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民俗
(一)選 址舊時鄉人無不希望人畜兩旺、家族興盛,認為房屋地理的好壞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盛衰榮辱。因此民間在蓋房前均須請「風水先生」(各地又稱「地理先生」、「陰陽先生」或「擇日師」、「地輿師」等)來指示擇吉祥的風水寶地。請風水先生需備禮物。通常是給紅包,有的還給食物。將樂縣客家人請風水先生的聘禮為紅包外加雞一頭、肉若干斤以及酒、蠟燭、鞭炮等,龍岩人給風水先生送紅蛋。風水先生帶「羅盤」(俗稱「羅庚」、「羅音」等)、卦書、皇曆等為道具。因此,民間又稱相風水為「開羅盤」。所謂「開羅盤」,即確定房屋的朝向。開羅盤前,風水先生或根據這家人的生辰八字定地點,或觀察厝地是否「乾淨」,若是墓地或廁所地均視為不祥或「不潔」。確定宅基後,再根據羅盤的24方位定向,俗稱「看七向」。建陽舊俗,風水先生轉撥羅盤,報出房屋的長寬尺寸,隨後定朝向,並說些在此處建房將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日後子孫會發達之類的吉話。主人遂遞上紅包,並立刻從風水先生身旁走向「圈定」的四角。將包有紅布的4個木樁打下,意為「保住風水」,同時防止「鬼魅」進入既定區域。一般說來,房址必須選在背靠山地、丘陵等地勢高爽的地方,以依山傍水為佳。山區人的選址原則是「枕山、環水、面屏」。「傍山結廬」(清·嘉慶《南平縣誌》卷8《風俗》)是福建山區民居群落的基本構架。沿海一帶以面海為佳,如兼得倚山面海之利就算是風水寶地。擇地時,為免壞風水、觸犯宅神,還有種種禁忌。如屋前方最好沒有其他人家的房屋遮攔,以免被擋風水。如果與祖廟或附近其他廟宇方向一致,所造房子的高度不能超出廟堂。房屋大門還忌對公路、河流和巷口,以防財運被「沖走」。同時也忌前寬後窄,平和一帶這種住房俗謂「畚斗厝」,說是不能斂財。
在福建絕大多數地區,房屋選址皆以坐北朝南為規範。但也有地方因自然條件或規約限定而略有不同。莆田一帶,房子選址不能朝向正南,因當地只有寺廟才朝正南。福州和福鼎城鎮居民,篤信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八卦地」,任何朝向風水都一樣,有的因此不請風水先生選址。事實上是因城鎮地狹,又要按規劃建房,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選址。八卦地之說,不過是基於地理風水說的迷信而自慰罷了。在福建一些地方,風向和陽光有時比「穴位」、「龍脈」更能左右民居的朝向。福州新店一帶房屋就分朝東、朝南、朝東南幾種,城內鼓樓區一帶現在蓋的新房大多朝南,是因夏天南風可進、冬季可避西北風之故;而北峰一帶房子大多朝西,因為當地海拔較高,天氣較冷,房屋西向可充分利用日照。依山蓋房,房子朝向只能依地勢而定。選址重「風水」,固然迷信色彩較濃,但在福建民間,「風水」原理主要從該地的自然環境出發,大部分地區,一般是求一方敞開、三方為山的模式。龍岩市赤水鄉「天后樓」,當地人稱是依風水原理營建的。天后樓,南向紫禁山,自東向南山嶽相連,西控筆架山,是典型的三面群山環抱地形,唯北側平疇沃壤;發源於紫禁山的小河自南向北蜿蜓而去,流入九龍江。當地先人依此建造天后樓,巋然壯觀。南靖一帶方形環狀土樓,擇址也在河川彎曲的開闊地,或是平地和山地交接處。在群山環抱里,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土樓民居,其景觀如風水說中的「龍穴」,是「生氣」集中之地。在此環境中居住,夏涼冬暖,眼界開闊。
民間蓋房崇尚風水,所以選址時宅基重朝向,甚至連大廳、大門及灶台的取向均有講究。一些地方選址時也有請「菩薩」定向的。安溪官橋有人請董公菩薩,再由人跳佛,由跳神者擇定房址地點和朝向。龍海一帶,有人選好房地後,便去拜「主公」(即土地公),抽籤卜問所選房址是否合適,並讓「指」出朝向。選址定向還與日後蓋房擇日有關。風水先生根據曆書判定什麼朝向該在何時建房。寧德一帶,坐南向北的朝向忌在一、五、九月份蓋房,坐東朝西的忌二、六、十月份蓋房。因舊式木構房怕火,故一般人家不選曆書上的「火神」日蓋房。如今,蓋房選址請風水先生之俗,在農村仍時常可見。但更多的人則關心地基與自然環境。(二)動 工蓋房動工,又稱「動土」、「開基」。一旦選好房址,便可請風水先生擇吉日祭神並預備動工。福建各地的動工儀式略有不同。但一般要行「報土」祭拜之禮。「報土」即由建房工匠向「土地公」報告動工時間。因建房挖地基,恐打擾土地公,故先向土地公打招呼,以求吉利。報土時須擺「三牲」(多為豬頭、雞、鴨)和一些水果、糕糖。南靖人用茶、茶點、紙錢祭拜。福州一帶擺豬頭、螃蟹敬天帝;莆田人辦素茶祭土地公、天帝、宅神,早晚還要插香。龍海人「報土」後,請工匠用瓦刀到房基的四角敲敲,並將12張塗有「壽麵」」的紙箔埋到地下,稱「報之」。拜完土地公還要燒約200張「壽紙」,燃放鞭炮。廈門、同安等地除拜土地公外,還要請「當境佛」(即本村人信奉的佛,如「三忠公」等)到家,並在家中貼「鳳凰到此」、「麒麟到此」之類的符令。 方誌館網 報土時,有些地方還要祭「魯班先師」、「楊公先師」(傳說為堪輿創始人楊筠松)等。閩西人擇吉日動工時,要安奉「楊公先師」牌位,開牆基時要宰雄雞,滴雞血以驅邪。大田人動工前要請風水先生將5張寫好禱詞的紅、黃字元貼在竹片上,再將竹片插在房基的後緣線上(即屋側水溝的外緣線上);貼著字元的一面對著房屋坐向。上杭習俗在宅基地上打一小木樁,上端扎紅布、木樁上有「土地公」的神號牌位,俗稱「起譜」。開工時邀齊木匠、泥匠在「譜」前燒香。永定的禮儀是在破土前祭楊公先師,將「楊公符」貼在約1米長的竹片上,豎立於縱軸線末端,並適當離開施工位置,使之起到指定縱軸線的作用。與此同時,木匠師傅拜「魯班先師」,泥水師傅拜「荷葉仙師」。祭拜時,東家須用三牲、香紙、紅燭虔誠恭祭各祖師(楊公師居中),然後請風水先生再一次用羅盤校定方位。風水先生以「分差差一線,富貴不相見」等諺語,表示自己功夫深奧神秘,天機莫測,誇示其工作的重要性。待方位再次標定後,立下樁標,始可鳴炮動土。動土儀式較簡單,一般按風水先生擇定的時辰及選定的地址,先燃炮,再由主家或工匠鋤(鏟)幾次土就算禮成。福州、南平一帶多由工匠執鋤,挖三下土表示「破土」。閩南、閩西一帶鋤一二下即可。破土時,應擇吉日。晉江人以丑、寅時為佳,以為天降小雨更妙。為示開工吉利,莆田、惠安等地破土時還須穿上象徵喜慶的紅衣。尤溪人要將挖出的頭幾筐土向上堆放,以取興隆之意。各地均忌破土時講不吉利的話或發生口角。福安人以為此時爭執,日後住入新房會不安寧,家人多口角。
打地基禮儀較繁複。打地基又叫「奠基」、「下基石」。俗話說「地打牢,萬年興」。民間向來看重打地基。羅源一帶,開基時,掘地數尺,填上泥石。為防觸犯土地公,事成後還要製作一個「偶人」(即立一牌子,上用紅紙書上戶主名),供上香、燭、果,用一破傘遮住,祭祀謝罪。莆仙一帶正式砌牆基時要舉行「動合」儀式(即以三牲齋果祭土地公),奠基畢行「放合」禮,牆基用紅布披合,將扁筐、鎚子等裝入紅袋,忌亂扔亂丟工具。永定人開基挖石腳坑,砌石時先在縱軸線端安放「五星石(以5塊小石象徵星辰),按一定方位排定,以呈天地合一的吉象。閩南華安等地奠基時要壘「奠台石」。依房屋規模而定,3間屋的奠3台石,5間屋的奠5台石(即將3個或3個尖頭朝上成錐形的石子置於大廳中央,石頭高低不一,中間最高,兩旁依次降低,呈「山」形)。地基搞好後,當地人還通行用長條形大理石為底面。但條石不可覆於台石上,因3台石或5台石表示人丁興旺,如果被條石所蓋,是為「蓋丁」,犯了農家大忌。除砌石腳、挖牆腳基外,整個房宅的地基均要夯實。閩北、閩西一帶多用一根圓條硬木穿過樹墩打夯,工具簡陋,但很實用。在大田等縣,舊時俗傳,若新房在舊宅基上興建,在拆舊房時木工要祈天公,並身貼紙符,以驅趕舊屋鬼神,使之免傷主人。在平潭,一些人家原定來年蓋房。因聽信風水師之言,認為明年不利「打基石」,往往要提前一年下基石,到次年才蓋房。這種情形各地均常見。 方誌館網 地基挖好後,民間通常還要請星算先生擇吉日吉時正式開工建房,以祈房主平安吉利。開工後,除請少數有技術的木、泥、瓦匠外,多請親友族人合力相幫。福建民間建房,常由親友「幫工」。開工日除給工匠紅包外,還要宴請親戚和工匠。建築過程中,逢初二和十六「做牙」日,也要宴請工匠和幫工。(三)架 梁俗稱「上樑」、「上椽」。莆仙人稱「埋樓古」、「架七頭松」,廈門稱「架中節」。上樑是民間建房過程中的重頭戲,俗話說:「一家不可無主,一屋不可無梁」。因此,各地上樑總是典盛禮隆。在農村,蓋新屋的農民待屋架「起拼」後,便要擇吉日(一般為單數日)進山選定做大梁的樹木。伐梁木也有講究。在南平,要伐上部開叉的大樹為梁,砍樹時,不能讓其直接著地,要在地上鋪好樹葉再讓樹落下。連城人砍梁樹,一定要屋主親自出山,所砍梁樹要兩樹擇一,砍下時用其他小樹墊好,不讓直接倒地;永定人用石子墊在樹下。大田人所伐梁木旁邊要有小樹,表示主人會有後代。長汀人以偷伐而來的梁木為吉。梁木砍下後,去掉雜枝,便可抬回。連城習俗由12人合力抬回,每人需縛一條5尺長的大紅帶。南平人用紅紙包裹大樹榦,用繩紮好,再由8名大漢不停歇地抬回。建甌等地在所伐梁木上蓋上紅毯,由6人鳴炮抬回,俗稱「迎梁」,抬梁者可受東家紅包。
梁木抬回後仍不能落地,或以繩子吊起,或將梁木搭在「馬」(用木頭交叉成的支架)上,以待上樑時用。這期間,禁止孩童跨坐樑上,尤忌婦女從樑上跨過。為避晦氣,有人在樑上貼「八卦」圖,祭灑雞血。上樑前,照例要行祭拜之禮。所祭主神仍為「魯班先師」和「楊公先師」。古田人拜魯班時,設案求安,要作六角大木棰(俗稱發錘),用錘擊大梁頭,以避邪。霞浦習俗,行「謝魯班」禮時,備筆、墨、紙、硯與琴線祭魯班,另備傘、鞋、粉、頭梳、針線、鏡等祭魯班之妻「賢女」(傳說建房所用柱石是賢女發明)。此外,還要備「斗燈」(木斗裝谷,用紅紙半圍其上,內豎一鏡一剪,點上香燭,供些避邪的銀紙)及豬頭等。閩東畲族的祭禮與之相近。通常是5樣菜,5樣果;魚、豬頭、酒、筆、墨、硯、傘、五色線、胭脂、「米篩鏡」(即「斗燈」)、香燭、元寶等,還要燃鞭炮。祭畢,把豬頭、一塊紅布、一把雨傘等祭品送給木匠。上樑的時辰,各地不一,多是在半夜或黎明前,以「日出卯時」為佳,迷信者耽心白天人雜,若撞上孕婦或戴孝者易犯「沖」,甚為不利;且白天人多嘴雜,看熱鬧者難免說些不吉利話,故選夜裡人少可避「沖」。也有選「正晌午時」的。羅源人多選在正午12時;福州近海地區以海潮漲滿時為吉。上樑時辰既定,東家遍告親友。到時親朋均會來幫,並帶來賀禮。長樂等地稱賀禮為「祭廬包」,有肉、面、燭、炮、毛毯等,至親者還要送紅綵綢一條,俗謂「掛紅」,另有粽母、粽子、小籃子、燈籠之類。 版權所有@方誌館網 臨上樑時,要在梁、檁上貼橫批、豎聯,用紅紙寫上「龍甲科鳳」、「吉星高照」、「上樑大吉」、「紫微駕到」、「萬年寶蓋」等吉語。並高懸燈籠(上書「百子百孫」等),點香燭,鳴炮「百響」。一些地方還殺豬宰雞,俗稱「打花」、「公雞剖紅」;閩西一帶稱之為「出殺」或「出煞」,目的是驅晦鎮邪。舊時,長汀人「出煞」,請風水先生、木匠、石匠參加,3人共說「日吉時良,天地開張,年通月利,時候正當」;夜裡以「三牲」(雞、兔、豬)之血打花,從屋裡滴到屋外,由石匠誦道:「荷葉(先師)出殺身,左手拿公雞,右手執寶刀,此雞不是會犯雞。王母仙娘,待我壓殺雞,逢山山要過,逢水水漂流。此刀不是會犯刀,荷葉仙師使寶刀,天殺打到天上去,地殺打在地中藏。年殺歸年位,日殺歸日方,日殺時殺,一百二十四位神仙惡殺,這隻雄花朱頂當」。出煞時須保持肅靜,不出聲,不鳴炮。上樑時,頂梁兩端分別由泥瓦工或木工各掌一頭抬起,用繩索或紅藍布做的「背帶」將其吊起,放到頂樑上(多從檐前扶梯處緩緩送上)。有些房主還選生肖較好(如屬龍、屬虎)的抬梁;尤溪、大田縣由母舅及德高望重、子孫昌盛的長者扶梁。上樑時,頂梁中間要披塊紅布或貼紅紙(莆田俗謂「貼春」或「綁紅肚」),懸一袋五穀種子,象徵莊稼豐收。紅布兩邊一對紙燈籠象徵出人丁。整個大梁披紅挂彩,裝扮一新。 方誌館網 民間有「壓梁」習俗。壓梁多用親友送來的穀子(裝入布袋)和紅布,寫上「紫微鑾駕」等字,壓在樑上。寧德一帶壓梁谷由外甥或小舅子送來,上樑後3日取下,屋主還谷或給谷錢。各地壓梁方法各異。連城常在雞血濺滴的樑上粘上12個銅錢,中間一個較大(現一般用硬幣代替)。梁兩端掛粽子、香、金銀環(用竹蔑作骨架,包上金銀錢)。大田人喜在大梁兩端壓上共計18元8角8分的硬幣,分成4疊,名為「鎮錢」(意「掙錢」,因「八」與「發」諧音)。建甌習俗,樑上放置麻、豆、谷、麥、明錢等「七寶」,中央貼「八卦圖」,兩端懸粽、紅酒、穀子、銀錢等壓梁。當屋樑兩端放正,錘入榫釘後,還要行「拋梁」儀禮,即從梁架上拋撒食物。閩北一帶多撒丟粽子、包子、爆米花、糖果、花生之類,建甌人謂之為「新厝開花」,「大吉大發」。福州地區由房主扔下水果糖、米粿、甜包等;莆仙人則把花生(象徵出人丁)、龍眼丁(象徵子孫當官)、紅棗(象徵「越過越紅火」)及硬幣撒下。惠安人則只撒花生,俗雲「撒花生,大出丁」。「拋梁」時,圍觀的孩童蜂擁而上,一邊搶拾食物,一邊嬉戲,熱鬧異常。福建民間上樑禮中最有趣的當屬「喊梁」。喊梁也稱「呼龍」(民間傳說梁為「龍」的化身,故喊梁也作「呼龍」),即說吉利話;上樑時由工匠喊梁。上面由有聲望的師傅喊吉語,下面眾工匠齊聲應答。閩西人稱為「呼梁出煞」。連城一帶「呼龍」時,由木工一手執劍,一手執雄雞,一邊揮劍,一邊呼喊咒語或吉語,下面的主人作答。如上呼「要財嗎?」「要喜嗎?」下答「要」。一呼一諾,很有情趣。主人還要在下面猛放鞭炮,鄰里也相應放鞭炮,俗稱「接龍」。主人見狀,鞭炮燃放更熾,以免「龍」被四鄰接走。龍海一帶東家要堅持放到最後一炮,名曰「搶財」,為了「搶財」有時從半夜起梁一直鳴炮至天明。 方誌館網
除呼龍外,上樑時各地還有誦讚詞、唱喜歌的習慣。此俗古已有之。據《崇安縣新志》載:「宋時上樑,多為文祝之。文用駢語,寓頌禱之意。附之以詩,分上、下、東、西、南、北六章,每章冠以兒、郎、偉三字。近日均由木匠用成語致祝,無自撰者。」(民國《崇安縣新志》卷6《禮俗》)當地木匠的上樑詩道:「坐北朝南一座屋,門前賺得萬斤糧……」。如今上樑祝詞的內容仍與「福、祿、財」等有關。建寧上樑詞曰:「今日上樑大吉昌,五穀豐登財丁旺,春安夏泰永綢繆,萬代興隆富貴長」。尤溪上樑吉語稱:「吉日上樑,長發其祥,年年餘慶,代代隆昌」。長汀一帶由石匠誦詞,高聲道:「梁頭髮的千年富,梁尾發的萬年長。借問行東,要富要貴:一要大丁發萬口,二要五穀豐登,三要百生結千生,四要皇皇發福,五要五穀豐登,六要六畜興旺,七要牛馬滿山藏,八要榮華多富貴,九要九子狀元郎,十要福祿壽延長。荷葉、魯班、楊公祝慶後,財丁興旺萬年長」。其他如邵武工匠吟南宋李綱「上樑文」;福鼎木工念祖傳「魯班經」,也都膾炙人口,在諸多吉詞、歌謠中,最富特色的是福州地區流傳的一組上樑歌。茲錄於下:拋梁歌
花梁建造有心機,雕刻玲瓏手藝奇,號為丹桂廳堂梁,子孫代代步王基,滿載蒼松山上栽,今朝移作棟樑柱,他年貴子齊錦繡,定中魁元伴帝親,今朝喜遇紫微星,又值天恩天吉星,太陽拱照增福壽,吉祥如意樂長春。發錘歌(打尖)手捧尖齒在高堂,魯班台下串扇桁。吉日良辰當發齒,錘開齒髮福壽辰。一聲錘響透天庭,二聲錘響保安寧,三聲錘響生貴子,四聲錘響福壽齊。今日發錘正當時,魯班先師叫我來,金錘打山山存案,銀錘打水水成冰,銅錘打龍龍滾水,鐵鎚打虎虎過山,魯班賜我雄錘打,打去凶神來吉神。安梁歌吉日良辰安棟樑,手提棟樑發丁祥,此梁乃是深山出,沐浴雨露共太陽。經過良工山崖造,獻給您厝做棟樑,先安梁頭添財寶,後安梁尾納千祥。
整個上樑過程,歌吟不絕於耳,由「扶蘇」(大師傅)主唱,眾雜工分列兩旁隨唱。圍觀者在一旁喝彩。 方誌館網
安梁畢,要行祭禮。福州人除祭土地公外,還要祭「公婆媽」(祖宗),主祭為房主。祭時點香燭,供祭品4碗,有的還要將大梁突出的多餘部分鋸下作祭品。閩東畲族上樑後要祭「喜雞」,祭禮為公雞、豬肉和5菜5果。祭畢,上樑儀式方告結束,這時房主要給上樑師傅紅包(福州一帶紅包數額尾數講究「三」,如23元,5元3角等)。畲族人上樑後,親戚要送50至60斤稻穀,紅布1尺,對聯1幅。稻穀是專送給「搭梁」的。待檁條上牆頭,椽子釘好後,瓦片鋪上屋頂,便要請喝「上樑酒」。上樑酒閩清人稱「做福」,泰寧人稱「吃扶棚糕」;沙縣一帶請工匠、幫工叫「吃粑」,親友送燭、炮、賀聯、賀屏、碗、碟、湯匙、杯、米凍、豆腐等賀禮,然後正式上菜。各地喝上樑酒,飲者均要盡興。上樑時民間禁忌頗多。福州一帶,上樑日忌穿白衣,俗信此時穿白會變白虎。諺云:「白虎、白虎,聲聲叫苦」,謂日後會遭不幸。同安等地,架梁時忌坐月的婦女和喪家在旁觀看,屬虎、屬猴者也禁觀看。寧德一帶,做棟樑時,忌將梁木指向鄰居的中庭,恐有與人作對之意。如上樑之屋與鄰居對門,要用鏡子、杉木枝、魚網、經書、米篩等掛在大門口,並將一個空胎陶獅壓在屋頂,以避邪。在福鼎,師傅未吟吉詞時,房主要不停地往上樑師傅嘴中塞糖果、糕餅或敬煙,以防工匠因招待不周而念咒語、做邪術。再者,師傅嘴裡塞滿東西,就不得不說:「行了,行了」、「好了,好了」之類吉語,讓主人感到滿意。大田等地區,迷信者因建房逢「不利」年份,上樑時,要由木匠「封梁」(即在樑上墊一塊薄木片)。「封梁」不影響建房,房建好後,過年時不貼對聯,春節也不放鞭炮。值「利年」,才重新請木匠「開梁」,並取出小木片。是年春節便可在新居門上貼對聯,還可鳴炮示賀。
近年,上樑時繁複的禮儀和禁忌雖仍在部分地區流行,但大多數為例行俗規,真正篤信者並不多。在一些地方,建房材料改為石料、水泥、鋼筋混凝土為主,上樑禮儀趨簡化。有的只在房屋輪廊形成時,在屋頂留一處,放置「大梁」,擇時鋪上水泥即可,也有的以屋頂「上石板」替代上樑。(四)竣 工房屋待上樑合脊,封頂蓋瓦,四扇合牢後,新居即告竣工。竣工時,閩南人要舉行「謝土」祭禮,謝土即感謝土地公在建房過程中的保佑。祭品與報土時相近,也是擺豬頭等物。龍海習俗,「謝土」時要在屋檐前釘上2根「龍鬚」(用硬木雕刻),並鳴炮謝「地基王」。閩南一些地方有用肉、面、糕餅謝「紅公」(即土地公)。惠安人認為「謝土」之後,再逢初二、十六就不必燒香「做日」了。如果未「謝土」,除非在大廳牆上貼一張「古風鏡」,否則不能在新屋擊鼓鳴炮。閩西人竣工時祭「楊公」為他「送行」,以免新居落成後楊公留下變成「邪神」。永定人在設供祭楊公後,要當空焚燒楊公符,表示「醫神歸天」,當地俗稱「出水」。連城人還行「放天井水」禮儀,行禮前,主人殺雞燒香祭祖,然後款待泥水匠,喝完酒,即開始「放天井水」。在天井通往屋外的水溝中,用3個瓷瓮,一個裝「五錫」(即金銀銅鐵錫),一個裝「五色布」(除白布外,其它顏色布均可,其中必有紅布),一個裝鹽、茶葉,然後將這3個瓮埋入渠道底下,喻意房主發財興旺、子孫滿堂。長汀一帶「放水」時,殺公雞「打花花」,由石匠誦吟「日吉時良,天地萬張,年通月利。手捧祭龍神,祭得龍神心歡喜。今日來放水,水中鯉魚跳龍門。」「打花」時又吟:「一點雄花祭龍頭,代代子孫出諸侯。」 方誌館網合作電話:13756887699 建寧舊俗,竣工後,要在夜裡擇時「退神」。退神時,擺香案供品,由一位工匠抹黑臉,頭扎紅布,扮成「魯班先師」,手執斧作凶神惡煞狀,口中念念有詞。詞意為,此屋屋主將進,敬請暫住屋中的諸神靈及鬼魅離去,回歸原處,不得干擾。如若不走便先禮後兵,將其「驅」走。並以桃木做成「桃符」插供於中堂神桌上,或打入大門口地下以鎮邪氣,使之不再入犯。寧德舊俗,竣工時舉行請「鑾駕」儀式,即請天上之大神——玉皇、天王、紫微星入宅。人們念咒、畫符祈求諸神鎮宅保佑。竣工時,民間還舉行「安門」、「安房」、「移譜」等儀式。閩南一帶舊時安門,要遍貼門聯楹聯,並將門檻從門外抬入。福清等地人們將米篩掛在大門上方,以避「鬼狐」入房。廈門、同安等地則請人「安房」,用紙糊的剪刀、尺、鏡貼在牆上,安房一般請卜筮者及和尚幫忙;忌由女子安房,以防「惡鬼」入屋搗亂。閩西上杭一帶,將「譜」(即動土時的木樁)移入廳中,以後如果擴建或改建房屋某一部分時,只須在「譜」前燒香即可,不必另外「起譜」。廈門習俗,竣工後遷居前,要折一小段柳枝貼在大門正中避邪,同時在大門、後門、廂門正中貼上符令,然後將門鎖上,3天內任何人不能進入。這期間主人送東西、借東西給他人。
竣工時,要請喝「竣工酒」(又稱「落成酒」、「安灶酒」),喝酒前,房主先給工匠、幫工發最後一次紅包。而親友和賓客要給主人送賀禮和紅包。福清人送布匹、毛毯。福州等地送大鏡子、鍾等,鏡子須掛在大廳,鏡、鍾等禮物均貼上紅紙,寫上贈者姓名,逐一掛在廳里;大廳內掛兩盞燈,日夜照明。喝酒時鳴炮示賀。主人所備酒宴務求豐盛,一般要辦十幾桌酒酬謝工匠、幫工及親朋。長樂等地,酒席規模甚至多達三四十桌,極為排場。竣工後,仍有一些禮儀和禁忌。在平潭竣工當晚新房一定要有人居住。邵武習俗,竣工後進房不能在白天。而莆仙一帶,竣工後,未經過辦喜事的新房子,不可在其中舉行喪事,喪事須遷回舊房辦。若遇朋友或客人死於房中,要舉行「驅魂」儀式,表示死者魂靈已去,新居又「乾淨」了。(五)遷 居遷居,俗稱「喬遷」、「搬家」。閩南人也稱「入厝」、「入屋」,莆仙人則稱「過厝」。福建各地喜家喬遷均要舉行隆重儀式,以示慶賀。遷居前,喜家一般要請風水先生擇定吉日良辰。閩南一帶擇日喜雙數,以雙月雙日遷居為吉;福州地區多選單數日。長樂人喜擇農曆三月初三,因此時為春季北燕南歸之時,取「燕入高樓」之意。各地擇時多在下半夜,以凌晨2時為佳,因夜闌人靜,可免行人「沖」犯,還可避他人煩擾。莆仙地區遷居常在「五更天」,民間篤信,五更天雞打鳴,小鬼歸陰,此時入宅最平安。如今忌諱人漸少,也有人選白天遷居。 方誌館網 擇好時日,一些地方人們要祭天公和土地神,祈求入厝平安。在閩南常見的祭品有肉、面、發糕、紅湯圓、「出丁」果等。福建人多在新房砌好灶後遷居。為迎「灶君香火」,遷居時有燒火把(俗稱「接火種」、「迎火種」)之俗,以示主家香火不斷,風水帶入新居。閩北等地,遷居日,人們凌晨二三點即在舊居生火,將米下鍋,煮到半熟後撈起,裝入飯甑蓋好,上貼紅紙,再將米、油、鹽、糖等廚中必備之物裝入籮筐挑上,然後點燃松明或火把,對著舊廳的祖先牌位跪拜,後移下牌位,帶上豬、狗等家畜,主人和至親一行人便行往新居門口,前後各一火把分別開路和掃尾,意在「避鬼」。到新居門口,前一支火把放在門口。燃過鞭炮,一行人分別從火把上跨過,以免「鬼怪」相隨而入、擾亂家庭安寧。進入新居後,說些吉利話,點上香燭,把祖先牌位置於大廳上,跪拜後,將後一支火把引入灶台生火蒸飯,以示接「火種」。接著,安頓挑來的東西,並陸續搬入其他家什。其他地區接「火種」內容大同小異。寧德一帶遷居時用舊居的水、火,重炊甑內米飯和菜,大家團圓而食,其中肉與豆腐兩味不可少。大田縣習俗,在舊灶引火種時,一家大小按順序排隊(女兒不入隊);火種至新居時,每個人手上均要持一件物品,不可空手(閩南也有此俗,稱「進宅、進財」)。途中一般由戶主掏鍋,鍋中放火種(以木炭、松明或燃著的茶餅為火種),也有由老大持火種的。路上不與任何人打招呼,到新居即魚貫而入,至大廳點上一對紅燭。火種入灶,安鍋煮湯圓,鳴炮、點紅燈慶賀。莆仙等地有用火爐代替火把,閩南有以馬燈(俗稱「保家燈」)代替火把的。 版權所有@方誌館網 羅源畲族引火入灶房後,還要在新灶煎糕、煮白粿,分送親友和鄰居,俗稱「熱灶」。霞浦習俗是在新灶炒豆、爆米花,分送親友,俗稱「鬧灶」。兩者皆為討吉利。莆仙人行「過厝」儀式時,鄰居要燒火堆「留龍」,以免「財龍」被新屋垃走;安溪縣是鄰居以草耙作往返耙拖狀,意在將好風水留下,稱「留龍」。留龍做為遷居舊俗之一,今已不多見。遷居時,大田人有用毛掃把從舊居廳頭掃到廳尾,象徵性地將塵土裝入畚斗,再順原路來回掃一趟,表示帶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福州習俗,搬家前,老人選根竹竿,綁上二把掃帚,在新居牆上東拂西掃,有的在新房每個門後放一把掃帚,以為驅邪避怪。莆仙人及羅源畲民,遷居途中常邊走邊掃地,意為將「寶物」和「福運」隨主人一道帶入新房。為討吉呈祥,福州舊時遷居,有扛二根竹竿,纏上紅布者,象徵家境如竹節節高。莆仙人遷居時,婦女皆穿紅衣衫,男人披紅布條,以示喜慶。「入厝」儀式以閩南地區為最繁複。據《中國風俗辭典》載:「當地民間以為乙亥日為一龍入宅,主富貴平安,60年大吉,為最佳吉日。乙巳、辛未、庚辰、己丑、壬寅、己未、庚戌等7日為7龍入宅,主招財富貴,四季大吉。喬遷日、戶主備保家燈一對,象徵出丁、平安;烘爐一個,象徵旺盛發財。良辰一到,戶主前導,手端凈爐,表示凈路驅邪。全家人依年齡大小排隊,各人手拿一物品或傢具,魚貫進入新屋。凡跨進大廳、卧室、廚房時,均由戶主大聲念吉詞,眾人同聲應好。並在廳堂點燭禮拜。至第四日,舉辦酒席,親朋戚友攜禮品、賀聯前來赴宴,並帶爆竹,日夜燃放。如遷居結合分家,各兄弟、媳婦娘家必備菜刀、蒸籠、羹匙、扁擔等家庭用具,還要定做紅桃龜(米製品)120個或240個,前來協助女婿建立新家。小舅子到姐夫家,要挑滿一缸水,用力投入10個硬幣,使水溢,象徵財如湧泉。」(葉大兵、烏丙安主編《中國風俗辭典》431頁,上海辭書出版社)閩南一帶遷居時,禁忌摔破盤碗,遷居途中不得言談說笑,尤忌說不吉利的話。
福建各地,俗按輩份先後進新居,以長者為先。寧德一帶,遷居時由長者領頭,執大秤、算盤,身佩紅布袋(寓「代代相傳」之意)為前導,然後按尊卑次序或年齡長幼各拿米粽、馬燈、織布機、箍(取「團圓之意」)、掃帚等進入新宅。清代福州主事的長者,要戴禮帽,穿長衫、馬褂、捧「頭丁」入宅。在一些地方,入房時有以母舅為尊的俗尚。漳州一帶民間有「請母舅」,才會富」的說法。龍海習俗,遷居時必須請母舅燃香鳴炮,由他挑水第一個進屋,口中稱「錢米來了」。示招財進寶。華安農村由舅父牽一頭大牛入門,大門後掛一副牛擔,還要遷入一窩母雞和小雞,表示人畜皆興旺。遷居時親友要攜禮志賀。莆仙人的賀禮一般為一擔十盤,隨主人入門。古田習俗,岳父、母要為女婿、女兒準備鍋碗瓢盆等廚具以為賀禮。福州一帶親友送蛋糕、紅燭、鞭炮。漳州地區則以布簾、傢具、喜炮為賀禮。龍海縣在遷居後四天,親友備禮「賀厝」。為賀喬遷之喜,主家還要擺席設宴。「遷居宴」以閩西為隆重,宴席上尊母族、妻族為上賓。上杭人有尊木匠、泥水匠為上賓的。福州習俗,主人喬遷日還要給四鄰送白粿、喜糖、蛋糕等。閩南及莆仙舊時一些富家還張燈結綵,請來戲班演戲慶賀。
推薦閱讀:
※啥風水對女主人不利?
※風水秘術:砂水堂局、真龍結穴
※24山風水修方擇日之艮山坤向
※影響健康的風水知識之一
※盤點辦公室招財風水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