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之靖難之役

  大明帝國之靖難之役  1398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沆瀣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1398年十二月,為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1399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1399年七月,朱棣起兵,採取內線作戰,迅速即攻取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平(河北盧龍)等州縣,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  1399年,朱棣先裝病,使朱允炆放三子回北平;之後由於朱棣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而心中早已對父皇冊立自己的侄子為太孫而繼位有所不滿,便立即誘殺了前來執行監視逮捕任務的將臣,於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燕王遣使入京師金陵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與其母親討論之後,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死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處決。當日夜裡,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  1399年七月初六,燕軍控制北平後,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1399年七月二十四日,燕軍攻破懷來後,由於領地相距太近,谷王朱橞逃離封地宣府(今屬張家口,距北京約150公里,距懷來約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齊泰等顧慮遼王、  寧王幫助燕王,建議召還京師;遼王從海路返京,而寧王不從,遂削寧王護衛。宋忠失敗後,部將陳質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應朱棣,被陳質所控制,未果。  1399年八月,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倖存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13萬伐燕。真定之戰,耿炳文師至河北滹沱河地區。燕王在中秋夜乘南軍不備,突破雄縣,盡克南軍先頭部隊。繼而又於滹沱河北岸大敗南軍的主力部隊。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  1399年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潰散兵將,並調各路軍馬,共計50萬,進抵河澗駐紮。當朱棣偵知李景隆軍中的部署後,笑著說,兵法有五敗,李氏全犯了,其兵必敗無疑,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儘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為了引誘南軍深入,朱棣決計姚廣孝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親率大軍去援救被遼東軍進攻的永平,並告誡朱高熾說:「李景隆來,只宜堅守,不能出戰。」朱棣還撤去盧溝橋守兵。  1399年十月,李景隆聽說朱棣率軍赴援永平,率師直趨北平城下。經過蘆溝橋時見無守兵,禁不住歡喜,說:「不守此橋,我看朱棣是無能為力了。」這時朱高熾在北平城內嚴密部署,拚死守衛。李景隆則號令不嚴,指揮失當,幾次攻城,皆被擊退。南軍都督瞿能曾率千餘精騎,殺入張掖門,但後援不至,只好停止進攻。又因李景隆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錯過了時機。燕軍則因此得到喘息,連夜往城牆上潑水,天冷結冰,待到次日,南軍也無法攀城進攻了。朱棣解救永平之後,率師直趨大寧(內蒙古寧城西)。朱棣攻破大寧後,挾持寧王朱權回北平,合併寧王部屬及朵顏三衛軍隊。朱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於十一月回師至北平郊外,進逼李景隆軍營。燕軍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聽說主帥已逃,「乃棄兵糧,晨夜南奔」。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獎勵打了敗仗的李景隆。  1400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60萬眾,號稱百萬,進抵白溝河(河北雄縣北)。朱棣命令張玉、朱能、陳亨、丘福等率軍十餘萬迎戰於白溝河。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南軍兵敗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軍跟蹤追至德州。  1400年五月,李景隆從德州逃到濟南。朱棣率燕軍尾追不舍,於濟南打敗李景隆立足未穩的十餘萬眾。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圍攻濟南三月未下,恐糧道被斷,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復德州。建文帝撤免李景隆大將軍職務,建文帝采黃子澄之謀,遣使議和以求緩攻,又任命盛庸為平燕將軍,代李景隆統兵代之以盛庸。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軍南下。  1400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滄州,為燕軍所敗。十二月,燕軍進至山東臨清、館陶、大名、汶上、濟寧一帶。盛庸率南軍於東昌(山東聊城),嚴陣以待。燕軍屢勝輕敵,被南軍大敗,朱棣親信將領張玉死於戰陣,朱棣自己也被包圍,借朱能援軍的接應才得以突圍。東昌戰役是雙方交戰以來,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  1401年二月,朱棣率軍出擊,先後於滹沱河、夾河、真定等地打敗南軍。接著,又攻下了順德、廣平、大名等地。戰爭已進行了兩年時間,南北交戰主要在河北、山東。燕軍雖屢戰屢勝,但南軍兵多勢盛,攻不勝攻,燕軍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鞏固。能始終據守者,不過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為此而苦惱之際,應天宮廷里不滿建文帝的太監送來了應天府空虛宜直取的情報。朱棣手下謀士也勸朱棣勿攻城邑,越過山東,以迅速行動直趨京城,京城勢弱無備,必可成功。於是朱棣決定躍過山東,直搗應天。朱棣據此決定舉兵南下,直指京城。  1402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而燕軍已過徐州,山東之軍才南下追截。  1402年四月,燕軍進抵宿州,與跟蹤襲擊的南軍大戰於齊眉山(安徽靈璧縣境),燕軍大敗。雙方相持於淝河。在這次決戰的關鍵時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議的影響,把徐輝祖所率領的軍隊調回南京,削弱了前線軍事力量,南軍糧運又為燕軍所阻截,燕軍抓住時機,大敗南軍於靈璧,僅俘獲南軍將領即幾百人。自此,燕軍士氣大振,南軍益弱。朱棣率軍突破淮河防線,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通州(江蘇南通)、泰州等要地,準備強渡長江。這時,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騎趕到,燕軍軍勢大振。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為條件同燕王議和,被拒絕。  1402年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1402年六月十八,朱棣恢復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爵位。隨後恢復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1403年正月,令周、齊、代、岷四王歸藩。  1402年六月廿五,朱棣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滅其族。其中因方孝孺受牽連而死者共873人,充軍等罪者千餘人。因黃子澄受牽連的有345人。「命赤其族,籍其鄉,轉相扳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景清降後密謀行刺,事敗,八月十二被殺,滅九族;後屠其家鄉,謂「瓜蔓抄」。此外,眾多建文舊臣如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劉端、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鐵鉉等,史稱:「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他們的家屬和親人也被牽連,死者甚眾,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懲罰的人也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後,大部份人始獲赦免,餘下的人的後代卻遲至明神宗時始獲赦免。這次清洗極為殘酷,共有數萬人慘死於朱棣的屠刀之下。  1402年六月,朱棣將魏國公徐輝祖下獄,後釋放並削其爵位。徐輝祖死後,其子嗣魏國公爵。黃觀被朱棣所嫉恨,其狀元的身份被革去,故明代保持連中三元的記錄的只有商輅一人。盛庸、平安、何福、梅殷等先後投降。  黃子澄,凌遲,滅三族;  齊泰,凌遲,滅三族;  練子寧,凌遲,滅族;  卓敬,凌遲,滅族;  陳迪,凌遲,殺子;  鐵弦,割其鼻耳塞入口中,然後問:「甘否?」鐵弦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遲,滅族。  方孝孺,凌遲,滅十族(朱棣大肆搜捕方孝孺親屬,還包括其門生和朋友,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殺害,被殺者共達八百七十三人,而方孝孺則被腰斬於南京聚寶門外)。  黃子澄之妹,鐵弦之妻, 發送教坊司(官方管理樂籍人員的機構)。  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縉、黃淮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隨後擴充內閣至七人。從此內閣開始在明朝政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403年三月,朱棣把大寧封賞給朵顏三衛作酬勞。  1420年,朱棣設立東廠,令親信太監掌權,加強特務統治的同時提高宦官的地位。  靖難之役皇親國戚:  燕王朱棣 朱元璋第四子 登基稱帝,開創盛世  周王朱橚 朱元璋第五子 削爵,免為庶人,流放雲南,後被禁錮京城 復爵,歸藩  齊王朱榑 朱元璋第七子 削爵,免為庶人,圈禁京師 復爵,歸藩  代王朱桂 朱元璋第十三子 削爵,免為庶人 復爵,歸藩  寧王朱權 朱元璋第十七子 加入朱棣陣營,隨其靖難 移封南昌  岷王朱楩 朱元璋第十八子 削爵,免為庶人 復爵,歸藩  谷王朱橞 朱元璋第十九子 朱允炆陣營,獻南京城降朱棣 移封長沙  燕王世子朱高熾 朱棣長子 朱棣陣營,留守北平 立為皇太子  高陽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棣陣營 加封漢王  郡王朱高燧 朱棣第三子 朱棣陣營 加封趙王  駙馬都尉梅殷 朱元璋女婿 朱允炆陣營,任淮安總兵,戰敗被俘被朱棣授意謀害  駙馬都尉王寧 朱元璋女婿 向朱棣泄密,被朱允炆囚禁 釋放,加封永春侯  駙馬都尉李堅 朱元璋女婿 朱允炆陣營,任左副將軍,加灤城侯,被俘 病死  駙馬都尉胡觀 朱元璋女婿 朱允炆陣營,戰敗被俘 釋放  慶城郡主 朱元璋侄女 濟南中代表朱允炆陣營到朱棣陣營議和  長興侯耿炳文 朱允炆親家 朱允炆陣營,討伐朱棣,兵敗 被彈劾,上吊自殺  駙馬都尉 耿璇 朱允炆姐夫 朱允炆陣營 稱疾不出,坐罪死  燕府儀賓袁容 朱棣女婿 朱棣陣營 加封駙馬都尉、廣平侯  燕府儀賓李讓 朱棣女婿 朱棣陣營 加封駙馬都尉、富陽侯  魏國公徐輝祖 朱棣妻舅 朱允炆陣營 削爵,幽禁  大都督徐增壽 朱棣妻舅 秘密參與朱棣陣營,被朱允炆斬殺 追封武陽侯,謚忠愍,進定國公  曹國公李景隆 朱允炆表兄 兵敗撤職,後獻城投降
推薦閱讀:

靖難之役
神助攻:朱棣靖難之役能打勝杖全靠沙塵暴
靖難之役建文帝出了哪些昏招,最後敗給燕王朱棣?
發生在靖難之役後的大明皇權之爭
探究|靖難之役是怎麼回事?

TAG:帝國 | 靖難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