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丨我是如何度過那些艱難歲月的
在「狼爸」陰影下的少年時代
董卿出身書香門第,家風嚴謹,父母雙雙畢業於復旦大學,父親在報社工作,母親在中學教物理,董卿曾自述說他們是「上世紀60年代典型的知識分子」。
不過董爸爸沒有寵溺自己的獨生女,從小就對董卿展開了「魔鬼」教育:
他讓董卿不要太看重外表,多注重培養自己的內在氣質。要求董卿抄寫成語和古文,背誦詩詞,中學時開始讀名著,寒暑假定期開列書單。要求她堅持跑步,小時候,董卿最痛苦的就是冬天還要被父親拉去跑一千米。
由於父親對自己「特別嚴厲」,童年董卿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幼小的心靈倍受煎熬。如今的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早已釋然,滿懷感激。每次聊起父母,她眼睛裡都會有淚光閃爍。
她說:「我父親自己的經歷,讓他篤信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父親是個嚴謹、堅忍,並且善良的人,很慶幸自己繼承了他的這些優點。」
如今,已經為人母的董卿,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她父親又有何不同呢?
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欄目採訪時,主持人問董卿:「你對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呢?因為工作的原因讓你無法經常見到孩子,會不會壓抑心中的情感?」
董卿說,我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必須要做的條框規定,不會單方面給孩子太多壓力。我也不想因為孩子的原因,放棄自己成長的可能,讓自己止步不前了。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從實習生到央視一姐
董卿少年時和父親關係不好,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她,瞞著父親報考浙江的一所藝術學院,執意去追尋自己的藝術夢。
畢業後,董卿又輾轉進入上海戲劇學院進修。在人才濟濟的上海,才發覺什麼叫天外有天。班裡50多個女同學一個個比她漂亮,無論舞蹈、形體表演都比她好。
上形體課,董卿連芭蕾舞的基本動作都做不好,跟不上節拍,經常被老師罵。其他女同學周末都有人追求約吃飯,她卻只能一個人在宿舍煎熬生悶氣。
在這期間,董卿看到莫泊桑《人生》中的一句話,一直鼓舞著她:生活永遠不可能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糟糕,無論好的時候,還是糟糕的時候,都一定要堅強。
畢業後董卿到了浙江電視台實習。她的普通話總帶南方口音,「平翹音分不清楚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困擾著我」董卿回憶。每當同事說起口音的事,她都緊張的不得了,但還總麻煩同事以後發音錯了要多提醒自己。
董卿在主持第一檔節目《相約星期六》時,因為緊張和經驗不足,忘詞、亂場等意外時長發生。領導曾當著所有節目組的人說「董卿,你再犯這樣的錯誤,就可以捲鋪蓋走人了!」這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社會的現實。
剛畢業的董卿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決心要變得更好。之後每次主持前,她就抱一大摞和節目相關的書,一頁一頁找出有用的部分,摘抄在卡片上,利用吃飯上廁所的時間反覆記憶,在節目中有針對性的引用一些。
每次主持完,趕緊拉住問前排觀眾主持的怎麼樣,有什麼缺點。經過反覆打磨改正,《相約星期六》這檔節目也慢慢火爆起來,年輕的董卿終於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有次在錄製《中國詩詞大會》過程中,踩著高跟鞋的董卿由於站在台邊沒能站穩,一下子摔下了半米多高的舞台,但她堅持錄完最後一個鏡頭才去治療。
董卿回憶說:「當時摔下來就磕在了鐵架子上,疼得都說不出話了,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但是沒有哭。」
最後《中國詩詞大會》重新點燃了全民讀詩的高潮,董卿所有的付出終於獲得了回報。
長期以來大家都是以主持人的身份熟知董卿,卻不知她有更高的夢想:做製片人。
詩詞大會之後董卿立即在緊張籌備《朗讀者》。這個節目和以往她主持的任何節目不同,這是董卿20年來的夢想,這次她想作製片人,親手打造一款節目。
有了這個想法後,從節目策劃、找人、找錢、找贊助商、找節目嘉賓,這些她以前都不用考慮的事情紛紛湧來。董卿不得不挑戰自己不愛求人的性格,到處找人幫忙,在籌備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絕望。
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傘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董卿如此形容《朗讀者》籌備之初的狀況。
在娛樂類真人秀大行其道的情況下,文化類節目招商十分困難,曾一度在節目開播前兩個月,都沒有贊助商願意出資搭建節目舞台。
還有兩個月就開錄了,舞台還沒搭好。因為這事,她常常在回家後癱坐在地板上發獃,一直到夜裡兩三點鐘睡不著。但第二天仍然面帶微笑的,去租來的臨時辦公室里,告訴大家今天的選題是什麼,今天開會內容是什麼。
她相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話「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功夫不負有心人,離節目錄製前最後一個月,終於找到了有意向的贊助商,各位嘉賓也都陸續應邀,火爆大半個中國的《朗讀者》開播了,這檔文化類節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從小小的地方台實習主持,靠著自己的奮鬥成為央視一姐,又跨行成為製片人。董卿這一路走來有太多的苦難和溢於言表的艱辛。她憑藉堅持和義無反顧,終於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現在的董卿,已過不惑之年,但仍堅持每天讀一小時書,雷打不動。
董卿從不把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帶進卧室,她認為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是默默和書相伴。
她有句經典名言,可以很好地形容讀書重要性:「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董卿曾說,如果讓她只帶三件東西到一個荒島上生存,那麼她首先選擇書;其次是一粒種子,可以讓種子在荒島上生根發芽,象徵著希望的存在;最後,要帶一個愛人過去,在董卿眼裡,生活中不能沒有這些。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放在董卿身上再合適不過,沒有長年讀書的功底,就沒有文學積澱,不可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意,並融會貫通,化用到節目主持中。
《簡·愛》《茶花女》《約翰·克里斯朵夫》《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唐宋詩詞》……董卿說,她幾天就能看完一本,並且對書中的一些細節非常在意。她對人充滿興趣和關切,人的故事永遠可以打動她。
因為讀書,董卿本就清純脫俗的氣質,更添了幾分穩重、大氣與睿智,處變不驚,反應敏捷。
她曾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那有什麼天生如此,不過是天天堅持
董卿相信一句話:女人2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經歷、環境,都會影響你的眼神和姿態。如果我一直安寧地生活,肯定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為什麼我們看到已過不惑之年的董卿格外年輕?網友評價她: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裡分明藏著她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事,愛過的人。
董卿長相併不出眾,但所謂氣質,大抵如此。
有人問她怎樣永葆青春?董卿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這是對「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的最好詮釋。
她從小抄誦古詩,中學三五天讀一本名著。畢業後從浙江電視台,到上海衛視,再到央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磨練,是董卿已深到心底里的對主持的熱愛。
對閱讀的痴迷,對工作的嚴苛,對夢想的熱愛,最終造就了現在我們眼前熟知的董卿。
董卿最喜歡科幻作家約翰·克拉克墓志銘上的一句話:我永遠都沒有長大,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她說,這句話講到她骨髓里了。
推薦閱讀:
※聽董卿《朗讀者》
※董卿心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不要因為光環,就神化了董卿!
※朗讀者丨斯琴高娃獻給母親的深情朗讀,看哭了無數人
※董卿:夢想讓我變成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