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中國的民族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勤勞、勇敢、智慧,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誰也否認不掉的。我自以生為中國人為榮,生為中國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輪迴轉生的話,我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
但是------一個很大的「但是」。環視我們四周,當前的社會風氣,不能說都是盡如人意的。有的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急功近利,浮躁不安,質問目的,不擇手段。大槍打劫,時有發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使、以宴會一項而論,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費;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個宴會不浪費呢?賄賂雖不能說公行,但變相的花樣卻繁多隱秘。我很少出門上屆;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會遇到吵架鬥毆的。在公共汽車上,誰碰誰一下,誰踩誰一腳,這是難以避免的事,只須說上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然而,「對不起!」「謝謝!」這樣的詞兒,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說了,必須在報紙上大力提倡。所有這一切,同我國轟轟烈烈、紅紅火火的偉大建設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協調。同我們偉大民族的光榮歷史,更是非常不相稱。難道說我們這個偉大民族「撞」著什麼 「客」了嗎?
魯迅先生是最熱愛中華民族的,他畢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幾文錢的「金不換」剖析中國的民族性,鞭辟入裡,切中肯,對自己也決不放過。當你被他刺中要害時,在出了一身冷汗之餘,你決不會恨他,兒時更加愛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麼結果呢?道理今天,已經「換了人間」,而魯迅點出的那一點缺點,不但一點也沒有收斂,反而有增強之勢。
有人說,這是改革開放大潮社會轉軌之所致。我看,恐怕不是這個樣子。前幾年,我偶爾為寫《糖史》搜集資料讀到了一本19 世紀中國駐日本使館官員寫的書,裡面講到這樣一件事。這一位新到日本的官員說:他來日本已經數月,在街上沒有看到一起吵架的。一位老官員莞爾一笑,說:我來日本已經思念,也從來沒有看到一起吵架的。我讀了以後,不禁感慨萬端。不過,我要補充一句:日本人彬彬有禮,不吵架,這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對廣大日本人民來說,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對日本那一小撮軍國主義侵略分子來說,他們野蠻殘暴,嗜血成性,則完全是另一碼事了。
不管怎樣,中國民族性中這一些缺點,步子改革開放始,也不自建國始,更不自魯迅時代始,恐怕是古已有之的了。我們素稱禮儀之邦,素講倫理道德,素宣揚以夏變夷;然而,其結果卻不能不令人失望而且迷惑不解。難道我們真要「禮失而求諸野」嗎?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面臨的而又必須認真反省的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