極其悠久的生存策略,比勞動生產的歷史還要悠久。人類在會生產之前,在採集狩獵時代,有了競爭,就可能採用暴力手段,爭地盤,爭食物,爭奪異性。後來生存策略分化了,有專門的生產者,還有專門的暴力掠奪者。國家出現後,專業分工更加明確,出現了專門以暴力為生存策略的人。

  搜狐文化:從生存策略來看,暴力掠奪和生產勞動有何區別?

  吳思:暴力掠奪這種生存策略和做工務農有一個很大差別:做工務農這些生存策略可以跟別人交換,但無法強制別人。暴力掠奪可以強制別人,例如讓工人農民的產品上交10%,如果不遵守的話,就會遭到懲罰。同時暴力掠奪者還會找一個合適的搶劫比例,讓別人能夠繼續活下去,不會殺雞取蛋。一天吃一個蛋,可以從這隻雞身上獲取盡量多的利益。

  九,「土匪、強盜、聖主」是一個灰度系列上的不同刻度的東西

  搜狐文化:如何從暴力的角度來看待國家?

  吳思:如果把暴力掠奪看作一種生存策略,把暴力集團看作以這種生存策略為生的一個專業集團,我們就看到了國家或者政治集團誕生的原始線索。

  最初的國家就是在暴力競爭中誕生的,暴力集團可能仍然參與生產,但是主要生存策略是暴力掠奪。掌握了強大的暴力要素,不僅可以搶劫,還可以徵稅,可以制定規則,可以立法。暴力最強者可以介入生產關係,改變生產關係,改變所有制。失去了暴力支撐,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並不可靠,暴力最強者想要取消他人的所有權就可以取消,想要收歸官有就可以收歸官有。當然他們也要進行「殺雞取蛋」還是「放水養魚」之類的計算。

  搜狐文化:引進暴力因素,如何來解釋歷史?

  吳思:引進暴力要素之後,解釋中國歷史就會變得很順暢,比「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更加簡明實在。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強調生產關係中的所有制關係,其實所有制的背後還是需要暴力支撐。暴力集團做的利害計算,決定是收還是放,「放」什麼,以什麼速度來「放」,「放」多久,這些都是暴力集團在計算利害關係後相應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建構了經濟制度。

  搜狐文化:土匪的「暴力」有何不同么?

  吳思:古人的說法是「成王敗寇」,成功了就是王,失敗了就是寇,就是土匪。如果土匪把天下打下來了,就是王,比王還要厲害的就是皇帝。皇帝讓人推翻了,就成了匪。

  「土匪、強盜、聖主」這些都是後人貼的帶有道德化的標籤。其實他們都是暴力集團,都以暴力要素為主要生存資源。如果是搶了一個地方就離開,那就是流寇;如果是非法佔據一個地方,那就是土匪;如果半合法地佔據一個地方,那就是軍閥,如果是完全合法地佔據了一個地方,進而擁有了整個天下,那就是皇帝。他們都是一個灰度系列上的不同刻度的東西。

  至於道德,在灰度系列上的位置不同,根本利益也不同。世襲皇帝當然反對殺雞取蛋。官家推崇的道德必定與他們的根本利益一致。

  十,暴力是洗腦的必要手段,只是沒有亮出來而已

  搜狐文化:同樣是暴力最強者說了算,可以造就不同的制度?

  吳思:暴力都是強大的,是能夠致人死地的。但是誰擁有暴力,是全民擁有暴力,還是一個小集團擁有暴力,還是一個意識形態集團所尊崇的一個領袖絕對地控制了暴力,結果是不一樣的。

  民主制度下,公民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確立一個規矩,例如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四年選一次總統,陪審團制度等等,保護每一個人擁有平等權利。憲法是民主制度的暴力最強者。如果一個小集團成為了暴力最強者,就是威權。如果打了天下坐了江山,憑著暴力控制了社會,不僅僅要控制權力,還要控制經濟,控制道德,改造人性,這就變成了極權。極權者的道德未必是低下的,可能更高,他要把人類改造成天使,但是這種把人類變成天使的實踐,實際是對所有的人性都不滿。在這個意義上,最高尚的道德可能成為最惡毒的反人類的東西,如果加上暴力手段,可能性就會成為現實。

  搜狐文化:如果沒有暴力呢?

  吳思:如果剔除了暴力,那就會出現契約論的觀點,假設人人生而平等,只有自願表達自己意志的選擇才是合法的,由此簽訂的契約才是有效的。更進一步,把平等的假設提到出生之前,還有羅爾斯的「無知之幕」。

  搜狐文化:如何來看待洗腦這個問題?

  吳思: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討論洗腦問題。從洗腦者的角度來看,他是去給別人洗腦,拿出一套道理,那套道理肯定跟他的利益有關,要別人接受對他有利的觀點。

  而對於被洗腦者來說,恰恰他又不知道自己被洗腦了,因為他只有一種觀點,不知道還有別的觀點存在,所以被洗腦者恰恰是不知道自己被洗腦的。一個真正被洗腦的人不知道別的選擇,他覺得這就是從小到大都熟悉的一套,別人告訴他被洗腦了,他會覺得對方才被洗腦了。

  搜狐文化:暴力在洗腦中是什麼作用?

  吳思:對洗腦來說,暴力是必要的手段,只是可能沒有亮出來而已。對於洗腦者來說,只有他的說法是正確的,他可能今天一個說法,明天一個說法,但是變了以後也要他人跟著他走,怎麼變都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洗腦一定要有暴力手段,沒有暴力手段,是堵不住別人的嘴的。

  搜狐文化:現代社會中,為什麼還會出現,甚至是普遍存在「被洗腦」的情況?

  吳思:所謂威權制度,不那麼講究洗腦,他只要社會成員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要瞎操心,莫談國事。極權社會要改造人性,洗腦就是基本國策。在半極權半威權的制度下,社會成員多少有一點選擇空間,但是選擇質疑的道路不好走。在這種情況下,被洗腦的話,可能不好說他有道德責任,但是至少有點智力上懶惰的責任。正常人難免偷懶,於是就被塑造成這個樣子了,主要不是個人責任,就不好去指責他。

  采編:王一生


推薦閱讀:

踏春拍花不認識怎麼辦?教你區分桃花 梨花 杏花 梅花 櫻花……
什麼叫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尋釁滋事罪與故意傷害罪?
【楊式太極拳85式】怎樣區分、把握虛實
【最簡單的辦法】教您區分「老蜜蠟」與「再生蜜蠟」
貔貅公母怎區分?

TAG:潛規則 | 規則 | 區分 | 吳思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