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岳飛身上附著多少神話

岳飛身上附著多少神話

中國歷史上有一崇拜失敗英雄的傳統,事業取得成功的英雄,如衛青、霍去病,反而不如對李廣、岳飛、袁崇煥、文天祥受到崇拜。然而,這種崇拜附著的太多感情因素,乃是對現實失敗的反動,披上了不少悲情的色彩,其中被神話虛構了更多戲劇化感人的故事。

岳飛孫子對爺爺的美化造假

以「意欲謀叛」非正常死亡的岳飛被神話、附會,也可謂是秦檜促成的。當1141年岳飛死後,秦檜掌握著話語權和修史權,岳飛「三十年功名塵與土」的相關檔案文字有意無意被掩蓋、忽略,或者按照主和主義思想進行塗改、修飾。岳飛逝世後幾十年內,不僅沒有墓誌、行狀等文字,連普通的傳紀文字也沒有。岳飛為官方陷害,而主謀秦檜一直到1155年都當著宰相,自然無人敢給國家的罪人樹碑立傳;直到岳飛死後二十年,才有了一本根據傳聞寫的《岳侯傳》。其中已經雜糅了不少官方對岳飛功名的歷史篡改、誣枉。秦檜打壓的結果造成岳飛歷史檔案的空白和混亂,從而為創造岳飛的英雄事迹提供了空間。因此,1203年,在岳飛去世六十年後,他的孫子整理編寫了《鄂王行實編年》一書,又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錄》等書,結集為《金佗粹編》(28卷,續編30卷),於1218年成書,為岳飛辯冤。秦檜黨徒歪曲岳飛形象,這位岳飛的「文孫」為尊者諱,為祖父喊冤過了頭,又過度美化岳飛。岳珂在填補關於岳飛歷史檔案史料缺乏之處,便填入、補充了自己的美好想像,虛構了不少岳飛的英雄傳奇,從而以訛傳訛,形成人們願意相信的岳飛神話。按照宋史專家、著有《岳飛傳》中鄧廣銘的考證,岳珂的「造假處」可謂不少:一是人們熟知的故事是1103年岳飛出生後尚未滿月,黃河決口,岳飛母親帶著他坐在大瓮中任洪水沖走,後來安全上岸的傳奇故事。但《宋史?河渠志》和《宋會要?瑞異》等歷史資料並沒有黃河決口的記錄,當時黃河根本不經過岳飛出生之地。二是岳飛本是底層社會貧寒農家子弟奮鬥成名的典型,年長之後還當過大戶人家的保安。在岳珂的描述中,岳飛卻詩書之家的少年,「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三朝北盟會編?岳侯傳》載:岳飛「少為韓魏公家莊客,耕種為生」。《朱子語類》卷一三二也說:「岳太尉飛本是韓魏家佃客,每見韓家子弟必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還說岳飛「嘗為人庸耕,去為市游檄。」岳飛少年時並非耕讀世家,其後來的文采乃是自學愛好所致,英雄少年時別人家當莊客甚至鄉村巡警的窘迫似乎成了不光彩故事,被岳珂隱而不寫。三是岳飛越位言皇帝接班人而遭受訓斥之事,在岳珂寫來卻變成了岳飛于軍隊中通過密奏的形式建言的,趙構訓誡岳飛的話全是他人編造出來的。四創造了「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故事。1140年,岳家軍取得穎昌大捷,岳飛本人住進了郾城,在其提出韓世忠等東路宋軍配合齊頭並進收復中原之際,趙構下詔要求岳飛班師,而後有所謂「一日而奉金書字牌十有二」的故事。中原郾城距離杭州兩千餘里之遙,即使通過驛站馬不停蹄最快也要四五天,往返更需八九日;趙構是擔心岳飛不聽命令,但等第一道要求班師的詔書送去有了迴音才會下第二道,也是正常邏輯;縱使擔心過度而連下第二道,也不可能一日內一個小時發一次班師詔書。事實是當時右路宋軍已在趙構詔書要求之下撤軍,而此時即使北進,也將孤立無援,不得不「所得之郡,一朝全休!」班師後,那些曾經為岳家軍收復之地,重被金軍佔領。五是創造了聞名遐邇的五百騎兵打敗十萬金兵的「朱仙鎮大捷」。「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從明代于謙詩句中已表明朱仙鎮大捷已成為人們熟知的岳飛戰績。然而,這也不過是岳珂為了炫耀其祖的戰績,。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三朝北盟彙編》中的官方記載中,都沒有朱仙鎮大捷,岳珂編著的《金佗粹編》曾收錄了岳飛1140年揮師北上收復中原期間的歷次奏報,也沒有朱仙鎮大捷的奏報。朱仙鎮距離北宋首都幾十里地,取得朱仙鎮大捷意味著岳飛的先頭部隊在收復鄭州、洛陽之後,恢復中原的理想近在咫尺。鄧廣銘認為,岳飛軍隊最盛時也只是攻克了距離開封尚有上百公里的潁昌府,對開封具有了一定威脅。「所謂朱仙鎮的這次大捷,完全是岳珂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虛構出來的。」《鄂王行實編年》本為家史,難免對先人的溢美之詞。然而,1203年,岳珂的家史完成後進獻了南宋朝廷,史官直接改成了《岳飛傳》,與其他幾人合併為《南渡四將傳》。而《宋史》中的《岳飛傳》又抄襲自這本書。由此,家史岳飛傳成了國史正統,深入人心,其中的不實之處也以訛傳訛,成為後世小說戲曲進一步神話、附會的「藍本」。

岳母刺字是偽歷史

在歌頌岳飛英雄事迹中,傳頌頗廣的是「岳母刺字」。不過,這種傳說卻非史實,歷史上卻查無依據。而且,岳飛紋身刺字乃是當時從軍的基本要求,並非彰顯其忠君愛國的特殊之事。岳母刺字的記載既不見諸《宋史》,當時各種筆記和野史都沒有記載;而對岳飛不乏美化神話的他的孫子岳珂,在其所著的《鄂王行實編年》(岳飛死後六十年後被南宋官方追封為鄂王)中,也同樣沒有這個感人的故事記錄。即使到了元明,也都還沒有「岳母刺字」的記載和流傳。雖然沒有岳母刺字的記載流傳,關於岳飛背上刺字還是有不少版本。明朝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武穆精忠傳》中說岳飛年輕時為了自勉和勉人請工匠在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字。後來由李梅實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直到清朝小說家錢彩,才在其八十回小說《說岳全傳》中創造出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該書第22回為「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說岳飛受到農民起義軍楊幺一起共舉大業的邀請,其母恐日後以後有人繼續誘惑岳飛做出不忠之事,於是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岳飛背刺四字也訛為「精忠報國」,從此通過小說戲劇傳播,成為所謂歷史常識。岳飛背上刺字乃是史實。《宋史》卷380《何鑄傳》中,記載在1141年岳飛死前被審問的情形:「岳飛撤掉衣服露出背部,背上有多年前刺下的『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這表明岳飛確實有刻字,且已年深日久。但是,岳飛背上的四個大字既非岳母所刻,也非卓爾不群彰顯其忠心愛國,而是岳飛入伍從軍的標誌。這與宋代「刺字為兵」的制度有關。從五代時期開始,在「抓壯丁」招募士兵時,為了防止兵丁開小差逃跑,就在士兵身上刺字,宋朝繼承了這種職業化軍人的野蠻做法。南宋人牛弁《曲洧舊聞》中提到:「藝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 軍士身上所刺文字稱為黥文,最初是軍隊番號,後來亦可刺吉語、警策語;所刺字的部位從臉上也到手背、臂上、脊背。剌字之時還塗墨,墨痕深入皮肉,歷時很多年也非常明顯,從而成為出身行伍的標誌。北宋剛剛滅亡之際,有抗擊金軍的游擊部隊為所謂「八字軍」,即每一個士兵在臉上刻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北宋更有「面涅將軍」狄青,從小兵直到做到最高的軍事長官樞密使,臉上還刻著軍士低賤的標記——制字。這種刺字也用於犯人,《水滸傳》中葉講到林沖被「刺配遠惡軍州」,「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楊志被判刑後,也「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岳飛受審之際亮出後背「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顯然是自己要求別人故意刻上表明自己志向,岳飛此舉固然讓人感動震撼。不過,這在當時武人普遍以警策語紋身刻字的時代風氣下,卻也不是獨特奇怪的行為。後來的演義傳說創造出「岳母刺字」的故事,則將忠與孝融合,刻意突出岳飛忠而受害的悲劇性。

從被政治利用到意淫的神話

岳飛死後二十年,歷史給了趙構和已死的秦檜「狠狠的一記耳光」。1161年,他們屈辱苟安獲得的和平協議被金國皇帝完顏亮撕破,發動了南侵戰爭。為「以謝三軍之士,以激忠義之氣」,當年十月,下詔釋放岳飛家屬,與岳飛一起昭雪的還有大奸臣蔡京、童貫。1162年,被自己否定了的趙構選擇了退休。新皇帝宋孝宗上台後正式為岳飛平反,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追封為「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後來又在岳家軍司令部所在的鄂州建立岳飛廟。平反顯然是一種被利用的現實政治,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也是為了造勢,有多少公心難以測定,1163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宋孝宗決定北伐,早被趙構淘空了進取精神的南宋軍隊勉強可以就地防守,主動出擊恢復註定失敗。結果,宋金再次和議,兩國回到了他乾爹趙構紹興和議的狀態。和議後的岳飛平反工作被拖延了下來,關於其謚號一直到岳飛去世37年,即1178年才確定為「武穆」,即「折衝禦侮曰武,布德執義為穆」,這才算有了官方的「蓋棺論定」。「生前不幸,死後哀榮。」在變化無定的政權權力下,忠臣生前身後事都由不得自己。到了岳飛去世六十年後的宋寧宗時代,岳飛再次被抬了出來,甚至未經岳飛後裔或大臣奏請,就在1204年追封岳飛鄂王。而如此褒揚岳飛背後的推動力則是與秦檜、賈似道並舉的奸臣奸臣韓侂胄準備北伐,追捧岳飛乃是「以作六軍之氣」,此時,表彰岳飛甚至是有些祭祀武神以求好運的作用了。當然,這次出兵的結果依然是失敗,韓侂胄甚至被自己人殺掉獻給了金軍人頭,宋金再次回到談判桌上。屢次伐金失敗的屈辱讓人無法平息,南宋在1134年宿敵金國被蒙古滅了之後,面臨再次滅國的噩夢,被多次捧出來激勵士氣的岳飛由此益加為人所推崇懷念。岳飛死後一百年後,「說新話」講說新近故事的市民文藝,開始在民間傳播岳飛與張俊、韓世忠、劉錡所謂中興四將的故事,「聽者紛紛「,遂開始了在民間藝術化神話發展,讓屈辱的現實和失敗的岳飛以在藝術升華中翻身。岳飛的藝術化故事講了沒有多久,南宋就了被蒙古滅掉。到了元代,岳飛故事就從現實世界發展創作出因果報應、神魔鬼怪的形式,在另外一個世界讓「惡人得惡報,好人得好報」。孔文卿作《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為四折北曲雜劇,寫地藏王化為呆行者揭露秦檜夫婦密謀陷害岳飛,後來秦檜夫婦在陰間遭受懲罰受罪。後來,又有《秦太師東窗事發》、《宋大將岳飛精忠》。到了所謂正統的漢人王朝明朝,岳飛更受到崇敬,故事也不斷豐富,更加流行起來。特別是明朝中葉後,岳飛的英雄事迹到開始通過演義小說及戲曲形式廣為傳播,戲曲包括《精忠旗》、《精忠記》、《金牌記》、《續精忠》等,小說有《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通俗演義精忠傳》、《岳武穆精忠報國傳》。在神話岳飛的歷史過程中,岳珂可謂「始作俑者」,但尚情有可原;而達到登峰造極,適得其反的則是清朝人《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簡稱《說岳全傳》)。這本在民間影響極大、普及岳飛故事的書共20卷80回,在元明以來有關岳飛的民間說唱和戲曲、小說的基礎上,由錢彩、金豐重新編定增刪。在《說岳全傳》中,岳飛的英雄神話被演繹到了極致,極盡矮化金軍,可謂岳飛民間神話故事集大成者,但是也成了屈辱者的意淫了。《說岳全傳》主要是虛構,正如該書作者卷首所云:「從來創說者不宜盡出於虛,而亦不必盡由於實。苟事事皆虛則過於誕妄而無以服考古之心,事事皆實則失於平庸而無以動一時之聽。」因此,在岳飛之忠、秦檜之奸、金兀朮之橫外,著重寫不聞於史冊記載的「自上帝降災,而始有赤須龍、虯龍變幻之說也,有女土蝠化身之說也,有大鵬鳥臨凡之說也。」 岳飛由此成了佛頂上的金翅鳥下凡,秦檜為黃河中鐵背虯龍轉世,秦檜夫人王氏乃是雷音寺女土蝠投胎,金兀朮則為赤須龍下界。這幾個天上的神仙結下了冤讎,下凡到人間了解恩仇,宋、金交惡也是由此引出,岳飛盡忠報國、秦檜賣國求榮、金兀朮欲滅南宋,都是仙界恩怨在地上的倒影。在秦檜勾結金兀朮害死岳飛後,《說岳全傳》又以近二十回的章節,寫了秦檜到了陰間受到了惡報,而且岳飛之子岳雷掃北、金兀朮被牛皋氣死等一系列大快人心的故事。當岳飛、秦檜、金兀朮等歷史人物成了虛幻的天上人物的影子,因果輪迴、循環報應的虛構遮蔽了現實的悲劇,把讀者引向意淫的幻境之中,並沖淡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魯迅就曾警醒人們不要落入「前世已造成夙因」的窠臼。其實,正是南宋屢屢掙扎的屈辱現實無法改變,金人沒有滅掉南宋的夙願又為清朝完成,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壓力下,岳飛被後人附著了太多的意淫因素,《說岳全傳》成了拯救歷史和現實的藝術突破口。在小說和戲曲之中,英雄從天上到人間馳騁疆場,現實中的頑敵金兀朮也在藝術中被戲劇化的氣死。這是一種將悲愴屈辱現實轉化為精神勝利的英雄劇的有效套路,雖然突出神話了英雄,其精神勝利法卻消除了真正的歷史悲劇底蘊。甚至,這種套路至今在《舉起手來》等抗日喜劇片中流傳。


推薦閱讀:

青蛇奇談(二)
【燕龍馬業】千年神話 汗血寶馬(六)
中國神仙故事12:北方五靈玄老君
十天撈金18億 票房神話能延續多久?·每日商報
風水「千里眼「並非神話

TAG:神話 | 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