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去趕場:大人物們的1911
武昌起義的時候,後來事實上決定了中國命運的大人物們其實都不在場。不知是歷史選擇了他們,還是他們選擇了歷史,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家都拚命地去趕場了。
武昌起義
作者:李揚帆
武昌起義的時候,後來事實上決定了中國命運的大人物們其實都不在場。不知是歷史選擇了他們,還是他們選擇了歷史,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家都拚命地去趕場了。
流亡領袖孫中山
1911年孫中山仍在流亡,其主要目的為籌款。而偏偏最重要的武昌起義發生時,他對此卻一無所知。如同當年的廣州起義一樣,他是通過報紙才知道基本情況的。
武昌起義當天,孫中山在美國鹽湖城旁邊的一個小鎮,次日將前往丹佛市籌款。孫中山本應在10多天前就知道起義在即,但黃興發給他的密電卻一時無法譯出,因為密碼本隨行李已先到丹佛。直到孫中山抵達後,他才從行李中取出密碼本譯出黃興的電文:「居正從武昌到港,報告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孫中山下榻的賓館是丹佛市區繁華地段的「布朗宮」(The Brow nPalace H otel),當地時間是10日,星期二,房間號是321。
此時,孫中山還不知道武昌已經光復。次日上午11點多,他才在去用餐的路上,在走廊里的報攤上看到一條駭人的新聞:「武昌為革命黨佔領。」
孫中山並未立即回國,他先在丹佛市「中國戲院」對僑界演說,募得近1000美元。然後分別在華盛頓、紐約、倫敦、巴黎進行爭取外援和列強支持的外交活動,無奈列強尚持觀望態度,令孫十分失望。11月中旬,孫中山在英國致電民國軍政府,表示對總統人選的看法:「總統自當推定黎君(黎元洪)。聞黎有請推袁(袁世凱)之說,合宜亦善。」(孫中山《致民國軍政府電》,1911年11月16日)
12月25日,孫中山取道香港來到上海。12月29日,在南京的各省(實際是17省)代表會議投票選舉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得16票,黃興得1票(系浙江代表所投),黎元洪未得票。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啟程赴南京,當晚11時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閑居漁夫袁世凱
武昌首義時,袁世凱已經被攝政王載灃等以患「足疾」為由趕出京城,正在河南彰德府(安陽)城北的洹上村賦閑。
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派蔭昌為督師,並從北洋軍第二、第四、第六鎮中各抽調一協組成戰時混合軍,以馮國璋為軍統,開往武漢作戰。當天,馮國璋趕到彰德向袁彙報請示。袁授以六字真言,叫他「慢慢走,等著瞧」。
沒有袁世凱,根本就無法真正調動新軍。10月14日,走投無路的載灃等人只好下諭,啟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辦剿匪事宜。
袁世凱並不是真心賦閑,他通過老友徐世昌、公子袁克定,以及趙秉鈞、楊度等人對全國政局瞭然於胸。對總督任命,袁世凱回復說足跡未痊癒,須要醫好才能應命。
沒有辦法,清廷又派徐世昌勸說袁世凱出山。袁世凱的條件是:明年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開放黨禁;寬容武昌起事人員;寬籌軍費;授以指揮前方軍事之全權。
雖然載灃同意了全部條件,但袁世凱卻並沒有對圍困武昌的北洋軍下達半字命令。他要等的是南方起義的形勢發展。果然,起義迅速蔓延全國:湖南獨立(10月22日),陝西獨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獨立(10月23日)、廣州將軍鳳山被革命黨人炸死(10月25日)。
10月27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所有赴援的海陸軍、長江水師和此次派出各軍,均歸其節制調遣;相關各省督撫都要配合袁世凱行動。對此,袁世凱一邊回電錶示感恩戴德,一邊繼續休閑。10月29日,京畿東西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屯兵灤州的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同盟會遼東支部成員)等人發動灤州兵諫,電奏清廷,提出開國會,改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廢除皇族內閣,解除黨禁,特赦國事犯等要求;其二,山西獨立。清廷被迫下罪己詔,同意灤州兵諫的條件。
眼見清廷被嚇破了膽,11月1日,袁世凱自安陽抵達湖北蕭家港,正式出山。同日,奕劻內閣辭職。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軍隊仍然歸其指揮。袁世凱回電須開會選舉,否則一紙命令不算。11月8日,資政院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3日,袁世凱返回京師組閣。
此後,袁世凱對革命黨又打又拉,並於當年12月中旬開始和談。此時的清廷,已經是袁世凱談判的籌碼了。根據雙方的議定,只要袁世凱在逼迫清室在優待條件下退位,退位後,孫中山即辭去臨時大總統,由袁世凱繼任。袁世凱得到南方承諾後即運用手段成功逼宮(1912年2月12日),三天後,袁世凱被參議院臨時大總統選舉會以全體17票贊成的票數選舉為臨時大總統(比此前孫中山還多一票),並狡詐地獲得了不去南京就職的實質性承認。
推薦閱讀:
※雅典娜2:黛博拉(《美國往事》)
※《愛情公寓》第五季,張益達和光谷會退出是真的嗎?鹿晗會加入嗎?
※《紅樓夢》里你最喜歡的人物是哪個?為什麼?
※你喜歡詹俊和誰搭檔解說英超?
※於受萬工筆人物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