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中醫匯】名醫大講堂第十三期課堂筆記--陽虛體質的康復與養生(2)

中醫匯 13

課堂筆記

點擊課程音頻???

課程要領

1、在上一次課的交流中,我們重點學習了陽虛體質的特徵,分析了陽虛體質的形成原因,在陽虛體質的康復中我們重點探討了經典方葯的調理,我向大家推介了幾位歷史名家的方子。分別是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宋代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明朝張景岳的右歸丸和清代黃元御的天魂湯。

2、這幾個方子各有所長,都可以用於陽虛的調理。相對來說張景岳的右歸丸採用的是陰中求陽之法,在補益腎精的基礎上調補陽氣,純補無瀉,補益腎陽的作用最強;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主要在於補氣,如果用來調補脾胃陽氣需要加減化裁,比如加砂仁、豆蔻仁、半夏等等;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陰陽雙補,並且通陽利水,藥性平和,適應面廣。而黃元御的天魂湯這個方子就六味葯,但是肝脾心腎考慮周全,調整全身內外的陽氣,也非常值得學習。

3、調補陽氣方面我們著重應該學習扶陽派,扶陽派在繼承張仲景、李東垣、張景岳、黃元御等醫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陳出新,對《傷寒雜病論》中很多方葯有進一步開發運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扶陽三味姜附桂的使用上,在姜(包括生薑、乾薑、炮姜等)附(主要是制附片和烏頭)桂(主要是肉桂和桂枝)的運用上驢火純青。

4、附子辛熱燥烈,通行十二經脈,走而不守,外達皮毛而除表寒,內達臟腑而溫冷痛,具有回陽益火,溫中散寒的功效,是回陽救逆第一品葯。在扶陽派醫家的手中,付子簡直就像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轟開各種盤根錯節。但附子是有毒,甚至能毒死人。

5、附子的使用是有訣竅的,必須嚴守病機,嚴格地掌握適應症,準確地用藥,才能發揮它的功效,避免毒副作用。附子的使用訣竅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主要適應症:畏寒肢冷、喜歡熱飲、小便清長、面白、舌淡。

第二,主要禁忌症有:1)脈實數或洪大;2)大便熱結;3)發高熱;4)內熱外寒、真熱假寒;若妄投附子恰如火上添油,會出現口鼻出血,甚至抽搐等反應。此外,心臟病有房室傳導阻滯及孕婦均禁用附子。心衰、年老、體弱、心功能減退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第三,忌生用;在使用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加工,規範的炮製,才能確保用藥安全。煎劑應用水煎1小時以上,使烏頭鹼破壞而降低毒性。原則上附子用量越大,需要先煎的時間越長,煎至入口無麻感為度。一般而言,9-12g先煎50分鐘,15-20g先煎1.5小時,25-30g先煎2.5小時,35-50g先煎3小時。先煎減低毒性,但不影響藥效。在上一講中,給大家推薦了附片羊肉湯的做法,其中的訣竅就是流水浸泡附子兩小時以上。

6、此外,附子的用量不宜過大,附子在臨床上有一定的量效關係,即床療效隨著附子的用量而增加。但是,必須集合患者的年齡、體質、腎功能等情況。臨床使用時應從劑量開始,逐漸加量。視病人睡眠安然、無躁動不安者,可逐步遞增。如遇亡陽欲脫,則果斷足量應用。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即冬季、北方、寒邪重、年齡大者可重用;夏季、南方、寒邪輕、年齡小或老人則用量輕。若需久服,應間斷服用,至少間歇停用1周後被再使用。

7、附子中毒有哪些表現?

中毒癥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頭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發麻,畏寒,繼之瞳孔放大,視覺模糊,呼吸困難,手足抽搐,躁動,大小便失禁,血壓及體溫下降,心電圖表現為心率變慢,房性室性期外收縮和心動過速及至心室顫動。需要說明的是附子中毒極可能是單次服用劑量過大也有可能是長期服用蓄積引起。

8、附子中毒了該怎麼辦?

趕緊送醫院,注射阿托品就沒事了。不過如果癥狀較輕,只是有些口麻,燥熱感,我們可以用些簡單辦法:如遇輕度中毒者,可用綠豆60g,黃連6g,甘草15g,生薑15g,紅糖適量水煎後鼻飼或口服:還可取蜂蜜120g,用開水沖服;還可以配生薑100g,甘草15g,水煎服或用綠豆30-100g濃煎服。心律失常者,可用苦參30g,煎水溫服。特別注意:服用附子期間不宜飲酒,以免加重中毒。

9、儘管姜、桂、附,尤其是附子哎康復陽虛體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也有醫家認為附子在扶陽方面只能排第三。這位醫家就是南宋的竇材。竇材在醫學史上並不像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醫家那麼有名,但竇材有一本著作卻相當有名,這本書就是他晚年著稱的《扁鵲心書》。在扁鵲心書中開篇便提出「須識扶陽」,在理論四想上特彆強調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當以「保扶陽氣為本」,尤其看重脾腎二臟之陽。

10、竇材在治療方法上則提出「大病宜灸」的觀點,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灸法常用關元、命門二穴。竇材認為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

11、採用艾灸是康復陽虛體質的好方法。簡單易行,費用低廉。糾正陽虛體質可以先灸督脈,再灸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分支,在經脈上採用循回往複灸之法,然後重點雀啄灸或迴旋灸督脈上的命門、至陽、身柱、大椎等穴,足太陽膀胱經上重點灸五髒的背腧穴,加上第二分支上的膏盲穴。然後再灸任脈上的關元、氣海、神闕、中脘等穴。任督二脈完成後,再灸下肢的足三里、豐隆、懸鐘、三陰交、太溪和湧泉。每個穴位至少三分鐘,微微發燙為度。可以灸關元、氣海等單個穴位,當然灸全套最好。

12、除了艾灸以外還可以敷貼。可以用姜附桂加上辛、玄胡、白芥子進行敷貼。無論是三伏天還是平時都可以敷貼。敷貼簡單易行,貴在堅持。可以選用前面所說的穴位進行敷貼。艾灸或敷貼有時可能會起水泡,小的水泡不要緊,大的水泡可以用消毒針刺破,然後塗上碘伏就可以。過去我們常用龍膽紫或高錳酸鉀。

13、調理陽虛還有幾個簡單辦法,第一就是曬太陽。「陽氣者,若天與日」,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既然人體陽氣不足了,從大自然中找回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曬哪裡呢?人背後有督脈、夾脊穴、足太陽膀胱經,這些都是通行陽氣最重要的經脈和穴位。第二個簡單方法就是泡腳,一年四季都應該泡腳,泡腳時一是水要夠,最好能泡過小腿肚子,直達足三里;二是水溫適中,可以泡十五分鐘到半小時。三是可以適當用生薑、艾葉來泡,也可以適當加些制附片來泡。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第三個有效辦法就是睡覺。按時睡覺,早睡早起,與四時陰陽浮沉變化相適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季相對晚睡早起,春三月和夏三月應該也煩卧早起,秋三月和冬三月應該早卧早起,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是調整人體陽氣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14、要調養嗯的陽氣,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要注重精神修養,要主動調養精氣神,不要輕易發怒。內經裡面講,「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人體大怒之下,氣血上涌。怒則氣上,氣上涌血也上涌。而導致了形氣絕,相互脫離,本來形和氣、陰和陽是相協調的,由於大怒之下,氣血上涌了,可以出現形氣相互脫離,相互隔絕。所以說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導致了阻絕不通,氣機不通了,隔絕不通暢。

15、內在的精神修為,不屈的精神意志,不斷的自我激勵,也是幫助我們養好浩然之氣,擺脫陽虛體質的好辦法。

課後福利

1、哮喘穴敷治療

處方:老薑9g,麻黃4.5g;

穴位:膏盲、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濃汁,再用濃汁熬膏,將藥膏攤在敷貼上,敷貼背部膏肓、大杼穴。

處方:白礬30g,麵粉、醋各適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將上三味和勻做成小餅狀,敷貼患者兩足心,布包一晝夜。

處方:白芥子45g,半夏9g,輕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葯共研細末,取少量,用蜂蜜調敷天突、肺俞穴;

2、太溪穴

位置: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能:清熱生氣

主治:頭痛目眩,喉嚨腫痛,齒痛,耳聾,耳鳴,氣踹,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穴位配伍:配腎俞、志室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腧穴學》;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推薦閱讀:

幺學聲課堂筆記3
幺學聲課堂筆記vcd??6
美食課堂筆記實錄:原來喝茶還有這麼多門道!別怪我沒告訴你哦!
李涵辰八字高級班課堂筆記(三)
【第3節課堂筆記】『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知識總結

TAG:中醫 | 養生 | 體質 | 筆記 | 陽虛 | 課堂 | 課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