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點評]徹見性理觀自在,去除蓋障有方便

[考試點評]徹見性理觀自在,去除蓋障有方便前言:這是我(財富禪)為大眾進行的一次針對性的補充講法。佛講經還有那麼多理解歧義,講的太多理解不了就分出十八部派、各種流派爭論不息。《法華經譬喻品第三》記載:舍利弗自述:自己以前得了小乘阿羅漢果,再聽到佛講大乘法,還以為是魔王變成佛騙人的!我沒有佛更有智慧,我講法更不圓滿,一次也講不清楚,講的太多了引用的經論太多了太長了,學人學了理解的也各不相同。前幾天,為了測試一下效果,學人理解都有那些代表性的歧義,我設計了祖師禪考驗學人「是否有真正見解」的五關,進行了一次開卷考試。我概括為「劈頭三板斧,倒打兩耙子」:參加考試者每人在下面開一層樓,直接用自己的理解、最直白、最簡短的話,寫一段見解:http://tieba.baidu.com/p/30308095431、你說到底什麼是"佛性』?(第1斧)。2、"相(境界)、知見』和"佛性』是什麼關係?(第2斧)。3、補充回答第二問,你為什麼這麼說?(第3斧)。4、佛性為什麼變成眾生世界了?(第1耙)。5、那你怎樣從眾生"修復』到圓滿佛?(第2耙)。主答卷限300字以內,越簡潔清楚越好。如果覺得要補充答,可以在自己那一樓回復補充,不準回復別人的貼。(注意:儘可能不留任何歧義。不準引用佛經祖論,不準用隱語、偈語。用最直白的話尚且怕你說不清,用偈語含義更加不清。用祖師語錄又怕你鸚鵡學舌實際不透。)——全部透過這「三板斧、兩耙子」的,許你真正透徹(得了佛心),印證你可以出師了、分燈弘法去。——能透過「三板斧」的,也許你見性了(得了佛髓),但還有思惑未斷,還需鞏固。——透不過「三板斧」任何一斧的,就不算真正見性。但尚有深淺不同(皮毛、血肉、骨)。禪門說「有殺人劍必有活人刀」。你搞不明白這都是殺人劍,把你攔在門外不得解脫。你要是都搞明白了,這看似「殺人劍」也都是「活人刀」,救你出生死苦海的。而這「三板斧,兩耙子」,透不過就是殺人劍,如同你自己心中的歌利王,把佛體割裂得七零八碎,這魔障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心中的邪見,邪見變出來的魔障,障你不得解脫。雖然勇於答卷者很少,但很有代表性。知道了別人理解偏到哪裡去了,就能促使我進一步講清楚、去除我心中的思惑。這是教學相長的。其他人沒有勇氣答卷並不代表他們不想學沒有疑惑,他們是想學但不知自己到底差距在哪裡。所以要感謝幾位勇敢答卷的學人,你們為本博這次講法完善促進了機緣,大眾因為這個機緣就能更好學習真理,明白真理,去掉相似理解的歧義。今我根據學人的理解偏差,再次專貼儘可能地講清楚佛法,主要圍繞這五個問題來講。讓學人自己印證。佛法無私,《父子合集經》佛說:修五婆羅蜜十劫不如一次聽聞般若真理,聽聞真法十劫不如為哪怕一人講解,講解十劫不如須臾之間正念觀察(般若、時時見性)。佛法深妙難思,祖師禪就是這樣先把根本問題思考清楚(去除根本無明),而不是先修個功夫。個人對佛法的理解水平有限,儘可能做到不失佛菩薩真實義,如有不妥請佛菩薩加持讓我清楚。讀者若不信我講,可以自己去參究或信受歡喜的佛經祖論去,以免誤謗真法。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道場。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眾生得安樂,常行大饒益。無邊普賢行,所求皆願滿。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我等及眾生,咸共成佛道。願得大方便,能行大饒益。將此娑婆界,化世間凈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南無十方三世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神靈!=========================================下面我根據學人的理解偏差,再次專貼儘可能地講清楚佛法,主要圍繞這五個問題來講。讓學人自己印證。1、自己"能覺之心』就是"佛性』。這能覺之心(自性、覺性)本有,真實不虛。所以佛菩薩說「即心是佛」。因為只有這一物,沒有第二物與他相對,既然沒有所覺之境,也就沒有所謂的能覺之心,所以達摩祖師《血脈論》中叫做「覺性」,達摩說這就是你本佛。六祖為了突出「你自己能覺之心』,所以把它叫做「自性」。佛菩薩為什麼又說「無心」?達摩祖師說「無心者,無妄相心也」。——只因凡夫不解真理,他認為的「自心」的概念都是錯誤的,他們理解的"心』與"相』是分割開的(心對境起「異見」)。有的人知道"靈魂』(能覺之心),但是他這個靈魂和外境是由對待的,所以這靈魂就成了「妄心」。更有甚者把"念頭、見聞覺知』當作心。這些都叫"妄相心』。其實,覺悟以後,「佛性」其實就是凡夫說的那個「靈魂」(能覺之心),但是覺悟者對其含義的理解不同(心對境不起「異見」)。只有這一物,沒有第二物與他相對,既然沒有"所覺之境』,也就沒有"能覺之心』的概念,實質還是能覺之心那個東西,可以換個名字叫自性、覺性,其實它也沒有名字。所以達摩祖師的弟子婆羅提尊者對「異見王」(達摩祖師出家前的皇侄子)說:「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所以臨濟祖師說「只是你眼前這聽法的人!」有些人說「大家的才是,你自己的不是」,這是不懂性理。還有很多人聽說「一切都是佛性」,卻不知只是自己這能覺之心本身自己,誤以為自己像一滴水泡在佛性大海裡面的,舍小我成大我,或盲目認宇宙為大我,卻不知道"自己能覺之心』這一滴水就是整個大海。所以禪門說:「曹溪一滴水,遍覆三千界。」——六祖告訴你們的真理是:你自己能覺之心這一滴水就是整個大海。所以禪門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都說一切都是「自性」,而這「自性」到底是什麼?不知道佛性就是「自己能覺之心」,縱然知道「一切都是佛性」,也是只知道一個名相,到處貼上佛性的標籤,不知真佛性。如同歌利王已經先把自己的佛頭砍掉了,得個無頭佛身。這樣修行就無法立足於自己本心,腳跟不點地,如同空中樓閣。知道佛性就是「自己能覺之心」,已經破初關(初見自性)。這一關祖師禪門下(宗下)反覆直指,而教下經論家常常迷惑不知就是這個,往下學的越多越成空中樓閣。所以說「不入祖師門,茫然趨兩頭」。不是談"無心無相』時把能覺之心也看空,就是認為"有相』或"有妄相心』。2、一切相、知見,都是這能覺之心本身。所以佛菩薩說「一切都是佛性」。通常說「一切是自性作用的,不作用就沒有相」。或者用空假夢幻觀說著一切都是自性幻化的、自性「變出來」的。這些都是方便說,這些還是佛菩薩對外道邪見人說的,還不究竟。這跟你看花眼了,把一個燈光看成3個燈光了,沒有什麼本質不同,燈光沒有變化出來過什麼,自心也沒有"作用』過什麼。僅僅是迷惑了產生錯覺。那些妄心倒是似乎可以"作用』。佛徹見心體月輪形時,最終佛都去不掉這月輪形,它也不是實有,不是停止心念作用就能消除的,這月輪也不是自性「變出來」的。佛「徹見心性之理」,知道只有這"能覺之心』。成佛時其實並無這月輪"相』,只是好像有相,實際無相,知道還是只有這"能覺之心』。既然沒有"心境之二元對立』,也就無「相對」而產生"知見』。所以《楞嚴經》佛說:「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如果說心是真,相與知見是妄,那麼這就割裂了自性,都成了妄了。"猶非』——也不對,"真非真』——真也不真了。這段話是說「這妄相本來就是自性自己」。臨濟祖師說:「你若心心不異,則性與相不別。」心心不異,指心對境不起「異見」,認得境都是自己能覺之心本身而已,並無第二物。所以禪門說「一切境界就是自心」。不知道佛性就是「一切相與知見,都是自己能覺之心」,縱然知道「自己能覺之心是佛性」,也是得個佛頭,如同歌利王已經把佛身砍為三截。知道「一切相與知見,都是自己能覺之心」,已經破第二關(般若關,般若是"不二』之義)。3、繼續補充說明,為什麼說「一切相、知見,都是這能覺之心本身」?只有你這能覺之心一物,並無第二物。你這「能覺之心」想覺知到「別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覺知它自己。而這自性也沒有形相。——但是自性它有一個很奇怪的原理,不明白這個原理就是「不見心性之理」,眾生不明白這個所以迷惑了。你這自性「能覺之心」沒有形相,它能覺知到自心,卻好像看到了一個形相!佛在靈山會上對大迦葉授記後,說「我座菩提樹下,降魔成等正覺。當於其時,盡見心形,盡見心理。我見心體,如月輪形。諸佛出現,即授印證,令我成佛。」佛眼最清凈,他看到自心好像是一輪圓月的形狀。其實自心根本沒有形象,看到的那月輪就是自心看到自己了,好像有個形象。佛「徹見心性之理」,知道還是只有這"能覺之心』。成佛時其實並無這月輪"相』,只是好像有相,實際無相,知道還是只有這"能覺之心』。既然沒有"心境之二元對立』,也就無「相對」而產生"知見』。所以禪門說「一切境界就是自心」。「心心不異,性與相不別」。但是萬分注意:成佛時其實並無這月輪"相』,只是看著有相,實際無相。沒有心境對待。也無「我看到月輪」這個「相對」而產生"知見』。相與知見無自體性,無實性,非實有,是空的。所以佛菩薩又說「無相、無知見」。佛性只是自己能覺之心,連時間空間都沒有?它哪裡有形象有光明呢?如果認為「佛性本來具有光明」,那佛性就有空間有大小了,有青黃赤白,有方圓長短。這顯然是不對的。所以,大迦葉在靈山會上被佛授記當為「見性佛」以後,大迦葉尊者馬上說「其相正空,而性不空」。你看金剛經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楞嚴經》佛又說:「云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這句話呼應上面有一段《楞嚴經》佛說:「相、見無性,同於交蘆」。——什麼是見、所見的相?二者沒有實性(只是這能覺之心本身),就像一種互相支撐的雙生蘆葦,一個倒了另一個就會倒。相、知見沒有自性,就是能覺之心本身。自心沒有相,也就不存在(心對境起分別產生的)知見。其實"相』是"非真非妄,即真即妄的』,這就是《楞嚴心經章》說的(大意):一切與佛性的關係是「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自性之理就是這麼奇怪。說這月輪相是自性吧它沒有"自體』性,說這月輪相是"妄』吧它又不是自性"作用』出來的,也不是自性「變出來」的。成佛都去不掉它。所以,多少人在這裡迷悶,產生各種相似見解。佛經也一會這樣說,一會那樣說。有的說相就是佛性,有的說相都是妄。如果搞懂這個自性的原理,說"相』是真、是妄、是性、非性,都對。如果搞不懂這個自性的原理,說"相』是真、是妄、是性、非性,都是"戲論』!所以佛菩薩又說「無情物依他起,無自性(無自體性)」。所以無情物不能成佛,無自性。所謂「無情成佛」是「依他成佛」,就是只有你自心覺悟以後,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心,所以說無情物都是自性,都成佛了。在這個意義上,佛菩薩有時說「無情物不能成佛,無自性」,有時又說「牆壁瓦礫都是佛」。六祖弟子南陽慧忠國師,看到很多南方學人只認個精魂當佛性,卻說相不是自性,曲解了六祖意,故又說「牆壁瓦礫都是佛」。佛菩薩又說「無相、無知見」。大迦葉尊者說「其相正空,而性不空」。如果搞懂這個自性的原理,說"相』是真、是妄、是性、非性,都對。如果搞不懂這個自性的原理,說"相』是真、是妄、是性、非性,都是"戲論』!所以一定要設計這個問題。看看大家怎麼理解。如果不能清楚地講出為什麼「一切境界就是自心」,腳跟還是難以點地。最接近的會覺得「佛性本來具足光明圓覺」,認為佛性本來有個光明月輪相,這個話是極為近真理了,但是還是佛的方便說。這樣會誤以為佛性中這光明相是實有、本來就有的。這就是還不是徹底明白性理,不到不退轉位。縱然知道「般若」,也如同歌利王已經把佛身砍為三截又用線縫合住,雖然完整還是死屍。完全知道為什麼「一切境界就是自心」,已經破第三關(徹見性理,明見一心形象性理。見性才不會退轉。)所以,有人問曹山祖師:「朗月當頭時如何?」曹山答:「猶是階下漢。」問「請師接上階」,曹山答:「月落時相見」。——這裡「月落」是說佛性無這月輪相,只是好像有,實際只是這能覺之心。還有人理解成「最終還要去掉那個月輪」,就又成了另一種迷人。因為這個相去不掉,只能好像可以變化又其實(是能覺之心故)不變,最終成佛時見到自心也好像有個月輪也似。4、佛性是怎樣變成眾生世界的?佛性只是這「能覺之心」,它沒有變化過。只是個人不見性理,心中產生錯覺,好像變成了眾生世界。而眾生由於「不見心性之理」,就會認為我是"能見之心』,見到的那外物是"所見之境』,我"知見』到外境了。就這樣心對境起「異見」,心心有異,性與相被分別開來了。這就是「根本無明」產生了。這跟你看花眼了,把一個燈光看成3個燈光了,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所以佛性沒有變化出來過什麼,也沒有"作用』過什麼。僅僅是迷惑錯覺。妄心倒是似乎可以"作用』。一旦心心有異,心對境起「異見」,就會自相混濁,在自心中錯覺加劇。那一輪心月,就好像會不斷變化,好像變成了世界眾生。一旦「分別、取相」,「根本無明」產生以後,就會自相混濁,在自心中錯覺加劇,好像變成了森羅萬象、世界眾生。再認妄為真,「分別、取相」,就會產生貪嗔痴心,就會產生「蓋障」,造業受報,「累生蓋障」,心智好像也變低了,就會成為凡夫,在世間沉淪生死,不得解脫。都說老子是大迦葉尊者化身,我看不假。因為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性』(道)迷惑時,立自己能覺的為"心』(一),立看見的月輪為"相』(二),立心對相的見聞為"知見』(三),由此迷惑擾亂不息,產生森羅萬象(萬物)。這就像本來1個鏡子前一個蠟燭(佛性能自見好像有相),如果再加1個鏡子相對(若起異見),剎那變成無數鏡子、無數蠟燭,錯覺重疊,好像很複雜(自相混濁,好像起為無量世界、無量眾生)。又像你用電腦攝像頭看清凈的電腦屏幕,看到的東西又在屏幕上投射出來,一剎那間重疊複雜,變得渾濁不堪而且變動不停,猶如在給我們演示最初佛性自心見自心、好像有物,心境分離、取相疊加、世界生成。所以佛經上說過「歌利王割截佛體」,割得七零八碎、實際就是說:人們「分別、取相」,先把1佛性先割裂成2、3份(從1心中分出能見之心、所見之境、知見),再割裂成萬萬千千份(繼續分別取相,變成了森羅萬象、世界眾生)。本來就是"自心覺知自心了』(這就是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這就是"見性』),無不甚深無不解脫,而好像是"自心見外物了』,結果人們都誤以為"我見境界了』。人人本來就是真佛觀世音,個個其實時刻都在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見性——自心見自心,而都不知道。因此迷惑,統統變成凡夫沉淪生死,鬼神也不能倖免。——所以說六祖說:「不見性佛是眾生,見性眾生是佛」。臨濟祖師說「約山僧見處,無不甚深,無不解脫。」其實,凡夫所見的萬象森羅境界也是"自心見自心了』(這"能見、知見、所見』只是這能覺之心本身,所以其實根本沒有"自心見自心』),與佛陀見到"自心月輪形』無二無別。只是凡夫不明真理,分別取相、自相渾濁,而成了凡夫所見的萬象森羅境界。完全知道「佛性是怎樣變成眾生世界的」,已經破第四關(菩薩識得眾生的「根本無明」的病因了)。5、你怎樣才能恢復你的圓滿佛性呢?其實自性沒有變過,只是錯覺有無的差別而已。這能覺之心佛性本來無損,其實想損也損不了它。要修復的只是錯覺,假名說是修復佛性,其實是無修真修,只是時時明白自己心性真理,去掉迷惑和錯覺。錯覺修復了,根本無明和蓋障都沒有了,佛性就好像如此圓覺廣大、萬知萬能。所以佛經上說過「歌利王割截佛體」,而佛體剎那能恢復完好。實際就是說你心中只要不「分別、取相」,這能覺之心佛性完好無損,而且還能「恢復」到好像如此圓覺廣大、萬知萬能。

本來就是"自心覺知自心了』(這就是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這就是"見性』),無不甚深無不解脫,而好像是"自心見外物了』,結果人們都誤以為"我見境界了』。

人人本來就是真佛觀世音,個個其實時刻都在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見性——自心見自心,而都不知道。因此迷惑,統統變成凡夫沉淪生死,鬼神也不能倖免。

——所以說六祖說:「不見性佛是眾生,見性眾生是佛」。臨濟祖師說「約山僧見處,無不甚深,無不解脫。」

所以怎麼見性呢?我正"見自性』時,彷彿"我見這一切境界』。我正見一切相時,就是"我自心覺知到自心』了,就是"自性自見』了,就是"見自性』了,其實任何人想"不見性』都不行,只是人們不知道。

時時如此見得,就是時時見性、無修真修,就是真禪真定。所以古德云:「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

迷人不知自性真理,狂做各種法去求"見性』,生出?八萬四千方便法,統統是"頭上安頭』。所以楞嚴經說過:演若達多扛著頭找頭,狂心歇下即菩提。

完全知道「怎樣才能恢復你的圓滿佛性呢」,已經破第五關(菩薩懂得治「根本無明」、普度眾生的關鍵了)。怎樣修復錯覺,恢復自己佛性的圓覺廣大、萬知萬能呢?這個問題延伸一下在下面論述。「祖師禪」是先見性除「根本無明」,再無修真修中(可以用方便法)除「累生蓋障」。「次第禪」是「先用方便法除蓋障,逐漸機緣成熟了見性(去除「根本無明」),再繼續和祖師禪一樣修行。——除「根本無明」:只能用祖師禪,時時見性,無修真修。其實只是明白以上性理,知道一切萬事萬物只是我能覺之心,我能覺之心就是真佛,這就是「明心見性」。這就是除掉「根本無明」。除掉「根本無明」就不再分別取相、心心不異,不再認真為妄(知道外物就是自己能覺之心而已),也不再認妄為真(不再把外物當作實有)。對性理明白得透徹不透徹,就是見地透徹不透徹,會產生很多修行上的歧路,根本原因是對性理不能徹底明白。這隻能用祖師禪,如果用其他「次第禪」法(唯識空觀、空假夢幻觀、念佛、練空心、不染著、不掛礙等),最終得個受用以後,還得用「祖師禪」去時時見性。——除「累生蓋障」:消除自己無始劫來"造業』產生的「累生蓋障」,除去業障、煩惱。「恢復」到佛性圓覺廣大、萬知萬能。見性以後的不退轉菩薩還要修什麼?應修世間法、凡夫法,也就是在世間事業上行菩薩行,同時時時見性、無修真修。所以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所以《首楞嚴三昧經》說「菩薩欲修集首楞嚴三昧,當修凡夫法。」菩薩行者在世間無修真修,怎樣除去「蓋障」、煩惱,得大自在呢?看下面「祖師禪」和「次第禪」各自優勢的比較,以及如何行菩薩行。總結:徹底明白以上5點,就是見性透徹,就是凡夫成佛,已經是「不退轉地菩薩」,但是還不是果地滿佛。所以《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佛說:「明見自己一心形象性理,即成佛耳。若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說。」還說:如果不見性,阿羅漢都不能成佛,而凡夫見性就是佛。見本博文「祖師禪教外別傳:不由三昧,不經證果,見性成佛。」以上五關,就是祖師禪考驗學人「是否有真正見解」的五關。我概括為「劈頭三板斧,倒打兩耙子」,能倖存者極少。同時,禪門說「有殺人劍必有活人刀」。你搞不明白這都是殺人劍,把你攔在門外不得解脫。你要是都搞明白了,這看似「殺人劍」也都是「活人刀」,救你出生死苦海的。這就像達摩祖師傳給二祖慧可大師的四卷《楞伽經》所說:要想進入楞伽城(蘭卡城,今印度斯里蘭卡。傳說是夜叉之國,佛陀在那裡給夜叉王講過此經。又西方傳說那裡就是伊甸園),必須過夜叉鬼神的關,過不了就被消滅了,不得「入楞伽城」(見性不退轉)。也象聖經所說,凡夫要想回天國進入伊甸園,必須通過天使拿著的「基路伯」天劍的把關,過不了就被消滅了。而這「三板斧,兩耙子」,就是基路伯,就是殺人劍,如同你自己心中的歌利王,把佛體割裂得七零八碎,這魔障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心中的邪見,邪見變出來的魔障,障你不得解脫。--------------------------------6、「祖師禪」和「次第禪」的比較:《地藏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開示:如果菩薩「蓋障」輕微,可以直接用「真如實觀」(祖師禪無修真修時時見性),認得一切都是真實(自己能覺之心、自性。)逐漸能超越四空天、進入無生法忍,最終徹證如來不思議境界(等覺菩薩),行一行三昧,直至是圓滿佛。如果菩薩「蓋障」較多、煩惱不斷,可以用「次第禪」法(唯識空觀、空假夢幻觀、念佛、練空心、不染著、不掛礙等),最終得個受用以後,再用「祖師禪」去無修真修時時見性,認得一切都是真實(自己能覺之心、自性。)當然「祖師禪」最究竟徹底,「次第禪」該用時也得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祖師禪」和「次第禪」實無優劣,只是看怎麼組合較適合自己的修行。最高的禪法——「觀心、觀自在」:達摩祖師說「無作之修,以觀心為要」。「觀自心」又叫「觀自在」。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叫「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說:「以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觀觀者」就是「觀自己能觀之心」,「觀自心」又叫「觀自在」。(注意「觀自心」不是常有人說的"觀住自己的念頭』)但是「祖師禪」和「次第禪」對「觀心、觀自在」的理解有本質不同:——「祖師禪」理解「觀心、觀自在」,只是「我觀法界不是塵相,只是自己能覺之心」,此為「觀心、觀自在」、「背塵合覺」的正觀、真如實觀。圓滿佛尚且都是這樣觀的,六祖惠能大師實踐了這種生活禪,在一切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這麼觀。本來就是"自心覺知自心了』(這就是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這就是"見性』),無不甚深無不解脫,而好像是"自心見外物了』,結果人們都誤以為"我見境界了』。人人本來就是真佛觀世音,個個其實時刻都在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見性——自心見自心,而都不知道。因此迷惑,統統變成凡夫沉淪生死,鬼神也不能倖免。——所以說六祖說:「不見性佛是眾生,見性眾生是佛」。臨濟祖師說「約山僧見處,無不甚深,無不解脫。」《地藏占察業報經》地藏菩薩開示這種方法最適合「蓋障」輕微的修行人用。六祖惠能實踐創造了這種生活禪,也更適合在世間事業上修行的凡夫學菩薩人。但是祖師禪歷代祖師大德實踐證明,這種法決定能見性成佛,但是得到受用並不一定快,獲得廣大見聞覺知通常比較慢。——六祖承諾「(時時見性無修真修)終生不退轉者,定入聖位」。趙州禪師承諾「(時時見性無修真修)五年十年,以後佛也不奈何你。」——「次第禪」理解「觀心、觀自在」的最高境界(且不說其他境界的方法),只是「我觀我自己能覺之心,不觀外塵」。因為這樣說的人甚至已經初步見性,並且知道這能覺之心就是佛性,一切就是它。所以他們才去這樣觀。通常對「觀心、觀自在」、「背塵合覺」的理解,很多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但是不得不指出此也為「舍妄求真」的方便法,或許可以迅速得受用,若最終不回到祖師禪,也不能成佛。但是「次第禪」這種方法有人可以很快除「蓋障」,獲得自心見聞覺知的廣大,入三摩地,都經常能迅速得到受用。有的經數日、三七日,都有入三摩地得到受用的。看個人根器了,有的也不快。——這適合有時間專門修行的人用。佛也教他們用這類方便法先得個受用,但佛已經告誡「這不是見性更不是成佛」。最終他們還要再用祖師禪的修法。以觀音菩薩說「耳根圓通」法門為例:觀音菩薩說:「返聞聞自性」,「以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入流亡所」、「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空、所空滅」。——祖師禪理解「耳根圓通」,是「這聲音(所聽)、聽識(耳入),都是這能聽的耳性而已」,這就是「入流亡所(耳入和所聽都實際上沒有,只是能聽的耳性本身)」,所以說「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空、所空滅」,「以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我聽到這聲音的不是聲音,是這能聽之耳性)」。這才是「返聞聞自性」(一切聲音和聽識都是這"能聽之耳性』本身,這叫回歸"聽自性』)。本來就是"自心覺知自心了』(這就是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這就是"見性』),無不甚深無不解脫,而好像是"自心見外物了』,結果人們都誤以為"我見境界了』。人人本來就是真佛觀世音,個個其實時刻都在自性自照、觀自在、觀自心、見性——自心見自心,而都不知道。因此迷惑,統統變成凡夫沉淪生死,鬼神也不能倖免。——所以說六祖說:「不見性佛是眾生,見性眾生是佛」。臨濟祖師說「約山僧見處,無不甚深,無不解脫。」——「次第禪」理解「耳根圓通」,是「我不聽聲音,只聽能聽的耳性」,「我不覺知外物,我去覺知自心」。他們就這樣來「觀心、觀自在」。這是方便法,非真實法。但是這種方法有的很快能入三摩地,迅速得到受用。所以佛教他們這種法,但會告誡「這不是見性更不是成佛」。最終他們還要再用祖師禪的修法。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開示:

稱念讚揚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功德,就是諸佛的很高深的行道!很難理解、不可思議。只有"一生所系菩薩』(即:不退轉菩薩、一生補處菩薩,即見性透徹的菩薩),才能真正信受奉行藥師法門,從不懷疑。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16n8p.html

為什麼見性的不退轉菩薩,還要去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這不是初學佛人才念佛的嗎?

因為,剛見性不退轉菩薩,一開始沒有任何神通,降服不了世間法上面的煩惱,藥師佛發心供養/解決他們的麻煩,教給他們經常念藥師佛名號,常稱讚藥師佛功德,來降服煩惱,更好的在世間實現自己的菩薩本願。

我們雖然不和天人比享受,但是常念藥師佛號,可以使我們在人間能行菩薩本願時,少很多煩惱障礙。

《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中,地藏菩薩給大家講了"了義佛法』最關鍵的3種修法。真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深入淺出,慈悲為各種階段的修行人指明了完整的修行路徑:1)、祖師禪正法眼藏教的「真如實觀」(般若一體自性觀):知一切皆是自性真實體,無有"能覺之心、所覺之境』的差別,心境不二。以此知見,來練"無分別取相』(不起二見、不起異見、"心心不異』、心境不二),來轉識成智,圓滿菩提。2)、彌勒菩薩教的「唯心識觀」:一切唯心識所變,空假夢幻觀。以此知見,來練"心無掛礙』(心不染著境界);——地藏菩薩還指出:唯心識觀適用於根器鈍的人,打基礎用。根器利的人,或者已經修過唯心識定的人,可以直接用「真如自性觀」。

3)、地藏菩薩還進一步開示:煩惱不斷的眾生,應當專心念"地藏王菩薩』名號、然後過渡到「實相念佛」——再修"唯心識觀』、"真如實觀』。

——如果雖然信受了以上2法,但自身仍有障難,煩惱不斷,應當於一切時中(哪怕正做別的事也在心裡念誦),至誠念誦"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待此人此人善根增長了,應當(在念佛菩薩名號的同時,),再修"唯心識觀』——觀一切相皆如空假夢幻,不可染著。最高功夫者是修"真如實觀』——能念所念、能見所見,都是我自性。地藏菩薩開示「真觀」、「唯識觀」與「實相念佛」: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10086.html所以,「祖師禪」最究竟徹底,「次第禪」該用時也得用。「祖師禪」和「次第禪」看怎麼組合較適合自己的修行。「祖師禪」人也不反對可以用「次第禪」輔助修行,但是反對用那些「次第禪」修個功夫境界冒充「見性」,見性只在有正知見,明見自己心性之理,與功夫境界無關。所以,真正修行人,對於佛傳的三乘佛法,都要護持,佛既然教那些法必定各有用處。見性之人絕不可得一真法,盡棄其餘!不見性之人,更不可得一方便法就敢冒充真法、誹謗真法、遮蔽廢棄真法。甚至《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開示:中國的三皇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他們傳的道家儒家的法其實都是佛法的一支。西方的女聖王也是觀音菩薩化身,他們傳得上帝教法其實也是佛法的一支。只不過各種佛法裡面、其他宗教裡面後來都產生了很多外道,都是沒學到家的緣故。7、見性之人怎樣行菩薩行?大乘菩薩設一切善方便普度眾生時,時時見性無修真修,這就是「一行三昧」。《地藏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開示:等覺菩薩行「一行三昧」,直至是圓滿佛。「祖師禪」叫人見性以後,直接就是等覺菩薩的見解,直接在「凡夫佛」位上就開始行一行三昧,直至成為「圓滿佛」。大乘菩薩設一切善方便普度眾生時,時時見性無修真修,「業力不能牽」,也可以轉化和消除業力,消除「蓋障」,獲得自在。大乘菩薩設普度眾生時,時時見性無修真修,以後就已經不再有"造業』了,因為時時認得都是自心,就沒有「人我眾壽相」,也就沒有再新造業。所以百丈禪師說「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業」。「不造業」這隻靠祖師禪的見性,有此功德。若不見性,行善也是「造業」,雖是「造善業」,也不為解脫。但因為「累生蓋障」是自己無始劫來因根本無明"造業』產生的,還會不斷地顯現果報。當然,對於見性之人,業力也是「好像有,真實無」,究竟來說只是自己能覺之心,並無一物。大乘菩薩度眾生時,「業力不能牽」,這有3種境界:第1種:不能一切自在的菩薩,明白業力「好像有,真實無」,究竟來說只是自己能覺之心,並無一物。在煩惱中認得自性,有業障就是本來空,隨緣消舊業,心不掛礙。縱然見性之人對於世相還有掛礙,還有染著習氣,也沒有造業。達摩祖師《血脈論》說:「(白衣有妻子)若見性,淫慾本來空寂。自而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達摩祖師在東土教的《二入四行論》,裡面有個「報怨行」,當業障現前時,菩薩知道自己過去所做的事,變現出另一個自己來報應,無怨他人。大乘菩薩知道,眾生不管好壞,就是自己的過去業力顯現的,要不然不會被自己看到,所以生起「平等性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普度眾生。也當作還債,也當作自性,本無一物。第2種:是徹證如來不思議境界時,高地位的大乘菩薩,他們能顯發出自性的妙用,都能一切隨心變現,業力就和沒有一樣。所以佛成佛以後尚且示現「金槍刺足、馬麥之報」,示現佛也有有業力果報,但同時示現「業力不能牽」。達摩祖師就多次示現過可以隨意生死,死後復生。第3種:大家都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又叫普賢行,概括了菩薩行的主要方面。小乘人學菩薩,只把無條件忍辱當作是「恆順眾生」,這不全面。按照《大乘方便經》中教的「第七婆羅蜜——方便婆羅蜜」去行菩薩行,也就是菩薩可以不示現苦報還債,而是示現度人的功德來償還業力。《彌勒說菩薩戒本》其實就是「第七婆羅蜜——方便婆羅蜜」的具體準則。《彌勒說菩薩戒本》中,對菩薩遇到各類情況怎麼變通,都有詳細的規定,特殊情況為度眾生對戒律可以開緣。這就是以大乘菩薩「恆順眾生」,恩威並施,變化自在。但是必須遵守在自己的身分上應該遵守的戒律,如果權開方便,需要嚴格符合《彌勒說菩薩戒本》戒律開緣的條件。不準隨意"以空破戒』、或教唆他人"以空破戒』——那樣就是"走火入魔』,褻瀆真法,必入地獄!《彌勒說菩薩戒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0v7wg.html大乘菩薩知道眾生就是自己,所以生起「平等性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普度眾生。菩薩降服惡人也如同對待自己犯錯的孩子,恩威兼備,不可千篇一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第七有講「菩薩五德」(相當於常說的「仁、義、禮、智、信」),視情況方便轉換,不可只用慈悲或者威猛。《大乘方便經》里佛講,佛陀前世「大悲」商主是見性不退轉的菩薩,但當時還沒有神通,為護自己500徒弟(都是見性不退轉的菩薩),遇到惡人時甚至可以殺掉惡人,而都能自動度化他,而且自己反倒有功德。《大般涅磐經》里佛也講自己前世為國王時,殺掉了妄說「佛性本是空無」的外道,反倒能自動度化他,自己也有很大功德,利人利己。達摩祖師曾對二祖慧可說:「你以後會遇到一個人找你索命,你因持傳正法之故,你可以不還他。」就是這種情況。因為二祖出家前是個將軍,曾殺人無數。後來二祖在107歲高齡時,遇到人害他。二祖本來可以躲開,但他又覺得此生都107歲了可以示滅了,就自願沒有躲開。其實這樣示現不符合方便婆羅蜜,不利於眾生信佛法,害了自己,壞人也要下地獄,對誰都是不好的。當然,二祖他也沒有達摩祖師的證量和神通廣大,達摩多次示現過可以隨意生死,死後復生。本文最後,再次強調:「祖師禪」最究竟徹底,「次第禪」該用時也得用。「祖師禪」和「次第禪」看怎麼組合較適合自己的修行。「祖師禪」人也不反對可以用「次第禪」輔助修行,但是反對用那些「次第禪」修個功夫境界冒充「見性」,見性只在有正知見,明見自己心性之理,與功夫境界無關。所以,真正修行人,對於佛傳的三乘佛法,都要護持,佛既然教那些法必定各有用處。見性之人絕不可得一真法,盡棄其餘!不見性之人,更不可得一方便法就敢冒充真法、誹謗真法、遮蔽廢棄真法。甚至《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開示:中國的三皇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他們傳的道家儒家的法其實都是佛法的一支。西方的女聖王也是觀音菩薩化身,他們傳得上帝教法其實也是佛法的一支。只不過各種佛法裡面、其他宗教裡面後來都產生了很多外道,都是沒學到家的緣故。一些道心不堅固的犯戒沙門、居士,看了佛菩薩、祖師教的"實相修行法』後,見之歡喜,以為不要遵守戒律,可以放縱身心了、以為"行殺盜淫妄也無妨』了。此等小根之人、聽聞無上真法,因智慧不足無法完整領會,就會"撥無因果、熾然作惡』、走火入魔。此等人實際已經是魔徒,還到處借講經說法宣揚邪見、當做都是佛菩薩說的。達摩祖師早就嚴厲告誡:「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解」。《彌勒說菩薩戒本》中,對菩薩遇到各類情況怎麼變通,都有詳細的規定,特殊情況為度眾生對戒律可以開緣。但是必須遵守在自己的身分上應該遵守的戒律,如果權開方便,需要嚴格符合《彌勒說菩薩戒本》戒律開緣的條件。不準隨意"以空破戒』、或教唆他人"以空破戒』——那樣就是"走火入魔』,褻瀆真法,必入地獄!若大乘菩薩為度眾生權開方便,也須嚴格符合"大乘菩薩戒』規定的"權開方便的適用條件』:事前不是自己控制不住而心想犯戒的,事中必須"心無四相差別、心無染著』,事後為不得已開戒律而迴向相關者。若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自己心有染著的,或輕易破戒、或教人破戒,必有無量罪過,輕則遭到他人報復、或遭到護法神懲罰,重則下無間地獄,業障現前時,悔之不及。達摩祖師早就嚴厲告誡:「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解」。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消霜。」

宣化上人開示那二比丘實際上並沒有起心犯戒:從前有兩個比丘一起住在山上茅棚里,無意中卻好像都犯了戒,而且很嚴重。怎樣犯戒呢?

這兩個比丘在山裡住,一天,其中一位比丘有事下山,在山裡住的比丘睡著了,這時來了一個樵女,這樵女生染污心,就(自己趁機)把這個比丘"強姦』了。這時下山的比丘回來,看這女人把他的同參給傷害了,就追她,這女人就跑,一不小心,她便跌到山澗,跌死了。

就這樣,一位比丘,因與女人行不凈行,就認為"犯淫戒』,另一位把女人追到山澗跌死了,就認為自己"犯殺戒』。那二比丘實際上並沒有起心犯戒。

他們於是就到波離螢光尊者那裡去求懺悔,這怎麼辦?波離螢光說這二人都是犯下無間地獄之罪,不通懺悔,沒有法子解脫他們的罪。——這時,維摩詰大士就對優波離和二比丘說:"無心無罪。』說你沒有起心去犯戒,這樣本來就沒有罪。而且從實相上來說,一切無不是佛性,本無一物,幻覺而有,如同夢幻。心無染著則無罪。若明了實相,亦無罪性可得。把他們的懷疑除去了。

《維摩經》弟子品第三: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為恥,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優波離。我等犯律,誠以為恥,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為其,如法解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凈;"顛倒』是垢,"無顛倒』是凈;"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凈。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炎,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剛見性的凡夫佛位中人,可以入佛也可以入魔剛見性的凡夫佛位中人,知道一切就是自己能覺之性,這裡還會分出三乘人(心外求法者外道、不見性的學佛人也分為這3種根性,見性的人也有這3種根性),可以入佛也可以入魔,還有2種人不得"中道』,學人萬分注意:1、極左:小乘偏空知見,轉為消極,以為什麼也不要做了。成佛尚在遙遠,他就不修菩薩道了。——此類人縱然見性,不行菩薩道不得增進,最多先得禪定善境界。又因為聽聞過真理,以後還能逐漸改悔,再行菩薩道逐漸成圓滿佛。2、極右:以空破戒、走火入魔,肆無忌憚、翻成魔徒。——此類人縱然見性,下地獄有份。又因為聽聞過真理,從地獄出來以後還能逐漸改悔,再行菩薩道逐漸成圓滿佛。3、中道: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說的「身以人倫為本,心以大道為本。」在自己本來身份上,行世間法中庸之道,時時見性無修真修,同時積極行菩薩道,不違背本分上的戒律,可以權開方便,但是都嚴格按照《彌勒菩薩戒本》。——此類人才會在世間行真禪真菩薩道,速、疾、滿成圓滿佛,永無入魔之虞。--------------------------最近的網上答疑,使我看到學人還有許多思惑未斷,可以入佛也可以入魔,特地補充講法2次,已經置頂。1、(破斥關於見性的細微相似邪見):[考試點評]徹見性理觀自在,去除蓋障有方便http://tieba.baidu.com/p/3048333096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1flkq.html2、(破斥以空破戒走火入魔):在世間行佛法的準則——彌勒說菩薩戒本http://tieba.baidu.com/p/3036909464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1fp0h.html剛見性的人可以入佛也可以入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c93c890101fpc3.html


推薦閱讀:

群友照片點評第21期【人與景】
單反挑大樑!尼康相機滄桑史點評式回顧
兩月一論徵文第二期點評
甲午日己巳時的男命(煒香點評)
歐米茄8500同軸機芯的點評

TAG:考試 | 點評 | 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