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的門道
然而,時至今日,很多人印象中的針灸僅限於治療腰酸背痛等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疾病。還有不少年輕人對於古老針灸的認識,則是來自美容院的針灸減肥廣告。
細細軟軟的毫針如何治病救人、調養身體?針灸又是否真的能減肥、戒煙?作為海派針灸的代表流派,陸瘦燕和夫人朱汝功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的陸氏針灸,開創了針灸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先河。他們留下的學術資料和臨床經驗,或許能為習慣西醫診療方式的今人解答有關古老針灸學的疑問。
以經絡學說為指導
針灸何以治病救人?陸瘦燕和朱汝功的女兒、陸氏針灸的嫡系傳人陸焱垚副教授指出,重視對經絡、腧穴理論的研究,並指導臨床,是陸氏針灸的一大特色。
「陸氏針灸是以經絡學說為指導,根據經絡循行的部位來配穴。比如一個簡單的頭痛,前額痛是陽明頭痛,偏頭痛是少陽頭痛,後枕痛是太陽頭痛,可以在相關的經絡遠道取穴,通過針刺疏通經氣,緩解頭痛,而不是頭痛針頭,腳痛針腳。」陸焱垚說。
陸瘦燕認為,經絡學說的起源和針灸的關係十分密切,經絡學說用於指導臨床實踐,以針灸為最早,其後隨著中醫學理論的發展,才廣泛地被應用到各科中去,所以經絡學說從孕育、誕生到發展,皆與針灸息息相關。
換言之,如果失去經絡學說的指導,臨床施針就會迷失方向,缺乏理論依據,在千變萬化的病例面前,必然不知所措。
在中醫看來,經絡「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是運行氣血的通道,針灸能行氣活血、疏通經氣,「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經氣不通暢,氣血運行受阻,患者可出現疼痛、麻木、腫脹、淤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運用適當的針刺手法,使經氣通暢,氣血運行正常,臨床諸證就能得到緩解。
陸焱垚說,「現在經絡的實質雖然還沒有研究清楚,不像神經、血管那樣能直觀看到,但是經絡的功能是客觀存在不容置疑的,當施行針刺時,患者會有酸、脹、重、麻的針感並順著經絡路線運行,通過針刺導氣的手法可以使經氣到達病所,經絡暢通了,癥狀也就隨之消失了。」
疏調經氣中的經氣究竟是什麼呢?陸瘦燕認為,經氣即經絡之氣,針刺調氣即是疏調經氣。他提出經氣應包括兩個方面:稟受於父母先天之精氣而產生的元氣和流行於經脈內外的榮衛之氣(即後天之谷氣)。
前者是維持經絡通行血氣、營運陰陽、調理虛實、處治百病的功能力量,也是腧穴所以能通過經絡的傳導發生治療作用的動力,後者則是營養臟腑、充實身形、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雖然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但在生理上是相輔相成、相互為根的。從而糾正了當時文獻對經絡功能僅認為「通行營衛」的狹義理解,並為詮釋在針灸教學和臨床長期存在的一些懸而未解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已經記載了完整的經絡系統,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絡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理論,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證和禁忌證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
陸瘦燕整理了十二經脈「標本」、「根結」的理論,結合經氣的含義及自己的臨床心得,指出經脈元氣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於軀幹、頭面;並提出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主治規律、五腧穴排列方向與經脈循行走向的關係、十二經脈之間及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交會關係,並對十二經脈病候的病理析解逐條做了詳細分析。
切診須遍察全身
望聞問切,為中醫四診。在人們的印象中,有經驗的中醫只要在病人手腕處搭搭脈,就能判斷病情吉凶。其實,中醫切診絕非如此簡單,針灸醫生切診更是大有講究。
陸瘦燕在四診的運用中就特別重視切診,認為切診在針灸臨床上不僅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選穴位、論補瀉、別深淺、辨忌宜的主要依據,運用正確與否,對提高針灸療效有直接關係。
他提出,除切寸口脈外,還應切「腎間動氣」、「虛里之脈」、「沖陽」、「太溪」、「頷厭」、「太沖」等脈,同時應仔細切按經脈的皮部及有關的腧穴。
中醫治病從整體出發,強調辨證論治。陸瘦燕指出,要做到整體治療,首先必須有整體的診查。就切診而言,寸口脈診固然十分重要,但作為針灸醫師,還應以經絡為綱,有目的地遍察全身,參合上下、左右作比較。
比如,對慢性、虛弱性疾患,要考慮到臍下腎間動氣和沖陽、太溪脈的具體變化;對臟腑病症,應切按背俞穴、募穴、原穴及下合穴,察其有否異常反應。全面切診能掌握病者的整體情況,幫助正確辨證,故療效往往較好。
在處方配穴方面,陸瘦燕強調權衡緩急,處方配穴有常有變。他認為,針灸處方配穴,也和內科處方用藥一樣,有其一定的組成規律,絕不是病在哪裡就針哪裡,而要整體辨證,識別標本,權衡緩急。
一般以局部和鄰近病所的腧穴為主穴,以經絡循行所到處四肢的腧穴為配穴進行處方,其常用的配穴方法有俞募配穴法、表裡配穴法、納支配穴法、剛柔配穴法、對症配穴法等,另外還有權宜之變通方法以治療一些特殊的病例。
「冰火」複式手法
針灸流派有別,主要在於手法的不同。陸氏針灸的另一大特色,即是善於運用補瀉手法。當年陸瘦燕對手法的運用可謂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1958年,陸瘦燕在全國第一次針灸經絡學術會議上表演了「燒山火」、「透天涼」針刺補瀉手法,使受試者當場分別產生熱或涼的感覺,一時震動了全場。
陸瘦燕認為,正確運用針刺手法是取效之關鍵,尤其在治療臟腑病時,運用補瀉手法(虛則補,實則瀉),療效確比不用補瀉手法為佳。在補瀉手法中,他對複式手法「燒山火」與「透天涼」從源到流,從理論到操作,做了深入而精闢的討論,並將這兩種手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做了考究。
所謂「燒山火」手法是以徐疾、提插、九六、開闔四法的補法為主,配合捻轉法的補法組成。醫者先進針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三分之一處),緊按慢提9次,按針時左轉;次將針進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三分之一處),提插捻轉如前;再進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三分之一處),施術同前;然後從地部一次退至天部。這樣分三部進針,一部退針(三進一退),稱為1度。反覆操作3度,倘有熱感,出針揉閉其穴,如無熱感,可反覆再施,或留針待熱至。
「透天涼」手法,則以徐疾、提插、九六、開闔四法的瀉法為主,配合捻轉法的瀉法組成。醫者進針直達地部,緊提慢按6次,提針時右轉;次將針退至人部,提插捻轉如前;再退至天部,施術同前;這樣一部進針,分三部退針(一進三退),稱為1度。反覆操作3度,如有涼感,即可出針,出針前搖大其孔,不閉其穴。如無涼感,可反覆再施,或留針待涼感產生。
陸氏伉儷應用「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治療痛痺、產後風濕冷痺、胃下垂、指端青紫症、感冒發熱、脾陽虛、腎陽虛、虛熱、膏淋、肌痿等11個病種32例。有效21例,療效不顯著者11例中,7例針刺時不得氣,故療效也差。說明這兩種手法具有臨床實用價值。
為了進一步闡明「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作用原理,陸氏伉儷與上海中醫學院生化教研室協作做了實驗,結果「燒山火」使體溫普遍上升,血糖與血漿檸檬酸含量明顯增高;「透天涼」使體溫普遍下降,血糖與血漿檸檬酸含量明顯降低;而「平針」手法對上述三者均無明顯影響。一系列研究說明,這兩種補瀉手法不僅有主觀的感覺變化,而且有實際發生的生理過程和物質基礎,此項研究在當時居國內外領先地位。
為了深入研究針刺作用途徑與經絡現象的實質問題,陸氏伉儷與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協作,用多方位經穴肌電測繪的方法,施用行氣手法,對感覺產生、循行方向與相應經穴電變化情況做了實驗性臨床觀察,初步證實了感覺循行的定向性隨手法不同而有顯著差別,而且不同的施術者存在著效果的差別。
溫針、伏針、伏灸
所謂針灸,其實包括針刺和艾灸二種,或針,或灸,或針灸同用。治療一些危重病例,陸氏伉儷往往針灸並用,或輔以中藥,臨床施針還有諸多講究。
在進針方法上,他們重視雙手爪切進針法,此法為陸氏針灸流派的特色之一。這樣可以使患者減輕疼痛或不覺疼痛,同時取穴正確,不致偏離,並能宣散血氣,避開血管或器官,以便於施行各種針刺手法,
陸瘦燕診所的另一特色就是溫針。溫針首見於仲景《傷寒論》,卻被後人視為俗法而不用。陸瘦燕秉承其父的經驗,體會到溫針不但有溫行經氣的功效,還有幫助加強手法,因此大力提倡使用。
他認為針尾加艾燃燒,借艾火的溫熱,通過針體的傳導,可以透達肌膚深部。
當經氣虛損時,用補法配合使用溫針,能幫助經氣運行,起溫陽補益的作用。
當經氣為外邪所閉阻時,用瀉法配合使用溫針,可加強血氣的運行,使邪氣宣洩,經絡通暢,達到去壅決滯之目的,故不論在補法或瀉法時均可應用。
但對高熱、局部紅腫或抽搐、震顫等不能留針的病例,一般不宜施用。
雖然都要燃燒艾絨,但溫針和灸法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治療方法,溫針的作用是取其溫暖,藉以幫助針力之不足;而灸法是取艾火之灼熱,振陽溫經而起陷下。因此,使用溫針時,艾炷不宜過大過多,一般只需1壯即可。
「伏針」、「伏灸」也是陸氏針灸的一大特色。陸瘦燕診所鼎盛之時,三伏天前來作伏針、伏灸的患者往往要通宵排隊,成為當時的奇特一景。
關於伏針在前人文獻中無從考稽,陸瘦燕認為,伏天天氣炎熱,人體腠理開疏,陽氣旺盛,此時或針或灸,能使伏留筋骨深處的外邪隨汗外泄,無論補虛瀉實,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哮喘病每遇秋冬發病,若能在伏天進行灸治,取大椎、身柱、風門、肺俞、厥陰俞、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到冬季可減輕發病或不發病,連灸三個伏天,可望痊癒,這是冬病夏治的一種有效方法。
溫針、伏針、伏灸由於療效顯著,很受病者的歡迎,也為許多針灸醫家所採用。
比頭髮更細的毫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手法的獨特,陸瘦燕使用的針具也與眾不同。陸焱垚拿出一盒父親用過的毫針,這種比頭髮絲還要細的鋼質毫針纖細柔軟,扎在手上並不覺得疼。
當年陸瘦燕使用的均是自己製作的金質毫針,他認為毫針纖細靈活,進針時可減少疼痛,運針時施行手法方便,肌腠損傷較少,不傷正氣,所以比其他針具安全,可用於全身各穴。
但由於毫針細軟,容易彎曲,因此,需十分重視針具的製作和保養。每日診畢,他對使用過的針具都要逐一整修,務使針體挺直,無彎曲,無缺損,針尖沒有勾毛。
陸瘦燕認為,針具的好壞,主要在於針柄繞得是否均勻緊湊,針尖是否圓利得當,現在的「松針形」毫針針尖的統一規格就是在他的倡導下發展而來的。針灸如何戒煙 針灸既可糾正異常的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且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在臨床上,用針刺戒煙的效果很好。通過針刺體表相關穴位和耳穴,能使吸煙成癮者再次吸煙時,非但沒有煙草的香味,反而有一種異味而不想再吸煙。陸焱垚
針灸除了能治病外,還能養生保健。在針灸醫師的指導下,大家在家裡也可以用簡便的方法自我保健。
叩穴保健
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黃帝與岐伯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黃帝問岐伯:為什麼在相同環境下,有些人得病而有些人卻不得病,岐伯回答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是說,一個人體格強壯,精神充沛,那麼外邪就不會侵入,邪氣所以能侵襲人體,必定是此人正氣先有虛弱。所以,古人提倡: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良相不平已亂平未亂。一個好的醫生,首先要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做到預防疾病的發生。
明代高武《針灸聚英》記載:「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針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經絡和協調陰陽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對人體的功能起調節作用,它不用藥,沒有藥物的毒副作用,而是通過針灸體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從而調動人體自身的潛力,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強壯體格,養生保健的目的。
針灸既可糾正異常的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且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對於養生保健、干預亞健康,糾正身心失調,均具有優勢。
針刺既能治病又能保健,當然,針刺手法一定要由醫生進行操作,但是,我們通過叩擊、按壓某些穴位或部位,也能達到保健的目的。
譬如:叩擊背部督脈(背部後正中線)及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背部後正中線與肩胛骨內側緣縱行線之間1/2處的平行線)循行部位,能疏調全身陽氣、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及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按壓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穴能和胃養陰;按壓風池、睛明、瞳子髎、絲竹空、攢竹、四白、太陽等穴能養目明目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自己能做的保健方法。
艾灸防病
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穴位上燒灼或熨燙,借灸火的熱力透入肌膚,經過經絡的傳導,能起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逐寒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目的。
灸法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主要有艾柱灸和艾條灸。艾柱灸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分直接灸和間接灸。
直接灸是把艾柱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又可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間接灸是施灸時在艾柱與皮膚之間隔墊某些物品,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餅灸、隔鹽灸。
艾條灸,是將艾條點燃一端對準施灸的穴位或部位,約距皮膚2-3厘米進行熨烤,使局部有溫熱感,皮膚表面有紅暈,一般艾條溫灸一處5-10分鐘,每次艾條灸2個穴位,可隔天艾條灸一次。
施灸的先後順序,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
用艾條溫灸,在針灸醫生的指導下,我們在家裡自己也能進行。
針刺戒煙
我們在臨床上,用針刺戒煙的效果還是很好的,通過針刺體表相關穴位和耳穴,能使吸煙成癮者再次吸煙時,非但沒有煙草的香味,反而有一種異味而不想再吸煙。
對於針刺戒煙的機理,尚未做過相關的研究。針刺應該是調整了人體內環境,而人體相應作出的排斥不利於自身因素的應急性反應,故可以聞到異味、口苦等,而不思吸煙。
針刺戒煙,體針可取:合谷、足三里、太沖、百會、迎香等穴。耳穴可取:肺、咽喉、口、皮質下、內分泌、神門、肝、胃等部位。(作者系陸瘦燕之女、陸氏針灸嫡系傳人)
常用保健灸穴
大椎:
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又名「百勞」,可補虛治勞。大椎又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故有總督諸陽的作用,溫灸大椎穴能健運陽氣,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身柱:
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有通陽理氣、降逆止咳的功效。
膏肓俞:
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千金方》:「……膏之下,肓之上,針葯所不能及者,此穴是也。」即灸之能使人陽氣康盛,一切虛衰之證皆可用此穴。
脾俞:
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脾的背俞穴,灸之可健脾助運、養血和營、化濕除滿。
腎俞:
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腎的背俞穴,灸之可補益腎氣、舒利腰脊。
命門:
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意指生命之門,命之所在,灸之溫補腎陽、舒利腰脊。
神闕:
位於臍中。歷代醫家多有記載灸神闕而得以強身的實例,如《針灸集成》記載:明代廣西有一人,少年時多病,後遇高人指點,每年灸臍中,後來身體非常健康。
氣海:
位於臍下1.5寸。為人體元氣之海,灸之有培補元氣的作用。
關元:
位於臍下3寸。又稱「丹田」,是人體元氣所在,灸之能培補元氣。
南宋吳曾著《能改齋漫錄》卷十八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強盜大王年已八十,筋力過人,經常在寒冬季節卧於雪地,口飲冰水,習以為常而安然無恙,旁人問其何故,他說自己每年艾灸丹田百炷,已經灸了有四十多年了。
足三里:
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脊外一橫指處。能調理脾胃、培補中土,後天之本充足,則身體強健,百病不生。故民間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之說。陸瘦燕的針灸人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八仙橋一帶名醫雲集,陸瘦燕針灸診所天天門庭若市,內外婦兒各科以及各種疑難雜症患者咸來求醫,夏季前來打「伏針」的人更多,往往通宵排隊,故診所不得不半天限號400人。鄰居們由此發現了生財之道,或「代人排隊」或「出租板凳」。從這裡開始,陸瘦燕和夫人朱汝功創立「陸氏針灸」,他們運用自製的毫針,進退靈活,不傷正氣;而每年三伏天的「伏針」、「伏灸」,則由於療效顯著,深得病者歡迎,被許多醫家效仿;燒山火、透天涼,這些已經失傳了的古代補瀉手法,在陸瘦燕的手中,被運用得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陸氏針灸的創始人陸瘦燕已經離去,陸氏針灸仍然領銜海派針灸,成功申報國家級及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中醫針灸也於2010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但與此同時,中醫存在重內科、輕針灸的現象,以致中醫針灸在臨床醫療上的治療病種日益萎縮。陸瘦燕、朱汝功的女兒、陸氏針灸的嫡系傳人、68歲的陸焱垚副教授對此痛心不已,「希望能把陸氏針灸的學術思想、流派特色和臨床經驗傳承下去,以後如有條件可以再擴展臨床基地、帶教基地,辦一些提高班,進修班。現在天津、安徽有專門的針灸醫院,上海最好也能成立專門的針灸醫院。」
黃金時代
時光倒轉到清末民初,陸瘦燕的生父李培卿是針灸大家,素有「神針」之譽,為陸氏針灸療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師從陳慕蘭,擅長針刺補瀉手法,重視脾腎的虛實,強調經絡理論的指導作用。中年以後,慣用毫針,創用溫針、伏針、伏灸。到晚年提倡慢針細捻,對針灸的發展貢獻極大。
1909年,陸瘦燕就出生於這個針灸之家,他幼承庭訓,中學畢業後即隨父學醫,18歲起在上海開業,不久就蜚聲上海。
新中國成立前,陸瘦燕目睹針灸醫學被誣為「不科學」、慘遭歧視而瀕臨絕境,他放棄國外受邀行醫的豐厚待遇,於1948年春與夫人朱汝功一道在上海創辦了「新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和針灸函授班。為了中醫學的傳播,陸瘦燕還在當時的報刊上刊登《燕廬醫話》,宣傳針灸醫學。
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是陸氏針灸發展的黃金時代,「陸瘦燕」三個字在上海灘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和夫人朱汝功合併診所在八仙橋的金陵中路119號,業務鼎盛,每天都門庭若市。
「中醫講『十三科一理貫之』,那時根本沒有(像今天的科室那樣)分得那麼細,內、外、婦、兒科的一些病症,像眩暈、哮喘、心悸、失眠、胃痛、虛損、痛經、崩漏、遺尿、小兒麻痹症、帶狀皰疹、蕁麻疹等等,在『陸瘦燕針灸』診所多能看到,甚至連麻風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症,他們也都用針灸進行治療。」陸焱垚回憶說。
父親陸瘦燕往往清晨6點便開始門診,40至50個患者一批,一直要到午後1點多才能結束門診。母親朱汝功則從下午2點開始門診,要治療200多個患者,到6點多結束。除了門診外,朱汝功還要出診,為中風癱瘓等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治療。
當年,「陸瘦燕針灸」診所里的挂號費,初診是1元2角,複診是1元,而彼時大學畢業生每月工資是48元5角,個人最低生活費是8元,為何患者願意重金求治?陸焱垚說,「答案只能是一個,就是療效神速。」
有一位68歲的老中醫,一年多來胃脘疼痛,納谷不香,嘔吐泛酸,得食即痛,痛久則吐,經中西醫治療無效。患者喪失信心,囑家屬準備後事。陸瘦燕前去會診,認為此乃脾腎陽虛,命門火衰,釜底無薪,不能腐熟水谷,擬溫補脾腎,非灸不能急挽其危。
他立即處方,在中魁、足三里、中脘、關元穴進行麥粒灸,就是將艾絨搓成米粒大小在穴位上燃燒,每次2穴,每穴7-11壯,輪流施灸。經灸中魁、足三里後,患者嘔吐即止。次日復灸中脘、關元,患者感覺脘腹溫暖舒服,能吃稀粥,脘痛頓減。後以中藥調治,食慾漸增。十餘日後,患者能起床行走,一月後恢復工作。
1952年,除私人開業外,陸瘦燕還參加了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的特約門診工作。1955年,又被聘為第二軍醫大學中醫顧問。除此之外,陸瘦燕自1950年代始,一直擔任上海市針灸學會主任委員及上海市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他定期組織學術講座、開辦進修班,為提高整體針灸隊伍的水平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學的發展如久旱逢春雨,蓬勃發展。1958年春,為了更好地繼承發揚針灸醫學,陸瘦燕放棄自己私人門診的豐厚收入,接受了上海中醫學院的聘請,擔任針灸教研室主任,並著手創辦針灸系,開始了以培養中醫後繼人才為主的職業教育生涯。
同年夏季,全國第一次針灸經絡學術會議在上海召開,陸瘦燕在會上表演了「燒山火」、「透天涼」針刺補瀉手法。從此,在全國針灸界激發了研究針刺手法的熱潮。
1959年,陸瘦燕受衛生部委派,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中國醫學代表團成員,赴前蘇聯講學、會診、進行學術交流,為針灸醫學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回國後,他被任命為國家科委委員。1960年,全國第一個針灸系在上海中醫學院成立,陸瘦燕被任命為系主任,後又兼任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針灸科主任、上海市針灸研究所所長,集醫、教、研於一身。他親自為針灸系、醫療系、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針灸培訓班的同學上課,還研製教具,設計創製了中國第一台光電顯示經絡腧穴電動玻璃人模型,設計創製了中國第一套脈象模型。
那一時期,陸瘦燕夫婦整理總結了經絡、腧穴、刺灸、治療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和臨床經驗,編寫了《針灸學習叢書》,先後出版了《經絡學圖說》、《腧穴學概論》、《刺灸法匯論》、《針灸腧穴圖譜》等專著,其中《針灸腧穴圖譜》還被國外出版社多次翻印發行,影響極為深遠。另有《腧穴釋義》、《針灸歌賦選釋》、《針灸治療學總論》等亦已完稿,可惜在後來的十年浩劫中,被付之一炬。
含冤去世
在十年浩劫中,陸瘦燕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1967年陸焱垚從上海中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被當成黑五類子女分配到甘肅省武都縣工作。
出發那天的清晨,她聽到父親出門前對母親說,「妹妹是家裡第一個分配到那麼遠的地方去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陸焱垚沒敢應聲,沒想到就此一別,父女已是天人兩隔。1969年4月27日,陸焱垚到甘肅工作的第二年,陸瘦燕在單位隔離室被迫害離世。
1979年陸瘦燕得以平反,陸焱垚也依照政策調回上海中醫學院針推系任教。1992年,她被評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曾相繼任針推學院經絡教研室主任、刺灸治療教研室主任、刺法灸法教研室主任、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針灸教育研究會秘書長等職。
海外傳揚
被譽為「針灸伉儷」,陸瘦燕、朱汝功夫婦共同創建了「陸氏針灸」流派,而在陸瘦燕去世後,朱汝功擔起了陸氏針灸女掌門人的角色。
陸瘦燕夫婦共育有五子四女,其中有7人繼承父業,在孫輩中也還有2人隨其母陸利芳在澳大利亞開業。入室弟子共有80人,其中多為針灸名醫,在針灸醫療、科研、教育、文獻等諸領域,建樹頗多。
1981年,年近七旬的朱汝功隻身赴美,行醫20年。她在美國多次為針灸學習班的學員授課,應邀在世界針灸學術交流會上作報告和手法示範。自1986年起,歷任美國針灸醫學會第六屆、第七屆副理事長,美東針灸醫師聯合會第一屆、第二屆常務理事兼學術研究部主任等職,為中醫針灸的海外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朱汝功在美國期間治癒了許多當地醫院束手無策的患者。有一位患者是一家醫院的護士長,患了頑固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各關節腫脹疼痛。經西醫、理療一年多無效。經朱汝功施用針刺和灸法,配以中藥丸劑,再外用藥物熏洗,疏通經脈,癥狀漸輕而至痊癒。患者贈送一幅「仁術濟世」匾額以致謝意,並稱:「美國醫藥雖發達,但有不少疾病不如用中國針灸治療有效。」
而在中國駐美使館、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的公寓里,時常能見到朱汝功的身影,大家熱情地稱呼她為最好的「編外保健醫生」。
2011年7月16日,是朱汝功的百歲壽辰,她也是上海中醫界第一個百歲老人。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等單位以及眾多的學生、親朋好友共300餘人在「上海老飯店」為她慶祝百歲華誕。雖於10年前曾患腦梗,右側肢體行動不便,但老人在子女的攙扶下,穩步走上壽台,臉色紅潤,神采奕奕。在祝壽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的七八十歲、白髮蒼蒼的弟子由他們的年輕弟子攙扶著向朱汝功行禮獻花,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
近日,我們前去拜訪朱汝功老人時,她一直安詳地坐在客廳里,非常隨和地配合我們拍照。臨走時,老人家緊握著我的手,雖然沒有言語,但我能感受到她對我來訪的感謝,那是因為她對陸氏針灸傳承承擔著沉甸甸的責任。
推薦閱讀:
※門道頗多 談談如何對交通違章進行處理(1)
※一張圖看懂富人獨一無二的賺錢門道
※ 夫妻關係好不好,八字之中看門道
※門道多
※名表收藏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