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 讓中國有所「動」

特稿:日本大地震 讓中國有所「動」2011-03-16 05:12:14

【多維新聞】當地時間3月11日14點46分,日本宮城縣以東海域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這是日本地震記錄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接踵而至的海嘯、核電站爆炸、核泄漏等一連串災難給日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日本警察廳16日宣布,據初步統計,迄今地震及海嘯震災已造成4,340人死亡,9,000多人失蹤,無法確認是否安全的居民超過3萬人。由於災害損失尚難準確統計,嚴重傷亡人數估計還會增加,最終的死亡人數可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日本首相菅直人於當地時間15日上午11時在首相官邸發表告國民名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問題趨向嚴重,要求在核電站20公里至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輻射的準備。

一名婦女握著被埋在土堆里死去的母親的雙手

大災大難之後,人們的目光聚焦於日本,除去滿目瘡痍的圖像,更多地看到了日本政府的快速反應,看到了各政黨放下分歧合力投入的政治精神,更看到了日本普通民眾面對巨大災難所表現出的令人敬佩的國民秩序。在如此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作為鄰國的中國政府和民眾亦有所「動」:為日本民眾的精神而感動,為救助災難中的日本人民而行動。災難無分政治、國度,因此往往會讓更多的人產生心理共鳴,生就大愛之心。也因此,在滿目瘡痍的背景上反而更襯托出人性的感人亮點。

媽媽帶著孩子路過地震海嘯摧毀的家園

應急機制高效率運行地震後,日本民眾根據長期養成的技能和習慣自主避險,政府、社會組織、媒體也都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專業的方式投入救災。據悉,此次日本地震發生時,首相菅直人和全體閣僚正在參議院決算委員會審議2010年度決算,劇烈搖晃使會議被迫中斷。在震後15分鐘內,內閣接到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緊急事態的報告,政府立即啟動預定關閉程序。15時03分,菅直人便主持召開了抗震救災的緊急會議,成立了「地震緊急對策本部」,救災工作即刻啟動,此時距地震發生不到30分鐘。16時50分,菅直人舉行震後首次記者會,呼籲國民保持理性。

日本明仁天皇16日發表告國民書,呼籲國民不要放棄希望,堅強地活下去

日本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發布地震的情況以及政府的最新政策,使民眾可以隨時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及政府的行動,消防廳等政府機構也及時開通Twitter以傳播信息。 災情發生12小時內,雖然包括首都圈在內,交通癱瘓、通訊切斷,但電視、廣播和Twitter等媒體尚可運作。以國家電視台NHK為首的電視媒體,全頻道轉播災情,向國民傳達逃生和救災的各種信息。男女主持人頭戴安全帽主持、解說,客觀上起到了安撫、鎮定民眾情緒的作用。鑒於有許多不諳日語的在日外國人,電視台開通了多語種救援服務,以英、中、韓文輪番播放,後又增加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

此外,及時到位的公共服務也得到了一致好評。日本地震發生於周五下午,普通人多在上班。震後軌道交通癱瘓,東京等城市人滿為患。日本政府要求,包括政府機關省廳在內,讓出禮堂等,用於市民避難。,隨後,眾多公共機構、大學也紛紛效仿。地震當天,僅東京迪士尼樂園中便有數萬人過夜。此外,日本街頭的所有公共電話免費撥打,以保證受災民眾可以最快的地聯繫上自己的親人。地震發生後,自動販賣機自動轉為免費模式,菅直人隨後發布政策,所有的便利店也全部免費,產生的全部費用由日本政府承擔……就連東京黑幫「住吉會」也在Twitter推文,開放各處事務所作為庇護中心,為災民提供食宿。國民秩序井然值得讚頌不妨將此次日本地震與「5?12」汶川地震對做比,重新審視日本地震帶給中國的啟示來的教訓。事實上,在應急機制方面,三年前中國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共政府快速及時行動,使無數受災群眾得以脫險,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地震發生後,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國家地震局也均在第一時間通報了地震消息,各大媒體更以24小時直播形式報道災情和救災舉措,也堪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快、最全面的一次。相形之下,日本民眾在大災後,表現出久經訓練的淡定和從容,強震後的社會處變不驚,秩序井然,更令人感佩。

救難人員經過地震摧毀的房子

地震發生後,有網友在Twitter上留言:「幾百人在廣場避震完畢,整個過程,無一人抽煙,服務員在跑,拿來所有的一切毯子、,熱水、,餅乾,所有男人幫助女人,跑回大樓為女人拿東西。接來電線放收音機。,3個小時後,人散,地上沒有一片垃圾,一點也沒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回家排隊,用公用電話排隊,沒有人亂扔垃圾。在這樣大的災難面前,日本人依然沒有放棄他們的文明。」

另據新華網報道,宮城縣女川町約1萬人口,近半至今下落不明。在這樣一座受災慘烈的小鎮,近百名中國研修生無一遇難,而很多人能夠逃生,是因為日本員工的幫助。災難發生時,佐藤水產株式會社的20名中國研修生逃到宿舍附近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不一會兒,公司專務佐藤充跑過來,喊著「海嘯來了」,隨後帶她們跑到更高處的神社避難。安頓好研修生後,佐藤充又沖回宿舍樓,試圖找尋妻女。但宿舍樓很快被海嘯淹沒,佐藤充再也沒有跑出來。研修生張軍燕說,佐藤充的妻女到現在也下落不明。

截至目前,沒有公開報道表明,由於地震而導致日本社會陷入混亂。地震發生後,由於道路損毀導致運輸不暢等原因,日本部分超市、便利店也出現貨物短缺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但市場上並未出現哄抬物價的現象。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日本人的訓練有素,淡定和從容,給世界留下深刻影響。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民眾普遍表現出的秩序和冷靜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國國內媒體一味藉此指責中國人素質亦顯偏頗。中日之間國情不同,歷史不同,認知不同,國民的品性也不同。所以不宜就單一事例作簡單評估,更無謂升高到人類文明層次大做文章。如果說由於日本人是在長期跟大自然的鬥爭當中,在這樣一個島國的環境當中培養起堅韌不拔的民族性,和單一民族的這種團結精神,那麼中國千年發展史所練就的多民族親和力亦基礎雄厚,汶川大地震中井噴般爆發的公民社會力量,就是最好的證明。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日本人更值得中國人學的是他們應對災難的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比如說,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練已是家常便飯。日本人也養成了很多防震的好習慣,如家裡的高柜子都會安裝固定裝置,以防止倒塌和砸傷人等。中國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對普通民眾進行抗震知識普及和避險演練也應該擇機提上日程。知識普及和避險演練,雖說事小,但卻是應對大危機大風險必須有的準備,只有做出充分有了準備才能讓人口規模巨大的社會變得有組織。也必須是有組織的社會,才能應對任何突然襲擊。一個缺乏自組能力的社會,一個只能依靠行政命令來動員和組織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一盤散沙的社會。整個社會的安危僅繫於行政命令,這才是災難來臨時最大的危機。以人為本 大愛泯恩仇日本大地震的嚴重災情震驚了世界各國。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與日本對立的中國、俄羅斯以及對日本感情複雜的韓國,民眾都廣泛呼籲「拯救日本」。地震和海嘯剛剛發生,中國總理溫家寶就致電菅直人,代表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問,表示中方願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幫助。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5人13日中午抵達日本。14日清晨,中國救援隊從岩手縣集合營地出發,與日本救援隊一起展開搜救等震後救援活動,是震後來到當地參與救援行動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國家主席胡錦濤14日致電日本天皇明仁,對日本遭受災難表示慰問。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提供的3,000萬元人民幣(1美元約合6.57元人民幣)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已抵達日本。

法學博士李開盛認為,這次災難的發生也可能為消解中日之間的問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中日之間諸如釣魚島爭端、東海劃界、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等等問題,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利益的問題,而是一個情感的問題。事實上,中日民間的互不信任感,都曾經達到過非常低的水平,而這些情緒,又直接影響雙方在一些具體利益爭端上的解決。甚至可以說,相互的認知與情感已成為制約中日關係發展的一個關鍵。由此而論,中國人或許還能為日本的這場救災難做出更多努力。李開盛表示,除了派出救援隊外,中國亦可以通過其他辦法為提供日本提供急需的物資或其他方面的援助,比如發動全國範圍內的捐款,甚至可以考慮在適當日期、通過適當的方式下降半旗為死難的日本國民致哀。日本駐華大使館也曾在汶川震後一周年降旗致哀,中國亦可以考慮表示更大的善意。

事實上,中國紅十字會已向日方提供1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並表示將根據災區需求繼續提供及時的人道援助。而身處日本四國島的在日華人華僑聯合會則於災害發生的11日當晚9時30分點半,即籌集到50萬日元作為第一批資金捐給地震災區。

此外,早前因爭議島嶼問題造成與日本外交關係極度冷卻的俄羅斯,在此次對日本的救助方面亦展現出大國人道主義精神。 地震發生後不到3小時,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主動表示將援助日本,總理普京也強調「我們兩國應該成為可依靠的夥伴」,並下令對日本增加用於火力發電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量,展示出全面協助救災的「好鄰居」姿態。法新社消息,俄羅斯一名部長表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向日本輸送6,000兆瓦電力。此前,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稱,準備從庫頁島向日本輸送液化天然氣,以供日本發電。日本外務省宣布,截至13日上午9時,已有69個國家和地區及5個國際機構已經或準備派救援隊赴日本災區參加救援。

「包容」應是普世的國民心態然而,在日本地震發生之後,亦有一些聲音令人沮喪。網路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國人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甚至直截了當地的認為日本人「活該」。誠然,日本人在歷史上的確給中國人帶來了災難,近來中日摩擦也一直不斷,中日兩國民眾的相互好感也並不高。但在這種人類的災難面前,更多的中國網民此次表現出的是同情和關切。在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多數中國網民表示「困難時候互助是理所當然的」。某門戶網站對逾百萬的中國網民做的一份網路調查顯示,有超過90%的網民都投票表示,在大災面前,同情和救助應不分國界,也不分種族。近日,有百名中國學者倡議:讓我們向日本伸出溫暖的手。據共同社報道,中國志願者已準備了可裝載數輛卡車的飲水、食物和手電筒等救災物資前往日本。來自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災區的中國留學生們開始在神戶募捐,表示「要幫助曾在四川大地震中幫助過我們的日本朋友」。

有觀察人士表示,大國的崛起,從來都不只是大國國力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大國崛起背後的心態的崛起。這種心態,不僅來自於外交、來自於政府,最重要的是來自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大國的國民心態最起碼的要有一種包容,遵循普世價值。對日本災情感到同情和悲憫,理由唯一:同為人類。無論中日之間曾經發生過什麼,在災難面前,人民不僅屬於這兩個國家,更是同屬這個世界的人類。在大災大難面前,人只意味著一個生命。沒有種族、沒有國界、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區分,這是大愛大義。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對受到傷害的人報以憐憫和同情之心,並隨時準備伸出援助之手,這應該是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在汶川地震中,日本的救援隊是最早到達災區現場全力救人的外國救援隊之一;他們為了搶救災民盡心竭力,全力以赴;救援隊員在遇難者遺體面前集體致哀,在撤出之前真誠道歉和表達難過。汶川地震後,為其設立的捐款箱曾經遍布日本街頭。這一切都為中國災民帶來溫馨。那麼今天,中國人也應該讓自己的大悲大愛超越國界,感動日本,以化解中日兩國民眾心靈上的隔閡。

(陸一 撰稿)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
千載寺文化與中國武術關係之探討(下)
實拍中國最牛的榕樹,竟「獨樹成林」
中國絕學第十一集堪輿風水【上】
對當前中國改革及平穩轉型意義重大的三個問題

TAG:日本 | 中國 | 地震 | 大地 |