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方在野:獨尊儒術與墨學中絕

  先秦墨學乃是天下之顯學,可謂「萬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與之爭士」。墨子止楚攻宋,墨門勇士有三百餘人立於宋國城頭維護和平。墨子之後,孟勝殉義有180餘人慷慨就死。可見墨家初創時的概況。孟勝之後,墨家繼續發展壯大,即便孟子在世的時候:「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莊子在世的時候墨家派系林立「俱誦墨經」相互辯學「至今不息」熱鬧非凡。荀子在世時哀嘆儒家「聖人隱伏墨術行」《荀子》。韓非子在世的時候:「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學》)一直到呂不韋生編寫呂氏春秋的時候,「孔子墨翟二氏,……從屬彌豐,充滿天下。」(《呂氏春秋·當染》)

  秦始皇焚燒百家書、禁止百家言,可謂墨家一劫。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於宮內大宴群臣,商議朝政。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諧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皆採納之,焚民間詩書,禁諸子私學,殺方士,可以想見墨家當時遭到的劫難。

  秦始皇焚百家書與史書,文化浩劫致使包括墨家在內的古文化遭到破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更大的災難不是來自秦始皇,而是來自漢武帝。有一點值得注意,秦朝所燒之書乃是民間的藏書,官方藏書即使是諸子百家和詩書也不在所燒之列。連朱熹也認為: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再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公元前206年項羽火燒秦宮,致使宮府所藏諸多典籍灰飛煙滅,但當年有蕭何已經先入咸陽,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以藏。《史記·蕭相國世家》說:「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西漢初,蕭何在未央宮正殿北面蓋了3座藏書閣,這批所得的秦丞相府圖籍文書後來就成為了漢朝的皇家藏書。再加上秦朝短命,從統一到滅亡不過15年而已,民間冒生命危險藏書者應該不乏人在,墨學從道理上即使在民間也並未完全斷絕。一直到西漢初年,稱墨子有之,陸賈《新語》稱「墨子之門多勇士」賈誼《過秦論》謂「墨翟之賢」,劉安《淮南子》稱墨子「以仁義之術教導於世」「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說「今取新聖人書,名之孔、墨,則弟子句指而受者必眾矣」這些現存文獻足以說明直到文景之時,墨學尚流傳於世並受到世人尊重。查閱漢文帝遺詔,連用語遣句皆同於墨家節用節葬之言,又稱不敢「絕鬼神之祭祀」,可見連「文景之治」也得益於墨家教化。至於談到墨家文本,漢惠帝時就廢除了私人不得藏書的禁書令,開始「大收篇籍」,包括《墨子》在內的圖書都被收藏到皇家圖書館中。漢武帝時,已是「書積如丘山」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等諸子傳說,皆充秘府」,,所謂秘府(祕府)也就是古代稱禁中藏圖書秘記之所。西漢民間所獻的書都在宮廷的密室「漢秘府」,後來漢成帝命光祿大夫劉向校勘、編輯經傳、諸子、詩賦。劉向死後,漢哀帝又讓劉歆子承父業整理諸子之書。劉向奉詔領校「秘書」,每校完一書,即作一篇目錄和提要,「錄而奏之」。經過多年工作,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別錄》和《七略》。後來東漢班固又根據劉歆《七略》而寫成《漢書·藝文志》,因此我們今天可以從中見到《七略》的梗概。當時的墨子書篇目還是很全的。

  《史記》為何不為墨子立傳?實乃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懸案。本來馬司談《論六家要旨》曾說:「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墨學資料想必有所掌握,為何司馬遷卻束之高閣?《太史公自序》本來已經說明」獵儒墨之遺文「而成《孟子荀卿列傳》,可為何今天我們查遍《孟子荀卿列傳》有關墨子的卻只有24個字?這一點,鄭傑文先生在《中國墨學通史》里有很好的分析:《史記》在《孟子荀卿列傳》載墨子事迹僅24字,應為殘篇,因為從社會影響的角度來看,西漢時期的墨家社會影響力依舊很大,應當長篇傳記,當時傳世資料很豐富,司馬遷受其父親影響也重視墨家並掌握了墨家資料,《孟子荀卿列傳》文末文義未足文氣驟然而止,且不合體例。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原來有較長的墨子傳記,後來竹簡散亂而遺矢。——所謂「竹簡散亂而遺矢」這是鄭傑文先生比較客氣的說法,如果進一步追究為何竹簡散亂而遺矢,很大的可能就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產物。因為墨家是儒家最重要的反對派。所謂罷黜百家,董仲舒說的很清楚,要百家「皆絕其道」,墨家是要罷黜的主要學派。

  今天有儒生講,你看漢朝還廢除「挾書律」呢,而且官方整理的書籍目錄里還有《墨子》呢,所謂「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根本不存在。——此言謬之大也,首先,「挾書律」是在秦始皇在進行焚書時實行的一項法令,除了允許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和個人一律不得藏書。西漢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繼承秦朝,「挾書律」也不例外。西漢「除挾書律」發生在惠帝四年(前191)。當然要贊一個,但這不是漢武帝的功勞,也不是儒家的功勞。其次,「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是鐵的事實。當初西漢下達征書令,不少藏在山洞、牆壁和地窯中的竹木簡書被發掘出來,從民間收集進漢秘府,但漢武帝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古文獻,而是為了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語)再次,獨尊儒術的本質,是凡是官僚皆必儒生。也就是由儒家獨佔朝綱,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個儒生專政的國家。罷黜百家的本質,是凡是發他家之言,治他家之學的,首先就要被剝奪政治權利,就要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秦朝官方燒民間的書,是硬刀子破壞古文化的多樣性,是惡狠狠的,當然要批評。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是用軟刀子破壞文化的多樣性,是用政權的力量磨滅文人多樣化學術的心智,破壞性更大。第三,什麼鼓勵民間獻書,什麼藏於密室,什麼整理。簡直是一場鬧劇。漢朝以後皇室的藏書還是完蛋了(亡於戰火之中),後面中國文化的傳承,還是靠的民間藏書。更說明所謂的獻書,都是空忙一場。保存古文化的希望還得靠民間,官方不搗亂就行了。實際上罷黜百家就是搗亂。現在的墨家書,當然是從民間藏書的文本依據得來的,是道教把墨子當作神仙,所以《道藏》收有墨子一書,但道教收錄此書太晚了,最早的道教收藏也是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所錄的道書六百多卷,所以是殘篇。第四,西漢罷黜百家,墨家學術首在被罷之列。官方雖然有整理,但不同於儒家學術的書,是不會傳播的,而是深藏在密室之中,外人不奉旨,是不能隨便看閱的。官方是這樣的意識形態,民間也就自我屏蔽自我審查。獨尊儒術不是僅僅是西漢,而是整個中國兩千年的文化境況,什麼民間的力量能抵禦官方兩千年的獨尊儒術的磨?所以凡是與儒家學術不同意見的學說,實際上是無法出來,即使出來了,也無法保存下來。就連後來晉人魯勝作《墨辯注》,也遺失的無影無蹤了。

  自西漢武帝以來,後人述墨的專著可以說幾沒有能夠可以流傳下來的,這都是拜獨尊儒術所賜。明明墨家是儒家的反對派,但自漢人起要麽不提到墨家,一提到墨家就是視墨同儒,說什麼「儒墨相通」,後來為了儒佛之爭,唐宋又提出什麼「儒墨為用」,這是非常奇詭的事情,也足見獨尊儒術的影響,墨學已經喪失了獨立的地位,成為了傳統儒學的陪襯附庸,需要墨學的時候是「不相用不足為孔墨」,不需要的時候是「楊墨交亂……幾何其不為禽獸也!」(韓愈《韓昌黎文集》)即便韓愈如此,也引起宋儒的不滿與非議。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儒生追隨孟子自詡聖人之徒而「辟楊墨」,大發「禽獸」之罵,舉不勝舉,楊子與墨子就這樣被儒家缺席審判了兩千年,這種情況一直到明朝依舊是如此,朱熹竟然說「楊墨皆是邪說」「不必說能距楊墨,但能說距楊墨,亦是聖人之徒」(《朱子語類》)態度越發偏激粗暴。以至於李贄著《墨子批選》悲嘆道「古之聖人,言必可用,用必其言。……予讀墨子,謬為批選,而意其言之可用者如此。雖然,予又何敢言之;言之,雜其罪大矣。」李贄結果遭到了儒生的群起攻之,被逼死於獄中。可見獨尊儒術兩千年是一個怎樣猖狂的地步。一直到清代中期,汪中治墨學,作《校陸穩刊本墨子》,其在《墨子序》說了一句「墨子之誣孔子,猶孟子之誣墨子也,歸於『不相為謀』而已矣」。結果受到曾任太子洗馬的翁方綱的怒斥:「有生員如汪中者,則公然為《墨子》撰序,自言能治《墨子》且敢言孟子之言兼愛無父為誣墨子,此則又名教之罪人,又無疑也。……今姑以此准折焉,不名之生員,以當褫革,第稱曰『墨者汪中』,庶得其平也。」(翁方綱《復初齋文集》)結果《校陸穩刊本墨子》已失傳,只留下這一篇序言。什麼樣的諸子百家能能夠安然度過這漫長的獨尊儒術的兩千長夜呢?也只有遁入山林的道教罷了,想做道家都不行的。

  可以想見,由於傳統儒學的獨尊,墨學遭受了慘痛的損失。自漢武帝到清中葉1800餘年中,除晉人魯勝、唐人樂台、宋人李燾與清初傅山等數人以外,再沒有見到其他人治墨學。嚴酷的文化專制使得《墨子》一書長期無人系統研究,僅有的少量述墨著作也難以流傳下來,甚至《墨子》一書也不能保存完整,歷經千年,形成了墨子一書篇目殘缺,文字散亂幾乎無人能讀的慘重現實。如果不是道教葛洪陰差陽錯地將墨子列為墨家的神仙,《墨子》一書被《道藏》所收錄,那麼今天我們很可能就見不到現在的墨家文本。明乎此,我們就不難以理解,為何今天存留下來的古代墨學評論,絕大多數是一些附庸儒學對墨學的攻擊之詞。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了清朝中期。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改變,新墨學絕無產生的可能。

推薦閱讀:

好萊塢影星秀蘭·鄧波兒家中因病去世 文娛滾動 南方網
已成瓮中之鱉,崇禎為什麼還不把兒子們送到南方?
彭宇案喧囂未盡:真相不可調解(南方周末 2008-4-10)
南方有嘉木
青春期少女護胸有道 女性保健 南方網

TAG: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